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采用右心房后位峡部线性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方法 :典型心房扑动 (AFL) 2 3例 ,对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口之间的后位峡部为靶点行线性消融术 ,以峡部双向阻滞和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激发后程序刺激和burst刺激不能诱发临床AFL为消融终点。结果 :本组患者均为逆钟向典型房扑 ,消融后均达到峡部完全性双向阻滞 ,即刻消融成功率为 10 0 % ,未出现并发症。随访 6~ 3 4周有 1例复发 ,再次行射频消融术成功。结论 :采用后位峡部线形消融典型心房扑动是一种高成功率和安全性 ,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根治性手术。完全性峡部双向阻滞是手术成功的良好指标和消融终点 ,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激发下心房程序和burst刺激不能诱发AFL是双向阻滞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后位峡部线性消融法治疗典型心房扑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右心房后位峡部线性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方法:典型心房扑动(AFL)23例。对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口之间的后位峡部为靶点行线性消融术,以峡部双向阳滞和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激发后程序刺激和burst刺激不能诱发临床AFL为消融终点。结果:本组患者均为逆钟典型房扑,消融后均达到峡部安全性双向阻滞,即刻消融成功率为100%,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34周有1例复发,再次行射频消融术成功,结论:采用后位峡部线形消融典型心房扑动是一种高成功率和安全性,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根治性手术,安全性峡部双向阻滞是手术成功的良好指标和消融终点,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激发下心房程序和burst刺激不能诱发AFL是双向阻滞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心房扑动(房扑)是临床常见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随着对心房扑动电生理机制的了解,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已经成为房扑治疗的主要方法。近年来有许多关于导管射频消融(RFCA)成功治疗典型房扑的报道,但均用Halo电极或CT电极等多极电极。笔者用普通标测电极标测,观察高位右心房电极射频消融前后传导顺序变化,结合右房峡部传导时间间期的定量测定,也能有效判断峡部传导双向阻滞,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已明确,典型心房扑动的电生理机制被一致认为是局限于右房、围绕三尖瓣环的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的大折返,三尖瓣环是心房激动向前传导的阻滞线,终末嵴和欧氏嵴是心房激动向后的阻滞线,缓慢传导区在峡部。在峡部消融形成双向阻滞成功率高。随着心内新型标测系统和多种消融技术的发展,对不典型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的电生理机制研究亦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心房扑动电生理机制的认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右房峡部隐匿性拖带在典型心房扑动 (房扑 )患者射频消融中的意义。方法 :对 12 5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典型房扑患者研究。消融前或消融失败后 ,短阵快速心房刺激诱发房扑 ,在下腔静脉至三尖瓣环之间的峡部以短于房扑周长 10~2 0ms的周长拖带房扑 ,观察心房刺激波的形态 ,并测量起搏后间期。然后线性消融峡部。结果 :所有房扑均于峡部呈隐匿性拖带 ,且起搏后间期等于房扑周长 (PPI=FCL)。 118例患者 ( 94 .4 % )常规射频消融成功产生了峡部的双向传导阻滞 ,而 7例患者( 5 .6% )射频消融失败。对该 7例患者再次于峡部进行房扑的拖带研究 ,均显示房扑呈隐匿性拖带 ,且PPI =FCL。换用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 ,平均消融 4 .5± 2次后均获成功。表明典型房扑患者常规射频消融不能成功的原因是由于射频消融不能产生足够的组织破坏。结论 :峡部隐匿性拖带有助于发现射频消融不能成功的机制 ,可指导典型房扑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6.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心房扑动是指右心房内通过下腔静脉与三尖瓣环之间峡部的大折返性心房扑动,包括逆钟向与顺钟向心房扑动,以前者多见.现已证实这两种心房扑动除激动方向相反外,折返路径相同,都通过关键的峡部,因此又都被称为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典型心房扑动的折返路径及缓慢传导区明确,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因此该方法已经成为该病重要的治疗措施.我院自1995年开展射频消融治疗以来,对13例典型心房扑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种导管消融术式治疗短病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优劣性。方法 56例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病程<2a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根据消融术式分为2组,24例行环肺静脉隔离(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CPVI)+左心房顶部+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PVI+3线组),32例行CPVI+左心房顶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PVI+2线组);观察2组消融手术总时间、CPVI时间、线性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房颤复发率、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发生率。结果 CPVI+2线组消融手术总时间、线性消融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明显少于CPVI+3线组(P<0.05);CPVI+2线组术后复发率为40.6%,CPVI+3线组为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发生率CPVI+2线组(3.1%)明显低于CPVI+3线组(25.0%)(P<0.05)。结论对短病程持续性房颤患者,CPVI+左房顶部线+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的策略临床综合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术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心房扑动患者,存在房室传导比率≥5:1,均采用消融下腔静脉至三尖瓣峡部,终点达到双向阻滞。29例于房扑下消融,6例是转窦性心律后消融,分析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结果 9例患者术后发生I°至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4例患者恢复,5例患者未恢复。结论心房扑动行射频消融术有造成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但发生率低。缓慢心室率的心房扑动术前可能合并房室传导阻滞,转窦性心律后消融对增加手术安全性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的判定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3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左房室旁道消融二尖瓣室侧,右旁道三尖瓣房侧;房室结双径路通过下位能量递增消融法,改良房室结慢径,房扑采用三尖瓣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峡部行线性消融的方法;房速采用双大头电极顺序法。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9例。右侧旁道8例,左侧旁道14例,其中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3例,房扑3例,房速1例。房扑消融成功2例,1例未成功用胺碘酮后一直维持窦性心律。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修补术后三尖瓣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手术瘢痕区消融的必要性,是否存在形成心动过速的折返基质,评价消融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入选48例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科行经右心房游离壁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后发作心房扑动的患者,其中单纯三尖瓣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为31例,在这31例患者三尖瓣峡部双向阻滞后,在窦律下行右心房基质标测,确定瘢痕区域并局部高密度标测。在冠状窦近端刺激下,标测瘢痕是否存在"Channel"和缓慢传导区,有局部形成折返基质,来决定是否消融瘢痕区至腔静脉。结果 11例标测过程中低电压区内可标测到1~5(2.6±1.2)个双电位线(LDPs)和(或)电静止区(ESAs),且大多数LDPs和ESAs在房性心动过速终止后的窦性心律下仍可见到。在此区域内可记录到低幅、长时限碎裂电位,平均振幅(0.21±0.05)m V,平均时限(123±14)ms,占心动过速周长(43±5)%。窦律下起搏冠状窦近端提示瘢痕线未形成传导阻滞,存在潜在形成折返基质,消融瘢痕至腔静脉。20例提示瘢痕已形成解剖屏障,未消融瘢痕区域。随访(36±12)个月,2例患者复发,均为心房颤动合并左心房心房扑动。结论经右心房切口术后三尖瓣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在三尖瓣峡部双向阻滞后,有必要在窦律下行右心房基质标测和起搏标测,评价瘢痕能否会形成潜在心动过速通道,减少不必要的消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在典型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术中使用冷盐水灌注温控消融导管和普通蓝加硬温控消融导管的优劣.方法:将51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典型心房扑动病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普通蓝加硬温控消融导管,另一组使用冷盐水灌注温控消融导管.通过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放电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数值之间的差异,来评价这两种术式的差异.结果:在典型房扑的射频消融术中使用冷盐水灌注温控消融导管,其X线暴露时间、放电时间等均显著低于普通蓝加硬温控消融导管.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典型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术中,使用冷盐水灌注温控消融导管优于普通蓝加硬温控消融导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Ensite NavX三维标测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心房颤动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下行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26例心房颤动患者均成功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无一例死亡。其中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消融过程中出现房颤,随消融线径完成,8例房颤即刻终止,1例转变成左心房房扑,消融二尖瓣峡部达电位双向阻滞后恢复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手术时间为133~180 min,持续性房颤手术时间为150~265 min,平均手术时间(146.8±27.9)min,X线曝光时间(31.6±11.5)min,放电时间(61.9±15.4)min。1例术中发作TIA,经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随访6个月,6例复发,其中4例再次消融通过有效放电实现肺静脉电隔离,2例拒绝再次手术。结论:Ensite NavX三维标测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准确、恰当、及时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崔凯军  付华  张恒愉  杨庆  胡宏德  姜建 《华西医学》2009,(11):2834-2836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进行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40例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CARTO标测心房,构建三维电解剖图,分析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局灶性房速消融最早激动点,大折返性房速消融折返环的关键性峡部。选择利用常规方法行消融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消融的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结果:38例患者CARTO三维标测系统标测提示为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最早激动点位于右心房35例,其中冠状静脉窦口8例(20%)、间隔部10例(25%)、侧壁8例(20%)、上腔静脉口附近4例(10%)、后壁4例(10%),1例患者(2.5%)有3种类型房速(分别为间隔部、上腔静脉口的局灶房速和三尖瓣峡部依赖的大折返房速)。位于左心房的局灶房速3例,分别位于右上肺静脉口(2.5%)、左上肺静脉口(2.5%)及左心耳(2.5%)。2例患者为大折返房速(5%),1例为三尖瓣峡部依赖性,1例为围绕界嵴的大折返房速。均消融成功(100%),随访4~16个月,均无复发。常规消融组成功率为89.3%(P〈0.05)。CARTO组X线曝光时间比常规组明显缩短,分别为(13.8±5.5)min和(30.4±1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ARTO标测房性心动过速,对分析房性心动过速的机制准确快速,能有效指导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快速三维心内膜电解剖标测(Carto)系统可较好的显示心脏解剖的三维结构。本研究通过Carto系统与常规方法指导下标测和射频消融心房扑动(房扑)的比较,评价Carto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房扑患者,常规组16例,行常规方法和X线透视下标测和消融;Carto组14例,在房扑持续发作时,应用Carto系统在相关心房标测,实时重建心腔三维电解剖图,设计消融路标放电消融,然后验证消融效果。比较两组的手术即时成功率、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及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常规组16例中,14例典型房扑,2例非典型房扑;15例即时消融成功。Carto组14例中,11例典型房扑,3例非典型房扑,均即时消融成功。两组间比较,Carto组较常规组曝光时间显著缩短,(36.1±8.7)min vs(48.5±19.1)min(P〈0.01)。手术时间延长,(224.6±45.3)minVS(181.4±61.6)min(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4~8个月,常规组中1例2周后复发,第2次消融采用常规方法消融成功。结论本研究显示,应用Carto系统标测和消融房扑安全有效,较常规方法定位准确可靠、明显缩短曝光时间,且有定位记忆功能,尤其是在复杂的房扑,有助于准确定位靶点和判断线性损伤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5.
汪丽琴  陈莉萍  冯震霞 《全科护理》2014,(16):1463-1465
[目的]探讨CARTO系统指导下行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52例心房颤动病人行射频消融治疗,经穿刺房间隔,常规置管,在CARTO指导下构建左房电解剖图,所有病人均完成环肺静脉消融,部分病人加行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和(或)三尖瓣峡部线消融,同时加强护理。[结果]52例心房颤动病人成功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术后并发心包渗出1例,迷走神经反射5例,局部出血与血肿2例;18例病人术后因心房颤动发作出现明显的紧张、焦虑、抑郁、失望等心理问题。[结论]加强CARTO系统指导下行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典型心房扑动患者行三尖瓣峡部消融术后3年内新发心房颤动(房颤)情况,探讨其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5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诊治典型心房扑动患者132例,均行三尖瓣峡部消融术治疗,术前均行生活质量评分、心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随访3年,根据是否新发房颤将132例患者分为新发房颤组27例与窦性心律组105例,末次随访时行生活质量评分及心理量表评分,比较2组有饮酒史、合并高血压比率等临床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血脂、尿酸、脑钠肽水平等)、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房前后径、右心房左右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三尖瓣反流),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心理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及随访期间新发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典型心房扑动患者行三尖瓣峡部消融术后3年内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2组术后3年内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发生率。结果 132例典型心房扑动患者随访期间新发房颤27例(20.45%)。新发房颤组有饮酒史、合并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比...  相似文献   

17.
Frederic  A  蒋丛清 《新医学》2001,32(7):441-441
典型心房扑动的消融通常在解剖上低位右房峡部的前后两侧进行。作者以此两个部位为靶点射频消融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共选择72例典型心房扑动病人,根据初始靶点随机分为P(后位)组和A(前位)组。在放电15次以内,A组36例中的30例、P组36例中的25例获得峡部完全性双向传导阻滞,两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调换靶点后,在最多放电30次(两个靶点各15次)以内,A组6例中的2例、P组11例中的8例最终分别在后位和前位消融成功,两个靶点总成功率为90%(65/72)。在成功的病例中,A组放电时间、手术时间和X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殊左侧旁路射频导管消融中的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全年行射频导管消融的左侧旁路患者288例,其中,11例在消融中有一定特殊性,包括6例存在裂隙现象,3例为左侧慢旁路,1例合并小儿麻痹,外周血管严重迂曲,1例为阵发性房颤、房扑合并房室显性旁路。经主动脉逆行途径在二尖瓣心室侧、穿间隔途径在二尖瓣心房侧及冠状静脉窦内行射频消融。结果 11例患者均消融成功。6例经主动脉逆行途径,在二尖瓣心室侧消融成功;4例经房间隔穿刺,在二尖瓣心房侧消融成功;1例经冠状静脉窦内消融成功。术后无并发症。6例在低频率(周长400 ms以上)刺激时无室房逆传,在高频率(低于350 ms周长)刺激时出现旁路逆传,室房逆传呈现裂隙现象。3例为左侧慢旁路,心室逆传时VA间期明显延长,靶点处VA不融合。1例为外周血管严重迂曲,经主动脉逆行途径无法到达靶点,后改为经房间隔穿刺途径消融成功。1例为阵发性房颤、房扑合并左前壁房室显性旁路,成功隔离肺静脉电位及阻滞三尖瓣环峡部线后,在距离冠状窦口约7 cm处,左心耳根部及冠状静脉窦内远端消融成功。结论左侧房室旁路导管射频消融存在特殊情况时,需仔细鉴别,通过不同的方法及途径消融,仍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对心中静脉内放电消融后间隔旁道1例分析如下。 1病历要 女,65岁。阵发性心动过速史20a余。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显示A型预激,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呈窄QRS波形,根据体表心电图初步定位旁道位于左后间隔。1个月前曾行射频消融治疗,手术时间长达5h未获成功。近1个月来发作心动过速10余次,遂再行射频消融治疗。本次射频消融术前心内电生理标测显示:旁道前传及逆传均在冠状静脉窦口内1cm处(CS7~8)最早。选用红色消融电极导管,分别在三尖瓣、二尖瓣环后间隔部位反复标测,试放电10余次无效。遂于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寻找消融靶点,当消融电极送至心中静脉内约1cm处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相关心房扑动(房扑)的电生理特征及消融预后。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相关的老年房扑患者5例,行电生理检查及三维电解剖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术,平均年龄(76.6±10.5)岁,均为持续性房扑。术中通过激动标测、拖带标测以及电压标测等技术,确定房扑的诊断、机制、关键峡部及其与左房前壁自发瘢痕和低电压区的关系。结果:5例患者左房扩大,其中3例升主动脉内径增宽。5例患者均在左房前壁标测到低电压区和瘢痕区,多位于左房前壁靠近升主动脉压迹的部位。房扑均为折返性,关键峡部位于局部低电压区,消融后均成功终止房扑。其中1例因左房内径较大,同时行环肺静脉电隔离;1例复发,行二次消融。平均随访(15.6±4.2)个月后无复发。结论: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是部分老年患者左房房扑的发病基质,房扑的机制为折返性;左房内径扩大、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可能与左房前壁瘢痕区和低电压区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