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患儿开胸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开胸心脏手术的低出生体重(≤2.5 kg)患儿121例,男80例,女41例,手术日龄3~84 d,出生体重1.05~2.50 kg,手术日体重1.13~2.70 kg,ASAⅢ或Ⅳ级。根据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分为两组:机械通气7 d的延长组(PMV组,n=40)和≤7 d的非延长组(N-PMV组,n=81)。收集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和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果与N-PMV组比较,PMV组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前机械通气、术后延迟关胸、再次气管插管、非计划再次手术明显增多(P0.05),术后24 h乳酸浓度最大值明显升高(P0.05),术后贫血、术后败血症明显增多(P0.05)。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败血症(OR=26.511,95%CI 1.326~530.217,P=0.032)和术后延迟关胸(OR=6.573,95%CI 1.293~33.401,P=0.023)是低出生体重患儿开胸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出生体重患儿开胸心脏术后造成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原因较多,术后败血症和延迟关胸是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胃十二指肠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postoperativepulmonarycomplications,PPC)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接受胃十二指肠手术的连续病例共5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与发生PPC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508例患者有131例(25.8%)发生PP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PPC有关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1.052)、术前伴存呼吸疾病(OR=2.915)、血清白蛋白水平(OR=0.995)、术中气管插管时间(OR=1.005)、保留鼻胃管时间(OR=1.059)、术后机械通气时间(OR=1.367)。得出Logistic回归预测方程为:P(1)=1/犤1+e-(-3.780+0.051×Y+1.086×Rd-0.005×Alb+0.005×Dtc+0.057×Dnt+0.312×Dmv)犦。结论高龄、有基础呼吸疾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术中和术后留置胃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长者,易于发生PP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156例择期OPCABG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肾损伤网络小组(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AKIN)的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2组:AKI组(n=54)及非AKI组(n=102),对2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可能与发生AKI有关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OPCABG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OPCABG术后AKI发生率为34.6%(54/156),其中2例行透析治疗,后均因急性心功能衰竭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糖化血清蛋白值、术前BNP、术后BNP、术前血肌酐、术前LVEF(左室射血分数)40%、室间隔厚度、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及血浆量、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4.988,95%CI:1.098~22.649,P=0.043),高血压病史(OR=3.323,95%CI:2.718~8.582,P=0.026),糖尿病史(OR=2.004,95%CI:1.277~3.145,P=0.019),糖化血清蛋白(OR=1.716,95%CI:0.646~4.710,P=0.016),术前血肌酐(OR=7.149,95%CI:6.969~7.334,P=0.023),术前LVEF40%(OR=12.138,95%CI:7.448~19.846,P=0.008),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OR=1.891,95%CI:1.283~2.787,P=0.007),术中输注血浆量(OR=1.491,95%CI:1.374~1.652,P=0.039),机械通气时间(OR=2.665,95%CI:2.608~2.723,P=0.008)为OPCABG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论 AKI的发生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有关,应充分重视这些危险因素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胸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围术期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资料收集表,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222例入住心脏外科的开胸心脏手术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开胸手术前后心、肺及肾功能指标,手术基本资料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筛选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成人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24 h)发生率2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包括NYHA分级Ⅳ级(OR=37.266,P=0.002)、既往有心脏手术史(OR=4.755,P=0.020)、术中红细胞输注量(OR=1.192,P=0.010)、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OR=12.068,P=0.000)、应用1种血管活性药物(OR=5.139,P=0.000)、应用3种或以上血管活性药物(OR=8.677,P=0.002)。结论成人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发生率高,其围术期影响因素较多,需加强危险因素评估,加强针对性护理,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根治术后延迟拔管危险因素,进而指导临床准确选择拔管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TAPVC行根治手术97例生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5例、女42例,中位数年龄4.4(2,12)个月。按机械通气时间是否长于平均值将患儿分为延迟拔管组(50例)和正常拔管组(47例),对比两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各项变量,寻找影响通气时间的单因素变量,再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7例患儿机械通气中位数时间49(25,90)h,延迟拔管组50例。延迟拔管的单因素变量有年龄、体重、术前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房间隔交通大小、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术后肺静脉最大流速(P0.01)及体外循环时间(P0.05)。Logistic回归后退法显示,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是年龄(OR=0.804,95%CI 0.71,0.91)和术后肺静脉最大流速(OR=1.016,95%CI 1.00,1.03)。结论年龄和术后肺静脉最大流速是存活患儿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A型主动脉夹层3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0例、女55例,年龄(48.5±10.3)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谵妄组与对照组,研究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全组发生谵妄共169例,发生率为50.4%。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D二聚体水平(OR=2.480,95%CI 1.347~4.564,P0.01)、术中最低平均动脉压(OR=0.667,95%CI 0.612~0.727,P0.0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OR=2.771,95%CI 1.506~5.101,P0.01),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OR=1.911,95%CI 1.065~3.430,P0.05)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谵妄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术前D二聚体升高、术中平均动脉压过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认识上述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可控因素,对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的肾功能评估方法对中国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发生院内不良事件预测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83例行单纯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4例,女89例;年龄(65.0±9.7)岁。用Cockcroft.Gault公式、改良MDRD公式、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3种不同肾功能评估方法在术后早期不良事件上的预测作用。结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肾功能不全是术后院内并发症发生率高、输血多、住院时间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和ICU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各种并发症中,术前肾功能不全是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消化道出血、新发心房颤动、低心排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用Cockcroft.Gault公式、改良MDRD公式、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CKD.EPI公式在术后并发症(OR=1.227)、急性肾损伤(OR=I.534)、新发一t9房颤动(OR-1.184)、住院时间延长(OR-1.160)、机械通气时间延长(OR=I.165)、ICU时间延长(OR=I.151)的预测上最优。结论肾功能不全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早期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KD—EPI公式更适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院内不良事件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月。收集有关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AKI的临床研究。采用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项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共1 728例患者,纳入研究NOS评分均为6分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58,95%CI(1.31,1.89),P0.001]、体重指数[OR=1.05,95%CI(0.66,1.45),P0.001]、高血压史[OR=1.58,95%CI(1.10,2.26),P=0.010]、吸烟史[OR=1.71,95%CI(1.12,2.61),P=0.010]、术前血肌酐值[OR=30.26,95%CI(20.17,40.35),P0.000 01]、术前白细胞总数[OR=1.73,95%CI(0.26,3.20),P=0.020]、体外循环时间[OR=25.60,95%CI(21.13,30.08),P0.000 01]、主动脉阻断时间[OR=13.24,95%CI(10.27,16.22),P0.001]、深低温停循环时间[OR=2.58,95%CI(0.86,4.29),P=0.003]、全弓置换术[OR=2.31,95%CI(1.31,4.07),P=0.004]、术中输血量[OR=1.27,95%CI(0.29,2.24),P=0.010]、术后平均动脉压[OR=–2.41,95%CI(–4.59,–0.24),P=0.030]、术后二次出血再次手术[OR=4.19,95%CI(2.04,8.63),P0.001]、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OR=6.61,95%CI(3.21,13.60),P0.00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OR=48.51,95%CI(21.94,75.09),P0.001]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AKI相关。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吸烟、术前血肌酐水平、术前白细胞数、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全弓置换术、术中输血量、术后平均动脉压、术后出血二次手术、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AKI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可结合以上因素加强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管理,从而降低术后AKI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9.
心脏瓣膜手术后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心瓣膜手术后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5年1月至5月间连续507例施行心瓣膜手术患者,根据术后住ICU时间是否延长(住ICU时间延长定义为≥5d)分为两组,组Ⅰ75例,术后住ICU时间延长;组Ⅱ432例,术后住ICU时间未延长.先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住ICU时间延长7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Ⅰ中年龄、有心脏手术史、吸烟史、二次体外循环支持的比率、心胸比率、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均大于或长于组Ⅱ;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肺功能均低于或差于组Ⅱ(P<0.05,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年龄≥65岁(OR=4.399)、LVEF≤0.50(OR=2.788)、心胸比率≥0.68(OR=2.411)、最大通气量实测值/预计值%<71%(OR=4.872)、有心脏手术史(OR=3.241)和术中二次体外循环支持(OR=18.656)为术后住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可根据年龄、LVEF、心胸比率、最大通气量、术中是否二次体外循环支持预测术后住ICU时间是否延长.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更多的防治措施,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腹部手术后院内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导致院内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可能导致院内肺炎的18种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吸烟史等10项与术后肺炎的发生有关,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并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OR=17.01),麻醉方式(OR=16.45),切口长度*(OR=2.25),手术持续时间(OR=0.90),术前0.5h预防性应用抗生素(OR=0.38)及机械通气(OR=0.38)是术后院内肺炎的高危因素.结论:患者并存慢阻肺,术前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切口和手术持续时间太长,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全麻方式,是术后发生院内肺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伤科二区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18例,其中男性182例(43.5%),女性236例(56.5%),年龄75~99岁,平均(82±6)岁,根据是否出现PPC进行分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并存病、待术时间、血气分析和肺通气功能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示组间年龄x^2=12.473,P=0.001)、麻醉方式x^2=36.721,P<0.001)、术前并存病x^2=16.724,P<0.001)、待术时间(t=4.872,P=0.041)、血气分析x^2=26.341,P<0.001)、肺通气功能x^2=35.43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85岁组PPC发生率高于年龄<85岁组,OR值为3.673(95%CI:1.684,7.615);待术3~4 d组和5~7 d组和PPC发生率高于1~2 d组(OR:13.349,95%CI:5.391~23.819;OR:16.579,95%CI:6.324~37.324);术前并存病≥3组PPC的发生率高于≤2组(OR:4.069,95%CI:2.024~8.182);全麻组PPC发生率高于椎管内麻醉组(OR:3.579,95%CI:1.848~8.608);血气分析异常组PPC发生率高于血气分析正常组(OR:9.842,95%CI:2.338~7.421);肺通气功能异常组PPC发生率高于肺通气功能正常组(OR:11.384,95%CI:3.652~9.352)。结论高龄、术前并存病≥3种、待术时间长、全身麻醉以及血气分析异常和肺通气功能异常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PPC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病情况,探讨术后发生AK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患者预后情况,建立相对准确的术前风险评估策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心脏外科行DHCA手术2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9例、女73例,平均年龄(53.6±11.6)岁。采用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的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HCA术后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252例患者中,AKI的发病率为69.0%;术后住院死亡率为7.9%(20/2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8 kg/m~2、左室射血分数55%、术前血清肌酐值(serum creatinine,Scr)≥110μmol/L、术前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Cleveland评分分值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中输注红细胞、术中输注血浆、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0 h等指标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1.040,95%CI(1.017,1.064),P=0.001]、BMI≥28 kg/m~2[OR=2.335,95%CI(1.093,4.990),P=0.029]、eGFR90 mL/(min·1.73 m~2)[OR=2.044,95%CI(1.082,3.863),P=0.028]、术前Cleveland评分[OR=1.300,95%CI(1.054,1.604),P=0.014]、术中体外循环时间[OR=1.009,95%CI(1.002,1.017),P=0.014]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HCA术后AKI的发生率较高,术后发生AKI的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住院死亡风险明显增高;患者年龄、BMI≥28 kg/m~2、eGFR90 mL/(min·1.73 m~2)、术前Cleveland评分、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DHCA术后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房室间隔缺损矫正术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阜外医院第二住院部行房室间隔缺损矫正术76例成年(年龄≥18)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呼吸机支持时间是否长于24 h为标准,将患者分为延迟脱机组[27例,男9例、女18例,平均年龄(32.22±9.64)岁]和正常脱机组[49例,男16例、女33例,平均年龄(35.98±11.34)岁]。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变异。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模型,用以分析变量的显著性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延迟脱机组和正常脱机组患者体质量、术前肺动脉收缩压、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血小板、血红蛋白、血肌酐、血糖、血乳酸、术后最大心率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延迟脱机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肺动脉高压[OR=1.056,95%CI(1.005,1.110),P=0.030]、体外循环时间延长[OR=1.036,95%CI(1.007,1.066),P=0.016]以及术后血红蛋白减少[OR=0.874,95%CI(0.786,0.973),P=0.014]。结论术前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时间延长和术后贫血是成人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脱机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发生的危险因素,尽可能减少术后PPC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行肺切除术3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8例,女74例;年龄23~91岁,平均年龄63.38岁。统计术后各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收集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资料和数据,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肺切除术后PP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围术期共死亡22例(7.28%),75例(24.83%)发生110例次PPC,最主要的PPC为胸膜腔持续漏气/支气管胸膜瘘(8.94%,27/302),院内肺炎(6.95%,21/302)和急性呼吸衰竭(6.29%,19/302)。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A分级≥3级(OR=2.400,P=0.020)、术后即刻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延长(OR=1.620,P=0.030)是肺切除术后发生PPC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以患者一般情况和各器官功能状态为基础的ASA分级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是肺切除术后PPC的独立预测因子。对高危患者需特别注意完善术前准备,改善患者各器官功能状况,保护肺功能,术后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尽可能减少PP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韩小云 《护理学杂志》2006,21(17):14-15
目的 观察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58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后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可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气囊上滞留物并不是引起VAP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肿瘤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10-2018-10间收治的88例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肿瘤外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8例患者中34例(38.64%)发生VAP,单因素分析显示,气管切开、胃肠内营养、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前使用抗生素超过48 h等,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胃肠内营养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外科患者VAP发生率较高,相关危险因素较多,胃肠内营养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相关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红细胞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3月534例行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其中体外循环组239例,男185例、女54例,平均年龄(59.1±9.4)岁;非体外循环组295例,男233例、女62例,平均年龄(60.3±8.5)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术前资料、体外循环相关资料、红细胞输血量等数据,对围手术期红细胞输血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围手术期红细胞输血危险因素为年龄(OR=1.04,95%CI 1.02~1.07,P=0.001)、体重(OR=0.95,95%CI 0.93~0.97,P0.001)、吸烟(OR=0.61,95%CI 0.39~0.94,P=0.027)、术前HCT水平(OR=0.90,95%CI 0.85~0.96,P=0.001)和体外循环(OR=4.90,95%CI 3.11~7.71,P0.001)。而体外循环时,转机参数中的最低血红蛋白(OR=0.63,95%CI 0.47~0.84,P=0.002)是红细胞输血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体重、不吸烟、术前HCT水平、体外循环为CABG围手术期红细胞输血的危险因素,在转机参数中最低血红蛋白浓度为红细胞输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常规刷牙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刷牙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为寻找更为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98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应用传统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常规刷牙方法进行口腔护理;两组口腔护理后均给予口腔冲洗和咽部深吸引。比较两组机械通气1周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1周后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常规刷牙配合口腔冲洗及咽部深吸引能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及ICU住院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再次心脏瓣膜手术3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再次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共施行再次或多次心脏瓣膜手术32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9例,女176例;年龄(47.1±11.8)岁。收集患者术前合并症、术前心功能状态、再次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术后早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首次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比;通过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导致再次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失败及新发其他瓣膜病变;全组术后早期在院死亡28例,总病死率为8.6%(28/325),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与首次心脏瓣膜手术相比,再次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功能分级(NHYA)Ⅲ~Ⅳ级及心房颤动者较多,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术后发生LCOS、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并发症也较多。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危重状态(OR=2.82,P=0.002)、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OR=1.13,P=0.008)、同期行CABG(OR=1.64,P=0.005)、术后发生LCOS(OR=4.52,P<0.001)、ARDS(OR=3.11,P<0.001)、急性肾功能衰竭(OR=4.13,P<0.001)为再次心脏瓣膜手术围术期死亡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再次心脏瓣膜手术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一类手术,但只要术前充分了解瓣膜病变情况、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及加强围术期监护,仍可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156例择期OPCABG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肾损伤网络小组(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AKIN)的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2组:AKI组(n=54)及非AKI组(n=102),对2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可能与发生AKI有关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OPCABG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OPCABG术后AKI发生率为34.6%(54/156),其中2例行透析治疗,后均因急性心功能衰竭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糖化血清蛋白值、术前BNP、术后BNP、术前血肌酐、术前LVEF(左室射血分数)〈40%、室间隔厚度、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及血浆量、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4.988,95%CI:1.098~22.649,P=0.043),高血压病史(OR=3.323,95%CI:2.718~8.582,P=0.026),糖尿病史(OR=2.004,95%CI:1.277~3.145,P=0.019),糖化血清蛋白(OR=1.716,95%CI:0.646~4.710,P=0.016),术前血肌酐(OR=7.149,95%CI:6.969~7.334,P=0.023),术前LVEF〈40%(OR=12.138,95%CI:7.448~19.846,P=0.008),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OR=1.891,95%CI:1.283~2.787,P=0.007),术中输注血浆量(OR=1.491,95%CI:1.374~1.652,P=0.039),机械通气时间(OR=2.665,95%CI:2.608~2.723,P=0.008)为OPCABG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论 AKI的发生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有关,应充分重视这些危险因素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