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及自我和谐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大学生554名,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测查。结果:按SCCS得分将大学生分为3组,即低分组、中间组和高分组,3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各因子及总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9.73,29.48,24.09,18.15,55.67;P0.001)。人际关系及其4个因子得分与SCCS的3个因子得分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09~0.54,P0.05)。回归分析显示,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得分对人际关系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9,P0.001),自我灵活性得分对人际关系总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6,P0.01)。路径分析显示,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灵活性到人际关系各因子的路径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的灵活性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特点及其与人格特征、冲突解决策略之间的关系。方法:从辽宁7所高校中选取大学生4322人(年龄17~24岁;男2906人,女1416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2分为人际关系敏感)、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包括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性4个分量表)和组织冲突问卷(ROCI-Ⅱ,包括协作、顺从、回避、支配4个因子)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检出率为13.7%,人际关系敏感均分为(1.4±0.5)。人际关系敏感得分与神经质、精神质、顺从得分呈正相关(r=0.60、0.27、0.04,均P0.01),与内外向、协作得分呈负相关(r=-0.36、-0.14,均P0.01)。协作在内外向与人际关系敏感之间起到调节作用(β=0.07,P0.001),顺从在神经质与人际关系敏感之间起到调节作用(β=0.03,P0.05)。结论:协作调节了内外向与人际关系敏感的关系,顺从调节了神经质与人际关系敏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焦虑、压力知觉与忍耐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省高校大学生3 056人(男1 102人,女1 954人),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得分≥10分为焦虑症状阳性)、压力知觉量表(PSS-10)、忍耐力量表(FS)进行调查。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中的模型2检验不同类型忍耐的调节作用。结果:大学生中焦虑症状阳性486人(15.9%)。PSS-10得分与GAD-7得分正向关联(β=0.63),FS压抑性忍耐维度得分在PSS-10得分与GAD-7得分间起调节作用(β=0.05),FS主动性忍耐维度得分在PSS-10得分与GAD-7得分间起调节作用(β=-0.04)。结论:大学生焦虑和压力知觉与忍耐相关,压抑性忍耐和主动性忍耐在压力知觉与焦虑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人的代际关系、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接受邻里行为在其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年龄≥60岁、至少有一个子女的农村老年人286人,采用代际和谐量表(ISS)、人际关系冲突量表(IRCS)、接受邻里行为量表(RNBS)和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进行测量。结果:男性的SWBS得分高于女性(P<0.05),家庭收支平衡者的SWBS得分高于收支失衡者(P<0.001)。逐步回归结果显示,ISS、RNBS得分均与SWBS得分正向关联(β=0.52、0.15),家庭收支失衡及IRCS得分均与SWBS得分负向关联(β=-0.47、-0.21)。RNBS得分正向调节IRCS得分与SWBS得分的关系(β=0.23)。结论:代际和谐越高、接受邻里行为越多、家庭收支越平衡以及人际关系冲突程度越低的农村老年人越幸福;接受邻里行为能弱化人际关系冲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件及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生活事件及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ng KS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4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20名网络成瘾者与413名非成瘾者进行测评.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占被调查人数的4.6%;对生活应激源各个维度的整体分析中,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成瘾大学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考试失败、迷恋上网、形成不良习惯、自我评价发生较大变化、重修或重考等成为影响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区别于非成瘾大学生的主要生活事件;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校园生活分量表得分均低于非成瘾大学生(3.1±0.7/3.4±0.7、2.8±0.6/3.2±0.6、2.8±0.5/3.3±0.7,P均<0.05);网络成瘾得分与大学生适应量表各分量表得分均呈负相关(r=-0.249~-0.304,P<0.01或0.05),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际关系(β=-0.153),其次是自我适应、性别、学习适应(β=-0.215,-0.126,-0.104).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孤独症特质大学生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策略与述情障碍特质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省某高校大学生419人,采用自闭谱系系数问卷(AQ)、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情绪调节问卷(ERQ)以及情绪表达量表(EES)进行调查。按照AQ均值正负1个标准差的标准进行高孤独症特质(AQ得分≥27,n=66)与低孤独症特质(AQ得分≤15,n=74)分组。结果:高孤独症特质组TAS总分及3个维度得分、ERQ表达抑制维度得分、EES情绪抑制维度得分均高于低孤独症特质组(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高孤独症特质大学生的ERQ表达抑制得分与EES情绪抑制维度得分正向关联(β=0.67),与EES情绪表达维度得分负向关联(β=-0.51);通径分析显示,TAS总分通过表达抑制间接关联情绪抑制(β=0.33)。结论:高孤独症特质大学生更倾向于情绪抑制的表达方式。述情障碍特质通过表达抑制策略强化高孤独症特质大学生对情绪表达行为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态度的基本特点及与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态度,提高其网络心理咨询行为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在2所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中选取有心理咨询经历者310人(其中面对面心理咨询经历者32人,无面对面经历者278人).选用网络心理咨询态度问卷(OCAS,包含网络心理咨询的评价和网络心理咨询的不适感两个维度)、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及大学生网络自我效能感问卷测查.结果: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的评价得分较高,网络心理咨询的不适感得分较低.有面对面心理咨询经历者网络心理咨询的不适感得分低于无面对面心理咨询经历者[(12.9±2.6)vs.(14.0±2.8),P<0.05].大一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的评价得分低于其他3个年级学生[(17.8±3.0)vs.(18.7±2.6),(19.0±2.2),(19.1±1.7);均P<0.05],大一、大二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的不适感得分高于大三学生[(14.4±3.1),(14.2±2.5) vs.(13.3±2.8);均P<0.05].QZPS的外向性、善良、才干、情绪性和处世态度得分及大学生网络自我效能感问卷的网络能力感、行为努力感得分均与网络心理咨询的评价得分呈正相关(r=0.11~0.29;均P<0.05);网络心理咨询的不适感得分与QZPS的外向性、处世态度得分呈负相关(r=-0.21、-0.16,均P<0.05),而与才干得分呈正相关(r=0.13,P<0.05).结论: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有较积极的态度,外向性低、高才干的个体对网络心理咨询的接纳性可能更低;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态度可能与其人格特征、网络自我效能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目标、冲突应对方式和宿舍人际关系三者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0月-11月,采用人际交往目标量表、大学生宿舍冲突应对方式问卷、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以及Marlowe-Crowne社会赞许性量表,对方便抽取的粤西地区4所高校30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关爱他人目标得分显著高于自我形象得分(t=15.46,P0.001),文史类专业学生的关爱他人目标与自我形象目标的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类专业学生(t=3.25,2.27;P0.01);不同冲突应对方式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494.82,P0.001),从高到低分别为合作、顺从、竞争、回避,两两之间差异显著(P0.001),大一学生的合作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学生(F=6.31,P0.001);在控制了社会赞许性和另一个人际交往目标后,关爱他人目标与宿舍人际关系显著正相关(P0.001),与冲突应对方式中的合作和顺从显著正相关(P0.001),与竞争、回避显著负相关(P0.01),自我形象目标与宿舍人际关系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合作和回避在关爱他人目标和宿舍人际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目标、冲突应对方式和宿舍人际关系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可通过培养大学生建立关爱他人目标以及掌握积极的人际冲突应对方式,改善其宿舍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拖延程度,以及拖延与状态特质焦虑、自我控制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高校大一和大三学生816人(男生436人,女生380人;年龄17~25岁),采用一般拖延量表(GPS,任一条目得分≥4分为"存在拖延行为")、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自我控制量表(SCS)进行测量。结果:GPS平均得分为(55.0±10.4),95.7%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现象。GPS得分与STAI的2个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34~0.43,均P0.01),与SCS及5个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33~-0.53,均P0.01);自我控制对拖延有负向预测(β=-0.42,P0.01),特质焦虑对拖延有正向预测(β=0.24,P0.01),综合预测能力为28.2%;自我控制在特质焦虑和拖延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β=0.24,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4.6%。结论:大学生拖延现象常见。特质焦虑既可以直接预测拖延,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预测拖延。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SCCS)量表和人际关系量表对华北煤炭医学院1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3.430,P<0.001);大学生自我和谐总分与人际关系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386,P<0.01),则自我和谐状况与人际关系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科医生职业倦怠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为预防精神科医生的职业倦怠提出根据。方法:选取精神科医生225名作为研究对象[男89人,女136人;平均年龄(36±8)岁]。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测量职业倦怠水平,简版大五人格量表(GBFS)评估人格特质。结果:女性精神科医生MBI-HSS的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男性(均P 0. 05);工作6~10年的精神科医生的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得分高于其他工作年限的精神科医生,工作≤5年的精神科医生的去个性化维度的得分高于其他工作年限的精神科医生(均P 0. 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BFS的稳定性得分与MBI-HSS的情感耗竭得分负向关联(β=-0. 19),GBFS宜人性得分和与MBI-HSS去个性化得分负向关联(β=-0. 34),GBFS严谨性得分与MBI-HSS成就感得分正向关联(β=0. 18),性别与MBI-HSS成就感得分负向关联(β=-0. 16)。结论:精神科医生的职业倦怠与人格特质关系密切。男性精神科医生和工作6~10年的精神科医生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预防精神科医生的职业倦怠应考虑到性格和工作年限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双性化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心身症状及大学适应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析双性化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心身症状及大学适应的状况.方法: 在北京市某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081名女大学生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大五"人格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1)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中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的比例分别为23.8%、24.1%、25.1%、27.1%;(2)双性化女大学生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心得分均最高[如外向性(3.7 ±0.4)],神经质得分最低(2.1±0.6);未分化型女生相反,上述正性特征得分最低(如外向性3.1±0.5),而神经质得分最高(2.8±0.6),其他两型情况居中;(3)在心身症状方面.双性化女生各因子评分均处于低端,未分化女生均处于高端,如双性化者和男性化者焦虑得分均为(1.4±0.4),而未分化和女性化者得分分别为(1.6±0.6)和(1.6±0.5);(4)在大学适应方面,双性化女大学生各维度分数及总分均最高,未分化女大学生分数均最低,如人际关系适应双性化者得分为(37.6±5.7),而未分化者得分为(29.4±6.5),其他两型居中.结论: 在群体趋势上,双性化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心身症状、大学适应状况优于未分化性别角色女大学生,在量表得分上得到验证,但尚需进一步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中学生共情能力与人际困扰间的关系和性别差异。方法:选取628例中学生,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RI)评估共情能力,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AS)评估人际困扰。结果:回归分析显示,IRI观点采择得分与IRAS总分和交谈、交友和异性交往困扰得分负向关联(β=-0.28~-0.17);IRI想象和个人痛苦得分均与IRAS总分及交谈、交友、异性交往困扰得分正向关联(想象β=0.21~0.26;个人痛苦β=0.16~0.31);观点采择×性别与异性交往困扰得分正相关(β=0.14),男生的观点采择与异性交往困扰关联更大(男vs.女:β=0.26 vs.0.17)。结论:中学生观点采择能力越高,或想象和个人痛苦倾向越低时,交谈、交友、异性交往困扰越少;男生的观点采择越低更容易产生异性交往困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探索低年级大学生的自我分化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检验自尊水平对两者之间联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某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共1069人,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自我分化量表(DSI)及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进行集体施测。结果:男生SF-36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及自我分化的与人融合、自我位置和情感反应性3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均P<0.001),而自尊得分低于女生(P=0.009)。男女生SF-36的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均与自我分化的4个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36~0.49;均P<0.001),而与自尊得分呈负相关(r=-0.45,-0.39;均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生的自尊在DSI的自我位置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中发挥调节作用(β=0.59,P<0.01)。在女生DSI的其余因子及男生所有DSI因子与心理健康的联系中未发现自尊的调节作用。结论: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自我分化程度和自尊水平更高。低年级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高自我分化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女生的自尊水平越低,越容易因不成熟的自我分化而体验到更多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困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认同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和自我认同量表对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和宿舍人际关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1)性别、生源地、年级对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没有显著性影响;文科生在"过去的危机"评分(t=1.96,P0.05),以及"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t=2.21,P0.05);相比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上得分更高(t=-2.37,P0.05);(2)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专业(t=4.73,P0.001)和年级(F=9.42,P0.001)对宿舍人际关系均有显著影响;(3)大学生自我认同中"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对宿舍人际关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468,t=6.44,P0.001)。结论:大学生较高的自我认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SWB)与大五人格中外向性和宜人性两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苏州地区630名农民工,用自编农民工主观幸福感问卷(SWBQ-MW)和大五人格量表(BFM)进行调查。结果:受试SWBQ-MW平均分高于中值3分。高外向性(n=171)和高宜人性特质农民工(n=170)的SWBQ-MW总分及各维度分高于低外向性(n=170)和低宜人特质农民工(n=172)(均P<0.001)。外向性和宜人性得分与SWBQ-M W总分呈正相关(r=0.39,0.23;P<0.01),且都对SWB有预测作用(β=0.35,0.12)。宜人性与性别、收入的交互作用显著(P<0.01或0.001)。高宜人性人群中,不同性别、月收入农民工的SWBQ-MW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宜人性人群中,女性的SWBQ-MW总分高于男性(P<0.001),农民工SWBQ-MW总分随收入升高反而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显示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之上,主观幸福感与外向性和宜人性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提示培养并发展积极的人格品质可有效地提升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父亲和母亲的养育心理灵活性与学龄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通过微信招募居住于北京市的学龄前儿童(2~7岁)的父母258人(129对夫妻),用养育心理灵活性问卷测量父亲和母亲的养育心理灵活性、采用幼儿依恋关系量表测量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结果: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的承诺行动得分与父子安全依恋得分正向关联(β=0. 34,P 0. 001);父亲的认知解离得分与父子矛盾依恋得分负向关联(β=-0. 23,P 0. 01);父亲的认知解离、承诺行动、接纳得分与父子逃避混乱依恋得分负向关联(β=-0. 20、-0. 32、-0. 21,均P 0. 05)。母亲的认知解离、承诺行动得分与母子矛盾依恋得分负向关联(β=-0. 27、-0. 24,均P 0. 05);母亲的承诺行动得分与母子逃避混乱依恋得分负向关联(β=-0. 34,P 0. 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父亲的养育心理灵活性越高,学龄前儿童的父子安全依恋越高、矛盾依恋和逃避混乱依恋越低;母亲的养育心理灵活性越高,学龄前儿童的母子矛盾依恋、逃避混乱依恋越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编制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量表(IUSCS-CS),并检验其信效度,以满足从自我控制的角度研究网络成瘾问题的测量需要.方法:选取116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n=583)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一组(n =582)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自我控制量表(SCS)与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为效标.并对1165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分析.结果:量表由认知、情感和行为自我控制3个分量表构成,各分量表均有3个因素;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IUSCS-CS的拟合指数均良好(x2/v=2.77,TLI=0.82,CFI=0.84,RMSEA=0.05);IUSCS-CS总分及3个分量表得分与SCS得分呈正相关(r =0.53~0.70,P<0.01),与CIAS得分负相关(r=-0.57 ~-0.78,P<0.01).IUSCS-CS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90,3个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77、0.76、0.82.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够用于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力测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人格特征、自尊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运用滚雪球抽样法选取绵阳城区MSM 402人(年龄18~77岁),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自尊量表(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测评。结果:客观支持与精神质、神经质呈负向关联(标准β=-0.18、-0.28),而与内外向呈正向关联(标准β=0.14);主观支持与内外向呈负向关联(标准β=-0.15),与掩饰性呈正向关联(标准β=0.22);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精神质、神经质呈正向关联(标准β=0.16、0.15),与掩饰性呈负向关联(标准β=-0.15);自尊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向关联(标准β=0.10、0.21),与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负向关联(标准β=-0.26)。结论:男男性行为者的人格特征、自尊、社会支持三者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89名大学生,采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量表(AEICS)测量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IDS)、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国际大学生调查问卷(ICS)中的主观幸福感分量表、自尊量表(SE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测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其中IRIDS测量人际适应,BDI、SAS、ICS测量情绪适应,SES和GSES测量自我适应)。通过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社会适应各维度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的AEICS得分与人际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得分均呈负相关(r=-0.19~-0.62,均P<0.01)。自我适应在自我同一性与人际适应、自我同一性与情绪适应之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0.53和0.58)。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可以预测其社会适应,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直接预测其自我适应,并通过自我适应间接影响其人际适应和情绪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