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研究团队在继承施今墨、祝谌予、吕仁和等医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糖尿病肾病“肾络伏风”病机学说,认为在肾络“微型癥瘕”形成的基础上,络风内动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因此强调在治疗上既要重视针对肾络“微型癥瘕”的治疗,同时也要重视针对“肾络伏风”的治疗。除此之外,由于络脉遍布全身,不同部位的络脉“微型癥瘕”形成并络风内动而导致了消渴病的不同并发症。因此,治疗上应重视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根据不同络脉风动的情况以及不同的并发症选择不同的风药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4.
肾风作为独立病名为任继学教授首创,包括急性肾风(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及部分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包括湿毒弥漫、瘀阻肾络、毒聚咽喉及肾虚精亏等重要方面,治疗上针对以上病机,分别采用土茯苓解毒除湿,以消除尿蛋白;刘寄奴散瘀通络,以治疗尿潜血;金养麦解毒散结,用作治疗喉症的要药;淡菜补肾填精,用以治疗虚赢劳损。 相似文献
5.
以经络学说为指导,结合现代解剖学,从中医学整体观角度出发,论述肾络的系统性及层次结构。从整体辨证与肾脏本身辨病相结合,阐明。肾络瘀阻与周身血瘀脉阻的关系,提出从络论治肾脏病的临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7.
李庆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8,19(3):9-11
以往,中医诊治过敏性疾病,多立足辨证,从肺、脾、肾入手。笔者认为:从辨而言,均珂见该病多兼“风”邪为患。应病证结合,在调治肺、脾、肾的同时,辨清“风”邪为患之病机及其相应证候,从外风侵袭、脾虚生风、血热动风四方面辨治,并注意祛“风”治疗的用药特点2。 相似文献
8.
9.
黄文政教授在中医“少阳主枢”“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等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消瘅之主要病机为高梁厚味化燥化热,病久失治,发为肾劳.因此,节饮食,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重大.在临床实践中确立了从少阳三焦辨治慢性肾脏病的学术思想,治疗上注重疏利三焦,发挥三焦的整体疏导调节作用,治疗以扶正为主,尤其重视中医脾胃,兼顾祛邪,融健脾补肾、活血通络、泄浊化瘀法为一体,在“消瘅、肾劳”治疗中多取佳效. 相似文献
10.
晁恩祥教授“从风论治”哮病的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风哮理论的形成,风邪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哮病发作的主要病机,祛风解痉是治疗哮病的根本大法等方面,阐述了晁恩祥教授“从风论治”哮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