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估眼内植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增强远近视力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取29例 (30只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 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另外 26 例 (30只眼) 植入 IQ折叠人工晶状体.观察患者术后的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调节幅度、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667、1.458、1.207,P >0.05),Tetraflex组的裸眼近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好于IQ组(t =2.407,8.667,P < 0.01) .视标推进法测得调节幅度 Tetraflex组 (2.79 ±0.33) D 大于IQ 组(1.42 ±0.25) D (t =15.218,P < 0.001) .结论 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在改善患者远视力的同时增强近视力使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一定的调节力.  相似文献   

2.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调节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曹文红  施玉英  徐亮  陈长喜 《眼科》2006,15(1):16-20
目的与可折叠单焦点AKREOS ADAPT人工晶状体(IOL)比较,通过检测视力和药物诱导下前房深度 (ACD)、瞳孔直径(PD)的变化,评价1CU可调节IOL(AIOL)植入术后的调节效果。设计非随机化临床试验。研究对象 44 例(53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1CU AIOL组20例(23眼),对照组24例(30眼)。方法全部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术后3个月观察远、近视力,使用OCULUS 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测量2%匹罗卡品眼液诱导前后的 ACD和PD值。主要指标非矫正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远视力矫正下的近视力,药物诱导前后的ACD、PD差值和ACD差值与远视力矫正下的近视力的相关关系。结果术后3个月1CU AIOL组与对照组矫正或非矫正远、近视力均无统计学差异。药物诱导下的ACD变化值1CU AIOL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07 0.02)mm、(0.05±0.03)mm(P=0.04);PD变化值1CU AIOL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32±0.19)mm、(0.57±0.30)mm(P=0.00)。药物诱导下的ACD变化值与远视力矫正下的近视力无显著相关(r= 0.1,P=0.5)。结论本研究显示1CU AIOL在眼内仅有O.07mm移动度,虽优于对照组但仍不足以产生明显的调节。需要以科学的态度采用客观的检测方法(如OCULUS 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评估AIOL的调节效果。未来的研究应考虑包括PD在内的鉴别假性调节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etraflex拟调节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1年的疗效.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6年8月29日至2011年1月2日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试验组20例(20只眼)植入Tetraflex拟调节IOL,对照组20例(20只眼)植入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随访1年时的视力、单眼近附加和调节幅度.结果 术后两组均能获得较好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裸眼近视力及远视力矫正下的近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近附加试验组为(2.04±0.29)D,对照组为(2.47±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眼调节幅度试验组为(1.86±1.01)D,对照组为(1.15±0.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结论 与传统单焦点IOL相比,Tetreflex拟调节IOL术后1年可获得较大的调节幅度,所需近附加减少,可同时提供较好的远、近视力.  相似文献   

4.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1CU(德国HumanOptics公司)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UY型(日本HOYA公司)传统单焦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18例20眼患者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及20例20眼患者UY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周、1个月时,患者等效球镜、棵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近视力(35 cm)及矫正远视力的近视力(35 cm)、主观调节近点、10 g·L-1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30 min后利用A型超声波测量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变化等多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1个月时利用主观调节近点测定的调节幅度1CU组均值为(1.88±0.60)D,对照组均值为(1.02±0.46)D,组间调节幅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利用ACD减少值测定的调节幅度分别为1CU组(1.31±0.36)D,对照组(0.23±0.16)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2组其他指标间比较,除术后等效球镜、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相对于传统单焦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具有更高调节力、更佳的近视力,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远视力.但术后调节幅度有限,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视力、调节幅度、对比敏感度及主观视觉功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0-03/2012-12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48例72眼,其中23例35眼植入Tetraflex可调节IOL(Tetraflex组),25例37眼植入AcrySof SA60AT单焦点IOL(SA60AT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术后1,3,6mo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拟调节力、脱镜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采用主观移近法测量调节力。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traflex组患者的裸眼近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与单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etraflex组拟调节力均高于SA60AT组(P<0.05),于术后6mo Tetraflex组拟调节力有所下降,与1,3m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脱镜率及和主观视功能满意度,Tetraflex可调节IOL组均明显优于单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节IOL可提供较好的远近视力,增加拟调节力,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对老视镜的依赖,改善主观视功能。但其拟调节力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视力、表观调节力及视觉症状等情况。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43例49眼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其中21例25眼植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Tetraflex组),22例24眼植入Acrysof SA60AT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A60AT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术后3,6,24mo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等效球镜度、表观调节力、脱镜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traflex组患者的裸眼近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与单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应用负镜片法测得的表观调节力:术后3mo,Tetraflex组为3.56±1.20D,SA60AT组为-0.25±0.20D;术后6mo, Tetraflex组为3.08±1.30D, SA60AT组为-0.20±0.18D;术后24mo, Tetraflex组为285±1.22D, SA60AT组为-0.15±0.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距离阅读时戴老视镜情况和对疗效的满意度情况,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组均明显优于单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相比,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满足了患者视远、视近的要求,并可提供较好的表观调节力,虽远期有下降趋势,但逐渐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a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研究组23例,均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确诊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2mo复诊时,分别记录患者的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脱镜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异常视觉出现情况。另外,重点记录前、后囊膜的混浊情况。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并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N60AT,Alcon)的患者共26例。结果:12mo复诊时,Tetraflex组相较对照组拥有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和裸眼近视力,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脱镜率分别为34.7%和26.9%,两者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差异(χ2=0.355,P=0.551)。满意度调查显示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χ2=2.367,P=0.124)。前、后囊膜的混浊情况出现比率分别为34.8%和7.7%(χ2=3.972,P=0.046),Tetraflex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Tetraflex组有2例出现人工晶状体偏位,对照组无出现人工晶状体偏位现象(χ2=0.659,P=0.417)。两组患者均未诉异常视觉出现。结论:长期来看,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裸眼远、近视力,而且发生囊膜混浊的比率高于普通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调查研究发现,患者的满意度较低,最主要的原因是昂贵的人工晶状体未能达到术前期待的足够调节力。所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应该谨慎植入,尤其是对于有可能发生囊袋混浊、收缩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远期调节功能变化。方法:对2006/2008年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研究2a,定期检测术眼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近视力,分别用主觉近点法、离焦法检测术眼调节功能,并观察评价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结果: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mo和6mo均可获得较好的裸眼远、近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近视力,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a远、近视力均下降,与6mo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点法和离焦法检测的调节幅度在术后6mo和1a分别为(1.65±0.88)D,(1.78±0.67)D和(1.24±0.66)D,(1.15±0.62)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a为(0.92±0.44)D,(0.71±0.37)D,与术后1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的病例术后1a约占29%(10/34),术后2a约占47%(16/34)。结论: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远近视力及调节力,但随着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术后1a以后远近视力及调节力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人工晶状体的特殊设计及晶状体材料可能与囊膜纤维化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早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Wang J  Fu J  Wang NL  Kang HJ  Yang WL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807-8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和调节幅度。方法对75例(94只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1CU型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并记录术眼的主观屈光状态、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30cm处远视力矫正后近视力、30cm处最佳矫正近视力、主观调节幅度(分别采用主观移近法和负镜片法测量)。术后随访时间1~12个月,对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裸眼近视力≥Jr5者分别占81.9%(77/94)、85.1%(80/94)及84.0%(79/94);远视力矫正后近视力≥Jr5者分别占78.7%(74/94)、79.8%(75/94)及74.5%(70/94)。采用主观移近法和负镜片法检查调节幅度,术后1周分别为(1.96±0.63)D(0.75~4.50D)和(1.74±0.59)D(0.75~4.50D),术后1个月分别为(1.89±0.54)D(0.75~3.25D)和(1.68±0.47)D(0.75~3.25D),术后3个月分别为(1.77±0.53)D(0.75~2.75D)和(1.66±0.50)D(0.75~2.75D)。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2种方法测量的主观调节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力矫正后近视力和调节幅度之间为正相关(P=0.00)。结论早期观察结果显示1CU型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在具有较好远视力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视近能力。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施玉英 《眼科》2005,14(1):62-62
人工晶状体在发明55年后,其设计理念从单纯恢复视力向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的目标转变,这是白内障手术和人工晶状体设计理念的根本改变,而高质量和先进的人工晶状体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矫治老视的可行性。方法均为要求阅读时不配戴凸透镜的老视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浑浊,共31例(62只眼)。均常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囊袋内植入后房型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记录术后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调节幅度、脱镜率、满意度等。术后随访6个月,并与植入Akros单焦点人工晶状体30例(60只眼)进行比较。结果在随访期内,术后3个月两组的裸眼远视力无统计学差异(t=0.366,P〉0.05),两组的裸眼近视力和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均有统计学差异(t=10.074,t=9.966,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调节幅度,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t=28.875,t=31.007,t=30.227,P〈0.05)。术后6个月视近时的脱镜率和对疗效的满意度,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Z=-4.901,Z=-5.974,Z=-9.282,P〈0.05)。结论Tetran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近视力,同时术后远视力和中距离视力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福来视(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白内障患者21例30眼行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20例29眼同年龄白内障患者植入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做对照。所有患者术后1d;1wk;1,3mo常规行裂隙灯检查,屈光、裸眼及矫正远视力和近视力检查。术后3mo检查调节幅度及20g/L毛果芸香碱滴眼前后的前房深度。结果:术后两组均可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视力及矫正远视力,Tetraflex组裸眼近视力明显好于传统单焦点组。动态检影法Tetraflex组的调节幅度为2.25±0.35D,单焦点组为0.65±0.25D(P<0.01)。滴20g/L毛果芸香碱后前房深度变浅分别为0.40±0.20mm,0.15±0.11mm,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是安全有效的,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日益成熟,使得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力获得了满意的提高,但因人工晶状体缺乏调节力,术后视近或视远仍需配戴眼镜。多焦人工晶状体虽为患者提供了视近视远的视力,但也出现视觉质量问题。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具有调节力人工晶状体的研究和开发也更加深入,我们就可调节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白内障术后植入Tetraflex可调节IOL进行效果和安全性评估。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眼,其中30眼行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Tetraflex可调节IOL,对照组30眼植入Akreos Adapt IOL,观察患者术后的裸眼远近视力、调节幅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6mo两组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矫正近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裸眼近视力(t=2.427,P=0.023)、最佳远视力矫正后近视力(t=8.687,P=0.000)及调节幅度(t=15.158,P=0.000)均优于对照组。结论:Tetraflex可调节IOL与AkreosAdaptIOL相对比有一定调节力,能为患者提供一定视近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吴宪巍  何伟 《国际眼科杂志》2008,8(12):2452-2455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ICU(德国HumanOptics公司)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效果与传统单焦后房型UV型(日本HOYA公司)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18例(20眼)患者I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及20例(20眼)患者UV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wk、1mo时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近视力(35cm)及矫正远视力的近视力(35cm)、主观调节近点、10g/L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30min后利用A型超声波测量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变化等多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数据间比较,除术后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指标间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相对于传统单焦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具有更高调节力、更佳的近视力,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远视力。但术后调节幅度有限,长期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植入A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后的调节能力.方法 26例(4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种类不同分为2组:Array组:14例20眼,植入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1cu组:12例20眼,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分别于术后3个月、18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35 cm处最佳矫正远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及调节幅度.结果 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35 cm处最佳矫正远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及调节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8个月时,Array组患者的35 cm处最佳矫正远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为0.36±0.12,优于1cu组的0.2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5);Array组的调节幅度为(1.39±0.40)D,大于1cu组的(0.87±0.30)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65,P<0.001).术后18个月时,Array组患者的35 cm处最佳矫正远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及调节幅度与术后3个月(0.35±0.10,1.31 D±0.50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cu组患者的35 cm处最佳矫正远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及调节幅度与术后3个月(0.38±0.11,1.44 D±0.40 D)相比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均为P<0.05).结论 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或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均能为患者提供较好的近视力及调节能力,但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患者的远期调节能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增加,白内障患者术眼植入人工晶状体后的视觉质量日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相关文献报道很多。本文着重就可调节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郭婷婷  李平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0):1930-1932
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不能同时提供患者良好的视远、中、近的能力,而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解决了调节问题的同时,更好的提升了白内障术后的视觉效果。我们就目前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调节力、视觉质量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可调节人工晶状体预留度数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及调节力的变化.方法 将30例(60只眼)植入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其中将15例(30只眼)植入度数设计(SRKT公式)为主视眼植入理论值过矫0.5D度数,非主视眼植入理论值过矫1.0D度数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15例(30只眼)植入度数设计为主视眼和非主视眼均植入SRKT公式理论值度数作为对照组.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远视力、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近视力;调节力的测定(分别用主观法和客观法);双眼合视的远、近视力.结果 研究组术后屈光度主视眼为(0.512±0.15)D,非主视眼为(1.13±0.12)D.研究组与对照组主视眼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分别为0.89±0.11、0.91±0.12和0.97±0.23、0.99±0.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3cm近视力及最佳矫正近视力主视眼分别为0.63±0.16、0.48±0.23和0.97±0.25、0.8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主视眼最佳矫正近视力为0.99±0.15和0.8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调节幅度主观法分别为(3.35±0.71)D和(3.27±1.3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客观法主视眼分别为(0.38±0.12)D和(0.37±0.0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眼合视的远视力分别为0.99±0.11和0.98±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眼合视的近视力分别为0.91±0.20和0.6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植入可调节人工晶状体预留度数设计的术后视力主视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双眼合视远视力均无显著差异;33cm近视力和最佳矫正近视力主视眼和非主视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眼合视的近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在自身调节能力基础上设计预留一定的度数,可明显改善近视力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膜形成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后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的机制和处理方法。方法:对393例进行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有21眼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发生率5.0%,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1周内大部分吸收,无1例复发,有2眼用YAG,1眼失败,不影响术后矫正视力,结论:人工晶状体前膜是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常见早期并发症,其形成可能与血-房水屏障破坏和免疫反应有关,大多数病例通过药物治疗可完全吸收,视力增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