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腰痛是临床中的常见和多发症状,随着时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检查手段的进步,人们对这一症状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逐渐形成了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理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治疗手段也正在应用于临床,如椎间盘内皮质激素注射、椎间盘内电热疗法、等离子髓核成形术等.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慢性下腰痛是骨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下腰痛的主要原因,近来的研究发现下腰痛主要来源于腰椎间盘内部,腰椎间盘外形正常,无腰椎间盘突出,脊髓造影和CT扫描正常。这种由椎间盘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腰痛,即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pain),是慢性下腰痛的最多见类型,约占40%。腰椎间盘造影术是目前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最重要手段和方法。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最近我们的组织学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3.
下腰痛是骨科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下腰痛的原因较复杂,Schwarzer等[1]的临床研究表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占慢性下腰痛的39%,由此可见盘源性下腰痛是目前困惑腰痛患者的主要原因。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近年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  相似文献   

4.
王永江  王清 《中外医疗》2013,32(5):186-187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病情复杂,治疗方法单一,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因而存在很大的差异,近年来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进步,尤其是微创治疗发展迅速,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带来了福音,该文阐述了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最新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5.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引起腰部疼痛很常见的原因之一,但往往按照椎间盘突出治疗,由于大部分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误诊率比较高.本文从概念、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自然病史和预后,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 从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72例慢性腰痛患者经腰椎间盘造影术证明是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其中36例被随机分配进行亚甲蓝注射治疗,36例被椎间盘内注射盐水作为对照.这36例对照组患者作为本组的研究病例,观察他们的自然病史和预后.在腰椎间盘造影术前、术后6、12、24,48个月,用视觉疼痛评分比例尺(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对每个病人进行腰痛症状和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评分.结果 36例患者中有32例得到4年的随访.4例(12.5%)腰痛症状明显减轻,1例(3.1%)有轻度改善,3例(9.4%)加重,22例(68.8%)没有改善但也没有加重.从腰椎间盘造影术前和术后6、12、24、48个月的VAS和ODI的评分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S:F=3.049,P>0.05;ODI:F=2.272,P>0.05).结论 我们的研究发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病程呈慢性持续性,腰痛症状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24例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后路椎间盘摘除cage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固定术。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1.5~2年,术前的腰痛症状消失。结论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慢性下腰痛是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其中40%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而大部分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本文从病史、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lowbackpain,DLBP)是指腰椎间盘内部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以其不伴有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和节段过度活动为临床特点[1]。DLBP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左右,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生命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李捷一  钟炯彪  刘芳  曾琦芳  李波  罗超  陈识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1):901-903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采用了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术前均先行椎间盘造影,探讨手术方法、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症状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5~12个月,平均为7个月,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3分,术后下降为2.1分(P<0.05),术后4个月随访时为2.5分(P<0.05),主观改善满意率为92.1%,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近期效果满意,但手术适应证仍需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1.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low back pain and/or sciatica. However, the pathogenesi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ow back pain, and sciatica has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Inflammation in nerve root and dorsal root ganglia induced by nucleus pulposu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pinal pain. I reviewed the basic and update papers regard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 had been considered an enchondroma occurred from intervertebral disc, historically. At present, however, it is emphasized that nucleus pulposus has an inflammatogenic properties to affect the nerve root function, structure, vascular permeability, and pain.  相似文献   

12.
腰背痛一直是困扰人类生活与工作的常见疾患之一,每年由腰背痛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数额巨大。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以腰骶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中老年人患病率高达70%,由于急性腰背痛复发及慢性疼痛从而导致丧失工作能力的概率为75%~85%。根据LBP联邦指南,将下腰痛分为坐骨神经痛/根性疼痛综合征、特异性下腰痛和非特异性下腰痛。非特异性下腰痛是指始发于腰部,既没有神经根受累也没有严重潜在疾患的下腰痛,至今缺乏针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诊疗规范。非特异性下腰痛是骨伤科门诊中的常见病,其病因复杂、表现多样、检查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等困扰着临床医生,临床上绝大部分腰痛属于非特异性下腰痛。此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方法众多,主要为运动疗法、传统的中医治疗以及物理疗法,目前预防治疗和微创疗法对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研究也有所增加。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将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进展进行系统陈述。   相似文献   

13.
《诸病源候论》关于"腰痛"的论述极为全面,集中在腰背痛诸候(卷五)十论当中。其内容是继《内经》理论,而又对《内经》理论有所发挥。而诸篇中关于"腰痛"的记载,与现代医学中的骨质疏松症在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方面极为相似。因此,在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以其定义、分类及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腰痛"来进行辨证论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汪敏加  廖远朋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7):2130-2133
妊娠期腰痛在妊娠期症状中排行首位,发生率高达50%~80%。中国目前妊娠期腰痛的临床治疗现状不佳,缺乏专业的针对性治疗和健康指导,导致大部分患者以消极的方式应对,极大降低了孕妇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妊娠期腰痛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国内外治疗现状以及目前较为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旨在为临床改善孕产妇妊娠期腰痛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腰椎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昊  王立新 《医学综述》2013,19(1):107-110
下腰痛是临床常见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症状,许多骨科疾病可以引起下腰痛。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腰椎Modic改变是指在腰椎磁共振成像上终板以及终板下组织信号的改变。大量研究表明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密切,腰椎Modic改变在下腰痛患者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通过对腰椎Modic改变的研究可使下腰痛的诊断更加精确,对下一步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非特异性腰痛的对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特异性腰痛是长期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目前存在着诊断混乱、疗效差的状况。为了明确病因以及做到对因治疗,我院进行了长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做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几类非特异性腰痛的病因诊断及对因治疗措施。(1)脊神经后支综合征:因脊神经后支主干受机械刺激所致,治疗方法有液氮冷冻脊神经后支等。(2)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由于腰椎间盘变性所致,可行腰椎间盘切除。(3)小关节综合征:小关节本身病变引发腰痛的情况很少,多数是由于小关节脱位刺激了旁边的脊神经后支所致。治疗方法同脊神经后支综合征。(4)腰椎不稳:由椎间连接松弛所致,可行腰椎融合。(5)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因棘间韧带损伤所致,疗法有封闭加小针刀松解术等。(6)内脏源性腰痛:是盆腔疾患的牵涉性痛,治疗原发病是关键。此几类非特异性腰痛的病因诊断及对因治疗措施供同行参考、商榷。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补肾温阳,活血通络"作用的自拟中药内服方治疗骶神经障碍综合征(SNDS)的临床研究,探索中医药治疗SNDS的病机、治法及疗效。方法:中医药治疗总例数5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前者予以中药口服自拟中药基本方(济川煎和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加减而成)随证加减,后者予以长强穴及局部阿是穴电针治疗,疗程2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肛门直肠痛、排便障碍、肛门失禁、腹胀腹痛及腰痛的症状积分情况,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情况。结果 (:1)疗效指标:中医药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的常见症状依次为:肛门直肠痛(82.8%),排便障碍(75.9%),腰痛(62.1%),腹胀痛(50%),肛门失禁(15.5%)。各组以上症状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研究组的排便障碍疗效更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中医证候: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疗效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疗效更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1)SNDS根据其症状特点,归属于中医便秘、痹证、痛证的范畴,肾阳虚、寒湿痹阻、血脉瘀滞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补肾温阳、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是本病的主要治法,采用以济川煎和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加减而成的基本方治疗以及采用针灸疗法SNDS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总体疗效相当。(2)采用辨证用药治疗本病较针灸治疗对SNDS的排便障碍、肛门直肠痛症状的改善疗效更好。(3)采用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和国内文献中报告的生物反馈疗法和神经阻滞疗法的疗法接近,并能改善排便障碍、腰痛及腹胀痛等并发症状。(4)SNDS的临床特点为:好发于女性,好发于30~60岁;SNDS的临床症状除肛门失禁外,相互并发率很高。  相似文献   

18.
承重运动对脑卒中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承重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74例,随机分为承重运动治疗组1(56例,承重运动40min/d)、承重运动治疗组2(58例,承重运动80min/d)与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干预8个月。治疗前、后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值(BM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估患者腰背痛症状。结果:每日行80min承重运动疗法的患者股骨颈BMD较治疗前明显提升,腰背痛症状明显改善;每日行40min承重运动及常规治疗不能提升股骨颈BMD并缓解腰背痛症状。结论:承重运动训练需达到一定时间才能对脑卒中患者的骨质疏松症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  李鑫鑫 《医学综述》2007,13(12):928-930
椎间盘源性疼痛被认为是常见的引起腰痛的原因之一。随着深入研究,人们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有了更深的了解。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发现间盘内破裂存在的证据,而有创的间盘造影则可以直接明确疼痛的原因,还可为纤维环撕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目前治疗方法有椎体间融合术、假体置换术以及激光微创手术等,但每种疗法均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小肠肿瘤67例诊治分析@尹幼农$吉安县固江中心卫生院!江西吉安343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