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旺细胞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培养,观察SC对MSCs增殖的影响,为其在构建组织工程血管中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体重40gSD大鼠,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取SC,用骨髓差速贴壁法获取MSCs;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两种细胞进行鉴定。用Transwell培养板复合培养两种细胞,实验组于板上层接种MSCs,下层接种SC;同时上下两层均接种MSCs设为对照组。各组均选择第1、3、5和7天4个时间点进行检测,用氚标胸腺嘧啶核苷酸标记MSCs,液体闪烁仪进行细胞计数(counts per minute,CPM)。提取实验组SC、MSCs和对照组MSCs的细胞蛋白,分别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其受体Flk-1,协同受体1(neuropilin-1,NRP-1)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SC呈梭形,表达S-100蛋白,阳性率达90%。MSCs表达CD105和CD44,不表达CD34和CD45。Transwell复合培养:MSCs,第1、3、5和7天增殖数量分别为2411.00±270.84、3016.17±241.57、6570.83±2848.27、6375.83±1431.28,明显大于对照组2142.17±531.63、2603.33±389.64、2707.50±528.55、2389.00±90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PM值于第5天最高。于复合培养第5天Westernblot显示:SC表达VEGF、Flk-1和NRP-1;VEGF、Flk-1、NRP-1在实验组MSCs中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两种细胞体外复合培养后,SC在第1、3、5和7天均能显著增加MSCs的数量,并促进增殖,增殖高峰在第5天。与SC复合培养后,MSCs表达VEGF明显增加,其相应受体Flk-1、NRP-1表达上调,SC通过促进MSCs分泌VEGF增加参与了细胞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urine bone marrow stem cells,mBMSCs)体外培养增殖相对缓慢,细胞表型会逐渐丧失。本研究采用低氧培养观察mBMSCs的增殖和表型维持情况,以期寻找一种更简便和快速扩增mBMSCs的方法。方法用低氧浓度(4%O_2)和常规氧浓度(20%O_2)培养、扩增mBMSCs,观察比较两种氧浓度培养的细胞增殖速度、细胞形态和细胞周期分析等。结果低氧浓度(4%O_2)促进mBMSCs增殖,同代次细胞倍增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氧浓度(20%O_2)细胞;相比低氧浓度(4%O_2),常规氧浓度(20%O_2)培养的细胞更容易发生去分化。在细胞周期分析中,低氧浓度培养的mBMSCs处于复制期的比例高于常规氧浓度培养细胞的比例。结论低氧(4%O_2)培养可以促进mBMSCs增殖,是一种简便的体外迅速扩增mBMSCs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红细胞生成素(EPO)干预后,体外模拟急性肾损伤(AKI)微环境下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分裂增殖情况,并探讨产生这种变化的可能机制。 方法 抽取C57BL/6小鼠的骨髓,经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出小鼠MSC(mMSC),以流式细胞仪鉴定。夹闭雄性C57BL/6小鼠双侧肾蒂30 min再开放30 min的方法制作AKI鼠模型,即刻取双侧肾脏皮质制作缺血再灌注(IR)肾脏匀浆上清。取扩增第3代的mMSC分组培养:A组: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B组: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IR肾脏匀浆上清,体外模拟AKI微环境干预mMSC;C组: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IR肾脏匀浆上清+不同浓度EPO(1、5、10、50 U/ml)。培养1、3、5、7 d。CCK-8法检测各组培养mMSC的增殖,TUNEL法检测mMSC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mMSC表面EPO受体(EPOR)及增殖凋亡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 结果 CCK-8法检测显示,经IR肾脏匀浆上清干预后,不同时间点mMSC的增殖效应显著减弱(P < 0.01),而TUNEL检测表明其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高于A组(P < 0.01);给予EPO干预后,mMSC的增殖能力增强,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降低,具有浓度依赖效应。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第3代mMSC表面存在EPOR表达,培养5 d后EPOR相对表达量为0.092±0.015。EPO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降低AKI微环境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同时上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用10 U/ml EPO干预5 d后,相对于B组,磷酸化蛋白酪氨酸激酶2及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的表达均显著上调(均P < 0.01)。 结论 EPO能促进体外AKI微环境干预下培养mMSC的增殖,减轻其凋亡,该效应经EPOR介导,并与增殖凋亡相关信号通路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碎补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空白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而3个处理组分别给予高、中、低浓度骨碎补水煎液连续灌胃3个月。给药期满后,取各组动物骨髓体外培养,全骨髓贴壁法纯化培养BMSCs,第三代BMSCs作为检测细胞。CCK-8法分析不同浓度的骨碎补水煎液对BMSCs增殖的作用。采用ALP试剂盒测定BMSCs成骨诱导后ALP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钙化结节情况,并测定成骨细胞相关RUNX2和Osterix及OCN mRNA的表达情况,以评估骨碎补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CD90和CD45细胞免疫荧光显色证实所培养细胞为BMSCs。CCK-8法检测显示骨碎补能够促进BMSCs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3个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成骨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后,3个处理组间培养液上清ALP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增高,并伴有培养皿茜素红染色观察钙化结节的相应增多,与空白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相应的RUNX2和Osterix及OCN的表达也呈骨碎补剂量依赖性增加,3个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碎补能够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orexin-1受体抑制剂介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1)分离提取SD大鼠股骨、胫骨的BMSCs,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鉴定;(2)实验分组:对照组、10-5mol/L、10-6mol/L质量浓度的orexin-1受体抑制剂溶液,于成骨诱导第5天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靶点蛋白Dickkopf-1、Gsk3β、β-catenin以及基因Gsk3β、β-catenin mRNA表达,以观察Wnt信号通路对orexin-1受体抑制剂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10~(-5)mol/L、10~(-6)mol/L的orexin-1受体抑制剂处理BMSCs5天后,Dickkopf-1、β-catenin和GSK3β蛋白表达升高,β-catenin和GSK3βmRNA表达升高。结论 orexin-1受体抑制剂促进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抽取健康志愿者的骨髓液,采用贴壁培养法获取第3代MSCs(P3-MSCs),通过细胞形态特征观察、细胞免疫表型检测以及诱导分化的方法 鉴定MSCs.取经过鉴定的P3-MSCs,分别与不同浓度(0.5、1、5、10、50 IU/ml)rhEPO共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以过量特异性抗体封闭EPO受体(EPOR),再用MTT法观察P3-MSCs增殖情况;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3-MSCs的EPOR表达,用Western印迹检测增殖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贴壁培养获取的P3-MSCs同时高表达CD105和CD90,低表达CD34和CD45,并可被诱导分化为脂肪、成骨及软骨细胞.MTT结果 显示,给予EPO后,MSCs的增殖明显增强,以浓度为10 IU/ml者的作用最为显著;同时加入抗EPOR抗体封闭EPOR后,MSCs的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P3-MSCs的EPOR表达阳性;用10 IU/ml EPO刺激4 d后,EPOR、磷酸化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及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5(pSTAT-5)的表达均明显上调.结论 EPO能促进体外培养的骨髓MSCs增殖,该效应经EPOR介导,并与JAK2-STAT-5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21,(3)
目的研究低氧条件下BANCR对胰腺癌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调控作用及其对胰腺癌细胞微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qRT-PCR检测常氧及低氧条件下胰腺癌细胞(SW1990、PANC-1)中BANCR的表达。siRNA干扰胰腺癌细胞中BANCR的表达,并与人淋巴管内皮细胞(HDLEC)分别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进行3D共培养,并统计微淋巴管生成密度(MLVD)。应用qRT-PCR检测si-BANCR组和si-NC组胰腺癌细胞中HIF-1α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实验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BANCR和HIF-1α的表达水平及MLVD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常氧组(Normoxia)相比,低氧组(Hypoxia)的胰腺癌细胞中BANCR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干扰BANCR表达,与常氧组相比si-NC组和si-BANCR组在低氧条件下MLVD均明显增加(P0.001),且沉默BANCR的表达,可显著降低PC细胞中MLVD水平(P0.05);低氧条件下培养两种PC细胞株,与BANCR-siRNA组相比,NC组HIF-1α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低氧条件下胰腺癌细胞株(SW1990、PANC-1)中BANCR表达增加,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HIF-1α表达,在胰腺癌微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n=15),G-CSF组采髓前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80μg·kg-1·d-1,连用5d,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分别于最后一次注射后6h、12h及7d(168h)取小鼠骨髓,分离、培养MSCs,计数成纤维样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的个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MNCs)细胞周期及CFU-F细胞表面抗原特征。结果应用rhG-CSF后,培养MNCs所获得的CFU-F数目增加(P<0.01),CFU-F数与取材时间(6h、12h、7d)呈负相关(P<0.05),但12h取材者与7d取材者比较,CFU-F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Cs培养形成的CFU-F,其细胞表面抗原呈CD34-、CD133-、CD90+、CD105+,分别占2.5%、3.1%、67.0%和78.0%。G-CSF组各时间点获得的MNCs,其G0/G1期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低(P<0.05),而S+G2/M期增高(P<0.05),且6h取材者S+G2/M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12h和7d取材者(P<0.05)。结论rhG-CSF可促进骨髓MNCs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增殖的高峰在应用G-CSF后6h左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丹参提取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细胞接种法和贴壁纯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浓度为0.2、0.4、0.8、1.6 mg/m L和3.2 mg/m L的丹参提取物加入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观察不同浓度的丹参提取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作用;采用0.4、0.8 mg/m L和3.2 mg/m L的丹参提取物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连续诱导21 d,利用ALP试剂盒测定成骨细胞内ALP活性和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细胞钙化结节情况;采用Western bloting法测定成骨细胞相关蛋白BMP-2和Runx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丹参提取物均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丹参提取物浓度0.8 mg/m L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ALP测定结果发现0.4、0.8 mg/m L和3.2mg/m L的丹参提取物均能够提高ALP活性,丹参提取物浓度0.8 mg/m L时ALP活性最高;茜素红染色结果发现0.4、0.8 mg/m L和3.2 mg/m L丹参提取物均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钙化,丹参提取物浓度为0.8 mg/m L时钙化结节数量最多;Western bloting结果表明,0.8 mg/m L的丹参提取物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相关蛋白BMP-2和Runx-2表达。结论丹参提取物能够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离兔髓核脊索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通过共培养观察脊索细胞对MSCs增殖能力及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 4~6周龄新西兰兔4只,取胸腰段脊柱的髓核,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脊索细胞,同时取其股骨骨髓用Ficoll液分离得到MSCs,光镜观察脊索细胞和MSCs不同比例(1:2、1:1、2:1)共培养条件下细胞的生长,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脊索细胞和MSCs共培养(1:1)后行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染色检测MSCs细胞表型的改变.对共培养后的MSCs进行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 光镜下观察原代脊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体大,细胞增殖不明显.MSCs呈梭形贴壁生长,旋涡状排列.CCK-8检测发现脊索细胞/MSCs1:1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其余各组.甲苯胺篮染色MSCs单独培养组呈阴性,共培养组呈阳性.Ⅱ型胶原染色MSCs单独培养组呈阴性,共培养组呈阳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发现共培养组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的表达分别为脊索细胞的2.00、1.35倍,而单独培养的MSCs则表达阴性.结论 在共培养条件下脊索细胞可以促进MSCs增殖,且细胞比例为1:1时更为显著;同时可以诱导其产生Ⅱ型胶原及聚集蛋白聚糖,表现出类软骨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凝血酶活化的富血小板血浆(Thrombin-activated platelet-rich plasma,tPRP)替代牛血清,进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me cells,MSC)分离及培养扩增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用MTT法和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标记细胞技术,观察人骨髓MSC在含有tPRP和胎牛血清培养体系中的增殖状态:利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细胞表面表型;细胞化学染色法分析不同培养体系所获细胞的成骨及成脂细胞分化能力。结果tPRP培养的人骨髓MSC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且tPRP促MSC增殖能力优于筛选后的胎牛血清。tPRP培养的MSC均表达CD29、CD73、CD166和HLA-ABC,而不表达CD31、CD34、CD45和HLA-DR。体外分化实验显示,利用tPRP培养的MSC具有体外成骨和成脂能力。结论tPRP可以替代胎牛血清,用于人骨髓MSC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观察水蛭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BMSCs细胞分为正常培养的对照组、成骨诱导的诱导组以及加入不同浓度(1、10、20 ATU/mL)处理的水蛭素组。MTT检测细胞增值并筛选水蛭素最适作用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成骨基因Runx2、Osterix、COL1A1的mRNA和蛋白表达。BCIP/NBT染色法检测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水平。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检测VEGF、Notch1、Jagged1和CBF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细胞增殖显著增加,中高浓度的水蛭素可以不同程度促进成骨诱导的BMSCs细胞增殖(P<0.05),并筛选出20 ATU/mL作为水蛭素的使用浓度。水蛭素抑制成骨诱导的BMSCs细胞凋亡,上调Runx2、Osterix、COL1A1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碱性磷酸酶水平,促进细胞中矿化结节的生成,并提升BMSCs细胞中VEGF、Notch1、Jagged1和CBF1的表达(P<0.05)。结论 水蛭素可能通过上调VEGF/Notch1信号通路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S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揭示其中可能的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BMSCs,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SP刺激下的BMSCs增殖活性。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不同浓度SP刺激下Wnt通路相关基因(β-catenin, c-myc, cyclin D)的表达情况。在10-8 M 的SP刺激下,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第1,3,5,7天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β-catenin, c-myc, cyclin D)的表达情况。另外,SP组单纯添加10-8 M 的SP,SP LiCl组在SP组基础上添加6mM LiCl,SP Dkk-1组在SP组基础上添加10nM Dkk-1,以添加等量PBS为空白对照。 结果 CCK-8法显示SP促进BMSCs增殖明显,其中以10-8 M 的SP作用最为显著。RT-qPCR结果显示SP刺激下,β-catenin, c-myc, cyclin D 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10-8 M 的浓度差异最为显著,并且呈明显是时间依赖,第5天mRNA表达出现顶峰。并且SP LiCl组β-catenin, c-myc, cyclin D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强,而SP Dkk-1组明显抑制。 结论 SP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而显著促进BMSCs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揭示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D(Sprague-Dawley)大鼠BMSCs。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SP刺激下的BMSCs增殖活性;在10-8 mol/L的SP刺激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RT-qPCR)检测第1、3、5和7天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β-catenin、c-myc、cyclin D)的表达情况。SP组单纯添加10-8 mol/L的SP,SP+LiCl(糖原合成激酶-3的抑制剂LiCl)组在SP组基础上添加6×10-3 mol/L的LiCl,SP+Dkk-1(Dickkopf-1)组在SP组基础上添加10-9 mol/L的Dkk-1,以添加等量聚丁烯琥珀酸酯(poly butylenes succinate,PBS)为空白对照组。结果 CCK-8法显示SP明显促进BMSCs增殖,以10-8 mol/L的SP作用最为显著。RT-qPCR结果显示SP刺激下,β-catenin、c-myc、cyclin D的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10-8 mol/L的浓度差异最为显著,并且呈明显的时间依赖,第5天mRNA表达出现顶峰。并且SP+LiCl组β-catenin、c-myc、cyclin D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强,而SP+Dkk-1组明显抑制。结论 SP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而显著促进BMSCs增殖。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不同材料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了解冻干骨和羟基磷灰石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为细胞移植载体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成3组,分别用冻干骨提取液、羟基磷灰石提取液和普通培养液进行培养对照。在培养24h、28h后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3组细胞进行细胞周期检测。结果 3组细胞均未出现DNA异常倍体。24h时,在整个增殖期、DNA合成期`胡丝分裂期,3组细胞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中,冻干骨主要抑制了细胞的DNA合成(冻干骨组均值为2.17%,对照组均值为18.98%);羟基磷灰石主要抑制了细胞的有丝分裂(羟基磷灰石组均值为6.69%,对照组均值为12.02 %)。但到28h,各组在DNA合成期、有丝分裂期的细胞数量趋于接近。结论 两种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均有短暂的抑制作用,但仍可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的载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氧处理对不同年龄 C57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全骨髓法从3~6周年轻C57小鼠(年轻组)股骨和胫骨的骨髓中提取、分离 BMSCs,传代至第6代,部分于37℃、5%CO2条件下中常规培养,连续5 d观察细胞的形态及数目,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部分细胞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另取第6代BMSCs,随机分为低氧处理组(37℃、5%O2条件下培养30 min,再常规培养)和阴性对照组(不行低氧处理,仅常规培养),常规培养8h后固定细胞,结晶紫染色。观察两组细胞处理前后的数量变化。全骨髓法提取18~24个月老龄C57小鼠(老龄组)的骨髓细胞常规培养,连续12 d 观察细胞的形态及数目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将老龄组C57小鼠的骨髓贴壁细胞分为低氧处理组和阴性对照组,处理方法同年轻小鼠低氧处理和阴性对照组,于常规培养24 h后固定细胞,结晶紫染色,观察两组细胞处理前后的数量变化。结果:年轻 C57小鼠 BM-SCs 增殖能力强,可传代至第6代,经过5 d的培养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并具有成骨、成脂诱导分化能力;但经低氧处理后,BMSCs呈片状脱落。老龄C57小鼠的骨髓贴壁细胞增殖能力差,经过12 d 的原代培养,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并且只有一个集落形成;经低氧处理,贴壁细胞数量锐减,无新的集落形成。结论:低氧处理不能在体外扩增阶段提高C57小鼠BMSCs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肾损伤微环境上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肾脏保护性生长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急性肾损伤的模型中不可忽视炎症等原因,机体在不同应激反应条件下分泌的保护性生长因子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肾脏保护性细胞因子不同于急性肾脏损伤的炎症因子。因此,探讨在体外模拟的急性肾衰竭微环境中上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肾脏保护性生长因子的可能性。方法:取SD大鼠的骨髓细胞,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联合贴壁筛选法获取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为BMSC,分别用含有胎牛血清(对照组);胎牛血清+缺血再灌注肾脏匀浆上清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实验。培养7d后,RT—PCR检测两组BMP-7、IL-10、HGF的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培养7d后,体外模拟的急性肾衰竭微环境组BMP-7、IL-10、HGF的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体外模拟的急性肾衰竭微环境中上调BMSC肾脏保护性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对急性肾损伤发挥主要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0.
Wnt信号通路是目前骨骼系统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和骨代谢研究的新热点,笔者就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机制及研究现状作详细阐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