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皆内涵着阴阳两个对立方面,又有在中的冲气以为调和,阴、阳、冲气是三生万物的渊源。  相似文献   

2.
第五节“道”的共性 [原文]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环谷,而王公以自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面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教父。(第四十二章)  相似文献   

3.
"气分阴阳"与"气虚脉数"机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般而言 ,数脉主热 ,数而有力为实热 ,数而无力为虚热 ;迟缓脉为阳虚有寒。但临床上常遇到心气虚病人出现数脉 ,似与阳虚脉缓理论矛盾。气虚脉数的机理是什么 ?此气虚是阳气虚 ,还是阴气虚 ?为说明此点 ,先引入“气分阴阳”的概念。1 “气分阴阳”的概念中国古代哲学家为认识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 ,将阴阳概念引入 ,并与气的概念相结合 ,逐渐形成了“气分阴阳”的概念。如《道德经·四十二章》曰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认为阴阳二气由一气所生 ,而一气由道所生 ,阴阳二气…  相似文献   

4.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和”是中医的永恒追求和归宿。中医讲求和,而如何“致中和”,“冲气以为和”业已明确思维模式和途径,并奠定了中医学“和”观念及动态观的基础。万物以气相连,“冲气”描述了气在运动过程中的平衡和谐。达到这一状态,中医阐述了精气互化、阴阳对立互用、五行生克制化胜复法则以及“三才”相互联系的方法论,明确中医气思维以及人的运动性和物质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指导生理、病理和临床诊治。总结出了中医的“冲气”思维及达到“和“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相似文献   

6.
“医道同源”,文章介绍赖新生教授通元疗法学术思想与道家的医理相关内容,并阐述了通元疗法针灸取穴的部分道医学相关理论依据。通元疗法学术思想体系中的“一元,二阴阳,三精气神”根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万物化生规律,赖教授认为一为“元真之气”,根于“丹田玄牝之门”;二为“阴阳”,旨在坎离交、任督通、营卫调;三为“精气神”,重在“神、元气”。通元疗法包括通督养神和引气归元两个方面,其中引气归元有三境界,与道家“炼气”“炼液”“炼丹”以调气还元密切相关;通督养神有三层次,暗合于道家“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以养神通阳,最终达“还精补脑”而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7.
神无方而易无体,但其运行生化之机可以借象揣摩而会之。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曰:“有生于无”。可见他所说的道乃一无极本源也,而二则为阴阳二气,由此阴阳二气运化合成一太极便谓之有。刘基《太极图说》正解此义:无极生太极,太极化万物。一物一太极,任何事物都是一阴阳和合的单元,孤阴不长,孤阳不生。然则,道家修炼性命的目的是为了造就纯阳之体,故吕祖洞宾以纯阳为号,古代道行高深者亦有以纯阳子自谓。佛家修行以消除心性中的阴蕴(断阴)为功德,达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的阳明境界。由此可以…  相似文献   

8.
中医关于人体生命的产生、维持和延续,往往是从元气的角度来认识的。在中医史上,元气之说起源甚早,并处于不断发展与深化之中,从而使中医的元气学说逐步丰富与完备起来。本文试图简略地谈一下这个学说的形成与内容。谬误必多,有待指正。(一) 我国古代就有“气一元论”的思想,认为万物均由精气组合而成。这样的概念肇于老子,他提出“道”是万物的基础,但它“有象”、“有物”、“有精”。由道而产生阴阳,于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以为事物是从浑沌状态的气逐渐分化而由简趋繁,并由此说明阴阳二个方面在气化之中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哲学的数理逻辑,经历了“一”“二”“三”的演变过程,万物起源于“一”,即一元论,万物归一,一生万物;从一到二,有而别之,是为阴阳,即为二进制(二元论);二而三之,物始多之,此即三进制(三元论),“三”是宇宙万物多样性的起点。厚植于中国古典哲学的中医学理论思想体系,以“三进制”的独特思维模式阐释生命的发生、人体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本草理论等。因此,三进制是打开中医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仲景用桂枝平冲降逆,人所共知。但桂枝平冲之义,以及桂枝平冲之理,论者未多,今试述如下。一、桂枝“平冲”之义有云:顾名思义,桂枝平冲,即平上冲之气是也。桂枝平冲,果是平上冲之气吗?何以奔豚汤不用桂枝“平冲”?或曰:奔豚汤证乃肝郁化热,桂枝性温,故不用之。此种解释,疑窦有二:奔豚汤中原有姜夏归芎,仲景为何不虑其温,此其一;奔豚汤原为寒热配伍之剂,若果桂枝能平上冲之气,配合芩葛李根白皮,足以补偏救弊,  相似文献   

11.
“气”之一词,涵义甚广,《内经》所述已蔚为大观,现仅就一己之见,陈列如下,以飧读者。挂一漏万,在所难免,祈同道指教。 1 气的概念 “气”在中国哲学史上是指能够化生世界万物的始者。汉·董仲舒认为:“元者为万物之木。”《么公举传》说:“元者,气也。”张载《正蒙·太和篇》:“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万物,万物散为太虚。”又说:“聚与散是气二种运动不同的形念,当气聚时,它是有形万  相似文献   

12.
儒学对中医的影响,渗透在相当广泛的领域。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讲,它继承并发扬了《周易》的基本思想,对于世界的理解,坚持了有机论、系统论,在这一点上与道家思想是一致的。《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儒家经典《易传》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对世界理解的这种“分化观”,易、道、儒三家是一致、一贯的,形成了与西方以原子论为代表的“组合观”截然不同的思想。“气分阴阳”,“一物两体”,是中医的一种深层思想,而它首先是易、道、儒的思想,是易、道、儒的思想在中医学的应用和具体化。儒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更鲜明地体现为中医文化的人文内容,最突出的有两方面:一是医德,即以“仁者爱人”之精神,施医救人,将“仁”贯于“医”中;  相似文献   

13.
《灵枢·贼风篇》曰;“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令人病焉”。《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指出“贼风虚邪”极易伤人致病。王冰注云:“邪乘虚入,谓之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历代医家对此也分别指出贼风是泛指四时不正之气;虚邪是乘人体之虚而伤人的邪气。其实“贼风虚邪”是外恶邪气的统称。《灵枢·九宫八风篇》云:“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  相似文献   

14.
“气”是中医的核心术语,在中医思想表达和治法治则的阐述中运用广泛。“气”是可生化万物的物质基础’也是万物发展变化的动力。“气”的含义丰富,自然之气是人生存的环境;人体内之气是生命根本,主运化。正确“养气”、“练气”,有利身心。气的病理变化主要有“气虚”、“气滞”两类,  相似文献   

15.
从部分补气药的药理作用对“气”能生“血”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是由营气和津液组成,《灵枢·决气》目“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说明血的生成与气的关联。在中医理论上有,“气虚血不能自生”、“气旺可以生血”、“血虚者当益其气”等论述。“生血”从现代医学生理、病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致有两个含义,一是产生血液的有形成份和提高血液的生理功能;二是促进循环使局部缺血得以改善。所以笔者试图从部份补气药对血液的影响作用,略谈补气药能生“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 “气至而有效”一语,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对其中“气至”这一概念,绝大多数学者均理解为得气,即针刺时术者感到指下沉紧,同时患者有酸、麻、重、胀等感觉。基于对“气至”的这种理解,临床上不少医家只考虑得气的出现与否,以为得气就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忽视了补泻手法的重要性。笔者通过学习《内经》,认为“气至”这一术语在《内经》中的含义有二:一是指得气;一是指谷气至,即在得气的基础上施行补泻手法以后机体呈现出的一种机能状态。“气至而有效”之“气至”,当是后一种含义。《素问·针解》日:“经气已至,慎守勿  相似文献   

17.
中医气学理论与现代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学理论为中医理论之核心 ,深入探讨气的本质 ,对于揭示人体生命科学的秘密 ,提高中医理论水平 ,促进中医理论现代化 ,具有重要意义。1 气学理论为中医理论之核心气 ,最初是一个哲学命题。在《内经》问世之前 ,气的概念便产生了。先秦时期 ,老子、宋研、尹文等哲学家提倡“气一元论” ,认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例如老子《道德经》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庄子说“气变而有形 ,形变而有生” ,《内经》以“精气学说”、“气一元论”的理论为基础 ,与医疗实践及有关方面 (诸如天文、地理、气象等 )知识相结合 ,形成了…  相似文献   

18.
“气”的最早含义有5个方面:絪缊聚散、形成万物的精气、元气等;人的呼吸之气;人体精微物质;人的道德精神;自然现象,如天气、地气、水气、火气等。先秦时期,“气”上升为具有哲学意义的概念。道家侧重于天地自然之气,把气作为道生万物的中间环节;儒家重视气及其运动变化与人的心性修养、伦理道德、治国理民的关系。《黄帝内经》中的“气”概念有4个方面:天地自然之气、人的生理之气、致病邪气以及药物之气。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气范畴和《黄帝内经》气学理论,对于理解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灵枢·百病始生》篇中“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一句,历来有两种句读。一种从“虚”字后断句,另一种从“邪”字后断句。有人认为,“二者断法虽不同,但无歧义,语法上也没有毛病,二说可以并存”。笔者认为,“并存”之说不妥。故不揣冒昧,陈述管见,以教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20.
以一持万     
成语以一持万语出《荀子·儒效》,其日:“以浅持薄,以古持今,以一持万”,喻做事情提纲挈领,抓住关键。持:总持的意思;万:具有很多的,一切的,所有的,无数的含义;至于一的含义,仅从字面上解释,就有很多,如表示数目字、工尺谱符号,表示专、满、全、相同等等,其在气功中的含义则更广袤更深奥,有指“道”的,如《淮南子·诠言训》曰:“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有指道生之子,如《老子》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还有指同一、统一,指太极,指人体元气、元神、本命,指精、气、神三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