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广东省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东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6县区3 927名1-59岁人群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调查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广东省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经标化后分别为15.46%、61.51%、49.46%和66.20%。1-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低于5-14岁人群,而抗-HBs阳性率高于5-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城市人群抗-HBs阳性率高于农村。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1.90%,全程接种率89.01%,首针及时接种率为58.38%,明显高于5-14岁人群。结论广东省仍是乙肝高流行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策略效果显著,1-14岁人群HBsAg携带率和HBV感染有不同程度下降,1-4岁下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成人接种不同种类10μg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寿光市年龄在20岁以上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均阴性的居民505人,分别按照0-1-6方案接种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和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结果接种CHO乙肝疫苗后阳转率为96.22%,GMT为414.2 mIU/ml,汉逊乙肝疫苗分别为95.88%和383.3 mIU/ml,两种疫苗阳转率和抗体滴度均无统计学差异。接种者的年龄对免疫效果有影响,随年龄增长免疫效果下降。60岁以上的人群接种CHO乙肝疫苗后阳转率为87.0%,GMT为385.89 mIU/ml。结论成人接种同等剂量10μg的CHO和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相当,按年龄组比较,高年龄组人群接种CHO细胞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部新兵入伍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及乙肝表面抗体水平,为部队进一步防控乙型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部2013-2014年新入伍的4974名士兵乙肝血清流行病学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该部入伍新兵乙肝疫苗接种率和表面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8.6%和64.7%。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在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人群中为82.0%,高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40.4%(P0.05)。文化水平低、高年龄段及西部兵员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和表面抗体阳性率较低。结论 2013-2014年该部入伍新兵乙肝疫苗接种率和表面抗体阳性率高于全国水平,但仍需进一步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某高校2004年新生乙肝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高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高校防治乙肝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减少和控制乙肝的传播流行.[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对HBsAg阳性者进行其他4项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即乙肝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2 671名2004年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16.66%.其中男生HBsAg阳性率为18.73%,女生HBsAg阳性率为12.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十AST升高伴HBsAg阳性有52人,占阳性人数的11.69%.[结论]广东江门某高校2004年新生HBsAg阳性率较高,高校应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在学生中进行乙型肝炎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意识,定期进行肝功能及乙肝5项指标检查,对易感染者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5.
徐厚君  武建辉  张晴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62-4163
[目的]调查焦作市城乡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的免疫效果,为防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焦作市城乡确定调查对象1906名,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结果]市区乙肝接种率为98.89%高于农村的96.62%,抗-HBs阳性率平均为58.50%,HBsAg阳性率为2.62%,抗体无应答率为9.54%。[结论]乙肝疫苗效果显著,需加强农村地区的接种工作。对于无应答者,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手段以提高他们的乙肝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6.
潍坊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12年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疫菌的免疫效果。方法自1993年起,每年随机抽查〈15岁40-50名乙肝疫苗接种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接种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进行免疫前后检测结果分析。结果乙肝疫苗免疫后,儿童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为90.63%,0-15岁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抽样调查〈15儿童1178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10%、71.14%、8.15%,未开展接种乙肝疫苗前的1993年抽样调查〈15儿童756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17%、12.98%、10.05%,开展接种前后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624.00,均P〈0.01);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儿童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t=4.51;均P〈0.01)。结论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加强免疫对维持较高抗-HBs水平阳性率和GMT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遂宁市乙肝疫苗接种控制儿童乙肝感染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接种后儿童乙肝免疫与感染发病状况,评价现阶段预防控制儿童乙肝效果。方法单纯随机抽样采集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3~7岁儿童血清1677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固相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利用报告乙肝发病和疫苗接种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1677名儿童HBsAg阳性率为1.8%,其中城市、农村分别是1.58%、2.1%,男、女分别是1.62%、1.97%;3~7岁分别为1.23%、1.5%、2.02%、1.74%和2.43%。抗-HBs阳性保护率为55.1%,其中城市、农村分别是60.4%、47.08%,男、女分别是55.44%、54.74%,3~7岁分别为66.67%、59.76%、59.25%、44.34%和45.9%。对应1~7岁出生队列,2000-2006年乙肝疫苗接种率的逐年增高与乙肝发病率、HBsAg阳性率呈负相关(rs=-0.821,P〈0.05;rs=-0.866,P〈0.05),而与抗-HBs保护率呈正相关(rs=0.920,P〈0.05)。结论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规划接种有效降低了乙肝感染率与发病率,新生儿接种疫苗后随年龄增长其保护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市入园、托儿童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为在低龄儿童中进行乙肝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血清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对2007年9月在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体检的入园、托儿童124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2ml,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结果本次调查的1240名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0.1%、HBsAb阳性率63.8%,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99.6%、首针接种及时率91.8%、全程接种率99.2%,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递减(χ^2=12.94,P〈0.01),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儿童HB-sAb阳性率高于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疫苗第三针接种后HBsAb阳性率逐年降低(χ^2=30.76,P〈0.01)。结论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较高,但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不是很高,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提高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7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分娩的214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母亲均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儿童全部完成乙肝疫苗联合HBIG接种,分析所有儿童乙肝免疫情况及感染情况。结果母亲双阳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同时阳性]儿童HBsAg阳性和HBs Ab阳性比例分别为6.12%和60.20%,明显高于母亲单阳性HBsAg和乙肝e抗体(HBeAb)同时阳性儿童(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HBs Ab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喂养方式儿童HBsAg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儿童HBs Ab阳性比例为76.54%,明显高于人工喂养儿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和HBIG能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效果与母亲是否双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吉首市人群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BV) 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吉首市1078名1~ 59岁人群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指标变化。结果吉首市2013年1~ 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 感染率经标化后分别为6.14%、54.6%、11.68% 和12%。1~ 14岁人群HBsAg 阳性率和HBV感染率明显低于15~ 59岁人群。HBsAg 阳性率和HBV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吉首市为乙肝中流行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策略效果显著;要进一步加强对20~59岁组青壮年人群的乙肝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六盘水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状况,为制定乙肝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健康人群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检测2区县459份血样,抗-HBs阳性率66.01%。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高而降低(P〈0.01),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的抗-HBs阳性率高于无接种史人群(P〈0.05)。结论六盘水市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人群免疫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欧必东  潘宏  郭豫  罗江淑  王芳 《职业与健康》2014,(18):2651-2653
目的了解贵州省黔东南州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状况,为制定乙肝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乙肝表面抗体(HBsAb)检测,分析HBsAb阳性率。结果检测507人,HBsAb阳性者295人,抗体阳性率58.19%。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高而降低(P〈0.01),男性HBsAb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农村HBsAb阳性率高于城市(P〈0.01),有接种史的人群HBsAb阳性率高于无接种史的人群(P〈0.01)。结论黔东南州健康人群HBsAb水平较低,抓好儿童乙肝的全程基础免疫接种,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加强查漏补种和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工作,是提高人群免疫屏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昭平县1~6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乙型肝炎的防控和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6月对昭平县150名儿童进行乙肝免疫效果调查,对所采集的血样采用美国雅培公司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和HBsAb。结果共对150名儿童进行检测,HBsAg阳性率为0.67%(1/150),HBsAb阳性率为45.33%(68/150),性别之间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昭平县1~6岁儿童HBsAg感染水平较低,HBsAb阳性率情况不容乐观,要加强乙肝防控知识的宣传,正确注射乙肝疫苗,加强抗体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廊坊市高中入学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体霞  于静  任蕊  李建华 《职业与健康》2008,24(13):1310-1311
目的了解廊坊市高中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廊坊市4所高中2001-2005年入学新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10286名高一学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445人,阳性率4.33%,其中“大、小三阳”所占比例为87.41%。男生高于女生(4.51%、2.22%),农村高于城市(5.97%、3.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要重点管理“大、小三阳”人群,针对性进行预防接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流行状况,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或调整乙肝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两阶段抽样法,抽取8个行政村1~59岁常住人口2040人,采静脉血3—5ml,ELISA法检测HBV—M。结果HBsAg阳性70人,阳性率3.43%;HBV—M总感染率18.40%,HBsAg阳性率较1991年(13.41%)显著降低(χ^2=116.95,P=0.000)。1992年推广乙肝疫苗接种以来,其保护率达73.08%。2007年与1991年健康人群乙肝血清学各项指标分地区、城乡、性别、年龄比较,除HBsAb20岁以上年龄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发生变化,1991年学生HBsAg阳性构成比占59.32%,农民占12.43%;2007年学生HBsAg阳性构成比下降到11.27%,农民构成比上升到50.70%。结论该市乙肝防治效果非常显著,继续开展新生儿乙肝免费接种,推广成人接种,并将预防乙肝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应答状况,以及无应答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兰州大学1 734名体检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全阴学生全程接种乙肝疫苗,2个月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体(HBsAb),评价免疫效果,分析不同性别对血清HBsAb转阳的影响。对检测HBsAb阴性者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探讨无应答与HBV感染的关系。结果 1 734名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全阴且全程接种乙肝疫苗者检测HBsAb,阳性1 638人(94.46%),阴性96人(5.54%),不同性别构成学生的疫苗免疫应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96名乙肝疫苗无应答者检测HBV-DNA,结果有9人HBV-DNA阳性(9.38%)。结论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转阳率高,性别可影响免疫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转阳率,低水平的HBV感染是导致乙肝疫苗无应答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武汉市新洲区15—16岁高中生人群HBsAg携带情况,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效果。方法通过2005~2008年每年全区高一新生(15~16岁)入学体检,进行血清HBsAg和HBsAb检测。结果2005—2008年新洲区高一新生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7.23%、6.78%、6.52%、5.88%,HBsAb阳性率分别为31.64%、28.79%、45.61%、39.24%。结论新洲区15~16岁高中生人群HBsAg携带率在逐年下降,仍为中度流行,需要继续加强从儿童期开始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陕西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接种乙肝疫苗(HepB)15年后人群血清流行病学变动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9岁人群2 224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结果调查人群HBsAg、抗-HBs、抗-HBc标化阳性率分别为3.50%、48.51%、24.45%,HBV标化感染率为37.58%。HepB接种率为50.09%,接种人群HBsAg阳性率(1.62%)及HBV感染率(8.80%)低于未接种人群(4.05%、50.00%)。15岁以下儿童HBsAg、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低于15岁以上人群,而抗-HBs阳性率、HepB接种率高于15岁以上人群。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较1992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别下降54.78%、31.86%,抗-HBs阳性率上升60.79%。HBV感染率农村(33.33%)高于城市(24.17%),HepB接种率城市(88.61%)高于农村(75.96%)。结论陕西省实施HepB接种15年后,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5岁以下儿童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评价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为更好地制定实施乙肝免疫预防策略。[方法]对1995~2009年临沂市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和3~18岁人群血清HBsAg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乙肝疫苗报告接种率,1995年为89.45%,2000年为82.53%,其他年份为92.07%~99.96%;首针及时接种率,2000~2009年分别为82.53%、89.85%、90.08%、99.19%、99.89%、98.48%、93.05%、98.37%、98.45%、98.43%。3~18岁儿童HBsAg阳性率,1995年为7.93%,2004年为3.61%,2009年为2.27%(P〈0.01);3次调查中均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P〈0.01)。3~14岁儿童抗-HBs阳性率,1995年为23.64%,2009年为69.60%(P〈0.01)。[结论]临沂市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99%以上,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98%以上;3~18岁人群HBsAg阳性率逐渐降低,抗-HBs阳性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