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肠腑病多为肠道传化失常而出现的一系列肠腑病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情感心理障碍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情志因素成为现代肠腑病发生与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情志失常则会引起肝气或郁结或亢逆,致肝木横克脾土水湿不运而发肠腑病。因此,本文结合现代肠腑病的发病特点,通过论述肝与大肠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分析从肝论治肠腑病的理论与临床依据,从调情志、舒肝气的角度论治肠腑病,为扩展临床治疗肠腑病的处方用药与针灸选穴思路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医面诊作为望诊中较易获取且包含信息最多的诊断方法,从古至今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的对象。本文通过对古代面诊内容的梳理总结,从面部皮肤颜色、形态、皮损分布的角度展开详述,为面诊在现代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发展基础。在此背景下,文章探讨了借助现代技术进行的各类面诊仪器研发成为面诊走向现代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医体质是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个性特征,对某些病因和疾病具有易感性。其中,气虚体质是最常见的中医偏颇体质,以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等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状态,研究表明气虚体质与肿瘤、高血压、2型糖尿病、甲减、肝硬化、糖尿病肾病等多种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其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研究气虚体质相关影响因素,这将为其调理提供途径或靶标,同时对气虚体质易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体质学说理论,结合中医古籍及现代研究文献,就气虚体质形成与先天禀赋及多种后天因素如饮食、劳逸、睡眠、情志、地理环境、年龄、慢性疾病等方面对气虚体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寤寐昼夜节律紊乱被证实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因素之一,而从节律的角度认识生命功能活动是中医整体观的特点之一.《黄帝内经》认为,营卫昼夜节律是睡眠活动的机枢.从营卫的生理机制、病理状态与昼夜节律的关系,昼夜节律紊乱加重认知损伤,防治讲究因时制宜等方面探讨了寤寐昼夜节律与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病机为:消渴日久,阴虚燥热,首伤肾阴,肾精不足,脑髓空虚,无以养神;肾阴既亏,肝木失养,灼伤肝阴,虚火内盛,上扰脑府以致神病;肝木独亢,克伐脾土,脾阴不足,运化失司,痰邪上蒙,脑络壅塞;脾不升清,痰湿内盛,上逆犯肺,肺失治节,气阴不调,痰浊内蕴,积久化热,痰热蒙蔽神窍;心为五脏之大主,阴虚及心,心火上炎,清阳独亢,耗伤心神,心神不主脑神,以致健忘、痴呆诸症。其治疗以滋阴为根本,辨析五脏,益脑神、通脑络,结合行气、补血、化瘀、祛湿诸法,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中医药在治疗FGIDs上具有独特优势,并逐渐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认同。本文系统综述了FGIDs的病名、病因病机,并对近年来FGIDs中医现代诊治、中医药治疗、临床试验研究、临床结局评价进行了归纳总结,强调了在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对于FGIDs辨证辨病的认识刚好体现罗马Ⅳ共识FGIDs的“多维度”诊疗特征。提出目前FGIDs中医临床研究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痛经患者的相关特点及体质分布,探索痛经体质及情志因素对痛经的影响,为不同体质类型痛经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提供康复、体质调节方案。方法 采用自制痛经调查表,国际焦虑调查表和国际抑郁调查表以及王琦的《中医体质量表》对收集的患者进行调查问卷,筛选出有效病例158例,将所得数据录入Excel表,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偏颇质占91.1%,平和质占8.9%,其中偏颇质出现频率最高的体质为痰湿质,占25.3%。气郁质,占19%;②不同体质类型的情志失调程度比较:不同体质类型痛经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有差别,其中平和组较气郁、湿热、痰湿、阳虚轻(P < 0.05),气虚较气郁、湿热、痰湿、阳虚轻(P < 0.05),气郁较痰湿、阳虚、阴虚重(P < 0.05);③痛经疼痛程度的分布结果 可以忍耐29例(占36.7%),坐立不宁33例(占41.8%),卧床休息12例(占15.2%),痛到昏倒3例(占3.8%)。发现痛经患者多数坐立不宁(41.8%),其中,轻度可以忍耐的患者在抑郁程度上,明显小于其他3组。结论 痛经与中医体质分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脏病本虚标实,病情复杂,赵玉庸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运用络病理论,提出慢性肾脏病“肾络瘀阻”病机学说,以益气活血通络为法,创立“肾络通”方剂,取得很好临床疗效。文章从理论探讨、方药确立、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等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角度探讨不同疗程电针干预在放射性脑损伤小鼠认知功能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50只30日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放射性脑损伤模型组(8Gy)、电针组1(1周),电针组2(2周),电针组3(3周),每组10只。新物体认知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认知功能,TUNEL方法检测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相关指标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AIF)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认知功能显著受损,表现为对新物体探索时间缩短(P < 0.01,P < 0.001),物体认知指数明显下降(P < 0.05);而与模型组比较,电针1周、2周及3周组在90 min和24 h时探索新物体时间均不同程度增加(P < 0.05,P < 0.05,P < 0.01)、(P < 0.01,P < 0.01,P < 0.05),认知指数均不同程度提高(P < 0.05,P < 0.01,P < 0.05)。TUNEL方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显著性增加(P < 0.01);而与模型组比较,电针2周及3周组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P < 0.01,P <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 < 0.01),而电针2、3周组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 < 0.01,P < 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IF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 < 0.001),而电针各组较模型组均显著减少(P < 0.001,P < 0.01,P < 0.01)。结论 不同疗程电针干预可改善放射线照射对小鼠认知功能的损伤,可能与抑制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有关,其中电针2周及3周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试从古籍和现代研究角度阐述血与神的关系,血瘀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直接与间接联系,提出血瘀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形成和发展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临床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提供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志强  赵国平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409-1410
从中医脏腑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认为痛风与尿酸代谢密切相关的观点,从肝失疏泄致肾司二便、脾主运化功能失调,导致津液代谢失常,而致湿浊内生,痰浊阻滞筋骨关节的角度阐释了现代医学这一认识,提出痛风从肝论治痛风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肝阴虚与胆石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石病的治疗 ,多重其实而少虑其虚。本文从生理病理角度探讨了肝阴虚与胆石病发病、证治的关系 ,认为胆石病病位在胆 ,但病源在肝。胆汁的化生有赖于肝阴的资助、变化 ,胆汁的藏、泄取决于肝气 (阳 )的疏泄、调节。肝阴不足 ,失于气化、疏泄是胆石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养肝阴、助肝用是防治胆石病的主要措施。强调治疗胆石病的关键在于治病求本 ,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病机钩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奎  马云枝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2):805-807
血管性痴呆(vasecular dementia,VD)是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获得性智能的持续性损害,属于中医学"健忘"、"痴呆"等范畴。从中医理论之精髓出发,查阅历代著作和现代期刊文献,管窥血管性痴呆的病机,并对此进行了总结。发现血管性痴呆的病机虽较为复杂,但多病位在脑,为上焦之上,以髓海失养为要;病枢在脾,为中焦之主,以气血失调为纲;病本在肾,为下焦之司,以精亏浊毒为源。  相似文献   

14.
文章具体阐述了中医病因学说的形成、内涵和发展,通过对现有中医病因理论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认为中医病因理论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并提出应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观出发探讨中医病因理论的实质。只有在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指导下,中医病因理论才能自成一体,提出了基础性病因、继发性病因和发展性病因的中医病因分类方法,使中医病因理论体系更具科学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在众多治疗痛经有效的针灸方法中,依据子宫腺肌症痛经的发病机制,分别选用电针、温针进行序贯治疗,观察该方案对痛经远期疗效及瘤体大小的影响,为针灸治疗腺肌症痛经探索更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虚实病机进行了考察,认为外感病与内伤病的虚实病机可以统一起来,即"邪气亢盛,正气未衰"为实,"正气虚损"为虚,"邪实"与"正虚"同时存在,根据邪气与正气的对比关系确定为"实中挟虚"或"虚中挟实";对"阴阳俱盛"是否存在进行了推理,根据中医"从化"理论,初步认为可以有"阴偏盛"和"阳偏盛",但不会有"阴阳俱盛"病机之存在;对"阳胜则阴病"与"阴胜则阳病"进行了思考,认为这对病机其实是"实中挟虚"病机,而非单纯实证;并提出"阳胜"到何时会出现"阴病","阴胜"到何时会出现"阳病"的疑问.  相似文献   

17.
燥湿化痰法治疗肿瘤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燥湿化痰法治疗肿瘤历史悠久 ,但是确切的机制仍然处于探索之中。通过对于燥湿化痰治疗肿瘤的主要文献及报道的系统整理 ,结合近期发展初步探讨其机制所在 ,以促进中西医结合在肿瘤防治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补肾不如补脾与补脾不如补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脾为后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出发 ,论证了“补肾不如补脾”和“补脾不如补肾”两说的立论依据、区别、联系及在临证中的运用 ,进一步探讨了脾肾两脏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文通过阐述消渴病与肝脏的关系,指出肝强克脾、肝强犯胃、肝强灼肺、水亏肝强可导致消渴病的三多一少症状。以此为基础的消渴病日久发展至消渴目病,其病机多有病久伤阴耗血的特点,而肝开窍于目,阴血不足则目窍失养,治之宜柔肝以补肝体,这就为柔肝法治疗消渴目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探讨了临床上运用柔肝法对消渴目病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中医药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强调了发展中医药理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将现代科技知识纳入到中医药知识领域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