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阮汝明  张学宁 《中外医疗》2013,32(2):21+23-21,23
目的了解SLE患者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时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滴度的关系。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金标免疫斑点法分别测定21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病人及47例非活动期SLE病人的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滴度。结果活动期病人ANA滴度与抗-dsDNA抗体滴度与非活动期病人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病人组两种抗体平均滴度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结论 ANA、抗ds-DNA抗体的滴度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改变,因而可作为SLE病人活动期与非活动期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2):182-183
目的研究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损伤患者尿及血中的浓度,探讨自身抗体在肾脏损伤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初次确诊为SLE的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血清及尿标本进行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dsDNA),尿微量蛋白: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A1-MG)、免疫球蛋白G(IgG),血液肾脏功能指标:肌肝(CREA)、尿素(UREA)、胱抑素C(CYS-C)、尿酸(UA)、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常规检测,分析ANA及抗dsDNA与肾脏损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尿液ANA滴度、尿液抗dsDNA与肾脏损伤指标具有相关性(P<0.05);血液ANA滴度与肾脏损伤指标无相关性(P>0.05);MA、TRF、IgG、尿常规蛋白、UREA、CYS-C及eGFR阳性率在尿液ANA阳性患者组中最高,在阴性组中最低,在可疑组中居中;尿液MA及尿常规蛋白在尿液ANA可疑组及阳性组中的阳性率均高达100%;血液ANA与尿液ANA的滴度和荧光模型均不具一致性(P<0.05)。结论尿液ANA滴度和尿液抗dsDNA较血液ANA滴度更能反映肾脏损伤情况;尿液ANA荧光强度越强,肾脏损伤越严重。可将尿液ANA、尿液抗dsDNA纳入SLE患者的实验室监测,对SLE患者肾脏损伤的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宁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754-1756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重症SLE患者,应用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滴度变化,以及对补体C3、C4、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免疫吸附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吸附治疗后ANA、ds-DNA抗体和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补体C3、C4和24 h尿蛋白吸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9个月,24 h尿蛋白由(3.48±3.25)g/24 h下降至(1.31±1.02)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患者ANA和ds-DNA抗体滴度再度升高,其余患者仍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SLE,能在短时间内清除患者体内ANA和ds-DNA抗体,且较长时间维持较低水平,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活动期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不同模式表达的原因,提高SLE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对SLE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临床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方法使用间接荧光免疫法(IIF),对SLE活动期患者的血清进行ANA抗体检测;使用短膜虫IIF法检测抗ds DNA抗体,最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模式的特异性荧光模型。结果抗ds DNA滴度为1∶32时均质型占76.6%,颗粒型19.1%,核仁胞质型4.3%;抗ds DNA抗体滴度为1∶10时,均质型占54.8%,颗粒型34.4%,核仁和胞质型分别占6.5%和4.63%。健康对照组各核型均为阴性。用χ2检验对抗ds DNA抗体滴度下降与ANA不同核型模式表达相关性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活动期患者中,治疗前抗ds DNA抗体为较高滴度如1∶32时,其核型不全都表达为均质型,也会出现其他低阳性率的核型。而当其治疗后抗ds DNA抗体滴度下降时,部分患者均值型核型消失,SLE患者体内的某些与疾病活动度不成正比的自身抗体会表现为原本的其他抗体滴度核型,从而出现均质型阳性率降低,而其他抗体荧光核型的阳性率升高的现象,这种变化对于SLE的治疗及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抗双链DNA(dsDNA)抗体及抗核抗体(ANA)的消长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活动性的关系。以马疫锥虫血片免疫荧光(TE-IF)法检测9例活动期SLE患者dsDNA及ANA抗体滴度结果表明,抗体滴度与SLE活动性密切相关,活动期抗体滴度停留于高水平而于缓解期下降或阴转;临床复发前均有滴度持续上升阶段,而持续性滴度上升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82例ANA阴性的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ANA阳性的SLE住院患者进行对比.结果:ANA阴性的SLE多见于复发的、使用过激素的患者,而初发的SLE患者中ANA阴性者十分少见.ANA阴性的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度相对较ANA阳性者轻,其临床表现中皮疹、光过敏、口腔溃疡、脱发及关节炎多见,而雷诺现象、肺间质病变及其它系统累及较少见.实验室检查方面,ANA阴性的SLE患者中抗SSA抗体多见,而抗Sm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心磷酯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少见;另外,ANA阴性的SLE患者的24h尿蛋白量明显小于ANA阳性组.除此之外,对于ANA阴性的复发SLE患者,不能完全符合4条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分类标准者多见.结论:ANA阴性的SLE可能是SLE的一种特殊类型,并且具有自己的特点.ANA阴性,但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查符合者,并不能立即排除SLE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儿治疗前后抗核抗体( ANA)滴度及荧光模型表达的变化。方法45例SLE患儿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治疗,直至转为非活动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激素治疗前后血清ANA滴度及荧光模型。结果45例患儿治疗前后ANA阳性率分别为97.8%(44/45)、95.6%(43/4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ANA阳性SLE患儿ANA滴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ANA高滴度(≥1∶3200)比例降低。治疗前后ANA阳性SLE患儿ANA荧光模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检测ANA对诊断与治疗儿童SLE有重要意义,治疗前后ANA荧光模型表达的变化是否能反映病情与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PE)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应用美国COBE公司血细胞分离机对14例SLE患者进行TPE辅助治疗,通过检测比较患者TPE前后的抗核抗体(ANA)、双链DNA抗体(抗-dsDNA)、核内可溶性抗原抗体(抗-ENA)、24h尿蛋白等指标,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14例ANA阳性患者经TPE后9例转阴性,9例抗-dsDNA阳性病例滴度明显下降(1∶32/1∶4),7例抗-Sm阳性病例5例转阴性,4例抗-Rib阳性病例3例转阴性。24h尿蛋白TPE前2.40±0.53g/L、TPE后0.69±0.38g/L(P<0.001)。结论TPE辅助治疗SLE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典型LE细胞的形成与ANA滴度的关系,认为非典型LE细胞的出现与数量的增多对诊断SLE有参考价值。对典型LE细胞的临床意义本文作了分析。典型LE细胞~(1)的形成是由于SLE患者体内出现的自身抗体(抗核蛋白抗体为ANA之一种,  相似文献   

10.
张妮   《中国医学工程》2013,(8):149-149,152
目的探讨DNA免疫吸附剂血液灌注疗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2例SLE患者均在常规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DNA免疫吸附血液灌注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学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抗ds-DNA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ANA滴度和IgG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后IgA和IgM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DNA免疫吸附剂血液灌流有助于降低SLE患者机体内异常增多的抗ds-DNA抗体和ANA等,从而改善病情,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 ANA)荧光模型、滴度及特异性抗体谱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联性。方法对404例自身免疫性疾病( AID)患者,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和欧蒙印迹法检测15项特异性抗核抗体谱( ANAS),对比分析ANA荧光模型和滴度以及ANA荧光模型在不同疾病中的表达,并与健康体检者300名进行比较。结果在AID组中的ANA检出阳性率为68.81%,滴度在1∶1000以上者占75.90%。检出的ANA荧光模型,以胞浆型和核均质型为主,分别检出130例和108例。 ANA阳性患者滴度升高,检出荧光混合模型的比例也明显增加。结论 AID患者中ANA检出率较高,高滴度的ANA阳性患者荧光模型以混合模型为主,同时检测ANA和ANAS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9):1134-1138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肝细胞癌(HCV-HCC)患者HCV基因型、甲胎蛋白(AFP)与P53抗体、抗核抗体(ANA)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HCV-HCC患者100例。分别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ELISA方法、电化学发光法、间接免疫荧光(ⅡF)检测HCV基因型、P53抗体、AFP、ANA。比较不同AFP分组中HCV基因型、P53抗体、ANA结果分布的差异,分析HCV基因型、AFP与P53抗体、ANA的相关性;比较HCV基因型、AFP、P53抗体、ANA在不同HCV-HCC病理特征中的阳性率。结果HCV 1b型HCV-HCC患者的P53抗体、AFP及ANA分布结果明显高于非1b型患者(Z=-3.741、-6.846、-5.042,P均0.001)。按AFP阴性(AFP8.1 ng/mL)及AFP阳性(AFP≥8.1 ng/mL)分组,不同AFP分组的P53抗体、HCV基因型、ANA分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334、χ~2=77.946、Z=-7.590,P≤0.001),且98.59%(70/71)的1b型患者AFP为阳性,96.00%(24/25)的非1b型患者AFP为阴性。分别按HCV基因型与AFP分组做相应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AFP与P53抗体、ANA呈正相关(r=0.785、0.545,P均0.001);HCV基因型与AFP呈负相关(r=-0.512,P0.001),即当HCV基因型由1b型转换为非1b型时,AFP检测值将降低。肿瘤大小3 cm的HCV-HCC患者HCV 1b型、AFP阳性率明显高于≤3 cm的患者(HCV 1b型:82.00%vs. 57.14%;AFP:78.00%vs. 14.29%;χ~2=6.278、33.473,P均0.05);发生肝外转移的HCV-HCC患者AFP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患者(76.32%vs. 21.57%;χ~2=26.376,P0.001)。晚期(Ⅲ+Ⅳ期)HCV-HCC患者P53抗体及A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患者(P53抗体:91.38%vs. 61.76%;ANA:63.79%vs. 23.53%;χ~2=11.945、13.906,P均≤0.001);中低分化的HCV-HCC患者P53抗体及A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患者(P53抗体:82.86%vs. 52.50%;ANA:62.86%vs.35.00%;χ~2=7.741、5.804,P均0.05)。结论 AFP检测水平与HCV基因型有关,P53抗体及ANA的阳性率与提示HCV-HCC预后不良的临床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NA免疫吸附治疗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狼疮性肾炎患儿采用DNA免疫吸附疗法(DNA-IA)进行4次免疫吸附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的改善,对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 抗体(ds-DNA)等自身抗体的清除效果,对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清离子的影响,观察血常规、尿常规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 DNA免疫吸附治疗后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ANA抗体滴度和抗ds-DNA抗体滴度明显下降(P<0.01),其他自身抗体也被清除,血清补体有上升趋势,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肾功能改善,肝功能、心肌酶谱和血清离子等均有改善.结论 DNA免疫吸附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清除重症SLE患儿体内ANA抗体和抗ds-DNA等免疫抗体,控制狼疮活动,改善肾功能,减轻蛋白尿.此技术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的测定对疾病活动性及治疗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免疫组织化学法)法检测皮损FLT-1及KDR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FLT-1和KDR的含量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和免疫指标(ANA、ds DNA等)的相关性,研究用FLT-1和KDR指标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并进行SLE病例的前瞻性和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结果: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活动期均高于非活动期(P<0.01),抗核抗体(ANA)高滴度组高于ANA低滴度组,dsDNA抗体阳性组高于dsDNA抗体阴性组,肾损害组高于非肾损害组;且SLE患者皮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水平与SLE患者SLEDAI呈正相关。结论:FLT-1和KDR与SLE发病有关,可反映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同时定量检测可有助于预测患者的病情活动和转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身抗体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187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室检测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抗ds DNA抗体和抗ENA抗体谱。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湿热痹证、瘀热痹阻证、阴虚内热证和脾肾阳虚证4型,比较患者自身抗体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联系。结果 4组证型间抗ds DN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86,P=0.000)。进一步做两两比较,风湿热痹证患者抗ds DNA抗体阳性率高于瘀热痹阻证和阴虚内热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0、20.739,P=0.000);4组证型间抗核小体抗体(Anu 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15,P=0.000)。进一步做两两比较,脾肾阳虚证患者Anu A阳性率高于风湿热痹证、瘀热痹阻证和阴虚内热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090、7.599、8.252,P=0.000、0.006、0.004);4组证型间抗U1RN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49,P=0.083),实证组(风湿热痹证和瘀热痹阻证)与虚证组(阴虚内热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8,P=0.026)。结论抗ds DNA抗体、Anu A和抗U1RNP抗体可作为SLE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脑脊液 (CSF)中抗核抗体 (ANA)的定量测定对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8例SLE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SF及血清中ANA滴度 ,同时进行CSF的常规、生化检测。对NPLE及非NPLE狼疮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CSF糖、细胞数、氯化物无显著差异 ,NPLE患者CSF的ANA滴度≥ 1:10 0 ,阳性率高于非NPLE组 ;另外NPLE组血中ANA滴度显著高于非NPLE组 ,经治疗后NPLE组CSF中ANA滴度 1:10 0阳性率下降。结论 SLE患者CSF中ANA的定量检测 ,有助于NPLE的早期诊断 ,并为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ds-D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找出能及时为临床提供快捷可靠检验数据的检测手段。[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抗ds-DNA,并以健康体检者作对照,以此评价滴度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检测22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阳性率为100%,其中活动期病人75例,滴度在1∶1000以上占92%,非活动期病人152例滴度在1∶100~1∶320之间的占98.7%;抗ds-DNA阳性率为89%,其中活动期病人滴度在1∶8以上的占25.3%,非活动期病人滴度在原倍~1:2之间的占80.3%;295例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ANA阳性率为42.7%,抗ds-DNA阳性率为0.7%;339例急慢性肾炎患者ANA阳性率为29%,抗ds-DNA的阳性率为3%。[结论]RA和肾病患者血清中ANA、抗ds-DNA均有阳性,但滴度较低,而SLE患者血清中ANA滴度较高,尤其是活动期时,两种抗体滴度的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SLE的诊断,及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叶荻庆  向瑜  张莉萍 《重庆医学》2011,40(3):246-24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实验室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检测抗核抗体(ANA)、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ANCA。并回顾性分析70例SLE患者血清ANCA阳性率及荧光免疫模型。结果 ANCA阳性19例,全部是核周型(pANCA)。ANCA阳性组在dsDNA阳性,补体C3、C4降低,血沉增高,肾脏损害等方面与ANCA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ANCA阳性,与疾病的活动性及肾脏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抗核抗体 (ANA)和抗双链DNA抗体 (A -dsDNA)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金银染色法 (immunogold -silverstaining ,IGSS)和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 (dot -immunogold -silverstaining ,Dot-IGSS)同步检测SLE患者血清ANA和A -dsDNA。结果  16 9例活动期SLE患者血清ANA和A -dsDNA的阳性率分别为 98.2 %和 77.2 % ;4 4例非活动期患者ANA和A -dsDNA的阳性率分别为 72 .2 %和15 .9% ,两组比较 ,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活动期病人的血清滴度也较非活动期患者高 (P <0 .0 1) ;A -dsDNA阳性患者的肾损害率明显高于A -dsDNA阴性者 (P <0 .0 1)。结论 ANA、A -dsDNA阳性且滴度高提示SLE处于活动期 ,A -dsDNA阳性提示有肾损害的可能 ;但A -dsDNA阴性亦不能排除SLE。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样小鼠模型,为进一步探索SLE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亲代BALB/C小鼠淋巴细胞经静脉途径输入(BALB/C×C57BL/6)F1代小鼠体内,用ELISA测定IgG类抗d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核型和免疫复合物沉积,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抗可浸出核抗原(ENA)抗体。结果亲代淋巴细胞所致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可诱导F1代小鼠产生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等多种ANA,免疫小鼠的肾脏有显著的免疫复合物沉着。结论运用慢性GVHR诱导的SLE样小鼠模型,小鼠发病迅速,抗核抗体的产生与人SLE相似,有利于实验室进行有关SLE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