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实验性大鼠胃热阴虚型血热证候模型及观察经典方玉女煎对该模型影响作用。方法用昆明山海棠加肉桂水煎浓缩剂连续灌胃大鼠建立胃热阴虚型血热证候模型,用玉女煎三个剂量灌胃对该模型进行治疗。结果造模可致大鼠出现牙龈粘膜红肿出血舌色质红等阴虚血热证症状以及血液、病理微观的相应变化,玉女煎可使症状及变化显著缓解。结论该模型可成为中医胃热阴虚型血热证候防治研究的药效评价的实用模型,可为经典方玉女煎有效新药的研制开发应用提供有效的中医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模型大鼠证候的特征及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大鼠证候的发生与演变。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或结合高脂饲料喂养形成糖尿病模型,根据血糖诊断为隐性DM大鼠、2型DM大鼠、1型DM大鼠;同步检测体重、饮水、摄食、腋温、心率、爪、尾显微放大拍照及图像处理得到γ值、旷场水平跨格数和垂直站立数、抓力,求出正常对照组各指标均数,及各组的各动物实测值与正常对照组均数的比值,制定阴虚程度、阳气程度及胃热程度等计量辨证方法,对各组四诊进行比较。结果:1型DM大鼠成模后证候迅速发展为胃热、阴虚证候,并持续加剧、严重,早期见有阳气旺盛,以后逐渐发展至阳虚、气虚证,出现阴虚胃热兼气虚、阳虚证。2型DM成模后逐渐发展为胃热、阴虚证候,并持续加剧,程度轻于1型DM;成模早期有阳气旺盛倾向,以后逐渐向阳虚、气虚证过渡,但程度轻,不典型。隐性DM有轻度的胃热证候,且主要表现为饮水增加,其余证候不明显。结论:糖尿病大鼠存在特殊的证候、兼证,及其演变规律,其证候的严重程度是可以定量的,因而本研究对于糖尿病模型大鼠辨证论治治法的确定和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恶露不尽血热证型动物模型,研究其评价标准和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雌雄按2∶1比例合笼,次日晨进行阴道涂片检查,以发现有精子为妊娠d 1。选择热性中药灌胃做为血热证候造型条件,将受孕大鼠d 2开始至d 6,每天上午9:00和下午4:00用以附子、肉桂、干姜按1∶1∶1比例水煎浓缩制成180%热药煎剂灌胃2次,灌胃体积1ml/100g。于d 7分别灌胃米非司酮(8∶00)8.3 mg/kg和米索前列醇(18∶00)100μg/kg,同时于阴道内置入定量棉球一个,次日分别于8∶00和18∶00将棉球取出,放入塑料袋中密闭冰箱冷藏保存,同时置换一个新棉球于阴道内,观察阴道出血情况,连续至d 14。观测阴道恶露出血量、显微舌象、子宫卵巢病理、生殖激素等指标。结果:造模可致早孕大鼠出现血热样恶露血量显著增多和舌色红透舌苔斑驳舌质干腻等症状,可显著增加子宫上皮细胞高度,可使雌性生殖激素RPL、CG、E3显著增加。结论:本模型可以成为血热证型恶露不尽防治研究的药效评价的实用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对胃热证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7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组、胃热证组、胃热艾灸组、胃热艾灸对照组、胃寒证组、胃寒艾灸组、胃寒艾灸对照组。除正常组外,胃热组用辣椒素和乙醇溶液灌胃,胃寒组用冰水灌胃及凉水泡浴等分别复制胃热证、胃寒证模型。造模后除正常组、胃热证组、胃寒证外,其余分别予艾灸干预12天。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胃热证组大鼠躁动、兴奋,胃寒证组精神不振、踡缩、懒动等,胃热证组和胃寒证组的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升高(P 0. 05),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黏膜坏死脱落,溃疡形成,间质出现水肿,细胞间隙增宽明显,炎细胞浸润广泛;与模型组比较,胃热艾灸组可以改善大鼠躁动、兴奋等胃热证的证候,胃寒艾灸组可以改善大鼠精神不振、踡缩、懒动等胃寒证的证候,胃热艾灸组和胃寒艾灸组的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下降(P 0. 05),胃热艾灸组和胃寒艾灸组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胃黏膜浅层有细胞脱落,无明显溃疡形成;胃热艾灸对照组和胃寒艾灸对照组无论在一般行为学的证候方面,还是在胃黏膜损伤指数和组织病理学方面均未见明显变化;胃热证组和胃寒证组大鼠的胃黏膜细胞中NT和Survivin的表达下降,艾灸胃经穴可以上调胃黏膜细胞中NT和Survivin的水平,而艾灸对照组则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艾灸可以促进胃热证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热证可灸"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地黄清热凉血功效的量效关系,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Wistar大鼠15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25只),阴虚血热模型组(125只),以干姜水煎剂4.5 g/mL灌胃15 d建立大鼠阴虚血热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4个不同剂量组(每组25只),各组灌胃相应药物15 d,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余下各组灌胃生地黄剂量分别为0.23 g/kg,0.46 g/kg,0.92 g/kg,1.84 g/kg。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进食量、饮水量、肛温、粪便含水量、精神活动状态、舌头颜色。并检测大鼠血常规来评价生地黄清热凉血的功效。结果:造模后大鼠肛温升高,饮水量增加,体重减轻,粪便含水量显著降低,血液检查各项指标均增高。生地黄对造模后大鼠阴虚血热症状有减轻作用,对其血液检测指标也具有降低作用。结论:生地黄能够减轻血热大鼠的发热症状,清热凉血功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具有中医"热毒血淤证"证候大鼠血液中细胞流变学及游离钙浓度的变化,并观察清营汤对模型大鼠的影响,为"热毒血淤证"的证侯研究及中药干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尾静脉注射内毒素法制作大鼠热毒血淤证模型,并给予清营汤煎剂灌胃1周,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游离钙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以及血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游离钙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以及血沉明显升高(P<0.05或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注射内毒素使模型大鼠产生血"凝"、血"聚"、血"浓"的血液变化,符合中医对"热毒血淤证"的认识特点,而清营汤对热毒血淤证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温经汤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反证模型的建立并研究温经汤对寒凝血瘀证的干预作用.方法 制作急性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给予温经汤煎剂灌胃1周,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全血黏度、毛细管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压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全血黏度、毛细管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  相似文献   

8.
蒙医血热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纯蒙药研制蒙医血热证的动物模型。方法:根据文献记载,采用热性蒙药诱发蒙医血热证。具体利用蒙药材干姜,胡椒,荜茇以1:1:1比例制备水煎剂,浓度为12.5g%ml灌胃给药。选用家兔、wistar大鼠两种动物。各动物随机分二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对照观察两种动物的一般状况,血液流变性、血常规指标。结果:造模组的全血粘稠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红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此造模法能使血液的上述指标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各种属动物身上发生的症状和表现很接近于蒙医临床血热证的症状和体征,符合诊断蒙医血热证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纯蒙药研制蒙医血热证的动物模型。方法:根据文献记载,采用热性蒙药诱发蒙医血热证。具体利用蒙药材干姜,胡椒,荜茇以1:1:1比例制备水煎剂,浓度为12.5g%ml灌胃给药。选用家兔、wistar大鼠两种动物。各动物随机分二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对照观察两种动物的一般状况,血液流变性、血常规指标。结果:造模组的全血粘稠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红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此造模法能使血液的上述指标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各种属动物身上发生的症状和表现很接近于蒙医临床血热证的症状和体征,符合诊断蒙医血热证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左金丸干预大鼠胃热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辣椒煎液和无水乙醇灌胃建立大鼠胃热证模型。利用1H-NMR技术建立大鼠胃组织的代谢物谱图,分析左金丸(3.5 g·kg^-1)干预胃热证模型大鼠后,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结果左金丸能对胃热证大鼠代谢紊乱产生有效的干预,并对8个与胃热证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产生显著回调。结论左金丸干预胃热证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建立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探讨回药扎里奴思方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宏观表征、血液流变学及神经细胞凋亡等相关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扎里奴思方高、中、低剂量组(29.2,14.6,7.3 g·kg-1);正常组、假手术组各10只,其余各组根据时间点分为3,7 d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及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制备气虚血瘀型大鼠模型,于4周证候模型完成,给予大鼠ig给药4 d(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复制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精神状况、体重、进食、舌质变化及排便情况;心脏取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检测脑组织皮质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通过宏观表征的观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出现明显的气虚血瘀证候,说明证候模型复制成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出现明显的偏瘫样症状,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1),全血黏度明显升高(P0.05,P0.01),红细胞变形性指数明显降低(P0.05)及红细胞聚集性指数和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P0.01),大鼠神经细胞凋亡较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扎里奴思方可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宏观表征,降低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提高红细胞变形性,并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尤以扎里奴思方高剂量7 d组作用显著(P0.05,P0.01)。结论:扎里奴思方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抑制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经汤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反证模型的建立并研究温经汤对寒凝血瘀证的干预作用。方法制作急性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给予温经汤煎剂灌胃1周,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全血黏度、毛细管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压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全血黏度、毛细管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P〈0.05或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结论温经汤可改善大鼠寒凝血瘀证模型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中药对血瘀证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胃热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用SD大鼠建立模拟人胃热证临床症状的实验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揭示胃热证内在的生理病理机制研究服务.方法先建立一个较为客观的评定指标,在相对恒定的实验室条件下,用干姜水煎剂作为造模工具药给大鼠灌胃造模,2周后观察其症状体征的变化,组织学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并用"胃热清胶囊"作以药测证的实验研究.结果2周后造模大鼠可见口渴喜饮、舌红等胃热证主要症状体征,胃粘膜弥漫性充血,胃粘膜TXB2、6-keto-PGI2显著上升,符合胃热证动物模型的评定标准;造模大鼠灌服胃热清胶囊后,其胃热证的体征、组织学检查等均有显著效益.结论在符合要求的实验室条件下,对大鼠灌服干姜水煎剂能较成功地建立模拟人胃热证临床症状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4.
甘欣锦  沈伟  徐旻 《辽宁中医杂志》2012,(10):1992-1993
比较阴虚血热证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与其他证型患者间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l)水平有显著差异,为进一步寻找阴虚血热证ITP的治疗靶点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研究艾灸对胃热证、胃寒证大鼠胃组织代谢物的影响,阐述艾灸对胃热证、胃寒证代谢调节机制,并验证"热证可灸"的科学性。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胃热模型组、胃寒模型组、艾灸胃热组、艾灸胃寒组,每组6只。采用辣椒液加乙醇灌胃法复制胃热证大鼠模型,冰水加NaOH灌胃法复制胃寒证大鼠模型。艾灸组温和灸"足三里""梁门"穴,2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7 d。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并记录体质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采用~1H-NMR技术对胃组织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用模式识别方法筛选出差异代谢物,通过在线分析网站MetPA筛选相关代谢通路。结果:两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逐渐下降,从第4天开始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P0.01);两艾灸组大鼠体质量逐渐增加,从第10天开始明显高于各自的模型组(P0.05,P0.01)。空白组胃黏膜皱襞完整,结构清晰;胃热模型组可见胃黏膜柱状上皮结构破坏严重,炎性细胞浸润,颜色晦暗;胃寒模型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艾灸组胃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经~1H-NMR技术共筛选出16种与胃热证胃黏膜损伤相关的代谢物,14种与胃寒证相关的代谢物。艾灸对胃热证大鼠胃黏膜中13个代谢物产生调节作用:上调异亮氨酸、肌酸酐、胆碱、乳酸盐(P0.05),下调胆碱磷酸、甘氨酸、丙氨酸、尿嘧啶、酪氨酸、苯丙氨酸、次黄嘌呤、腺苷、烟酰胺(P0.05);可对胃寒证大鼠胃黏膜中8个代谢物产生调节作用:上调肌酸酐、乙醇胺、胆碱、腺苷、烟酰胺(P0.05),下降甘氨酸、磷酸肌酸、酪氨酸(P0.05)。MetPA显示艾灸能调节胃热证大鼠胃黏膜中10条代谢通路、胃寒证大鼠胃黏膜中7条代谢通路,这些代谢物和代谢通路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炎性反应。结论:"热证可灸"具有代谢物变化基础;艾灸对胃黏膜损伤修复涉及其对氨基酸代谢、能量平衡和炎性反应的调节作用;艾灸对不同证型大鼠胃黏膜的代谢调节具有共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05例,填写病例调查表,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统一证候判断,研究证候与调查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205例银屑病患者主要证候有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血热血瘀证、血热血燥证及血瘀血燥证。这6个主要证候在不同年龄组、不同病期和不同现病程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屑病进行期以血热证为主,常兼血瘀、血燥;静止期最多见的是血热血瘀证;消退期以血燥证多见,故不能简单地以西医分期代替中医辨证分型来论治银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梁门"对胃热证、胃寒证模型大鼠胃黏膜病理及脑皮质组织代谢物谱的影响。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胃热模型组16只、胃寒模型组16只。胃热模型组采用辣椒液、乙醇灌胃方法复制胃热证大鼠模型,胃寒模型组采用冰水+氢氧化钠(NaOH)灌胃方法复制胃寒证大鼠模型。造模后将各模型组随机抽取6只作为艾灸胃热组、艾灸胃寒组。空白组、胃热模型组、胃寒模型组不予干预,艾灸胃热组、艾灸胃寒组大鼠于"足三里""梁门"穴行温和灸干预,每次20min,每天1次,连续干预7天。HE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对脑皮质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分析所得数据及代谢通路。结果胃热模型组、胃寒模型组胃黏膜组织符合胃热证、胃寒证的病理表现,艾灸胃热组、艾灸胃寒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较模型组改善。代谢组学发现12个与胃热证密切相关、11个与胃寒证密切相关的脑皮质代谢物。艾灸能调节胃热证9个、胃寒组5个代谢物的紊乱。艾灸主要调节脑皮质的牛磺酸-亚牛磺酸代谢、烟酸-烟酰胺代谢、磷酸肌醇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对胃热证胃黏膜损伤起修复作用;经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磷酸肌醇代谢对胃寒证胃黏膜损伤起修复作用。结论艾灸对胃热证胃黏膜修复的主要效应机制涉及经中枢对抗氧化应激、氨基酸代谢和维持细胞形态的调节作用,对胃寒证胃黏膜修复的主要效应机制涉及经中枢对生物体内氨基酸代谢、维持细胞形态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减玉女煎治疗胃热阴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减玉女煎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24hUPQ)、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5%)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一定程度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FBG、PBG、HbA1c、Scr、24hUPQ、hs-CRP、IL-6水平均有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加减玉女煎治疗胃热阴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有降低炎症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专家问卷调查法,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方法]在前期文献研究、临床银屑病患者症状等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专家问卷,应用专家问卷调查法(Delphi法)对在北京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46位皮肤科专家进行信函式专家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通过分析专家对寻常型银屑病证候、证候要素常见程度的变异系数、均数、累积百分比,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专家问卷46份,回收问卷46份,回收率(积极系数)为100%。根据寻常型银屑病证候、证候要素常见程度的数据分析,按照累积百分比≥70%且变异系数≤0.35的原则,确定寻常型银屑病的常见证候为: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血热风燥证、血虚风燥证和湿热证;常见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血、肌肤、肝、脾、肺;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为:血热、热(火)、血瘀、血燥、风、湿。[结论]专家问卷调查法能较好的达成专家共识。通过本研究确定了寻常型银屑病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为进一步建立寻常型银屑病基于证候要素的中医辨证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卢传坚  曾召  谢秀丽  宁江 《中医杂志》2012,53(11):959-961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查找1979-2010年寻常型银屑病文献,筛选出证候文献,利用Excel建立证候名称数据库并进行频次统计,探索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 最终筛选合格文献920篇,证候出现2 033次,规范后整理中医证候分布按频率(占总证候的百分率)大小依次排序,百分率大于1%的有9个证候,占所有证候比例的95.97%,分别是血热证(32.86%)、血燥证(23.56%)、血瘀证(19.43%)、风热证(6.34%)、湿证(4.87%)、血虚证(3.30%)、热证(2.51%)、风湿证(1.72%)、脏腑亏虚证(1.38%),排前3位的证候血热证、血燥证及血瘀证所占比例为76.8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以血分辨证为主,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是其基本证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