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弓形虫感染鼠肝脾脑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感染弓形虫对大鼠肝、脾及脑组织 5种微量元素 (Fe2 +、Cu2 +、Zn2 +、Ca2 +、Mg2 +)的影响。 [方法 ]2 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和感染组。每只大鼠经腹腔注入 2ml含 1 5× 10 6弓形虫速殖子的生理盐水悬液 ,6 4d后将 2组大鼠处死 ,取肝、脾、及脑组织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微量元素的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 ,感染组肝组织Fe2 +含量明显增加 (P <0 0 1) ,Cu2 +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Zn2 +、Ca2 +、Mg2 +的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 ;感染组脾组织Fe2 +、Cu2 +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1) ,Mg2 +增加 (P <0 0 1) ,Zn2 +、Ca2 +无显著差异 ;感染组脑组织Fe2 +、Cu2 +、Mg2 +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1) ,Ca2 +增加 (P <0 0 2 ) ,Zn2 +无明显变化。 [结论 ]弓形虫感染能引起大鼠肝、脾及脑组织微量元素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大鼠脑微量元素变化与弓形虫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检测感染弓形虫对大鼠脑 5种微量元素 (Fe+ + 、Cu+ + 、Zn+ + 、Ca+ + 、Mg+ + )的影响。方法  2 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和感染组。每只大鼠经腹腔注入 2ml含 1 5× 10 6弓形虫速殖子的生理盐水悬液 ,6 4d后将 2组大鼠处死 ,取脑组织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其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 ,感染组脑组织Fe+ + 、Cu+ + 、Mg+ + 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1) ;Ca+ + 增加 (P <0 0 1) ;Zn+ + 无明显变化。结论 弓形虫感染能引起大鼠脑组织微量元素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卡氏肺孢子虫 (PC)感染对大鼠脾脏中 6种微量元素 (Ca+ + 、Mg+ + 、Fe+ + 、Cu+ + 、Zn+ + 、Mn+ + )的影响。 方法 将 3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 1mg/次 ,每周 2次 ,诱导 PC感染。10周后将大鼠处死 ,取脾脏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微量元素的含量。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PC感染组脾脏中 Zn+ +、Cu+ +的含量 (2 3.82 μg/ g干重、18.31μg/ g干重 )明显低于对照组 (45 .4 9μg/ g干重、2 6 .35 μg/ g干重 )(P<0 .0 5 ) ,Ca+ + 、 Mg+ + 、Fe+ + 、Mn+ + 的含量 (2 18.5 5μg/ g干重、2 34.78μg/ g干重、2 17.96μg/ g干重、0 .96μg/ g干重 )变化不明显。 结论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脾脏中微量元素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 5 0 0例有神经症状患者 ,用静脉抗凝血进行了弓形虫 DNA和抗体的检测 ,结果表明 :弓形虫 DNA阳性率2 9.2 % (146 / 5 0 0 ) ,抗体阳性率 32 .6 % (16 3/ 5 0 0 )。又对 146例弓形虫 DNA阳性者进行了治疗 1周、3周、5周、10周后 DNA及抗体变化的动态观察。结果可知 :弓形虫 DNA转阴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 ,10周后全部转阴。抗体的产生为治疗 5周后达到高峰 95 .2 % ,仍有 4.8%未产生抗体。治疗 10周后阳性率只剩 2 4.7% ,以上结果显示 ,对弓形虫感染后治疗效果的观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弓形虫昆山分离株速殖子期表达型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构建弓形虫速殖子期表达的基因的完整长度cDNA文库。方法 用CF - 11纤维素柱快速提纯速殖子 ,以盐酸异硫氰酸胍 (AGPC)一步法抽提总RNA ,oligo -dT纤维素分离mRNA后 ,用ClonTech公司的SmartTMPCR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 ,构建了弓形虫昆山分离株的表达型文库。结果 获得 5× 10 6个独立克隆 ,重组率为 99% ,插入片段的平均长度为 1kb。结论 本文库可望用于弓形虫疫苗研究的候选基因的筛选  相似文献   

6.
经昆明种孕鼠尾静脉注射弓形虫NT强毒株滋养体孵育液,于注射后第2、4、8、12、24、48、72h分批处死,动态观察孕鼠各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在肺、肾、肝、脾、心等脏器的实质细胞核内或胞浆内均发现弓形虫,引起的病理变化均为非特异性,表现为实质细胞的轻度变性、坏死及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本实验结果提示在积极预防、治疗先天性弓形虫病胎儿发育异常的同时,对母体各脏器的功能、形态学变化需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降低先天性弓形虫病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感染弓形虫小鼠早期细胞免疫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感染弓形虫小鼠的早期细胞免疫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NK细胞杀伤活性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测定及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测定等方法。结果:小鼠感染弓形虫早期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血清中TNF含量增高,IgG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小鼠感染弓形虫早期,其抵抗弓形虫感染的免疫应答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存在着协同作用,且细胞免疫较体液免疫有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国内首先应用SDS-PAGE和ELIB对弓形虫循环抗原(CAg)阳性脑脊液标本进行抗原组分分析,并用正常人脑脊液、RH株弓形虫速殖子的代谢抗原(MA)及细胞质抗原(CA)作为平行对照。结果显示,脑脊液及RH株MA的SDS-PAGE蛋白区带范围均在14~108kD处,在38~67kD处有明显的电泳区带。ELIB反应后均在50kD处出现明显的反应区带。从而证实,脑脊液标本中的CAg为弓形虫虫体在宿主体内增殖的代谢及裂解产物。同时提示,酶联免疫印迹技术(ELIB)可代替弓形虫的病原学检查,以作为弓形虫病急性、活动性感染的确诊指标。  相似文献   

9.
弓形虫RH株在实验感染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以间接免疫酶法观察弓形虫感染时的急性期病变特点及虫体在主体脏器的动态分布,以期为弓形虫病的病理诊断提供依据,并对弓形虫致病机理加深理解。方法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10^3个经腹腔感染昆明小鼠,于感染后第2、4、6和8d,取肝、脾、肺和脑进行间接免疫酶染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孕期感染弓形虫对子代鼠发育、寿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剂量RH株弓形虫腹腔感染孕中期鼠(d10),分娩后观察记录子鼠发育过程中体长、体重、寿命;给予实验目的要求的干预措施,观察智力发育情况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弓形虫轻感组、重感组、对照组孕鼠分娩子鼠体长差异无显著性,体重、寿命、智力发育有差别;重感组子鼠寿命明显短于对照组和轻感组。轻感组子鼠智力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子鼠智力可以通过干预措施达到正常或得到改善,其他组无明显变化;受到再攻击感染时,重感染组子鼠感染率显著高于轻感组和对照组,且与IgG含量成反比。孕期弓形虫重度感染使子鼠抗感染能力下降,但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孕期感染弓形虫出生子鼠体重、智力、免疫功能降低,寿命缩短,与感染剂量大小有关。对体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