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月经周期中各期子宫内膜的端粒酶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方法检测 6 3例正常子宫内膜和 1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月经周期中不同期的子宫内膜的端粒酶活性表达不同。增殖期阳性率为90 6 % (2 9/ 32 ) ;分泌期阳性率为 4 7 4 % (9/ 19) ,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6 )。绝经期子宫内膜也有5 0 0 % (6 / 12 )表现为阳性 ,子宫内膜癌阳性率为 89 5 % (17/ 19)。增殖期子宫内膜有 5 3 1% (17/ 32 )端粒酶活性为强阳性而分泌期和绝经期子宫内膜的端粒酶活性则没有强阳性。结论 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细胞的周期性变化 ,端粒酶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人类软骨糖蛋白(YKL-40)表达的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与不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27例子宫肌瘤患者及30例正常妇女外周血血清中YKL-40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肌瘤患者组织中YKL-40的表达;分析其在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并分析血清YKL-40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子宫内膜样腺癌组术前血清YKL-40浓度(157.2μg/L,76.0~301.2μg/L)明显高于子宫肌廇组(86.6μg/L,69.3~183.6μg/L)及正常组(86.2μg/L,52.1~201.1μg/L)(P均<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患者组织中YKL-40表达阳性率(34.1%,14/41)显著高于子宫肌瘤组(11.1%,3/27)(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血清YKL-40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组织(63.4%vs 34.1%,P<0.05)。(2)单因素分析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前血清YKL-40浓度与FIGO分期、组织分级、细胞冲洗液阳性、血清CA125浓度及YKL-40组织表达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其与FIGO分期(P<0.05)及组织分级(P<0.01)有关;结论:子宫内膜癌诊治中,检测YKL-40有一定临床意义,其来源可能不局限于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样腺癌血管增生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o Y  Peng Z  Yin R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1):667-669
目的 探讨p53蛋白表达对子宫内膜样腺癌血管生长的影响,及肿瘤血管生长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分别检测8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血管增生及p53蛋白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腺癌neu基因产物的测定徐燕杰,王一平,王政民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5例子宫内膜腺癌的neu基因产物进行测定,探讨其临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选取1990年2月至1994年2月我院及协作单位手术切除子宫内膜腺癌病例共35...  相似文献   

5.
有报道,对诊刮术内膜活检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例行子宫切除术,发现17%~25%病例手术标本为分化好腺癌。研究旨在评估诊刮术或内膜活检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切除术后的组织学结果的相关性。从1988年2月~2001年2月的病例中,筛选出23例诊刮术或宫腔镜术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者予手术治疗。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2(30~83)岁,15例行开腹手术(65.2%),7例行阴式手术(30.4%),1例行阴式辅以腹腔镜手术,采用Studentt检验、X2检验分别对计量资料、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子宫切除病例中12例(52.17%)为腺癌,10例(43.4%)为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动蛋白聚合蛋白(fascin)和CD44V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A组),19例子宫内膜增生症(B组)以及17例正常子宫内膜(C组)组织中fascin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①A组中fascin的表达率(71.74%)明显高于B组(15.79%)及C组(5.88%)(P<0.01).fascin在A组中的表达率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而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②A组中CD44V6的表达率(43.48%)明显高于B组(5.26%)及C组(5.88%)(P<0.01).CD44V6在A组中的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③fascin与CD44V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3,P<0.05).结论:fascin及CD44V6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膜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PC10,以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5例子宫内膜腺癌村本进行测定,并与组织学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腺癌Ⅰ、Ⅱ、Ⅲ级的PCNA阳性指数分别为252.54±65.33,466.67±81.20,682.50±78.43,相互比较,差异有极显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GPER(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EE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GPER对EEC临床病理因素、预后的意义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EEC组织中的GPER mRN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GPER蛋白含量,分析GPER表达对EEC的临床意义。结果:GPER高表达于FIGO晚期、低分化、子宫肌层深浸润及淋巴转移的EEC组织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PER mRNA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OS,P=0.001;DSS,P=0.001;PFS,P0.001),GPER蛋白阳性的患者预后亦较差(OS,P=0.009;DSS,P=0.009;PFS,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GPER不是影响EE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GPER与ER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GPER不是EEC预后的独立因子,但在其临床生物学行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3份增生期正常子宫内膜、30份分泌期正常子宫内膜及30份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nRH-R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nRH-R mRNA均呈阳性表达,其阳性信号物质位于细胞质.增生期及分泌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GnRH-R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23)和17%(5/3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腺癌组织GnRH-R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40%(12/3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7%(9/53),P<0.05].结论GnRH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产生内分泌作用,癌变的子宫内膜细胞表面GnRH-R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腺癌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子宫内膜腺癌的疗效。方法 386例患者分别给予以下3种不同的治疗方法,(1)单纯手术(手术组)145例;(2)手术+放射治疗(放疗,手术+放疗组)161例;(3)单纯放疗(放疗组)80例。治疗后随访均在5年以上,观察各组的5年生存率。结果 手术病理分期(放疗组为临床分期)Ⅰ期、Ⅱ期及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手术组分别为78.9%(56/71)、61.0%(25/41)及18.2%(6/33);手术+放疗组分别为75.0%(33/44)、59.5%(44/74)及48.8%(21/43);放疗组分别为34.8%(8/23)、18.8%(3/16)及0.0%(0/41)。Ⅰ期及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手术组与手术+放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Ⅲ~Ⅳ期手术+放疗组明显高于手术组(P<0.001);放疗组无论分期如何,其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手术组和手术+放疗组(P<0.001)。结论 子宫内膜腺癌应尽量争取以手术为主的治疗,单纯放疗仅适于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VEGF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3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30例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分别从细胞蛋白水平和分子基因水平检测VEGF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表达。结果:VEGF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0);VEGF与组织学分级相关:其表达按高、中、低分化顺序升高(P=0.007,P=0.001);但与病理分期无关(P=0.160)。结论:VEGF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高表达,参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肿瘤血管形成,可能在该疾病的早期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Ⅰ型子宫内膜样腺癌(内膜癌)组织中,与张力蛋白同源、在第10号染色体有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的突变,高于Ⅱ型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也高于Ⅱ型内膜癌。有研究认为,PTEN可以调节ER。本研究通过检测FFEN与ER、PR在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3者在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3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1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CD31在5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2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对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结果:(1)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3.8%、31.8%、65.4%;CD3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别为23.6±11.7、31.5±17.7、51.9±21.1。VEGF的阳性表达及CD31-MVD(CD31标记的MVD)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2)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D31-MVD与肿瘤分期、浸润肌层深度、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VEGF表达与CD31-MVD无明显相关性(r=0.095,P=0.504)。结论:VEGF表达、CD31-MVD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增高,可能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浸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A)手术后生存时间预测模型,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可视化评估术后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至2015年SEER数据库2468例OEA术后患者,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语言绘制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的Nomogram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及校准图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Cox回归模型结果表明,OEA手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为年龄、组织学分级、T分期、M分期。R语言建立3年和5年的生存率Nomogram模型,能迅速预测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ROC曲线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区分度较好。校准图结果表明该模型校准能力较好。结论:建立有效Nomogram预测模型有助于对手术后OEA患者生存率进行评估,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转录因子(Twist)及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wist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Twist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1.7%)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5.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856,P=0.000);而E-cadherin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100.0%)明显高于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725,P=0.000).Twist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x2=8.806,P=0.012)及肌层浸润程度(U=2.31,P=0.021)有关.E-cadheri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分级(x2=7.069,P=0.029)、肌层浸润深度(U=2.086,P=0.037)、临床FIGO分期(U =2.569,P=0.010)及有无淋巴结转移(U=2.263,P=0.024)有关.Twist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446,P=0.006).结论:Twist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增高,而E-cadherin的表达降低.两者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醋酸甲地孕酮(MA)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MET)用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效果、复发及治疗后妊娠情况。方法 纳入58例早期(ⅠA期G1级)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AEH)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患者,给予MA 160 mg/d+MET 1700 mg/d;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MA 160 mg/d,分别连续用药3个月为1个疗程,每3个月进行宫腔镜检查及诊刮评估子宫内膜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30例患者中,20例AEH,10例早期EC;治疗6个月时,21例(70.0%, 12/30)病理完全反应(complete response, CR)。对照组28例患者中,18例AEH,10例早期EC,17例(60.7%, 17/28)达到CR,两组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个月时,研究组CR(76.7%, 23/30)和对照组CR(71.4%,20/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同步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998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OEC的5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OEC同步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3例(OEC同步内膜病变组)及单纯OEC患者43例(单一OE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USC)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G3EE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治的101例USC患者和619例G3EEC患者,比较两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和预后。结果:1USC组和G3EEC组的发病年龄、未产、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首发症状(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分期Ⅲ或Ⅳ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病理分期Ⅲ或Ⅳ期、临床Ⅰ期术后分期升高、肿瘤局限于宫腔下部、深肌层浸润、腹水细胞学阳性、宫颈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大网膜转移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C组P53阳性率(86.2%)高于G3EEC组患者(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USC组患者分别为74.9%和67.9%,G3EEC组患者分别为78.4%和7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3EEC患者与US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具有较多相似点,临床上应重视G3EEC的诊治与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09)分期标准在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1995年1月至2008年2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44例FIGO 2009 Ⅰ期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析FIGO 2009分期标准在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结果(1)按照FIGO 2009 Ⅰ期的分期标准,1988年的FIGO(FIGO 1988)分期Ⅰ期的患者中多数患者亚分期降低,部分FIGO 1988Ⅱa期和Ⅲa期单纯腹腔细胞学阳性患者分期降为FIGO 2009 Ⅰ期.24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200例FIGO 2009 Ⅰ a期患者中包含FIGO 1988 Ⅰ a期34例、Ⅰb期150例、Ⅱa期10例和Ⅲa期单纯腹腔细胞学阳性患者6例;44例FIGO 2009 Ⅰ b期患者中包含FIGO 1988 Ⅰ b期6例、Ⅰc期29例、Ⅱa期6例和Ⅲa期单纯腹腔细胞学阳性患者3例.(2)FIGO 1988 Ⅰ a期患者中低病理分级比例明显高于FIGO 2009 Ⅰ a期(p=0.003),FIGO1988 Ⅰ a、Ⅰb期患者与FIGO 2009 Ⅰ a期患者的年龄、子宫切除范围、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比例、接受放疗和化疗比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FIGO 1988 Ⅰ a、Ⅰb期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5.9%(2/34)和6.7%(10/150)]和病死率[分别为2.9%(1/34)和2.7%(4/150)],分别与FIGO 2009 Ⅰ a期患者[分别为6.5%(13/200)、3.0%(6/2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 1988 Ⅰ a期和Ⅰb期及FIGO 2009 Ⅰ a期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0±3.0)%、(95.3±2.1)%、(96.1±1.6)%,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9±6.5)%、(90.2±3.6)%、(89.6±3.2)%;FIGO 1988 Ⅰ a期和Ⅰb期及FIGO 2009 Ⅰ a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6.9±1.8)%、(97.9±1.2)%,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8±6.0)%、(95.2±2.5)%、(93.4±2.8)%,FIGO 1988 Ⅰ a期和Ⅰb期上述各种指标分别与FIGO 2009 Ⅰ a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FIGO 1988 Ⅰ c期与FIGO 2009 Ⅰ b期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子宫切除范围、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比例、接受放疗和化疗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 1988 Ⅰ c期与FIGO 2009 Ⅰ b期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3.4%(1/29)和6.8%(3/44)]和病死率[分别为0例和2.3%(1/4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 1988 Ⅰ c期患者的5年和10年无瘤生存率均为100%,FIGO 2009 Ⅰ b期患者分别为100%和(90.9±6.2)%;FIGO 1988 Ⅰ c期患者的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均为100%,FIGO 2009Ⅰb期患者分别为100%和(95.0±4.9)%,FIGO1988 Ⅰ c期上述指标分别与FIGO 2009 Ⅰ b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FIGO 2009 Ⅰ b期患者相比,FIGO 2009 Ⅰ a期患者平均年龄小(P<0.01)、病理分级低(P=0.029)、接受放疗和化疗比例低(P<0.01);而两者的子宫切除范围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 2009 Ⅰ a期与FIGO 2009 Ⅰ b期患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 2009 Ⅰ a期患者的5年和10年无瘤生存率及5年和10年总无瘤生存率分别与FIGO 2009 Ⅰ b期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GO 1988 Ⅰ a期及Ⅰb期患者的预后与FIGO 2009 Ⅰ a期患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FIGO 2009 Ⅰa期与Ⅰb期患者的预后也无明显差异,可能与Ⅰb期患者术后多接受化疗和放疗有关.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在EM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EMs免疫应答异常主要是巨噬细胞数量和活性增加及其分泌产物,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的改变.Toll样受体(TLRs)识别特异性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启动和介导免疫应答,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诱导产生适应性免疫反应.TLRs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生理作用以及在EMs中的相关研究已逐步开展,对其深人认识和研究将为EMs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