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m,hs-CRP)的变化,以期发现这种变化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态及病情预测意义。方法:选取西京医院心内科2003-11/2004-05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4例(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未患冠心病者22例(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IL-18,hs-CRP水平[(55.90&;#177;25.85)μg/L,(7.22&;#177;6.90)mg/L(64.35&;#177;37.58)μg/L,(18.53&;#177;22.96)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对照组[(33.02&;#177;15.06)μg/L.(1.07&;#177;0.67)mg/L;(19.35&;#177;5.76)μg/L.(0.59&;#177;0.39)mg/L](t=4.23—6.54,P&;lt;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3.22,P&;lt;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IL-18与hs-CRP相似,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指标之一,可作为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E-selectin,SES)、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1例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4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和20例对照组患者(阵发性室上速)。分别检测各组患者SES及CRP的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ni评分,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ni评分,并与其SES及CRP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的SES犤其值分别为(99.29±15.04),(97.46±11.33),(78.48±18.93)μg/L犦及CRP犤其值分别为(6.73±1.44),(5.31±1.08),(4.13±1.11)mg/L犦的水平高于对照组犤SES为(62.76±8.23)μg/L,GRP为(3.28±0.67)mg/L犦。②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ES及CRP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其值明显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ES水平相近,急性心肌梗死组CRP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insufficiency,ACS)患者SES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82,P<0.01),CRP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不相关。结论:SES,CRP是冠心病病情监测和评价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非侵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反应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69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值,并与50例正常非冠心病者作对照.将冠心病组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5例,心肌梗死组18例.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RP(8.47±3.84)mg/L,高于对照组(2.84±1.05)m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值(9.98±2.22)mg/L,急性心肌梗死组CRP(12.47±1.89)m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4.25±0.77)mg/L,P<0.01.结论CRP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有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36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2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 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28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清hs-CRP含量,并与40例健康人作比较,同时探讨hs-CRP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关系.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和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组血清hs-CRP浓度分别为(2.58±1.12)mg/L、(6.31±3.58)mg/L、(16.42±7.81)mg/L、(5.26±3.47)mg/L,与对照组(1.06±0.64)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UAP组中CK、CK-M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CK、CK-MB呈显著增加(P<0.01).结论 hs-CRP不仅与冠心病发生有关,其水平还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对临床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分类、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文志  孙烈  陈轩  王东海  张钲  白峰  潘明 《临床荟萃》2004,19(9):488-490
目的 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 CRP)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了 138例冠心病患者 (2 8例急性心肌梗死 ,6 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4 4例稳定型心绞痛 )及 2 8例非冠心病对照组的hs CRP的水平 ,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形态学分析 ,比较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及不同形态斑块的hs CRP水平。结果 血清hs CRP在急性心肌梗死组 (16 .2 5± 1.2 7)mg/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11.4 1±4 .89)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 (4 .82± 3.94 )mg/L和非冠心病组 (2 .70± 1.95 )mg/L(P均 <0 .0 5 )。血清hs CRP在Ⅱ型斑块组中的水平 (14 .5 0± 4 .6 6 )mg/L明显高于其他型斑块组 (6 .82± 5 .6 3)mg/L及非冠心病组 (2 .70± 1.95 )mg/L(P <0 .0 1)。结论 血清hs CRP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有关。冠状动脉造影斑块分型结合hs CRP水平 ,可较好地估价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超声治疗前后一氧化氮和α颗粒膜蛋白140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用未使用抗血小板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超声治疗,用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治疗前后一氧化氮和α颗粒膜蛋白140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超声治疗前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犤(40.9±12.7)μmol/L犦较对照组犤(21.4±5.3)μmol/L犦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犤(19.5±9.2)μmol/L犦接近正常对照组;冠心病患者超声治疗前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含量犤(29.34±5.36)μg/L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犤(12.08±4.85)μg/L犦(P<0.01),治疗后有所下降犤(25.53±6.51)μg/L犦,但无显著性意义。且患者超声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一氧化氮和血小板活化可能共同参与了冠心病发展过程,超声治疗冠心病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一氧化氮和α颗粒膜蛋白140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表现、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方法:①选择2001-08/2003-0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为冠心病组,男66例,女44例。②根据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将其分为2个亚组:心绞痛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65例。根据冠心病患者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将其分成4个亚组:血脂正常组45例,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组28例,单纯高三酰甘油血症12例,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高组25例。根据冠心病患者血压水平将其分成2个亚组:高血压组65例和血压正常组45例。③同期选择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31例为对照组,男15例,女16例。纳入对象均知情同意。④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采用散射浊度法;血脂测定采用酶法。⑤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各因素间的相关性研究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110例,非冠心病患者3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冠心病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犤(12.54±12.15),(5.32±4.64)mg/L,P<0.01犦;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10.76±12.28),(16.04±16.53),(5.32±4.64)mg/L,P<0.01犦,而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相近;单纯高总胆固醇血组、单纯高三酰甘油血症、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高组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犤(13.85±13.07),(14.09±13.03),(13.53±16.83),(12.71±11.68)mg/L,P<0.05犦。而高脂血症各组相近;高血压组略高于血压正常组,但差异不明显犤(16.77±15.60),(16.04±13.45)mg/L,P<0.05犦。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较非冠心病患者高。在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合并症冠心病患者中,C反应蛋白浓度也较无这些合并症的患者高。提示C反应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30)、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n=30)、稳定型心绞痛患者(n=30)、健康志愿者(n=30)的外周血hs-CRP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与健康志愿者各组外周血hs-CRP水平分别为(13.17±6.60)m IU/L、(8.98±5.16)m IU/L、(3.03±1.60)m IU/L、(2.06±1.63)m IU/L。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健康志愿者(P<0.05),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与健康志愿者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CS患者中,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和单支病变组患者(P<0.05)。结论hs-CRP在ACS患者外周血水平明显升高,提示hs-CRP对心肌缺血损害、鉴别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以探索血清细胞因子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76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26名健康查体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利用 RANDOX 细胞因子芯片和 EVIDENCE 全自动芯片分析仪测定血清12项细胞因子,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绘制血清细胞因子图谱。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分别为(4.32±8.14)ng/L,(13.16±16.81)ng/L,(375.53±292.14)ng/L,(15.46±15.38)ng/L,其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IL-4水平为(0.65±1.51)ng/L,低于正常人群(P<0.05)。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中 IL-1β、IL-4、IL-6、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皮生长因子(EGF)等均呈不同程度变化,特别是 IL-6、IL-8、VEGF、TNF-α水平变化幅度最大。结论血清多种细胞因子在冠心病不同分型中呈规律性变化,提示细胞因子谱在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中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研究对象266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40例,分为心绞痛组7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62例;对照组126例为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示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 Gensini 评分,并对冠状动脉病变形态进行分型。所有对象均检测 Lp-PLA2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结果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的 Lp-PLA2水平分别为(257.41±89.06)μg/L、(332.02±61.62)μg/L,均高于对照组(225.15±71.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心肌梗死组 Lp-PLA2水平高于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Ⅱ、Ⅲ型病变患者平均血清 hs-CRP、LP-PLA2水平显著高于Ⅰ型病变者(12.55±16.34)mg/L、(18.20±35.16)mg/L,(326.46±56.32)μg/L、(307.05±84.51)μg/L vs (4.49±9.40)mg/L,(256.96±97.73)μg/L(P <0.01),但Ⅱ型病变与Ⅲ型病变患者血清 hs-CRP、LP-PLA2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血浆 Lp-PLA2水平与 hs-CRP、Gensini 积分水平均呈正相关(r =0.277,P <0.01;r =0.174,P <0.01)。结论 Lp-PLA2可反应冠心病的炎症活动情况及斑块的不稳定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护士长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相关性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病房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 12 5名护士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用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呈负相关。结论 :病房管理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才能相应地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5.
16.
17.
李晓玉  祃红原 《华西医学》2010,(11):2025-2027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胆碱酯酶水平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将89例脓毒血症患者设定为脓毒血症组,进行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及APACHEⅡ评分;另择82例健康人为正常组,测定血清胆碱酯酶值,比较两者之间差异;89例脓毒症患者按病况再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者之间血清胆碱酯酶及APACHEⅡ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脓毒血症组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血症组APACHEⅡ评分与血清胆碱酯酶呈负相关;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而血清胆碱酶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胆碱酯酶同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能明显反映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