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24枚冷冻胚胎以及38枚不适合移植的废弃胚胎的8种染色体(13、16、18、21、22、15、X和Y)分两轮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以分析胚胎形态学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随着胚胎碎片比例的增加,染色体正常胚胎的比例在下降.在8细胞胚胎和非8细胞胚胎组中,正常胚胎比例分别为44.4%和34.8%(P>0.05).卵裂球大小均匀的胚胎中,正常胚胎率为47.8%,高于卵裂球大小不均匀胚胎的正常胚胎率18%(P<0.05).根据现有胚胎形态学特征来评估胚胎染色体的情况,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24枚冷冻胚胎以及38枚不适合移植的废弃胚胎的8种染色体(13、16、18、21、22、15、X和Y)分两轮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以分析胚胎形态学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随着胚胎碎片比例的增加,染色体正常胚胎的比例在下降。在8细胞胚胎和非8细胞胚胎组中,正常胚胎比例分别为44.4%和34.8%(P>0.05)。卵裂球大小均匀的胚胎中,正常胚胎率为47.8%,高于卵裂球大小不均匀胚胎的正常胚胎率18%(P<0.05)。根据现有胚胎形态学特征来评估胚胎染色体的情况,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卵裂期胚胎中的凋亡征象及其与胚胎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体外授精的人卵裂期胚胎中是否存在凋亡,探讨卵裂期胚胎的凋亡征象与胚胎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结合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原位检测DNA凋亡和测定Caspase 3的表达水平,检测人卵裂期胚胎中的凋亡.并分析卵裂期胚胎中胞质碎片占胚胎总体积的比例和发育速度与TUNEL阳性率和Caspase 3的表达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碎片比>20%组胚胎的凋亡率明显高于碎片比≤20%的胚胎(P<0.01),Caspase 3平均荧光强度在碎片比>50%组明显升高(P<0.05).发育正常、迟缓和停滞胚胎之间胚胎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发育停滞组的Caspase 3平均荧光强度高于发育正常和迟缓组(P<0.05).结论 人体外授精的卵裂期胚胎中存在凋亡征象,凋亡主要与胞质碎片有关,胚胎发育停滞可能是胚胎凋亡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体外受精失败以及虽已受精,但无卵裂的人卵母细胞与卵裂不规则并有细胞质碎片的胚胎进行染色体研究。发现其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胚胎,同时也发现了多种染色体异常,其中包括多核卵裂球、多倍体、单倍体、嵌合体、非整倍体等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制作小鼠多倍体胚胎的方法,方法:应用卵裂球电融合方法。制作小鼠四倍体和八倍体胚胎。结果:经卵裂球电融合得到的多倍体胚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发育到囊胚,其囊胚的形态与正常二倍体囊胚无区别,但囊胚中的细胞数量随着染色体倍性的增加而减少。进行电融合时,电压强度直接影响到卵裂球的融合效率,最适宜的电压强度与胚胎的染色体倍性存在一定的联系。结论:卵裂球电融合方法可以用来制作小鼠多倍体胚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废弃胚胎继续培养的潜能,为今后利用废弃胚胎建立胚胎干细胞系提供参考.方法 将D1观察为无原核(0PN)、单原核(1PN)、多原核(≥3PN)和受精正常(2PN),D3评分为Ⅳ级的胚胎继续培养至囊胚期,观察囊胚形成率.比较年龄、受精方式、不同来源、D3卵裂球细胞数、D3胚胎碎片与囊胚形成率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143个取卵周期499个废弃胚胎进行继续培养,形成囊胚105个(21.04%),优质囊胚为24个(22.86%).年龄、不同来源、D3卵裂球的奇偶性、D2卵裂球的数目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受精方式、D3卵裂球数目、胚胎碎片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部分废弃胚胎有继续发育成囊胚的潜能,受精方式、D3卵裂球的数目和胚胎碎片情况可能为囊胚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体外受精失败以及虽已受精,但无卵裂的人卵母细胞与卵裂不规则并有细胞质碎片的胚胎进行染色体研究。发现其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胚胎,同时也发现了多种染色体异常,其中包括多核卵裂球、多倍体、单倍体、嵌合体、非整倍体等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低形态学评分胚胎的染色体非整倍体情况并探讨低评分胚胎作为移植选择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IVF/ICSI周期中的D3低评分胚胎,卵裂球固定后,应用8种不同的染色体探针进行二轮FISH杂交检测细胞核.结果 收集D3低评分胚胎40枚,获得178个卵裂球,成功固定核170个,固定成功率为95.5%(170/178);FISH杂交后163个核信号完整,杂交成功率为95.9%(163/170);40枚2PN胚胎中,未发现异常胚胎12枚,占30%,异常胚胎28枚,占70%.结论 低评分胚胎染色体异常率高,临床应用于移植或冷冻时建议结合PGS.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受精第3天胚胎卵裂速度是否可以预测囊胚发育潜能及辅助生殖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我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150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所有366枚新鲜囊胚移植的胚胎数据.根据受精第3天卵裂球的细胞数目将胚胎分为慢发育组(细胞数目≤6个,n=78)、正常发育组(细胞数目7~9个,n=230)和快发育组(细胞数目≥10个,n=58).分析比较3组的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结果 慢发育组、正常发育组和快发育组囊胚形成率分别为7.7%(6/78)、55.7%(128/230)和29.3%(17/58),其中正常发育组的囊胚形成率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优质囊胚形成率分别为0(0/6)、7.0%(9/128)和11.8%(2/17),其中快发育组最高,与正常发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种植率分别为0(0/18)、50.6%(80/158)和63.3%(19/30),其中快发育组最高,与正常发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发育组临床妊娠率为53.7%(58/108)、活产率为41.4%(24/58);快发育组临床妊娠率为63.0%(17/27),活产率为47.1%(8/17);正常发育组与快发育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受精第3天细胞数目7~9的卵裂胚囊胚形成率最高,细胞数目≥10的卵裂胚优质囊胚形成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较高,提示快速发育的胚胎有正常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猪孤雌激活胚胎初次卵裂时间对早期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以筛选最优胚胎.方法 将猪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孤雌激活后,胚胎采用时差成像系统(TLI)筛选,分为早期卵裂组(<24 h)、中期卵裂组(24~30 h)和晚期卵裂组(30~48 h).各组分开培养至囊胚期,统计比较各组的桑椹胚率和囊胚率,并对囊胚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P53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Cdk1、Cdk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早期卵裂组桑葚胚率、囊胚率高于中期卵裂组(P<0.05)和晚期卵裂组(P<0.01);凋亡相关基因Bax、P53表达在早期卵裂组中显著低于中期和晚期卵裂组(P<0.01),而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则显著高于中期和晚期卵裂组(P<0.01);早期卵裂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Cdk1和Cdk2的表达显著高于中期和晚期卵裂组(P<0.05).结论 猪孤雌激活胚胎初次卵裂时间较早的胚胎具有较高的发育潜能,利用TLI确定的初次卵裂时间可作为筛选优质胚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治疗中第3天(D3)不同质量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的发育潜能,为囊胚培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2015年4月—2019年4月D3移植或冷冻后剩余行囊胚培养的5510枚胚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D3胚胎质量、卵裂球数目、均一性及碎片率分组,比较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及可利用囊胚形成率,并分析各因素与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冻融胚胎卵裂球存活状况与冻融胚胎种植率的关系. 方法:对134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卵裂球存活状况分为3组:A组(n=46)为所有移植胚胎卵裂球全部存活;B组(n=65)为混合移植;C组(n=23)为所有移植胚胎均有卵裂球受损. 结果:在134个FET治疗周期中,共解冻胚胎642个,复苏胚胎455个. 有33个周期获临床妊娠,每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24.6%. A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为34.7%和18.5%,B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为23.1%和8.2%,C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为8.7%和3.8%. A组种植率明显高于C组(P《0.05). 随着移植胚胎中含100%卵裂球存活胚胎数的增加(0,1,2,3),其临床妊娠率(8.7%,15.0%,31.4%,38.9%)和种植率(3.8%,6.1%,16.2%,18.5%)均明显增加(P《0.05). 结论:卵裂球的存活状况是影响冻融胚胎种植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在胚胎卵裂球细胞中的整合情况,并探索卵裂球细胞的活组织检查用于阻断HBV垂直传播的可行性. 方法 体外受精的患者共43对夫妇,依据HBV感染情况分为三组:A组18对夫妇(丈夫HBsAg阳性或HBeAg阳性,妻子HBsAg阴性且抗-HBs阳性);B组20对夫妇(夫妻双方HBsAg、HBeAg均为阳性);C组5对夫妇,为对照组(夫妻双方均无HBV感染).活检体外受精的胚胎,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BV在胚胎卵裂球细胞的整合情况. 结果 荧光原位杂交结果 显示,在子代胚胎卵裂球细胞,A组有2例检测到HBV的整合,B组有9例检测到HBV的整合,C组均未观测到HBV整合.与A组比较,B组HBV在胚胎卵裂球细胞整合率明显升高(P<0.05).B组中部分卵裂球细胞为多拷贝整合,在来自HBV感染的同一个胚胎的卵裂球细胞,HBV整合只出现在部分细胞. 结论 HBV可整合于胚胎卵裂球细胞.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的夫妇的后代胚胎易于发生HBV整合.  相似文献   

14.
人类植入前胚胎形态与染色体异常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植入前胚胎发育及形态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例染色体异常患者的67个胚胎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对其进行形态评定,并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分为染色体正常胚胎组及异常组.[结果]分析的67个胚胎中,染色体正常16个,异常51个.染色体正常及异常的胚胎在取卵后72 h发育至6细胞以上的比率分别为68.75%,62.75%;正常与异常的胚胎中碎片均<20%的胚胎分别占100%、94.12%;胚胎活检后继续发育率分别为73.33%,79.54%;差异均不具显著性.[结论]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可对植入前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并研究早期胚胎形态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单个卵裂球的体外培养发育的观察,评估其细胞增殖、囊胚形成以及细胞发育分化.方法 收集临床体外受精周期中第3天新鲜废弃胚胎,分离单个卵裂球后即移至囊胚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卵裂球的生长情况,分析体外发育单个卵裂球的增殖情况、囊胚的形成时间以及效率,并对形成的囊胚进行细胞染色计数,总结单个卵裂球体外培养的发育规律;并且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囊胚的多能性标记物Oct3/4的表达,初步探讨单个卵裂球的发育极性.结果 收集第3天新鲜废弃胚胎,共分离并进入研究的单个卵裂球596个,卵裂球形成细胞融合在分离后的48 h,囊胚形成则在分离后的72 h,而且生成的囊胚体积较小,大部分内细胞团结构不明显,卵裂球增殖率分别34.1%;囊胚形成率为8.6%,而同期收集的废弃胚胎的囊胚形成率为2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对分离卵裂球培养第4天形成的囊胚进行细胞计数,中位细胞数为24.6;对所形成的囊胚分析Oct3/4的表达发现,只有25.0%囊胚可表达多能性标志物(Oct3/4),而且囊胚表达多能性标记物的细胞数很少(2~5个).结论 普通胚胎发育规律比较,单个卵裂球的囊胚形成时间延迟1d,囊胚形成率较未分离的废弃胚胎低下;而且单个卵裂球的分离培养可能对细胞的全能性或者极性发育存在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立应用13/21染色体特异性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种植前人类胚胎13/21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方法。方法:应用FITC标记的13/21染色体着丝粒部位杂交的α卫星重复序列探针对27个未受精卵母细胞和36个多精受精胚胎的卵裂球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单倍体卵母细胞核呈现2个杂交信号,固定率80%,杂交效率67%;多精受精胚胎的卵裂球核呈现6个杂交信号,固定率72%,杂交效率65%。结论: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卵母细胞和胚胎细胞可检测13/21染色体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17.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是指对胚胎或卵子行卵裂球/极体活检,作染色体和/或基因学检测,再将无遗传性疾病的胚胎植入母体子宫,是一种建立在辅助生育、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的诊断技术。其基本步骤是通过体外受精或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得到受精卵,经胚胎活检术获取1~2个胚胎卵裂细胞,遗传学分析卵裂细胞后,确定胚胎的遗传组成,选择正常胚胎移植宫内。  相似文献   

18.
李莉  刘梅  张宁 《新乡医学院学报》2022,(12):1150-1154
目的 探讨早期自然流产(SA)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超声表现与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收治的285例早期SA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SA患者妊娠早期血β-HCG值、B超检测结果(如妊娠囊大小、胎芽长度、有无胎心等)等临床资料。取SA患者流产物中的绒毛组织,应用高通量测序进行胚胎染色体分析。分析不同母体血β-HCG值、胚胎B超表现患者的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情况。结果 285例早期SA患者中,胚胎染色体异常177例(62.11%),其中数目异常147例(51.58%,147/285),拷贝数变异30例(10.53%,30/285)。数目异常中,性染色体单体45,XO异常27例(9.47%,27/285),三倍体69,XXX/69,XXY异常15例(5.26%,15/285),常染色体三体异常99例(34.74%,99/285);常染色体三体异常中,16号三体异常占比最高(8.07%),其次是22号三体(4.56%)。有胎心组胚胎染色体异常率显著高于无胎心组(χ2...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稽留流产和死胎组织中的染色体,探讨染色体数目异常与稽留流产、死胎的关系。方法:收集107例稽留流产及死胎组织,应用FISH技术检测13、16、18、21、22、X及Y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107例样本中有效样本99例,结果异常样本21例,异常比例为21.2%。常染色体数目异常以16、21号染色体三体的发生率最高(8/21),其次为18(7/21)、22(7/21)、13(6/21)号染色体三体。在性染色体中,XXY发生率最高(6/21)。染色体异常在不同性别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色体异常在孕早期、中期即可引起胚胎组织发育异常,导致胚胎停止发育或引起胎儿死亡,发生率与胚胎性别无关;应用FISH技术对早期妊娠及中期妊娠孕妇行染色体检
查,对有不良孕产史、高危产妇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冻融胚胎复苏率和移植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73个冷冻胚胎移植(FET)周期的临床资料,按冷冻前胚胎质量、胚胎发育时间、解冻后胚胎复苏程度和冷冻方法分别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分类各组间的胚胎复苏情况和(或)临床妊娠率差异.结果 冷冻当天胚胎中有优质胚胎者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无优质胚胎者(31.8% vs 20.0%)(P<0.05).受精第2天冷冻者与受精第3天冷冻者的胚胎复苏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1% vs 82.9%和25.5% vs31.2%)(P>0.05).解冻后完全移植100%卵裂球完整者和混合移植者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完全移植部分卵裂球损伤者(36.7% vs 24.1%和29.2% vs 24.1%)(P<0.05).冷冻方法改进后的胚胎复苏率和全胚复苏率显著高于冷冻方法改进前(82.0% vs 66.3%和50.0% vs 27.5%)(P<0.05).结论 胚胎质量与胚胎复苏率和临床妊娠率密切相关,冷冻胚胎解冻后全胚复苏率与临床妊娠率正相关,冷冻过程中的操作细节是胚胎实验室保证冻融胚胎复苏、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