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厂家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银黄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绿原酸为指标,对不同厂家、不同批号银黄口服液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最高含量为35.74mg/ml,最低含量为24.93mg/ml;绿原酸最高含量为17.88mg/ml,最低含量为12.43mg/ml。该研究为临床使用及银黄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此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2.
不同厂家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厂家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考察张家康刘会前(安徽省安庆石油化工总厂职工医院安庆246001)银黄口服液是由黄芩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经加工制成的口服液,目前全国有多个厂家生产,临床反映疗效不一。为考察其质量,本文建立了对其以黄芩苷含量为主要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童康泰口服液中栀子甙的薄层扫描测定及金银花和黄芩的薄层鉴别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马翠英,鲁静,陈德昌童康泰口服液是由20味中药制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利咽生津功能。其中主要成分有金银花、栀子、黄芩、连翘、板蓝根。薄层扫描法测定栀...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芩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董玉中  陈萍 《安徽医药》2005,9(1):38-39
芩连口服液为本院自制制剂,由黄芩、连翘、银花等中药经加工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清咽泻火等功效.黄芩为方中君药,其主要成分为黄芩苷,故选择其为质控指标;本文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芩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黄连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敏口服液中芍药甙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云  陈德宇 《中国药房》1999,10(4):180-181
抗敏口服液是我院研制的中药三类新药,具祛风清热、养血活血。除湿止痒等作用,可用于寻麻疹、丘疹性寻麻疹、药物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抗敏口服液以地肤子、防风、白芍、赤芍等8味药材为原料提取制得。临床研究证实,抗敏口服液对适应证的治愈率为64.8%,总有效率为93.9%[1]。为控制抗敏口服液质量,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有效成分芍药甙进行含量测定。1仪器和药品1.1仪器美国PENeloson高效液相色谱仪(250C型泵,1622LC微机控制器,1022LCPlus自动积分仪,235C二级管阵列检测器)…  相似文献   

6.
薄层扫描法测定金蝉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金蝉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建立金蝉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聚酰胺薄膜分离金蝉口服液中黄芩苷,薄层扫描法测定其含量;以φ(C2H2O2,HAC)=36%作展开剂;采用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检测波长(λs=278nm,λR=370nm)。结果:黄芩苷点样量在0.217~1.083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2131.551+7.545C,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101.60%,RSD=2.50%(n=5)。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适合该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法以麻黄碱、黄芩甙为对照品,以半夏、前胡、桔梗为对照药材与咳宁口服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定性鉴别〔1〕,从而证明处方中主要药材的存在;用分光光度法对本口服液中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2~4〕,为控制咳宁口服液质量和疗效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本方法简便、可靠,可以对咳宁口服液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双波长比值光谱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双波长比值光谱法对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测定进行研究。方法:依据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比值光谱特征,选择266和342nm作为测定波长。结果:绿原酸线性范围2-20ug/ml,回收率98。9,RSD为1.58%;黄芩苷线性范围2-16ug/ml,回收率100.4%,RSD为1.32%,结论:本法为一种灵敏,准确和简便的分析方法,可在其他中药制剂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芩上清口服液的抗炎、解热、镇痛和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壳肿胀法,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导致家兔发热反应以及小鼠扭体法观察黄芩上清口服液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芩上清口服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芩上清口服液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并具有明显的抑制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所致家兔发热反应作用;黄芩上清口服液对6株菌的MIC范围为13.5~432 mg/ml.结论黄芩上清口服液具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及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脉炎消口服液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脉炎消口服液中的黄芩苷,以36%乙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下(365nm)下检视.结果:供试品中有黄芩的特征性斑点.结论:脉炎消口服液中有黄芩苷这种有效成分.该薄层色谱的条件可用于该口服液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1.
芩栀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芩栀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即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黄芩甙为标准品在276nm波长处测定总黄酮类的吸收度。其平均回收率103.3%,cv=0.23。  相似文献   

12.
陈菲  盛柳青 《中国药业》2008,17(6):28-28
目的考察不同厂家的双黄连口服液的黄芩苷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含量,色谱柱为Sym—metry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醋酸(50:50:1),检测波长274nm,流速1.0mL/min。结果12个厂家生产的双黄连口服液的黄芩苷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应建立更科学的中成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芩上清口服液的抗炎、解热、镇痛和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壳肿胀法,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导致家兔发热反应以及小鼠扭体法观察黄芩上清口服液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芩上清口服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芩上清口服液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并具有明显的抑制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所致家兔发热反应作用;黄芩上清口服液对6株菌的MIC范围为13.5~432 mg/ml.结论黄芩上清口服液具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及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RP-HPLC法测定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002%磷酸(47:5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黄芩苷进样量在0.08~0.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0.3%。结论:方法简便易行、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芩上清口服液的抗炎、解热、镇痛和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壳肿胀法,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导致家兔发热反应以及小鼠扭体法观察黄芩上清口服液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芩上清口服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结果黄芩上清口服液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并具有明显的抑制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所致家兔发热反应作用;黄芩上清口服液对6株菌的M IC范围为13.5~432 mg/m l。结论黄芩上清口服液具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及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双黄连中黄芩甙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甙的含量,可消除其它成分的干扰,方法准确、简便,可作为双黄连口服液含量的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张立  宋金春  杨芰 《中国药业》2002,11(10):54-54
目的:用HPLC法测定复方黄芩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酶(120:100:0.6),检测波长270nm。结果:黄芩苷浓度在0.12-0.60ц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2.6%(n=5)。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咽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建立利咽口服液中黄芩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Nova-pakC18,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0:60:0.2),在280nm波长处检测。结果:线性范围为0.813-4.065μg。黄芩苷的加样回收率为98.6%,RSD为2.4%(n=5)。结论:“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适合于利咽口服液生产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咽炎冲剂是由金银花,黄芩,射干经提取制成的中药,为控制该产品质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咽炎冲剂中黄芩甙进行含量测定,回收率为99.58%,变异系数为3.18%。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同一系统中分离并测定复方丹黄口服液中的黄芩甙和丹参素的含量,为丹黄口服液提供一个简便、快速、准确的质控指标。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离子抑制技术分离复方中成药制剂丹黄口服液中的黄芩甙和丹参素,并用外标法测定它们在丹黄口服液中的含量。结果:黄芩甙和丹参素各浓度重现性测定,其变异分别为069%~45%、024%~353%;黄芩甙高中低浓度回收率为9968%、10193%、8875%,丹参素高中低浓度回收率为9976%、10027%、9902%。两批丹黄口服液制剂样品中的黄芩甙和丹参素含量分别为1243μg/ml(1254μg/ml)和1598μg/ml(1602μg/ml)。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可作为丹黄口服液的质控方法。两批制剂中黄芩甙和丹参素含量较高,达到治疗浓度,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