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宋立兴  郭渝  杨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514-2516
<正>近年来,随着检验人员素质的提高及自动化仪器的使用,高质量商品化试剂盒的选用,使检验医学迅速发展,检测技术不断提高,同时伴随SOP的不断普及,室内室间质控的不断加强,使实验室内的质量管理提高较快。临床检验全面  相似文献   

2.
侯临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353-3354
室间质量评价(Ex terna l Q ua lity A ssessm en t,简称EQA)是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认可的重要依据。作为评价和提高医疗机构检验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在全世界已普遍开展,并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室间评价工作,使参加者在各专业的检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卫生部对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十分重视,《卫医发》1997第31号文件要求医疗机构实验室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即将出台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均要求临床实验室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科 1995~ 2 0 0 0年参加四川省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 (EQA)的动态情况 ,为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6年内的 2 4次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年平均MVIS和单项平均VIS逐渐降低。结论 :通过参加室间质评工作 ,既增强了实验室技术人员质控意识和开展室内质控工作的责任感 ,也提高了检验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必须对临床检验质量实行全面管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来加强实验室内部各实验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准确性和可比性。检验医学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部分。检验质量的提高除了加强实验室自身的质量管理外,还应注重实验室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浅谈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朴美花 《吉林医学》2008,29(1):75-75
为了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必须对临床检验质量实行全面管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来加强实验室内部各实验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准确性和可比性。检验医学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部分。检验质量的提高除了加强实验室自身的质量管理外,还应注重实验室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41-1943
室间质量评价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建立区域内实验室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辽宁省临床检验中心从2003年开始采用PT方案对全省的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工作进行评价,本文回顾分析了2003年至2007年辽宁省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化学的检验质量和各实验室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依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06)73号)]及<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卫医发(2006)10号],加强对血铅临床检测的品质控制.通过对血铅临床检测开展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了解我国血铅临床检测水平.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0470-2006<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建立我国血铅临床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方案.通过每年1次,每次5个样本向参加质评的实验室邮寄质控物,实验室对其检测然后将其结果回报给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组织者对所有回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测水平的评价.结果:2009年参加室间质评的单位数为159家.按照实际回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占25.78%),其实验室间平均变异系数为25.70%;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占4.69%),其实验室间平均变异系数为55.18%;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占57.03%),实验室间平均变异系数为13.80%;阳极溶出伏安法(占11.72%),实验室间平均变异系数为50.52%.结论:开展全国血铅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有助于发现血铅临床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利于提高血铅临床检测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提高临床血液、体液学的检验质量和各实验室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2003—2007年辽宁省临床血液体液学室间质量评价结果,统计了年均实验室及不同地区实验室的合格率。结果年均实验室合格率逐年提高,不同地区实验室合格率差距较大。结论室间质量评价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建立区域内实验室结果的可比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室间质量评价可以反映一个实验室的水平。为保证各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可比性,提高免疫学检验质量,辽宁省临床检验中心一直负责全省临床免疫学室间质量评价工作,经多年的努力,室间质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并且提高了各实验室的质量意识。  相似文献   

10.
2002~2003年重庆市临床血液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莎萍 《重庆医学》2004,33(11):1738-1739
目的掌握我市临床血液计数分析室间评价活动的情况,为提高我市临床血液的检验水平和质量提出今后工作的注意点.方法对2002~2003年重庆市临床血液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我市临床血液计数分析室间质评成绩有所提高,也存在需重视的问题.结论仪器与试剂配套、仪器校准、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仪器选购时应把仪器定期校准作为主要内容来考虑、搞好实验室室内质控、建立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检验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医疗机构间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洪立 《中国医院》2007,11(4):32-34
通过分析医疗机构当前情况,认为医疗机构间临床检验结果互认是检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进行医疗机构间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认为必需加强检验医学学科方面的全程质量控制,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采用深化卫生改革及加强医疗机构检查项目和质量的监督的方式,由少到多,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医疗机构检验结果的互认。  相似文献   

12.
临床检验结果报告是医院正确医治病人的重要依据,在医疗事故处理中医学检验报告具有一定的法律效果,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目标就是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室间质量控制作为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现就本院2003—2007年度生化室间质量控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细胞计数是临床医学检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检验质量又是检验工作的核心,为此,加强质量控制工作是提高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也被称作能力验证,是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判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的活动[1],是评价和提高医疗机构检验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验室认可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将我室2000-2009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参加卫生部临床干生化检验项目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为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3年来参加卫生部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按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评价标准进行统计,同时采用PT(能力验证)和VIS(变异指数得分)两种评分方法进行评分.结果 3年平均PT合格率98.1%,VIS得分优秀占93.5%,合格占4.6 %,不合格占1.9%.结论 通过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工作,提高了专业人员对室间质评的认识,不断改进分析能力和实验方法,从而提高了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5.
建立区域内医院实验室间互通互认的系统平台,整合单一独立的实验室物流系统、信息系统、检验系统、室间质量控制系统和专家测评系统等,从技术上解决区域内医院实验室资源共享,协同工作的难题是研究的目的。运用实验室检验评价理论、室内质评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实验室检验工作流程。设计信息系统。系统平台涵盖了物流、信息管理、产品管理、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控制、专家测评、后台管理、系统日志等功能模块,并提供了互联网实时查询检验结果等功能。尝试通过信息化技术结合实验室检验室内、室间质量评价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建立区域实验室信息系统,以求解决区域内医院检验质量互信的技术问题,同时降低区域内产业链的生产成本、损耗以及库存量达到产业链的利益最大化,整体提高区域间医院联盟成员的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6.
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验科是医院不可缺少的技术科室,近年来发展迅速,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随着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引入以及临床对检验数据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信息综合分析,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因此要求检验人员出具的报告不仅要及时而且还必须准确可靠,要求我们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检验医学的质量控制工作包括室前、室内及室后三部分。检验质量的提高除了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外,还应注重实验室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实验室常规生化项目的检测能力。方法由宝鸡市临床检验中心向各参评单位统一发放质控样本,每年2次,每次发放5个不同批号质控样本,在规定的时间内对15个项目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通过宝鸡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网络上报系统进行回报。所有数据由该系统收集、处理和分析。结果常规生化项目5次室间质量评价总成绩合格率依次为20.9%、23.00%、43.0%、68.13%、77.5%,合格率逐次提高(P<0.05)。结论参加常规生化室间质量评价,可以帮助实验室分析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检测结果的质量,减小实验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2~2006年我科参加四川省临床生化检验室间质量评价(EQA)的成绩,并将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提供咨询。方法将12次室间质评结果统计,得到年平均变异指数得分(MVIS)和单项测定VIS。结果五年总平均MVIS为33(29~40),单项测定平均VIS17-50。按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的评价标准,结果为优秀。结论通过开展室间质评工作,不但增强了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促进了室内质控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了临床检验水平和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全国血站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掌握全国血站血清ALT检验状况,使ALT检验逐步规范化,提高血站实验室ALT检验的水平和质量。方法:参照美国AABB/CAP能力验证检验方案,建立我国血站血清ALT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方案。通过定期向全国参评实验室寄发质控样品,然后对其回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验水平评价,检验方法学评价及试剂盒临床使用评价。结果:从2001年三次质评结果看,获满分的实验室从53.7%提高到64.3%(速率法)、从24.8%提高到48.3%(赖氏法),全年平均得分在80分以上的实验室所占百分比为;ALT(速率法)71.7%,ALT(赖氏法)45.9%。速率法与赖氏法相比较,在检验CV值(精密度)方面,速率法比赖氏法要低约10个百分点;在检验准确性方面,速率法比赖氏法的符合率要高约10个百分点。试剂临床使用质量评价反映出,国产ALT检验试剂质量较差,速率法试剂质量优于赖氏法试剂。结论:开展全国血站血清ALT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检验水平,有助于临床检验试剂盒的选用及检验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2005年至2007年广西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广西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情况,为提高广西临床化学检测水平和质量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方法:对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的广西临床化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K、Glu、TP、Alb、CHO、TG、ALT、AST等项目2007年度合格及格率均超过达到了80%以上;Na、Ca、Bun等2007年度合格率不足70%;实验室检验总体成绩是满意的,实验室年度总评合格率2007年达到74.9%,但有少数实验室连续多次活动不合格。结论:做好室间质评结果分析、规范校准物的使用与做好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实验室间对比是提高临床化学检验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