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一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2):1320-1321
对1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通过介绍睡眠卫生知识,帮助建立个人睡眠卫生习惯,同时进行放松训练和认知干预,结果6例痊愈,2例显效,2例好转.认为非药物治疗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失眠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失眠症及其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而原发性失眠症需排除其他睡眠障碍和疾病后作诊断。失眠症的发病机制与生物钟老化,中枢单胺类递质,如: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等有关,并且受环境因素影响。失眠症的治疗上多采用苯二氮革类药物,近年来,随着新型抗抑郁剂及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发展,药物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同时,心理治疗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又称睡眠开始及睡眠维持障碍,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常可诱发其他疾病.失眠症患病率国内报道达35.2%,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传统的治疗药物,特别是苯二氮类容易成瘾,撤药时容易发生反跳性失眠,而且伴随治疗时间延长,治疗剂量也会增加,形成恶性循环.作者近年来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失眠症指原发性失眠,表现为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质和量不满意状况。主要表现为人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失眠症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且发病年龄有降低趋势。对失眠症患者常规给予催眠镇静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但长期服用可导致依赖性或出现不良反应。为此,我们对失眠症患者应用高压氧联合音乐治疗与艾司唑仑治疗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睡眠知觉障碍者的睡眠生理及其人格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睡眠知觉障碍者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正常者的睡眠生理、睡眠感觉和人格差异。 方法:于2003-01/2004-01选择到北京市第二医院睡眠障碍治疗中心门诊就诊的睡眠知觉障碍者12例,以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脑力和体力)为参照配对,选择12例原发性失眠症门诊患者和12例睡眠正常者,构成3组观察对象。用夜间多导睡眠图检测观察对象的客观睡眠指标,记录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醒觉时间和睡眠结构。同时让观察对象回忆自己昨晚大约用多长时间入睡,总共睡眠时间,即睡眠潜伏期和主观睡眠总时间的判断,以作为主观睡眠指标。白天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量表测量,评估观察对象的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性度、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轻躁狂、社会内向性共10个临床量表因子分。 结果:3组观察对象都完成了实验调查的全部过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睡眠知觉障碍者的客观睡眠指标中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醒觉时间和睡眠结构与睡眠正常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睡眠知觉障碍者的主观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总时削与客观多导睡眠记录差值很大,显著大于睡眠正常者和原发性失眠症患者(P〈0.05)。②睡眠知觉障碍者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量表的精神病态和轻躁狂因子分显著高于原发性失眠症和睡眠正常者(P〈0.01)。 结论:睡眠知觉障碍者的客观睡眠状态与睡眠正常者基本相同,主观睡眠与睡眠正常者和原发性失眠症比较存在很大异常。睡眠知觉障碍者的人格特征既有别于睡眠正常者也不同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并可能对其异常的主观睡眠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琼 《当代护士》2005,(2):28-29
目的观察用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并探讨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22例,予氯氮平片12.5~50mg,口服,1次/晚;B组23例,予阿普唑伦片0.8~1.6mg,口服,1次/晚,治疗7天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临床疗效优于B组,但A组的护理比B组更要细致周到。结论用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原发性失眠症能迅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睡眠知觉障碍者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正常者的睡眠生理、睡眠感觉和人格差异。方法:于2003-01/2004-01选择到北京市第二医院睡眠障碍治疗中心门诊就诊的睡眠知觉障碍者12例,以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脑力和体力)为参照配对,选择12例原发性失眠症门诊患者和12例睡眠正常者,构成3组观察对象。用夜间多导睡眠图检测观察对象的客观睡眠指标,记录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醒觉时间和睡眠结构。同时让观察对象回忆自己昨晚大约用多长时间入睡,总共睡眠时间,即睡眠潜伏期和主观睡眠总时间的判断,以作为主观睡眠指标。白天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量表测量,评估观察对象的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性度、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轻躁狂、社会内向性共10个临床量表因子分。结果:3组观察对象都完成了实验调查的全部过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睡眠知觉障碍者的客观睡眠指标中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醒觉时间和睡眠结构与睡眠正常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睡眠知觉障碍者的主观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总时间与客观多导睡眠记录差值很大,显著大于睡眠正常者和原发性失眠症患者(P<0.05)。②睡眠知觉障碍者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量表的精神病态和轻躁狂因子分显著高于原发性失眠症和睡眠正常者(P<0.01)。结论:睡眠知觉障碍者的客观睡眠状态与睡眠正常者基本相同,主观睡眠与睡眠正常者和原发性失眠症比较存在很大异常。睡眠知觉障碍者的人格特征既有别于睡眠正常者也不同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并可能对其异常的主观睡眠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住院失眠症病人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控制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及起效特点。[方法]72例住院失眠症病人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药物组。安慰剂组以维生素B1结合认知行为控制,药物组接受氯肖西泮配合认知行为控制进行干预。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记录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8天药物组睡眠及焦虑情绪明显改善,显著好于安慰剂组。治疗第30天,安慰剂组出现治疗效果,药物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结论]药物结合认知行为控制对睡眠的改善所需时间短,且疗效持久,复发率低,远期疗效佳。  相似文献   

9.
周琼 《中国临床护理》2009,1(4):267-268
目的 观察微电流刺激仪治疗失眠症的疗效。 方法 将112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微电流刺激仪治疗,观察患者睡眠时间及自觉症状。结果 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基础上应用微电流刺激仪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我放松训练对失眠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对照组41例。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自我放松训练。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睡眠状况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总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放松训练对改善睡眠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梁淑珍  候建萍 《护理研究》2004,18(12):2225-2226
睡眠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睡眠精神和体力才能得到恢复,机体各系统功能才能趋于平衡。进入老年期以后.睡眠问题普遍存在,病人不易入睡.睡眠过浅,容易惊醒,醒后不易再睡.白天昏昏沉沉,情绪不稳,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做好老年失眠症病人的睡眠护理,提高睡眠时间硬质量是十分重要的。现将52例老年失眠症病人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失眠症病人睡眠的影响.方法对55例失眠症病人实施睡眠卫生教育,进行干预前后的主-客观评价,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失眠症组有明显的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干预配合组睡眠潜伏期和总睡眠时间明显好于不配合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失眠症病人实施睡眠护理干预,可取得明显效果,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控制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及起效特点。[方法]72例住院失眠症病人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药物组。安慰剂组以维生素B1结合认知行为控制,药物组接受氯肖西泮配合认知行为控制进行干预。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记录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8天药物组睡眠及焦虑情绪明显改善,显著好于安慰剂组。治疗第30天,安慰剂组出现治疗效果,药物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结论]药物结合认知行为控制对睡眠的改善所需时间短,且疗效持久,复发率低,远期疗效佳。  相似文献   

14.
心理行为干预对失眠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必需,睡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失眠症患者求助于医院接受治疗。鉴于失眠药物的不良反应,使众多的失眠症患者更青睐于非药物的治疗方式。我院门诊2004年6月开始实施针对失眠症的心理干预和行为训练等物理疗法,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966-396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10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联合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评分、夜间睡眠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的82%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夜间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GQOLI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失眠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延长夜间睡眠时间,具有良好的疗效,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方丽君 《家庭护士》2008,6(7):608-609
失眠症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特别是老年人深睡眠时间减少,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本病的发病有不断增高的趋势。有学者认为许多失眠症单纯用药疗效欠佳,原因在于不能维持远期疗效,停药后易发生反跳,而且容易带来精神药物依赖等副反应。因此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我科采用脑病生理治疗机治疗老年性失眠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80例,均给予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前后整体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干预前(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干预前(P0.05),过度觉醒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针对行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治疗的慢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提高其睡眠质量的同时有利于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失眠患者由于睡眠不足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精神及躯体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的不良反应又使大多数失眠者不愿服用药物,故临床治疗失眠症比较棘手。我院利用脑部超声波治疗失眠症患者7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同时分析了患者治疗前、后其睡眠脑电图各指标的变化,以探讨该疗法对失眠患者睡眠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失眠症患者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的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治疗效果。方法 93例住院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采用认知治疗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各测1次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同时测评45例健康人。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失眠症患者的DBAS评分与健康人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DBAS评分和PSQI评分与对照组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认知治疗能改变失眠症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佐匹克隆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口服佐匹克隆治疗,治疗组联合中医针灸治疗,观察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副反应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4周末治疗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佐匹克隆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患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优于单用佐匹克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