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究前次剖宫产手术切口方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前次腹壁纵切口再次行剖宫产产妇设为纵切口组,选择同期70例前次腹壁横切口再次行剖宫产产妇设为横切口组,共计140例,对2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腹壁粘连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再次进行剖宫产时,横切口组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均长于纵切口组( P<0.05),腹腔严重粘连明显多于纵切口组( P<0.05)且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少于横切口组(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壁横切口剖宫产较为美观,但对于有再次剖宫产可能的女性,建议采用腹壁纵切口,可以有效避免横切口带来的负面影响,为2次手术顺利进行,母婴的安全及术后康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子宫下段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选择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冯晓梅 《西部医学》2008,20(1):144-145
目的比较经腹壁横切口进腹与纵切口进腹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效果。方法回顾我院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60例,其中腹壁横切口30例,腹壁纵切口30例,于手术及半年后随访。分别对腹壁横切口、纵切口从进腹后到胎头娩出时间、娩头困难对新生儿影响,产妇伤口及愈合后疲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横切口娩出胎头较纵切口困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横切口手术后疲痕明显小于纵切口,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疲痕较小、美观,但娩头较纵切口困难;腹壁纵切口虽然疲痕较大,但娩头较横切口容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壁纵切口及横切口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产妇68例为A组,腹壁横切口再次剖宫产58例为B组,对两组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腹壁及盆腹腔粘连情况、术中出血量、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壁及盆腹腔重度粘连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盆腹腔轻、中度粘连及术中出血量、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后粘连较严重,给再次手术增加了难度。对有可能行再次剖宫产的产妇,首次手术选择腹壁纵切口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切口对患者二次手术术式的影响.方法 分析二次剖宫产产妇104例,根据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方式,分成腹壁纵切口组57例和横切口组47例.比较两组二次手术开腹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新生儿Apgar评分;腹腔粘连程度.结果 (1)纵切口组在开腹、胎儿娩出、总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横切口,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在统计学上(P>0.05).(3)纵切口组与横切口组腹腔粘连程度比较,在统计学上(P<0.05).结论 腹壁纵切口二次剖宫产手术优于腹壁横切口,在剖宫产选择方式上,需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腹壁纵切口与横切口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122例,分为观察组(腹壁纵切口)和对照组(腹壁横切口),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盆腔黏连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和总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盆腹腔粘连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X2=7.364,P〈0.05)。结论:腹壁纵切口二次剖宫术临床疗效优于腹壁横切口,建议广大孕妇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肥胖妇女经腹横切口切除子宫5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陶晶岩 《中原医刊》2001,28(7):25-25
目的:评价经腹横切口对肥胖妇女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对53例肥胖妇女采用经腹横切口子宫切除术与同期50例纵切口子宫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横切口与纵切口在开腹、关腹所用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病率均无明显差别(P>0.05);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切口愈合不良方面有较显著差别(P<0.05)。结论:肥胖妇女行子宫切除术采用横切口优于纵切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研究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剖宫产术致瘢痕子宫孕妇78例做为研究对象,按首次剖宫产术腹壁切口选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横切口组39例与纵切口组39例,当两组孕妇行二次剖宫产术时,将其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种腹壁切口致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比较:腹壁纵切口组患者盆腹腔粘连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两种腹壁切口对再次行剖宫产术治疗孕妇术中相关指标影响:腹壁纵切口组孕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两种腹壁切口对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困难发生情况影响:腹壁纵切口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娩出困难发生率均低于腹壁横切口组(P <0.05)。结论:将腹壁纵切口方式应用于首次行剖宫产术孕妇治疗中,其对盆腔干扰性较少,有利于在行二次剖宫术时快捷、顺利取出胎儿,减少术中孕妇出血量及缩短手术时间,对保证母婴安全及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分别行新式剖宫产术及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前者较后者手术时间短,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应用镇痛药物人次及次数均少(P<0.01),排气时间短(P<0.01),术后病率低(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高(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方法将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式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术后两组静脉滴注青霉素预防感染。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新生)L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以及术中损伤(血尿、切口延裂)、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手术时间、取胎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中血尿、切口延裂、术后疼痛、术后病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腹式横切口剖宫产术比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443例腹壁肥胖产妇剖宫产术腹壁切口方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程永红  刘畅  林奕 《重庆医学》2004,33(5):693-694
目的探讨腹壁肥胖孕妇剖宫产理想腹壁切口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8月443例腹壁脂肪层厚度3.5cm以上剖宫产产妇横切口组和纵切口组手术情况,其中下腹正中切口283例,横切口160例.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纵切口组术后病率43例,占15.29%,横切口组12例,占7.5%,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纵切口组愈合不良19例,横切口组3例,纵切口发生率显著高于横切口组(P<0.05);术后42d随访,横切口疤痕发生10例,占6.25%,纵切口组疤痕发生34例,占12.01%,纵切口组明显高于横切口组.结论经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是腹壁肥胖孕妇的理想剖宫产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研究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首次切口方式分为观察组(使用腹部纵切口)和对照组(使用腹部横切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分娩时间、手术切皮开始至进腹时间、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盆腹腔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纵切口方式对产妇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较小,可以有效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祝莹  陈藕景  王依满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30-131,133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再次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首次手术方式分为腹壁纵切口组与腹壁横切口组。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切皮至进腹时间、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横切口组(P<0.05或P<0.01)。纵切口组产妇的盆腹腔粘连明显低于横切口组(χ2=14.00,P<0.05)。纵切口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病率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腹璧纵切口较腹壁横切口对产妇的再次剖宫产术影响较小,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可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降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李贺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62-116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1月就诊于我院进行再次剖宫产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第一次剖宫产为腹部纵切口),对照组78例(第一次剖宫产为腹部横切口),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婴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平均婴儿娩出时间为(6.2±2.3)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221.5±8.4)ml,腹腔粘连轻度率为75.6%,中度率为16.7%,重度率为7.7%P均<0.05,差异存在显著意义。结论:腹部纵切口患者在婴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腹腔粘连情况均好于腹部横切口患者,对于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实施剖宫产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29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29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方面的差异,确定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89例剖宫产中有29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 BMI(25.9±1.1)kg/m2,疤痕子宫6例,急诊手术18例,手术时间(1.2±0.6)h ,住院时间(7.1±2.3)d ,合并基础疾病为6例,胎膜早破为12例,阴道及肛诊次数(3.3±0.6)次,与对照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OR =2.802)、手术时间(OR =5.813)、合并基础疾病(OR =6.182)、胎膜早破(OR =11.219)为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影响手术切口感染,对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对瘢痕子宫行再次剖宫产时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的利弊。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需要二次剖宫产的孕妇110例,所有孕妇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把第一次剖宫产横切口的5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第一次剖宫产纵切口的55例孕妇作为治疗组。两组均按照原腹壁旧切口手术。观察两组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的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治疗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胎儿窒息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少,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粘连率为23.63%(13/55),对照组为54.50%(30/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再次剖宫产手术可能的产妇切口应首选腹壁纵切口,以利于再次手术操作,同时减少手术创伤,对二次剖宫产的产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对156例再次剖宫产术术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比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开腹出血量、腹壁及盆腹腔粘连情况,比较第一次剖宫产术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开腹出血量、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与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璧纵切口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影响小于腹壁横切口,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视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对可能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更适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取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行腹壁切口新式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8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采用腹壁切口新式缝合方法;对照组8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采用传统的腹壁缝合方法。结果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为(9.5±2.6)min;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反应者2例,占2.5%;切口甲级愈合79例,占98.8%;而对照组中切口缝合时间为(16.4±3.2)min;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反应者68例,占85%;切口甲级愈合72例,占90%。两组腹壁切口缝合方法在切口缝合时间、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反应、甲级愈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腹壁切口新式缝合法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切口周围红肿反应,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此方法安全、有效、简便,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产妇盆腹腔及腹壁粘连的影响。方法 115 例行再次剖宫产的产妇,根据首次剖宫产的 术式不同分为 Stark 式剖宫产组(62 例)和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组(53 例)。观察并评价 2 组产妇首次剖宫产切口的愈 合情况,粘连的部位及程度,记录再次剖宫产术时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Stark 式剖宫产组切口愈 合较好,瘢痕纤细率(87.10%)显著高于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组(30.19%)(P<0.05),粘连发生率 [4.84%(3/62)] 显 著低于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组 [16.98%(9/53)](P<0.05),大网膜与腹壁切口粘连(3.23%)、大网膜与子宫下段粘连 (1.61%)、膀胱与子宫中段粘连(0)及膀胱与子宫下段粘连(0)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组(7.55%、 3.77%、3.77%、1.89%)(P<0.05)。Stark 式剖宫产组开腹时间较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较下 腹纵切口式剖宫产组大(P<0.05),但 2 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rk 式剖宫产术虽然存在术中 出血量较大的可能,但其在切口愈合、减少盆腹腔及腹壁粘连方面均较传统的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对产妇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