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左房机械功能异常,其后将房颤恢复窦性心律时出现一过性的左心房和左心耳机械功能的异常称为心房顿抑,发生率约为38%~80%。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心房顿抑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更易形成心耳血栓及房颤复发。近年研究提示,造成心房顿抑的原因与房颤后的心房重构有关。房颤诱导心房发生重构包括电重构、结构重构及缝隙连接重构。缝隙连接重构与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均有关联,参与房颤的发生与持续,可能是心房顿抑发生的原因之一。本文就心房顿抑及与房颤后心房重构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左房机械功能异常,其后将房颤恢复窦性心律时出现一过性的左心房和左心耳机械功能的异常称为心房顿抑,发生率约为38%~80%.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心房顿抑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更易形成心耳血栓及房颤复发.近年研究提示,造成心房顿抑的原因与房颤后的心房重构有关.房颤诱导心房发生重构包括电重构、结构重构及缝隙连接重构.缝隙连接重构与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均有关联,参与房颤的发生与持续,可能是心房顿抑发生的原因之一.本文就心房顿抑及与房颤后心房重构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3.
心房顿抑是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出现的左心房和左心耳暂时性的机械功能障碍,是复律后血栓形成及栓塞事件的重要基础,严重影响了复律效果。心房顿抑的确切机制、预测因素、预防及治疗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尚无明确结论。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心房顿抑是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后出现的左心房和左心耳机械功能暂时性的失调,是复律后心房心耳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如何有效地防治心房顿抑是心房颤动的研究热点。现就心房顿抑发生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超声特征评估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价值。方法利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观察45例患者的左心耳,根据左心耳血流频谱观察清晰型和模糊型患者复律后1、3、6个月内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结果与清晰型患者相比,模糊型患者的左心耳充盈血流峰速、排血峰速及左心耳面积变化率显著减小,左心耳内径及面积增大,SEC现象检出率显著增高,复律后1、3、6个月内房颤复发率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了解非瓣膜房颤患者的左心耳改变特征有助干预测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提示左心耳超声多普勒检测可以作为复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律后心房超声检查及血浆脑利钠肽(BNP)的检测,探讨心房顿抑与BNP的关系。方法:将76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40例)和持续性房颤组(36例),另入选对照组患者20例。在房颤复律后2h、1d、1周和1个月时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测定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和心房充盈分数(AFF),以A峰<50cm/s作为心房顿抑的标准,并测定上述时间点及复律前血浆BNP。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复律后2h心房顿抑的发生率为45.0%,复律后A峰和AFF至1周时恢复正常;持续性房颤组复律后2h左房顿抑的发生率为61.6%,A峰和AFF至1个月时恢复正常。2组复律后1d和1周时BNP与A峰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房颤复律后1d和1周时仍然存在心房顿抑的患者BNP显著高于无顿抑发生的患者(P<0.01),心房顿抑消失后,BNP迅速下降。结论:房颤复律后1d和1周时血浆BNP水平与跨二尖瓣A峰有相关性,较高的血浆BNP可能提示心房顿抑的持续存在,有助于了解左心房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7.
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纤颤(房颤)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房颤复律治疗的方法及复律后影响维持窦性心律的因素。方法:PBMV术后4~6周仍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房颤患者538例进行电复律治疗,转复后随诊3~6个月,动态观察房颤复发情况。结果:538例行体表电复律者,恢复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心脏电转复后左心耳顿抑的危险因素与预测因子.方法 68例房颤电转复成功患者,分为左心耳顿抑组与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元逐步逻辑回归分析,将临床和超声影像学指标作为待选变量,对电转复后左心耳顿抑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左心耳顿抑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房颤持续时间[(10.6±15.6)周vs(22.0±20.1)周,P<0.05]、左心房内径[(43.8±7.7)mm vs(48.5±6.2)mm,P<0.01)]、左心房排空分数[(0.32±0.08)vs(0.27±0.09),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0.50±0.06)vs(0.46±0.06),P<0.01]、最大复律能量[(96.8±65.8)J vs(156.8±100.8)J,P<0.01]、累积转复能量[(146.8±142.6)J vs(290.5±242.1)J,P<0.01]和电转复次数[(1.7±0.9)次vs(2.4±1.2)次,P<0.05].多元逐步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房颤持续时间(β=0.105,P<0.01)、左心房内径(β=0.196,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β=-20.549,P<0.01)、转复累积能量(β=0.004,P<0.05)是左心耳顿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累积复律能量是房颤电转复后左心耳顿抑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房颤)的组织学重构在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能否逆转及其程度.方法 山羊18只,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对照组;B组:房颤组;C组:房颤复律组.开胸缝合起搏电极于左心耳.A组直接饲养3个月;B组以400次/min快速起搏3个月,建立房颤模型;C组在400 7次/min快速起搏3个月后停止刺激并转复窦性心律,再饲养3个月.分别于手术前、房颤3个月及转复窦性心律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取左心房组织,电镜观察心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P-2 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 房颤组心房显著扩大;心肌细胞溶解、线粒体增大等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心肌间质内胶原沉积增加,MMP-2 mRNA表达水平上调(从0.40±0.12上升至0.70±0.16,P<0.05).房颤复律组LAD明显缩小但未降至对照组水平;超微结构的改变基本恢复至正常;纤维化程度减轻,MMP-2 mRNA由0.70±0.16降为0.52±0.10(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后,组织学重构可以逆转,但时间缓慢,程度不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心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结合M型超声、脉冲多普勒及心尖搏动图测定房室环运动速度及幅度、跨瓣血流速度及压力变化,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心房功能的恢复及心房顿抑的发生.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为窦性心律的正常健康者,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51±6)岁.复律成功的房颤患者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12)岁,于复律后1小时、1天、1周及1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采用TDI技术测量房室环游离壁舒张晚期即心房收缩期心肌组织运动峰速(Am),舒张早期即心室主动舒张期心肌组织运动峰速(Em)并计算Am/Em值;M型超声测量房室环游离壁舒张晚期心肌最大运动幅度(DAD),舒张早期心肌最大运动幅度(DED)并计算DAD/DED值;脉冲多普勒测量A峰血流速度、E峰血流速度并计算A/E值;心尖搏动图记录心房收缩压力波.心房顿抑定义为Am、A峰及DAD波均为零,且心尖搏动图a波消失.结果复律后左右心房功能均低于正常(P<0.05),左右心房功能均随时间逐渐恢复,至复律后1周右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复律后1个月左房功能恢复正常.心房顿抑的发生率在左房复律后1h时为20.6%,1天为11.76%,1周6.5%;右房则在复律后1小时和1天均为14.7%,1周3.2%,1个月时左右心房均无心房顿抑.结论房颤复律后左右心房功能均低于正常,且均有心房顿抑发生.左房功能恢复正常晚于右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病人电复律前后左心房功能变化.方法选择房颤持续2周以上的非瓣膜疾病病人18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6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脑血栓4例,缺血性心肌病2例.应用TEE确定左心房内无血栓后行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者测定左心耳血流最大速度及流速积分,肺静脉血流最大速度及流速积分、二尖瓣血流最大速度、流速积分及减速时间.结果左心耳排空速度于复律后显著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排空指数增加(P>0.05),电复律后肺静脉收缩期、舒张期最大流速及其流速积分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收缩期最大流速积分在左、右肺静脉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复律前后舒张期最大流速积分在右肺静脉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肺静脉差异不显著(P>0.05).二尖瓣血流E波最大速度及E波与A波比值(E/A)增加.结论适合的抗凝治疗及TEE确认心房内无附壁血栓后进行电复律治疗,安全又无并发症.TEE能评价房颤病人电复律后的左心房功能变化.电复律后心房的电活动及机械活动均微弱,能引起左心房功能不全及栓塞,所以心房功能完全恢复前均有必要进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2.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能够充分显示心耳等结构,准确评价心房/耳功能,检测心房/耳血栓以及心房自发显影(SEC)敏感,在房颤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TEE评价心耳等结构和功能,栓塞危险性分层以及指导抗凝治疗,预测房颤复律和窦性心律(窦律)维持等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能够充分显示心耳等结构,准确评价心房/耳功能,检测心房/耳血栓以及心房自发显影(SEC)敏感,在房颤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TEE评价心耳等结构和功能、栓塞危险性分层以及指导抗凝治疗,预测房颤复律和窦性心律(窦律)维持等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41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病变患者(房颤29例,窦性心律12例)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取右心耳组织,用V—G染色法和VIDAS-21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其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CVF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患者(P〈0.05)。房颤患者均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12个月后,维持窦性心律20例,转为房颤9例;房颤复发患者的心房组织CVF、房颤持续时间和左房内径均明显大于维持窦性心律患者(P〈0.05)。提示心房纤维化程度可能是影响风心病房颤患者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刘岩  王珂 《中国循环杂志》2007,22(2):129-132
目的:应用心肌组织多普勒技术结合M型超声、脉冲血流多普勒和心尖搏动图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心房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房颤复律患者34例。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分成短期房颤组(n=18)和长期房颤组(n=16),于复律后1小时、1天、1周和1个月行超声检查。采用心肌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侧壁心房收缩期心肌组织运动峰速(Am)和舒张早期运动峰速(Em)并计算Am/Em比值,M型超声测量瓣环侧壁舒张晚期心肌最大运动幅度(DAD)和舒张早期最大运动幅度(DED)并计算DAD/DED比值,脉冲血流多普勒测量心房收缩期跨瓣血流最大流速(A)和心室舒张早期血流最大流速(E)并计算A/E比值,心尖搏动图记录心房收缩压力波。并筛选出与复律后1小时、1天、1周左心房心肌组织运动速度有关的临床变量。结果:复律后1小时、1天、1周与Am相关的临床变量均为房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功能与房颤持续时间的关系:复律后1小时及1天,Am、Am/Em,A/E,DAD、DAD/DED在两房颤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长期房颤组低于短期房颤组(P<0.05);复律后1周,长期房颤组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短期房颤组(P<0.05);短期房颤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复律后1个月,除长期房颤组DAD/DED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3组间无差异(P>0.05)。复律后左心房顿抑仅发生于长期房颤组,其发生率于1小时为43.8%,1天为25%,1周为12.5%。结论:房颤复律后左心房功能的恢复及左心房顿抑的发生与房颤持续时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房顿抑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房顿抑的关系。方法将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分为慢性房颤组68例和窦律组103例。将房颤患者进行复律。比较房颤组复律前与窦律组、以及复律前后血浆hsCRP水平。结果房颤组患者复律前较窦律患者hsCRP升高,分别为(6.3±1.2)mg/L和(2.3±0.4)mg/L;复律后hsCRP为(13.6±3.7)mg/L,较复律前升高。结论慢性房颤患者hsCRP升高,且hsCRP与心房顿抑相关,是心房顿抑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持续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和心力衰竭,增加血栓栓塞危险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的一段时期存在心房顿抑,心房功能未恢复,易形成房内血栓。心房颤动,心房内的心钠素浓度增加,易形成血栓前状态。本文综述心房颤动复律后心钠素浓度和左心房结构和功能变化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2例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微创外科心外膜射频消融+左心耳切除术,术后仍为房颤,1例静脉使用胺碘酮24 h后、另1例使用胺碘酮后即刻采用电复律均未能转复为窦性心律,然后使用尼非卡兰转复为窦性心律。结论:胺碘酮和尼非卡兰转复微创外科射频消融后的房颤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复律前后左房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房颤患者20例,按心脏复律的方式分为直流电复律组7例,药物复律组13例,分别于复律前、复律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个月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和容积,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流速(VA)、A峰速度时间积分(A-VTI)、心房充盈分数(AFF)和左房射血力(LAEF)。分析左房内径、容积变化与左房收缩功能的关系。应用心房肌超声组织定征技术在左房后壁心肌和心包处测量背向散射积分值(IBS)及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幅度(CVIB)评价心肌组织的声学特征。结果房颤时所有患者均存在左房扩大,而恢复窦性心律后直流电复律组和药物复律组的左房上下径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恢复窦性心律后第1天、第3天直流电复律与药物复律组比较,左房最大和最小容积显著增大(P<0.05或0.01),VA、A-VTI、AFF和LAEF明显降低。房颤时左房心肌标化IBS较健康对照组增大,而CVIB则降低(P均<0.01),直流电复律组恢复窦性心律后第1天、第3天左房心肌标化IBS及CVIB与房颤时比较无差异(P>0.05),而药物复律组左房IBS%与房颤时和直流电复律组比较显著降低,CVIB则显著增大。恢复窦性心律后第7天、第1个月时,两组左房IBS%与房颤时比较均显著降低,CVIB显著增大(P均<0.01),两组无差异。结论两种复律方式成功复律后随时间推移均可改善房颤患者的左房结构重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报道9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纤颤(简称二狭房颤)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复律治疗的结果。89例患者在PBMV后2周内接受复律治疗,15例服用奎尼丁后恢复窦性心律,74例经体表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随访23.5±11.7个月,24例(27%)患者心房纤颤复发。我们认为心房纤颤病程长,PBMV后瓣口面积小和左房回缩差是心房纤颤复发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