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晓峰  刘红梅 《中国康复》2015,30(5):368-369
摘要: 目的:综合运用手法复位和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1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其中50例采用单纯手法复位,另外50例采用手法复位和前庭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平衡功能进行评价,了解两组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方法包括前庭症状指数、平衡功能(BBS评分及计时平衡试验)。结果:两组患者前庭症状及平衡功能均好转,其中采用手法复位及前庭康复训练的患者疗效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采用手法复位后应该继续进行前庭康复训练,进行前庭康复训练有助于加速前庭中枢代偿的建立,提高患者平衡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Epley手法复位对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资料,对所有患者行Epley手法复位,同时结合心理辅导,然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 1周后复查有效率88.0%,3个月后复查有效率100%.结论 Epley手法复位结合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诊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疗效。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8%。结论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操作简便,安全快速,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相应侧Epley手法复位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急诊及神经科门诊就诊的、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Dix-hallpike及Roll-test动作行变位试验明确诊断,并行相应侧的Ep-ley手法复位,复位后2周及4周定期随诊。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07例患者在经过1-3次的Epley复位治疗后,有86例阵发性眩晕均完全缓解,眩晕缓解患者随访2周和4周,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可能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缺少统一的诊疗方案,目前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相应侧的Epley手法复位可以有效缓解大部分此类患者的头晕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急诊接诊医生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对8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人进行明确诊断后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手法复位,在手法复位前对每位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复位时给予心理指导和支持,复位后实施体位护理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以确保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下气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中药组予以下气汤治疗,西药组予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0.5mg qd口服,对照组未予其他治疗,3组其余治疗相同,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眩晕残障量表(DHI)及眩晕病中医症候积分量表测定。结果:3组治疗后眩晕残障量表评分及眩晕病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中药组积分减少最明显,而对照组减少不明显。结论:下气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51-152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使用联合手法复位的效果。收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14例,随机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则接受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对两组1个月后的疗效和复发率进行观察和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过程中,联合手法复位能保证更佳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38-8239
目的评价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08-2009-08治疗144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半规管耳石症假说,患者接受Epley复位法治疗,治疗结束24 h后复查并评价疗效。结果 13例患者的眩晕和眼震于治疗后立刻消失,111例24 h后消失,15例明显缓解,5例无效,无不良反应,治愈率86.1%,有效率10.4%,无效率3.5%。结论 Epley复位法对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有效,推荐作为基层医疗单位治疗该病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习服训练联合手指点穴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习服训练联合手指点穴治疗,观察2周,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复发率,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Epley手法复位与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2组均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和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B组采用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观察2组耳鸣症状、眩晕症状的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B组的86.0%(P<0.05)。A组耳鸣症状、眩晕症状的消失时间均较B组短(均P<0.05)。A组复发率为2.0%,明显低于B组的9.0%(P<0.05)。结论 Epley手法复位较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更佳,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复发性眩晕中最常见病因,是一种阵发性、短暂发作的、由特定头部 位置变化引起的眩晕。BPPV患者眩晕发作的强度、持续时间及频率的改变,常与受累的半规管和耳石所在 的位置有关。本文对其历史、分类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发症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235-1236
探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60例的疗效。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为手法复位,研究组加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比两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研究组和对照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疗效分别为100%、66.7%,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本文认为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肯定,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078-4079
分析和探讨变位眼震试验阴性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分析变位眼震试验阴性的影响因素。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随机选取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这36例患者变位眼震试验为阴性,将这3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Epley管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进行治疗。在Dix-Hallpike诱发试验时,有20例出现短暂性眩晕感,但是无明显特征性眼震,有16例在采用平卧侧头试验时出现短暂性眩晕感但无明显特征性眼震,两组患者在分别采用Epley管石复位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治疗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两组患者的眩晕感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从这个结果中可以得知,对于变位眼震试验阴性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诊断,并根据具体的症状采用有针对性的Epley管石复位和Semont管石解脱法等耳石复位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感。  相似文献   

1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性疾病,近年来受到诸多学科特别是耳鼻喉科医师的认识,相关临床研究使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效果颇令人满意。但应注意近年来耳石复位泛化问题,掌握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型眼震表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36例非典型眼震表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及一般内科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治疗2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疗效、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进行比较,并在3个月内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45%和6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眩晕残障程度DHI评分(11.25±2.88),对照组眩晕残障程度DHI评分(19.72±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16.67%,对照组复发率为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手法复位结合中医辨证疗法治疗非典型眼震表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眩晕残障严重程度并减少手法复位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经手法复位治疗后,大多数患者会改善症状,位置性眩晕及眼震消失,却依旧残余头晕、走路不稳、头昏沉不清等症状,且多伴有情志障碍。中医认为该病主要发病机制为肝气郁结,气机上逆,上扰头目;或气郁化火,风阳易动;或年老体亏,肾精亏虚,脑髓失养。故治则从调理气机、填精益髓、滋水涵木而治。文章主要探讨从肝肾论治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  相似文献   

17.
总结20例躯体活动障碍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的护理经验.根据受累半规管及躯体活动障碍部位采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实施手法复位要点包括:手法复位前护士了解患者病情,做好手法复位的健康教育,复位前环境及物品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和体位管理,手法复位后注意事项.20例患者实施手法复位后,分别于治疗后1周及1个月后复查,20例患者均痊愈,随访12~18个月后未见眩晕复发.  相似文献   

18.
颗粒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病,但缺乏理想的治疗措施.为解除此类患者的痛苦,我们采用Epley颗粒复位手法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总有效率达93.2%,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安全、经济.护理体会严格掌握适应证,认真配合操作,做好心理护理、头位护理及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9.
选取16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给予患者耳石手法复位治疗配合中医辩证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给予巴曲酶辅助下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70例ISHL合并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给予ISHL常规治疗,然后在巴曲酶辅助下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分析患者治愈时间、疼痛程度、巴曲酶辅助下手法复位治疗效果。结果 70例ISHL合并BPPV患者治愈时间4.4±1.2个月;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为2.3±0.7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愈率为100.00%(70/70);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给予巴曲酶辅助下手法复位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