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索藏医隆滞布病(脑梗死)的用药规律,寻找其用药规范,为其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用药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接受治疗且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隆滞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中的用药情况,采用简单关联规则、序列关联等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分析病历中药物使用频次、高频药物组合及药物之间的序列关联规则、组合规律。结果:共筛选出高频组合9组,得出七十味珍珠丸、二十味沉香丸、如意珍宝丸、二十四味沉香丸、三十七味斑蝥丸为高频用药且相互间关联性强,挖掘出符合藏医给药原则的治疗隆滞布病常用药物组合为七十味珍珠丸(早晨)→如意珍宝丸或二十四味沉香丸(上午)→三十七味斑蝥丸(中午)→二十味沉香丸(晚上)。结论:前述常用组合的挖掘符合数据挖掘的科学性,用药理论能够为藏医药相关理论所解释,但仍需进一步临床实践研究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市售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品种繁多。本研究通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筛选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治疗感冒的中成药,为临床用药、新药开发提供一定参考。首先,统计分析感冒中成药使用的高频药物,并从中药药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感冒中成药的主治证候不同,进一步筛选出分别针对“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湿邪感冒”“热毒/温毒感冒”四种病证的亚类,运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用药规则和核心药物组合。发现治疗感冒的中成药,针对相似证候的用药组方思路相近,用药同质性高。同时,针对证候一致,还多存在异病同治,也符合中医药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藏医临床基础理论研制《藏医萨滞布病隆滞布型(缺血性脑梗塞)诊断量表》。方法检索藏医、中医及现代医学有关缺血性脑梗塞诊断的医学专著、国家及行业标准、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1998年至今收录的相关文献,提取\"萨滞布病隆滞布型(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信息,建立该病临床表现数据库。对374份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应用频次分析方法对采集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将梳理出来的症状、体征进行藏医专家咨询、赋权。结果藏医萨滞布病隆滞布型(缺血性脑梗塞)诊断常用症状、体征共79个,经专家赋权评分后,最终纳入量表条目为27个,涉及肢体表现、头面部、意识、二便、语言功能、其他、舌诊、脉诊、尿诊9个方面。结论初步构建了《藏医萨滞布病隆滞布型(缺血性脑梗塞)诊断量表》的条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韩明向教授临床辨治慢性咳嗽处方用药规律与临证心得。方法 收集韩明向教授临床诊治慢性咳嗽病案650例,提取方药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核心网络药物分析。结果 ①650首方药,共用药227味,频数11371次,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为百部、陈皮、紫菀、款冬花等;②核心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韩明向教授临床治疗慢性咳嗽最常用的药对为:百部→前胡、紫菀→前胡、陈皮→茯苓、百部→款冬花等;③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共聚为13类,按功效归纳出韩明向教授临床常用健脾、温肺、润肺、清肺、解表、固表6法治疗慢性咳嗽。④核心网络药物图得出韩明向教授临床常用核心处方为:紫菀 + 百部 + 款冬花 + 白前 + 陈皮 + 茯苓 + 炙甘草;白前 + 陈皮 + 半夏 + 荆芥 + 细辛 + 茯苓 + 白术 + 桔梗;干姜 + 细辛 + 五味子 + 麻黄 + 苦杏仁 + 紫菀 + 款冬花 + 浙贝母 + 陈皮 + 炙甘草;紫菀 + 款冬花 + 百部 + 浙贝母 + 干姜 + 细辛 + 五味子 + 麻黄 + 苦杏仁。结论 韩明向教授临床治疗慢性咳嗽多从温润立法,或佐以温肺化饮,或佐以疏表散寒,或佐以健脾化痰,或佐以益肺固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提供的数据分析平台,研究清代方剂专著论述泄泻的用药规律,供现代中医临床辨证用药参考。方法 查阅中华医典(第5版)中的79部清代方剂专著,选择其中10部专门论述“泄泻”的方剂专著,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集成的药物“频次统计”、“规则分析”等功能,对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93首泄泻处方,含药物119味,挖掘出高频(频次 ≥ 5)药物20味,高频(频次 ≥ 13)药物组合12组,演化得到19个核心药物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 清代方剂专著中治疗泄泻的方剂,多用利水消肿药、补益药,切合本病脾虚湿盛的病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可实现对于方剂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是一个富有价值的辅助中医药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1990年至2020年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文献,总结选穴情况,逐一输入Excel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文献中筛选出治疗高血压14个单穴进行分析,高频放血穴有9穴,穴位主治病症是缓解头额胀痛,清热降火。放血穴主要集中在头部,挖掘出11种二项关联和3种三项关联,穴位聚类分析后聚为4种。结论 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发现,临床治疗高血压选取的放血穴有功能配伍,也有部位配伍,还有功能功能部位配伍。这些选穴、配穴规律对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藏医药治疗“白脉病”的组方规律,研究用药特点,为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四部医典》《藏药方剂大全》《秘诀补遗·钥匙》《临床札记》《藏药方剂宝库》等藏医药经典著作中收集和整理明确治疗“白脉病”的藏药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软件”(TCMI V3.0)对常用药物频次、组方规律、核心组合等内容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藏药药性理论分析治疗“白脉病”药物性-化-味的使用频次等。结果:汇总出藏医治疗白脉病的方剂102首,涉及单味藏药220种,使用频次≥30的药物有20味,西红花和丁香的使用频次较高;丁香、麝香和丁香、肉豆蔻是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发现“肉豆蔻、丁香、珊瑚、麝香、西红花、天竺黄”为主的5首核心组合,以及藏药性-化-味理论分析出苦味和甘味、凉性的使用频次较高。结论:频次、药物组合、核心组合以及药性的分析结果都揭示藏医治疗白脉病的核心药物功效以行气泄隆、清脉热为主,并始终遵循协调人体三因动态平衡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国医大师治疗藏医“青乃丹吾”病的用药规律,预测潜在作用靶点。方法 收集和整理国医大师尼玛治疗“青乃丹吾”病的医案处方。运用SPSS Modeler 18.0和TBtools v0.66837软件进行藏药频数、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分析,利用BATMAN-TCM和R语言软件等预测高频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的潜在靶点。结果 国医大师尼玛治疗“青乃丹吾”病的104首方剂中,使用频数最高的4首方剂依次是二十五味马宝丸(282次)、七味红花殊胜散(235次)、松石胶囊(233次)和甘露月晶丸(214次)。频数最高的4种藏药材依次是诃子(63次)、川木香(53次)、红花(50次)和豆蔻(38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最高的藏药方剂组合为二十五味马宝丸-十三味红花丸→松石胶囊,药材组合为余甘子-毛诃子→诃子。择时用药中以二十五味马宝丸(清晨),七味红花殊胜丸(早上),十八味红花散(中午)和松石胶囊(晚上)为常用的时序方剂组合。方剂分类结果中清热解毒药和温胃消食药的使用频率最高。频数 ≧ 12的方剂药性以钝、凉、重、稀、糙为主,主治赤隆病。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到度值 ≥ 25的关键靶点,富集到13个GO功能和20条KEGG通路。结论 国医大师尼玛治疗“青乃丹吾”病以清热解毒和温胃消食药为主要的治疗原则,具有明显的择时用药规律,AKT1和TNF可能为其治疗“青乃丹吾”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组方规律,为临床制定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处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1988-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以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构建儿童哮喘发作期方药数据库,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779首方药,涉及药物259味,其中常见证型为热性哮喘证,常用药物40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麻黄、苦杏仁、甘草;药物使用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补虚药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稍多;归经主要归肺、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二项关联规则26条,三项关联规则40条,四项关联规则12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药组10个。结论 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方药以化痰平喘、温肺化饮、清肺止咳、补益肺脾、息风解痉、祛瘀通络为主。用药性味体现了苦温、苦寒燥湿化痰,辛温宣肺祛邪,辛开苦降调节气机升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挖掘中药复方专利中治疗抑郁的用药规律,为中药新方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登录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检索治疗抑郁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并对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及熵层次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2003年-2018年治疗抑郁的中药复方专利343项,涉及药物685味,最常用单味药为柴胡,高频药物归经以心、肝两经为主,功效多为安神、补气、活血、理气;最常用药对为白芍-柴胡,最常用角药为当归-白芍-柴胡;置信度最高的关联规则为“甘草,当归,茯苓→柴胡”;核心药物为柴胡、白芍、郁金、茯苓、甘草等; 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核心组合20个,新处方10首。结论 治疗抑郁的中药复方专利中常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以疏肝解郁健脾为主要治则,同时根据症状辅以安神、益气、理气、活血、燥湿、清热等治法,多以逍遥散为基础方,常配伍心、肝两经药。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艾滋病的治疗及研究中,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可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减轻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本研究以28篇发表于中文期刊的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为对象,设计了用以进行方剂配伍关系分析的树形分析算法,对治疗艾滋病中草药的配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对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无尺度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肺癌中医药治疗的特点;探索利用结构化临床信息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方法进行肺癌中医药治疗规律研究的可行性和模式。方法:通过肺癌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了2002~2008年广安门医院肿瘤科的肺癌住院病例,运用无尺度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从中药的功效、种类、剂量、配伍关系等方面,探讨肺癌中医证候特征及治疗特点。结果:通过对204例肺癌住院病例的分析总结,发现肺癌多采用以扶正为主的方剂,四君子汤使用频次最多;组方时,补虚药居于首位,且以益气养阴药为主,其次是化痰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和消食药;在不同治疗阶段,随着正邪关系的变化,中医处方的用药原则和扶正驱邪比例随之相应的变化。结论:肺癌中医治疗以扶正培本为主要原则;在临床诊疗规范化基础上,合理采用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研究肺癌中医药治疗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无尺度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肺癌中医药治疗的特点;探索利用结构化临床信息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方法进行肺癌中医药治疗规律研究的可行性和模式。方法:通过肺癌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了2002~2008年广安门医院肿瘤科的肺癌住院病例,运用无尺度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从中药的功效、种类、剂量、配伍关系等方面,探讨肺癌中医证候特征及治疗特点。结果:通过对204例肺癌住院病例的分析总结,发现肺癌多采用以扶正为主的方剂,四君子汤使用频次最多;组方时,补虚药居于首位,且以益气养阴药为主,其次是化痰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和消食药;在不同治疗阶段,随着正邪关系的变化,中医处方的用药原则和扶正驱邪比例随之相应的变化。结论:肺癌中医治疗以扶正培本为主要原则;在临床诊疗规范化基础上,合理采用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研究肺癌中医药治疗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处方管理、分析系统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的处方为数据源构建处方数据库平台,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发现隐含在这些处方数据背后大量的疾病,证候、处方、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律。其功能包括信息查询、信息管理、信息统计等多个方面。讨论了使用UML语言对系统进行建模的方法和步骤,讨论了系统用例图、类图、顺序图、状态图和配置图的设计,最后给出了系统软件体系结构,为系统的后继开发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数据挖掘工具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工具是实现数据挖掘并应用数据挖掘的直接产物,要做数据挖掘必须通过数据挖掘工具.因此,数据挖掘工具的优与劣直接关系到用户对企业内部数据应用需求的实现程度与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处方数据挖掘近二十年中医药方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配伍规律及为药食同源类中药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2000~2019年临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的Apriori算法分析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性味、归经、高频药及其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144篇临床文献,剔除重复文献,共涉及141首方剂。得到临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全部中药187味,药食同源类中药42味。全部中药支持度最高的3组药对半夏-陈皮,半夏-丹参,半夏-茯苓,药食同源类中药支持度最高的3组药对茯苓-陈皮,茯苓-山楂,茯苓-甘草。结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药性多寒温平,药味甘苦辛,归肺脾肝经为主,多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等;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药食同源类中药药性多温平,药味甘苦辛,归肺脾经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的关键,目前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多围绕“综合分析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展开。研究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认识,并在中药复方药理学、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中药含药血清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随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加快,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利用有效组分进行组方配伍成为新近研究的特点。并以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为指标,试图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揭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实现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IBM SPSS Statistics 21.0及IBM SPSS Modeler 18.0数据处理软件,探究近五年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文章,收集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文章102篇,通过精读文章,将联合其他药物组方、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及对照组组方与治疗组组方疗效无明显差异的文章剔除,筛选出其中的62篇,将文章中的治疗组组方提取出来,绘制成Excel表对相关药物进行初步整理,然后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21.0及IBM SPSS Modeler 18.0分析相关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规则以及药物的核心组合。结果:对62首中药方中的102味中药进行频数统计,频数大于10的中药共计18味,其中前5味药分别是生甘草、葛根、白芍、桂枝、川芎,主要功效为祛风胜湿止痛、行气活血。对102味中药进行复杂网络图展示,共得出24对药物组合,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9个药对。对18味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共得到6个药物核心组合。结论:目前在临床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喉痹内服方剂的规律。方法:记录《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喉痹内服方剂,应用EXCEL 2010建立喉痹内服方剂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根据频数分析归纳核心药物,分别运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2的系统聚类进行聚类分析,以IBM 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作出关联网络图。结果:关于治疗喉痹的内服方剂,共收集到533首方剂涉及381味中药,根据频数分析结果归纳出甘草、桔梗、玄参、升麻等45味核心药物,总结了6个核心药物聚类组合,得出29条药对关联规则。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喉痹内服方涉及药物广泛,药物相对集中,以清热、解表、补虚、化痰四类药物最为常用,同时发现药物配伍存在比较固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是我国硕果仅存的古代自然科学之一,中医想更好的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必将要走现代化的创新之路。在中医现代化研究中,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于中医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整理,并且进一步提取和挖掘其中隐藏的精华,进行反映其隐含本质的知识获取研究,详细论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方剂理论、中医诊断、中医证候、中药功效、中医疾病等方面的运用,为构建现代中医药学理论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