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病证结合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从病证结合角度探讨"血瘀证"动物模型,本文利用S180腹水瘤建立小鼠实体瘤,进行血瘀证有关指标检测,评价其作为病证结合"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意义.同时观察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选用6周龄SPF级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的方法制作脾虚动物模型,然后采用尾根部皮下注射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物的方法诱导出关节炎模型,观察脾虚证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病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方法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与CIA对照组大鼠相比,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的方法制作的脾虚证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红肿程度和关节损伤程度明显加重,并且脾虚证CIA组大鼠出现精神萎靡,眯眼,被毛枯疏无光泽,弓背蜷缩,踝关节红肿,倦怠、懒动,喜聚堆,饮食减少,体重下降,稀便等与临床脾虚证相似的症状;与CIA对照组大鼠相比,脾虚证小肠黏膜功能受损:绒毛排列紊乱,数量减少,长短、宽窄不一,被覆上皮可见有多量杯状细胞,肠腔内可见多量剥脱、退变、坏死的绒毛碎片;与CIA对照组大鼠相比,脾虚证CIA大鼠抗Ⅱ型胶原抗体明显升高,且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干扰素γ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脾虚在RA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利血平方法制作的脾虚证RA动物模型,既有明显的脾虚症状,又有明显的RA特征,说明这种脾虚证RA病证结合模型,能够部份反映脾虚证RA病人的发病特点,具有可行性。利血平法制作的脾虚证CIA大鼠模型可以为RA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4.
为了从病证结合角度探讨"血瘀证"动物模型,本文利用S180腹水瘤建立小鼠实体瘤,进行血瘀证有关指标检测,评价其作为病证结合"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意义.同时观察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6.
7.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消化科常见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因和发病机制亦不明确。西医对于医治本病尚无特效药,临床主要采取对症处理,然而长期服用西药易产生耐药性及副作用。中医药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协助下,对CAG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为了深入研究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制备病证结合的CAG动物模型是辅助研究的重要一步。通过整理文献发现,本病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主要为脾虚证、肝郁证、湿热证、肾虚证及气虚血瘀证。这类模型的建立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一种病因可导致多种证型,相似证型易造成混淆等。笔者拟对近年来CAG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研究人员提供新思路,推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VP)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高发传染病。从中医角度看,VP属“风温”和“温病”。中药对VP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机体免疫平衡的调控、体内微生态的调控、炎症反应的抑制、肺纤维化的抑制、组织保护及直接抗病毒活性有关。动物模型是药物研发领域重要的实验手段。现有的VP动物模型多以西医为主,缺乏对中医证候的研究,不能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近年来,研究者一直在努力探索建立V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使其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VP的不同中医证型和本质。通过对近年来中医疾病动物模型及相关肺炎病证模型进行分析,对其常见的建模方法、证型分类、证候研究及评价指标等进行综述,为建立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特点的VP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妇产科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建立的意义及优越性,对已有动物模型进行了回顾,探讨妇产科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妇产科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应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得到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动物实验是现代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建立正确的动物模型是现代中医药研究发展不可或缺的实验基础。只有以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相结合的模式制备动物实验模型,才能使中医药科学研究更加具有严谨性和可靠性。近年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其造模方法较多,评价指标也不断更新。本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评价方法、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守正创新,需要在理论内涵、作用机制、疗效评价及新药研发等各个环节获取多元化的有力证据。病证结合是当前中医临床诊疗的重要模式,同时也是证候本质研究的关键手段。在探寻证候实质,深化机制研究的过程中,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和载体。其建立宗旨在于探索病理生理变化与证候特征之间的关联,从基础研究的角度为中医药疗效实质及作用机理发声,提供客观有力的支持。因此,本文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意义、研制思路、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四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介绍该领域当前研究现状,启发读者思考与创新,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13.
14.
动物实验在中医科研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医动物实验的关键在于成功复制动物模型。近年来许多学者在单纯疾病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把西医的病和中医的证相结合,创建了“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但此种“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在造模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须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黄碧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4-6
<正>目前,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已经成为中医科研动物模型研究中的热点,与之相关的文献报道也越来越多。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结合参加过的课题研究,拟对现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作的两种主要思路进行简述和分析,并对今后病证结合动物 相似文献
16.
血瘀证与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以细菌内毒素(LPS)与角叉菜胶(Ca)两种因素联合造模,制备一种方法简便、稳定的血瘀证和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LPS/Ca造模组。造模组动物先每只给予Ca 5 mgip,16 h后给予LPS 50μg.kg-1iv,以注射LPS时作为试验的0 h。于造模后24 h观察血栓形成,于造模后不同的时间点分批观察微循环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结果:LPS/Ca联合造模可建立稳定、重复性良好的血栓形成模型,不需剖杀动物在尾部即可肉眼观察和定量测量血栓。该模型还表现出微循环障碍以及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率异常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同时还由于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而表现出凝血指标延长。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明显的血瘀证客观指标的改变。模型早期动物血液中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6明显增高,故该模型符合炎症诱导的热毒血瘀证特点。结论:LPS/Ca联合造模可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稳定的热毒血瘀证与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关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要符合中医临床诊疗模式,应该遵循"方-证-病-效"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所谓"方",是指临床疗效确切的经典复方."证"是指方证,即复方的临床应用指征."病",是指现代医学疾病."效"是指疗效.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要选择临床疗效确切的经典复方并规范其临床应用指征,挖掘与复方主治证候相关现代医学疾病的关键病理环节选择恰当的造模方法,通过动物再现较直观、较明显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再以复方干预进行疗效验证.这种以临床疗效确切的经典复方为切入点,采用能够体现证候与疾病关联性的造模手段构建动物模型的思路不仅符合中医临床诊疗模式,还可以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思路与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在现代医学研究疾病发展及转归、评价药物作用疗效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诸多学者基于病证结合理念建立了多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但是这些病证结合模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中医证候评价指标过于主观,缺乏充足的实验定量证据;不同的中医证型使用相同的造模方法容易造成脏腑兼病证候的混淆,甚... 相似文献
20.
从病证结合角度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诊疗,是中医脾胃病学的一个特色。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连接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纽扣。因此,构建符合临床特征的病证结合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发挥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优势。目前多数学者常应用多因素复合法制备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但与自然发病状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构建中医疾病的动物模型,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中医发病机理,并通过模拟中医病因、证候,以及方证结合等方法阐明中医证候的相关特征,优化构建方法,以促进中医药临床和科研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