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贾英杰教授认为,胃癌核心病机是脾胃虚弱,浊毒内蕴,其病位在胃,故治以健脾和胃与黜浊解毒并用为主的“通补法”。通补并用,寓补于通,以通为用,“通”予邪出路,“补”以输送气血周流全身,“通补”以使浊祛正复,临证收获良效。“通补法”是贾教授治疗胃癌的重要思想之一,文章旨在总结贾教授30余载临证活用“通补法”治疗胃癌的经验,予临床医师更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钦丹萍教授认为痞证以中焦气滞、脾胃失运为主要病机,临证治疗以“通滞”为核心,以健脾运胃、恢复升降为关键,临床多采用以下4种治法:升清降浊、以升促通,调和寒热、辛开在通,善辨神志、畅情通滞,宣肺降浊、消痞通滞。“通滞”法贯穿病程始终。临床用药擅长升降合用、通补并举、寒热同调、收散兼行,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胃“炎癌转化”是从胃的相关性炎症发生、发展到胃癌(GC)的一个过程,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在我国,GC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较高,预后较差,对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构建GC的防治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炎癌”链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关键环节,现代医学对于CAG的治疗一般以去除病因及改善临床症状为主,这些治疗虽短期疗效较好,但往往缺乏明显的逆转性且易复发。中医药防治从“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出发,并且结合现代医学对“炎癌转化”的认识,对CAG及GC实施个体化防治原则,防治并重是控制胃“炎癌转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基于CAG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关键提出“脾虚宛滞”理论,认为脾虚是“炎癌转化”之根本,宛是“炎癌转化”之重要因素,滞是“炎癌转化”之关键,“脾虚宛滞”与胃“炎癌转化”进程息息相关。治疗上运用“健脾去宛”之法,其目的是健脾以培元,改善胃腑供血及调节机体免疫力;去宛以通滞,减少非可控性炎症的发生,改善炎性微环境,对胃的相关性炎症进行早期干预,控制胃“炎癌转化”进程,阻断、延缓甚至逆转胃黏膜病变,为CAG的临床诊疗及GC的预防提...  相似文献   

4.
通,即“通可去滞”,运用通利之药,去除壅滞之证;涩,即“涩可固脱”,用收敛的药物,以治疗滑脱不固之证。笔者将“通”、“涩”二法并用,相反相成,在治疗二阴急症时,常获佳效。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石症属中医的“痞满症”、“胃脘痛”、“嗳气”等范畴。其病机特点为饮食不节、食滞胃脘等因素,导致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湿、食、痰、血,随之而停,日久损伤气血、阴阳而成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调理顺达气机,恢复胃之通降大法。临症再分别施以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消食导滞、豁痰祛湿等法,使气机通顺条达,脾胃升降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正> 慢性结肠炎中医治法颇多。近年来我们根据严清明老中医“柔肝为主,导滞为辅”的治疗经验,以柔肝健脾药物结合导滞之品治疗本症,经与中药健脾益气法组对照观察,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因通用”指用通利方药或通利功效的措施来治疗通泄症状的治法。对于儿童大便失禁,无论辨证为实证为主或虚实夹杂,只要有内结这一关键病机,均属于“通因通用”之下法范畴。治疗实证内结为主要表现之大便失禁患儿,宜通腑泻浊,方以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虚实夹杂之大便失禁患儿,以健脾补气、通腑泻浊为法,方以四君子汤合小承气汤加减。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伴有异型增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时,称为胃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演变成胃癌的关键环节,具有一定的可逆性。本文基于"脾虚邪滞"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机理,探讨健脾培元、通滞祛邪在其治疗中的应用,为相关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医家普遍认为脾胃病多由脾虚所致,故多用健脾益气之法。然而明代医家吴昆却说:“脾胃宜利而恶滞”。笔者认为这句话是根据脾胃的生理、病理特性,对脾胃病治法的高度概括。治疗脾胃病贵在求“通”,疏通气机,恢复脾胃正常升降功能为治疗脾胃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26 通因通用北齐徐之才“通剂”中的“通可去滞”乃言其常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通因通用”乃言其变。“通因通用”中的第一个“通”字是指通利药物 ,第二个“通”字是指通利证候。就表面看来 ,“通因通用”法的适应证 ,似乎是具有滑脱现象需要用塞法治疗的脱证 ,但实质上仍然是必须用通法施治的具有堵塞不通病机的疾患。如湿热引起的小便频数 ,瘀血停积形成的血滞崩漏等 ,应分别采用通利小便、破血行瘀的方法治疗 ,以及《类经》所说的“火热内蓄 ,或大寒内凝 ,积聚留滞 ,泻利不止 ,寒滞者以热下之 ,热滞者以寒下之 ,此通因通用之法…  相似文献   

11.
张志远老师认为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是慢性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升降失常、气运不达为主要病机,气滞、湿热是关键病理因素,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性是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张志远认为胃病患者久病伤阳、伤阴、易致瘀,治疗上遵调理升降、健脾和胃之大法,同时针对兼夹病机提出疏泄郁气,和中养胃、寒热并用,疏补同开的治疗方法。张老师认为,慢性胃病反复发作,发作期与恢复期往往交替出现,故论治胃病谨遵治脾必知其欲升,治胃必知其欲降。张老师临证用药特点:寒热兼苦辛、缓肝兼益胃、清补不壅塞、甘润益胃阴、慎用攻下药。  相似文献   

12.
姜树民教授认为萎缩性胃炎与感受外邪后邪热内蕴,饮食不节,七情不调等因素密切相关,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湿热内蕴,胃阴不足,气滞血瘀。在以痈论治基础上,分期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86-689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王灿晖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经验。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的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病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有114例202诊次CAG病例纳入研究,胃脘胀满、嗳气等症状出现频率最高,脾胃虚弱证为最主要的证型,常用中药有焦白术、太子参等,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组和6个药对。结论:王灿晖老师认为脾胃虚弱、胃阴不足是CAG的主要证候,健脾养胃、滋养胃阴为主要治法,焦白术、太子参为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治分布规律。方法病例来源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962例,其中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256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96例。记录其临床症状、舌脉、证型及方药,用Excel数据库整理,采用频数统计法分析二者证治特点。结果 (1)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脾胃虚弱证、肝气犯胃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肝气犯胃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阳虚证、胃阴不足证。(2)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胃脘痞闷、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分别腹胀满或痛、泛吐酸水、嗳气频作等。(3)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淡舌、暗红舌、少苔、薄白苔;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红舌、淡舌、黄腻苔、薄白苔。(4)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方药:炒白术、五灵脂、麦冬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方药有:柴胡、黄芩、炒白术等。结论 CAG以脾胃为主,病程长,发病机制气虚、阴伤为主,血瘀、气滞为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肝胃为主,病位浅,发病机制以气滞为主,伴肝脾失和、邪热犯胃、寒热错杂表现。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医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脾胃虚弱、胃阴亏虚,兼夹寒凝、热郁、气滞、血瘀、湿阻、食滞等因素诱发而成,主要临床表现可见胃脘疼痛、痞满饱胀、嗳气、嘈杂、食欲不振等。笔者认为,在治疗本病时,若患者以食欲不振为主诉者,或纳呆食少,或食后饱胀,皆可以消积导滞法为基本大法,以保和丸为基础方,再进一步辨证分型,或兼以健脾益气,或兼以滋养胃阴,或兼以疏肝和胃,或兼以破瘀散结,或兼以通腑泻热等法,随证加减,灵活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6.
香苏饮具有疏肝健脾,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具有气滞病机特点的病证。唐旭东教授认为胃生理上以"降"为顺,病理上因"滞"而病,临床所见胃病多具有气滞病机特点,治疗当以"通降"为着眼点。唐旭东教授临床治疗胃病擅长以香苏饮为基础方辨证加减用药,肝气犯胃证常合用四逆散、饮食停滞证合用保和丸、脾虚湿滞证合用半夏泻心汤、久病气滞血瘀证常合用丹参饮、金铃子散,加减用药灵活巧妙,基于"通降论"和香苏饮应用经验开发的通降颗粒临床应用效验。  相似文献   

17.
姚乃礼教授在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治中,针对脾胃受损,寒热错杂,升降失宜,邪毒瘀滞,胃络损伤的基本病机,以健脾和胃、解毒消积、化瘀通络及调和肝胃为法,利用药物间相互协同或相互制约的关系,两两配伍,组成对药,审慎组方,灵活化裁,有效的阻断了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癌变这一进展过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977-98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难治病,可出现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肌层增厚并伴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为特征的病理变化,继续发展,癌变率可达2.55%~7.46%。朱西杰教授认为气滞血瘀、湿郁浊聚、食积、痰结、毒热等病理因素单一或相加作用令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血脉运行不畅,胃络失养是该病的病机关键,故在辨证论治本病的基础上,从排毒解毒生新法、胃肠同治复元法、酸甘生发胃阴法、祛瘀生新再生法四方面提出再生修复胃黏膜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临床上容易表现为胃肠功能失调;脾亦为生痰之器,脾胃虚弱,容易聚湿成痰;怪病多痰,痰湿往往为各种疾病的共同病因。六君子汤功在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在固护正气的同时,消除病因,是为标本两顾之方。根据异病同治之理,张春馀教授在临床上灵活使用运用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各系统疾病均获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张镜人调治胃癌术后的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镜人对胃癌术后调治有丰富的临证治疗经验 ,概括为①扶正着重调理脾胃 ;②祛邪着重清化瘀热 ;③辨证辨病 ,结合施治 ;④长期服药 ,巩固疗效 ;⑤注意饮食 ,生活调摄。组方特点 ,轻灵平和 ,不用大毒大攻之品 ,不用苦寒败胃之药 ,不用滋腻碍胃之剂。对增强病人体质 ,改善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 ,增加放化疗疗效减轻其毒副反应 ,防止复发转移 ,延长生存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