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患病率日益增长的神经发育综合征,可出现多种行为障碍。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中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关于刺激参数选择、安全性及可行性评估方面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就其关于诱导长时程增强/抑制、调节皮质抑制的治疗机制、低频和高频经颅磁刺激的临床应用及目前涉及的安全性、道德伦理问题等局限性进行综述,从而为今后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个案研究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例孤独症患儿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共治疗65次,20min/次,每分钟连续刺激4s,间歇56s。结果:孤独症患儿在经过65次经颅磁刺激后,在行为、语言、社会交往障碍等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结论:初步提示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孤独症患儿的部分核心症状。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大脑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特征是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脑发育异常,将新兴脑调控技术——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应用于孤独症儿童脑调控。共招募24名孤独症儿童参加试验,其中12名孤独症儿童接受每周2次共计10次脑调控干预,另外12名孤独症儿童接受每周2次共计10次的伪刺激,作为对照组。利用功率谱和多尺度熵算法,评估脑电的功率谱和复杂度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调控干预后,实验组儿童干预前后4~8 Hz theta频段在全脑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额叶从(1.13±0.07) dB/Hz下降到(0.96±0.06)dB/Hz,左颞叶从(1.18±0.05) dB/Hz下降到(1.03±0.07)dB/Hz,中央区从(1.43±0.06) dB/Hz下降到(1.16±0.03)dB/Hz,右颞叶从(1.14±0.09) dB/Hz下降到(0.96±0.04)dB/Hz,枕叶从(1.39±0.06) dB/Hz下降到(1.09±0.03)dB/Hz;通过计算15个尺度的熵值发现,顶叶(P3,Pz,C3,C4)、枕叶(O1)以及左侧背外侧前额叶(F3)均有显著增加。研究表明,颅直流电刺激能够以无损安全的方式实现对孤独症儿童的神经调控,改善异常脑功能,因此在孤独症的康复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特点。方法:入组12~1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7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67例及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发育青少年68例,完成面部表情识别任务测查。结果: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基础面部表情识别任务总分低于精神分裂症组及正常发育组(Ps<0.05),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发育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和精神分裂症组间复杂表情识别任务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青少年均存在面部表情识别缺陷,孤独症谱系障碍表现为基础和复杂面部表情识别缺陷,而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复杂面部表情识别缺陷。  相似文献   

5.
学龄前孤独症谱系儿童对人物面部表情的识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试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对人物静态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和特点。方法:使用自制人物面部开心、吃惊、害怕、生气、讨厌、伤心、中性七种表情图,对13例4~8岁孤独症男童和23例3~5岁正常对照组男童进行了测试分析,两组儿童在发展年龄上作了匹配(3.66±0.44岁)。结果:两组儿童在识别七种表情照片的正确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表情类别识认比较,孤独症组识别伤心、害怕、讨厌及吃惊表情正确率高于对照儿童(P<0.05);孤独症组识别表情的正确率依次是:开心>伤心>生气>害怕>讨厌>吃惊>中性;而对照组则为:开心>生气>伤心>害怕>中性>讨厌>吃惊。结论:孤独症儿童对七种面部表情的命名性识别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但识别基本面部表情的模式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ASD三级筛查在东莞市6~36个月婴幼儿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病情况,以便对其采取早期康复措施.方法:选取6~36个月常住人口活产出生儿童20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ASD警示指标作检查进行初级保健筛查,初筛阳性儿童运用中文简化版改良婴幼儿...  相似文献   

7.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涉及多种神经系统的复杂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以及刻板行为。脑电图(EEG)测量与皮层突触活动相关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对检查者无损伤,已被证明是检测神经疾病的有力工具。为深入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应用于ASD患者康复的作用,本文招募32名ASD被试,其中16名ASD患者作为实验组,16名ASD患者作为对照组,用频率为1 Hz的r TMS调控实验组,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额叶、顶叶、左颞叶、右颞叶、枕叶五个脑区的节律,用非参数估计中的Welch法计算四个频段的相对功率及额叶内通道之间的相干性,并分析所有ASD被试干预前后静息态脑电特征值的变化。统计实验组干预前后的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计算并比较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得分。结果显示经过r TMS干预之后,ASD患者右颞叶和顶叶δ频段的相对功率普遍降低,额叶通道之间的相干性降低。此研究表明r TMS能够改善ASD患者的注意力、执行能力、语言能力,减少刻板行为和过激行为。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autism)、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AS)和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DD—not otherwise specified,PDD—NOS)是一组以社交困难、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因共同位于一个连续的疾病谱上,被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  相似文献   

9.
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无创的神经刺激方法,因其具有相对安全、无创的特点而成为目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热点。该文首先介绍了经颅磁刺激原理;然后分别介绍了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整体认知功能及不同认知域的治疗效果;接着分别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整体认知功能治疗效果的影响;最后总结了经颅磁刺激的治疗机制,并探讨了可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欺骗是个体为实现自己的目的,意图培养他人的错误信念,以使他人产生错误或进入误区的行为。以社交沟通障碍为核心症状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是否能够产生欺骗,发生的概率是否比正常儿童低一直是存在争议的;但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欺骗的策略较单一以及难以认知到欺骗过程中的意图以及信念的研究结果则较为一致。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欺骗研究结果进行概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前期和学龄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的睡眠行为的特点和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ASD儿童84名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91名,使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和一周睡眠日记,由儿童主要照顾者记录儿童的睡眠情况。依据CSHQ总分大于41分为睡眠不良,以具体条目中睡眠行为发生频率超过2晚/周的标准界定睡眠行为问题,分3~5岁和6~12岁两个年龄段比较ASD与对照组儿童在睡眠行为和习惯上的差异。结果:3~5岁ASD组儿童CSHQ的睡眠潜伏期[(2.1±0.8)vs.(1.6±0.7)]、睡眠持续情况[(5.4±1.7)vs.(4.8±1.3)]得分高于对照组,入睡困难(77.6%vs.49.0%)、睡眠量不足(63.3%vs.42.9%)、夜醒哭闹(34.7%vs.12.2%)及日间疲乏(36.7%vs.10.2%)的比例较对照组高(均P0.05)。6~12岁ASD儿童平时睡眠总时长短于对照组[(8.68±0.76)h vs.(9.33±1.00)h],CSHQ的入睡抵触[(10.1±2.8)vs.(8.6±2.5)]、睡眠潜伏期[(1.7±0.7)vs.(1.4±0.6)]与睡眠焦虑[(5.4±2.0)vs.(4.5±1.9)]得分高于对照组,入睡困难(54.3%vs.31.0%)、睡眠量不足(60.0%vs.35.7%)、与父母同睡(65.7%vs.38.1%)、入睡需陪伴(68.6%vs.35.7%)的比例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ASD儿童普遍存在睡眠总量少、入睡困难等问题,学龄前期以夜醒后哭闹和白天疲倦较为突出,而学龄期则以睡眠焦虑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对rTMS改善认知功能的生物学机制,rTMS改善认知发展的临床作用以及rTMS改善认知功能和安全性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单脉冲经颅磁刺激(sTMS)对视皮层神经活动的影响,利用多通道生理记录仪,分别记录下11名右利手志愿者sTMS作用于视皮层前后的视觉诱发电位(VEP)。采用叠加平均和巴特沃斯低通滤波的方法处理后,对比分析这两种情况下的VEP峰时特征,发现sTMS刺激将引起VEP峰值发生的时间有一定延迟。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sTMS对视皮层神经活动有抑制作用,从而引起VEP产生了滞后,为将经颅磁刺激应用于研究视觉中枢神经活动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大脑刺激技术有助于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能力的恢复,但其治疗方案却各不相同。本文从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发病机制,经颅磁刺激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作用机制,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语方面的最新研究做进一步综述,重点介绍了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语不同刺激方案及疗效,以期为重复经颅磁刺激在临床中治疗卒中后失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经颅磁刺激是利用变化磁场产生的感应电场作用于可兴奋人体脑组织的过程,磁聚焦性能是经颅磁刺激线圈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磁刺激线圈感应电场理论,我们设计了半圆螺线管用于经颅磁刺激,计算了其载流线圈随刺激深度的感应电场分布,并与传统的经颅磁刺激8字形线圈作比较。结果表明,半圆螺旋管线圈既继承了8字形线圈感应电场的主瓣聚焦性强的优良特性,又摒弃了其相对较大的旁瓣对浅表非靶组织的兴奋刺激的不良影响,完全达到了磁聚焦优化设计的目的,也更利于磁刺激兴奋点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认知行为训练治疗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ADH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实验组在采用认知行为训练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前后采用数字划消测试(Number Cancel Test,NCT)和Conners父母量表(Parents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数字划消测试及Co n n e r s父母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前后数字划消测试及Conners父母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数字划消测试划在对数、划漏数和净分三项评分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Conners父母量表评分中学习问题和多动指数两项评分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训练、rTMS联合认知行为训练治疗ADHD患者均有显著疗效.rTMS联合认知行为训练在治疗ADHD患者与单纯认知行为训练相比有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17.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它利用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感应电流来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本文简单综述了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部分刺激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健康同胞(ASD-Sibs)的社会交往能力特点,并探索ASD-Sibs是否存在更广泛的孤独症表型。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入组年龄组间匹配的5.5~18岁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ASD诊断标准的儿童51例,ASD-Sibs 51例,以及非ASD-Sibs的正常儿童(TD)53例,采用社交反应量表(SRS)对所有被试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评定。结果:ASD-Sibs组和TD组SRS总分及社交知觉、认知、沟通、动机和孤独症行为方式5个因子分均低于ASD组(均P<0.001);ASD-Sibs组SRS总分、社交知觉及社交认知因子分均低于TD组(均P<0.05),两组间社交沟通、社交动机和孤独症行为方式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被试中,ASD-Sibs组与TD组SR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均低于ASD组(均P<0.001)。结论:本研究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健康同胞的社会交往能力无异常,不支持其存在社会交往能力损害的更广泛孤独症表型的假说。  相似文献   

19.
<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类起病于3岁之前的广泛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其核心症状表现为社交能力缺损、兴趣狭窄和僵硬、刻板、重复的行为特征。最新美国发育障碍控制和预防网监测报告显示[1],每54名儿童中即有1名患ASD。ASD发病具有一定的生理和遗传基础,不能早期获得诊断和康复,将造成永久性社会功能障碍,影响其终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正常人重复经颅磁刺激后脑血流速度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对正常人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对 12位健康受试者左额叶进行高频rTMS ,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 (TCD)观察其脑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正常人rTMS后 ,除左右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外 ,平均血流速度 (Vm)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以左侧大脑前动脉及左侧大脑中动脉Vm的增加尤为明显 (P <0 0 5 ) ;刺激过程中无明显不适。结论 :rTMS能增加脑血流速度 ,且在一定的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范围内 ,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