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后中远期严重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经验。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3月本院治疗的4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的资料。结果主要并发症包括内漏、支架远端内膜撕裂、逆行夹层、脑梗死、支架移位、支架植入假腔、下肢缺血以及支架断裂。治疗方法为再次TEVAR治疗或开放手术治疗。34例患者痊愈,10例患者未愈。术后30天死亡率为2.3%(1/44)。随访时间2~45个月,平均23.5个月,并发症的总死亡率为6.8%(3/44)。死亡原因为脑梗死及主动脉瘤破裂。结论 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导致的并发症有不同的后续治疗问题。严格的术前评估,合适的支架选择及专业化的腔内手术技术能够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腔内胸主动脉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126例行腔内胸主动脉修复术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6例,女40例;年龄32~82岁,平均(56±8)岁.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监控下,切开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置于胸主动脉内膜破口处,封堵破口.术后影像学随访观察有无内漏、移位和支架塌陷等术后并发症.结果 126例手术成功,释放支架157枚.所有患者原发胸主动脉夹层破口完全封闭,真腔血流恢复,受损脏器功能恢复正常.术后8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65%,随访时间3~6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8)个月.复查显示无内漏、移位等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2例,随访死亡1例,12例出现支架尾部破口,再次行腔内隔绝,1例术后出现逆行性A型夹层.结论 腔内胸主动脉修复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具有技术可靠,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共有14例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完成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并行杂交手术治疗。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44±7.2)岁(22~62岁)。12例患者夹层动脉瘤累及主动脉弓部及其三大分支血管,其中2例TEVAR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后3年和5年支架近端新发夹层或假性动脉瘤形成行开胸杂交手术治疗;3例为累及左颈动脉行颈-颈杂交术;7例为累及左锁骨下动脉行颈-锁杂交术。另2例夹层动脉瘤累及髂动脉且合并血栓形成导致下肢缺血,行股-股杂交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覆膜支架的置入并行杂交手术。术中血管造影见支架释放位置准确,夹层隔绝成功,支架无明显内漏和移位,主动脉夹层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旁路及目标血管血流通畅。14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4.0±8.2)个月(3~36)个月;术后2 d出现脑卒中1例,术后10 d出现切口下血肿1例,术后1个月出现胸腔积液1例,其余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的14例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对于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杂交手术可以增加TEVAR术的成功率及其使用范围,早、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腔内方法治疗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升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或联合弓部分支重建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成功施行手术,4例行升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2例先行颈-颈动脉人工血管转流后再行升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并发急性脑梗塞1例,急性心功能衰竭1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1例因夹层破裂出血术后1 d死亡,其余患者均安全出院。随访时间3~48个月,随访期间2例出现I型内漏,均未再接受手术继续随访。结论:对于一些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高危患者,腔内治疗A型夹层以其微创的优势,可作为传统手术的替代方法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13年3~6月采用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例;年龄41~76(58.3±10.2)岁,分析其疗效。结果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自动出院1例,术后死亡1例。随访满3个月者16例,随访率88.9%。全部随访患者支架范同内真腔管径有所恢复,假腔或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TEVAR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瘤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特别是为高龄和合并严重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优势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杂交"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与单纯TEVAR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96例,根据手术类型分为杂交组(51例)和介入组(45例),杂交组采用杂交技术联合TEVAR治疗,介入组采用单纯TEVAR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围手术期、随访末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术前及随访末期真、假腔最大径及比值变化。结果:两组ICU时间、住院时间、支架覆盖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杂交组手术时间长于介入组(P0.01);杂交组随访时真、假腔比值大于介入组,假腔最大直径小于介入组(P0.05);两组围手术期及随访末期并发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杂交手术联合TEVAR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中期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多破口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处理该病的临床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5年5月因多破口(≥2个破口)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接收TEVAR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除近心端第一破口外,使用外科方式处理远端夹层破口为处理组,否则为非处理组.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内胸背疼痛发病率、远端夹层进展情况、假腔变化情况、远端破口获益情况.结果 检索出符合条件的病例67例,所有腔内修复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例,术后6个月内无死亡病例.处理组7例,非处理组60例.TEVAR后两组胸背疼痛发病率、远端夹层进展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夹层假腔较非处理组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处理组19例患者通过夹层远端破口的血流供应腹腔内脏动脉.结论 TEVAR是治疗多破口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有效的手术方式,远端破口应根据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特点进行个性化处理或尽量不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内胸主动脉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8月134例行腔内胸主动脉修复术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3例,女41例。年龄32~82岁,(56.4±8.3)岁。全麻,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监控下,切开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置于胸主动脉内膜破口处封堵破口。结合术前影像学、术后门诊影像学随访资料,观察夹层病变演化过程,观察有无内漏、移位和人工血管内支架塌陷等术后并发症。结果 134例原发胸主动脉夹层破口均完全封闭,真腔血流恢复,原受损脏器功能恢复正常。释放支架165枚。围手术期死亡2例,随访死亡1例。9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3个月,(25.6±8.4)月,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复查显示无内漏、移位等并发症。12例支架尾部破口,再次行腔内隔绝,1例术后逆行性A型夹层。结论腔内胸主动脉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具有技术可靠、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头臂血管转流并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1C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中心应用头臂血管转流并同期行覆膜支架植入手术技术治疗Stanford B1C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9例,其中男33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4±5.5)岁。29例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8例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2例行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转流+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结果全组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1例(2.0%),术后生存48例,随访率100.0%(48/48),术后随访6~47(26.8±11.9)个月,其中1例术后6个月再发胸痛,急诊复查全程主动脉血管造影CT提示逆撕Stanford A1S型夹层,行外科手术,效果满意。全组存活患者未发生内漏。结论头臂血管转流并同期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手术治疗Stanford B1C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1年6月至2007年9月,84例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接受了 TEVAR.从起病至实施TEVAR为1~120个月,平均(13.9±22.0)个月.随访6~86个月,平均(33.2±19.2)个月.结果 腔内修复术中,破口被完全封闭77例,内漏发生率为8.3%.1个月的病死率为1.2%.1例在术后1个月发生逆行A型主动脉夹层,行急诊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置换术.4例实施了第2次TEVAR,其中3例为封堵内漏,另1例是覆膜支架远端出现新的内膜撕裂.7例在随访期内死亡(8.4%),其中3例死于内漏引起的胸主动脉破裂,1例腹主动脉持续性扩张导致降主动脉破裂死亡,另2例死因与主动脉夹层无关,还有1例死因不详.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7年生存率为84.4%.结论 早期和中期随访结果显示,TEVAR治疗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是有效的.内漏是随访期的主要死因.随着外科医师经验的积累以及覆膜支架的改进,TEVAR会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小口径限制性支架(restrictive stent,RS)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流体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纳入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1例单纯接受TEVAR治疗(患者1),1例接受TEVAR联合小口径覆膜RS治疗(患者2).应用计算机流体动力学方法分析和比较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科治疗方式,探讨其手术技术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的1 24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19例,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35~66(54±7)岁。19例患者中急性主动脉夹层11例。AC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15例,AS型(DeBakeyⅡ型)4例。AC型患者中行孙氏手术(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10例,部分弓置换5例;19例患者中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4例患者术中取出位于右冠开口的支架。本组住院死亡1例,主因术前合并脏器灌注不良,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8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平均随访30(18~56)个月,其中1例因冠状动脉吻合口漏行二次漏修补术,1例因远端夹层新发破口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1例因左主干支架闭塞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因髂动脉闭塞行股股转流。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Stanfo...  相似文献   

13.
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9例患者(其中4例行介入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术后和随访结果。结果3例一次性介入治疗成功,2例没有内漏,1例Ⅰ型内漏;随访期间复查夹层闭合良好。1例术中导引钢丝无法从真腔进入远端而放弃介入治疗,另1例因动脉弯曲变形而不宜行支架治疗。结论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的方法,近、中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需进一步大样本观察。  相似文献   

14.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经验、手术时机、方式,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来外科手术治疗的29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则为切除内膜撕裂、易破裂的部分主动脉,修复剥离内膜,再用人工血管移植成形或置换,再建主动脉管道,同期处理合并的心瓣膜、心肌缺血病变。结果全组急诊手术13例,亚急诊(限期)手术16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6.9%),其中1例术后死于严重心律失常,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二次开胸止血6例,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3例,延迟苏醒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相应的处理治愈出院。随访24例(88.9%),随访时间23.6±10.1个月,1例行Bentall手术后16个月发生心内膜炎伴脑出血死亡,1例全弓置换 升主动脉置换术后26个月猝死,其余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尽早手术是降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根据夹层破口的位置、累及范围、主动脉瓣及根部增宽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术式,以简化的手术、良好的疗效为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支架修复术后再发逆撕型A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因及其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8年8月既往行腔内修复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因再发逆撕型A型主动脉夹层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患者均常规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结果 共纳入16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49.1±12.2)岁。再发A型夹层时症状为胸痛12例,头痛和意识障碍各1例,无症状2例。16患者均接受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植入术。主动脉根部行Bentall手术2例,行根部成形术10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术中发现夹层破口明确位于近端金属裸支架周围共10例,另外6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前侧壁。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152.2±29.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93.6±27.8)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为(29.8±8.3)min。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内无死亡。术后随访32~85(57.4±18.3)个月。随访期间均存活,1例于术后3年因腹主动脉夹层再次行腔内支架植入术。结论 采用全弓置换合并支架象鼻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急、慢性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措施。方法 2001年7月~2011年6月98例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夹层96例,腹主动脉夹层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89例,慢性9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83例,外科手术修复1例,保守治疗10例,术前夹层动脉瘤突然破裂死亡4例。采用直型带膜支架修复80例,分支带膜支架修复3例。杂交手术7例,先行右腋动脉-左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5例,行左颈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2例。保守治疗的10例中,4例经1周治疗痊愈。9例慢性主动脉夹层发现夹层不断扩大,采取腔内修复治疗。结果 83例腔内修复手术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2.4%(2/83),死亡原因:1例术后1周因心包填塞(尸检结果),1例为不明原因于术后第2天死亡,考虑为其他位置再次破裂所致;余81例术后恢复良好,无脑卒中发生。腔内手术发生Ⅰ型内漏14例(16.9%);81例出院时夹层内血栓形成69例,12例夹层中仍可见部分血流。保守治疗的10例,6例显示夹层内血栓形成,其余变化不大。84例随访2~121个月,平均36.5月,随访率91.3%(84/92),其中TEVAR随访75例,保守治疗随访8例,外科手术随访1例:1例腔内修复术后3个月胸降主动脉再次破裂死亡,2例Ⅰ型内漏存在,夹层不断扩大,再次放置带膜支架后消失,其余病例情况良好。结论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要积极,TEVAR为首选,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应注意随访,必要时采用TEVAR治疗。  相似文献   

17.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治疗:附15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年问收治的158例急、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资料.急诊手术19例,限期手术139例.术后定期复诊,动态观察主动脉的变化.结果 支架释放后即刻造影显示第一破口封堵率为92.4%.22例并发胸腔积血的患者,9例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13例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5例并发下肢动脉缺血患者,3例慢性夹层动脉瘤瘤腔巨大患者均于术后达到临床治愈标准.19例非左侧椎动脉优势患者术中直接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后均未出现窃血综合征.住院期间无死亡.141例获得3~48个月的随访,2例存在持续内漏,1例因支架移位再次手术并获得成功,1例并发脑梗死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进行血管腔内治疗后近期、中期内观察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5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并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26~73(51.36±16.47)岁。结果右冠状动脉受累48例,左冠状动脉受累5例,左右冠状动脉均受累及3例。术中1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9例行Cabrol术,25例行冠状动脉开口成形术。全组患者院内死亡12例(21.4%),术后生存44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随访期间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一旦累及冠状动脉病死率较高,外科手术同期对病变冠状动脉进行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对于挽救此类患者十分重要;重建血运的方法需要视具体病情、外科医师经验而综合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的血管重塑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6月于安徽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行TEVAR的50例亚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术后3、6、12个月主动脉各平面段真假腔直径及假腔血栓化情况及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因素。结果:TEVAR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8例失访。其余4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显示,TEVAR术后各时间点胸主动脉段真腔直径较术前明显扩大、假腔直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均P0.05),而腹主动脉段真腔和假腔变化与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胸主动脉段术后假腔血栓化比率高于腹主动脉。多因素分析显示,假腔内存在分支血管灌注(OR=27.45,P0.05)、存在多破口(OR=19.02,P0.05)是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亚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TEVAR后胸主动脉段重塑优于腹主动脉段;假腔内存在分支血管灌注、存在多破口是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深低温停循环下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46例急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支架象鼻手术.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5±30)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32±3)min,停循环时间(20±3)min.住院死亡3例(2.05 %,3/146),术后脑栓塞及脑出血各1例.随访138例,随访时间4~98个月,平均57.3个月,1年生存率为97.16%(137/141),1例11个月后死于广泛性肠坏死.无截瘫及再次手术者.结论 支架象鼻植入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