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西医原发病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2例心衰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心衰病因中冠心病排第1位,其后为高血压、心律失常,各证型的病因分布也大致同上,且各证型在病因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各证型在病因构成上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严重而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高,预后差,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难治性疾病.中医在CHF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B型利钠肽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探求其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为中医心力衰竭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例105例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并按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进行心功能分级。以酶联免疫标记法(ELISA)测定血清B型利钠肽(BNP)浓度,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较,B型利钠肽有显著性差异(P〈0.01)。(2)慢性心力衰竭的7个证型组构成比从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气阴两亏〉心肾阳虚〉心肺气虚、痰饮阻肺〉阳虚水泛〉阴竭阳脱证。(3)NYHA心功能分级在各中医证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较,B型利钠肽有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参考指标。(2)慢性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间的B型利钠肽及NYHA心功能分级有显著差异,可作为辩证的参考。(3)提示慢性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的心功能损害程度不同,按心肺气虚→气阴两亏、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阳虚水泛、痰饮阻肺→阴竭阳脱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指标关系 方法:对所有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超、生化、BNP等,明确慢性心衰诊断,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并予空腹做血流变学指标检测,与40例无心衰住院患者作对照,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比容(HCT)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痰浊阻肺型高于其他证型组。结论: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中,瘀血占重要比例,通过对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可以从现代医学指标方面论证瘀血在心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医证型、理化指标与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开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回顾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623例CHF患者,选取随访期间发生心源性死亡的62例患者为病例组,以1∶2比例匹配性别相同、年龄差异不大于2岁且未死亡的124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从中医辨证分型、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ropeptide,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基线资料表明,两组NT-proBNP、cTnⅠ、LDL-C、Hb、左室射血分数、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和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NT-proBNP、cTnⅠ、LDL-C、Hb、阳气亏虚血瘀证是CHF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NT-proBNP(OR值为1.531,95% CI为1.210~1.936)、cTnⅠ(OR值为3.236,95% CI为1.818~5.760)、阳气亏虚血瘀证(OR值为1.798,95% CI为1.026~3.149)是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T-proBNP、cTnⅠ、阳气亏虚血瘀证是预测CHF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血红蛋白水平与中医证型及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87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气虚证组、气阴虚证组和阳虚证组,比较三组之间的血红蛋白水平;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三组之间的血红蛋白水平.结果:阳虚证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气虚证组和气阴虚证组(121.86±9.57,147.36±14.65,143.58±12.37;P<0.01),而后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血红蛋白水平逐渐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153.62±12.64,146.37±15.34,110.75±8.59;P<0.05或0.01).结论:血红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作为慢性心衰本虚证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并且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及中医证型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22例心力衰竭及中医证型,不同程度心衰,不同原发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分析,认为中医证型与心衰程度,血液流变学呈正相关,随着证型加重,心衰加重,血液流变学改变亦加重,而液流变学改变则反映了虚与瘀的内在联系和微观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87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气虚证组、气阴虚证组和阳虚证组,比较三组之间的血红蛋白水平;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三组之间的血红蛋白水平。结果:阳虚证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气虚证组和气阴虚证组(121.86±9.57,147.36±14.65,143.58±12.37;P<0.01),而后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血红蛋白水平逐渐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153.62±12.64,146.37±15.34,110.75±8.59;P<0.05或0.01)。结论:血红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作为慢性心衰本虚证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并且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型与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型的临床分布规律,进行证素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对近10年慢性支气管炎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将文献进行二次录入核对。运用SPSS13.0软件对证候及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出现频次前4位的证型是痰热阻肺、痰湿阻肺、肺肾气虚和肺气虚,出现频次前3位的病位证素为肺、肾、脾,出现频次前5位病性类证素是痰、热、气虚、寒和阳虚。结论慢性支气管炎中医临床证型分布分散.临床辨证的个体性差异大.而证素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CHF)证候的演变与心功能分级、心脏结构与功能、神经体液及免疫血管活性物质、内分泌代谢物质、基因多肽、心率变异性等之间存在相关性。随着心功能的逐渐恶化,CHF中医证型的演变规律一般是先出现心气虚或气阴两虚,逐渐由阴及阳,由心及肾,因虚致实而出现阴阳两虚、心气阳虚、心肾阳虚、阳虚水泛等证候。 相似文献
11.
12.
张道进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5(4):248-249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卡维地洛组(36例)和常规组(24例).常规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卡维地洛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6min步行试验距离及心功能,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卡维地洛组心率、血压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6步行试验距离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维地洛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低于常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 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明显改善心功能,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临床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近15年来COPD致呼吸衰竭的中医证候分型的相关文献报道,对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的分布组合规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COPD呼吸衰竭的病性证素以痰、内热(火)、气虚、瘀血、阴虚、阳虚为主;病位证素以肺、肾、心、脑窍和脾为主。单一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时,痰蒙脑窍最常见;二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时,痰热壅肺是最为常见;三病性证素及多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的形式较为复杂。结论:痰邪是COPD呼吸衰竭的主要致病因素,化火生热或者瘀血内阻是其病理演变,气虚、阳虚是其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主要病位在肺和脑窍。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对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72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利尿剂、硝酸酯制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50 mL+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滴,1次/d,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参附注射液后,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而治疗组的心功能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的治疗具有更满意的临床疗效,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每晚口服,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血脂的改变,并判定预后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肾功能BUN、Cr、尿蛋白及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比对照组有改善(均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长期接受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就倍他乐克对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该院2005年11月—2013年11月所收治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基于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营养心肌药物、扩血管、休息、强心利尿、吸氧等一系列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倍他乐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治疗组有效率为9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力衰竭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加用倍他乐克治疗,能够较好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力衰竭指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目前中医在其诊断、辨证分型方面缺乏客观指标可循,我们前期研究提示B型钠尿肽(BNP)可以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本研究主要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CRP)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中医辨证提供更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武汉地区心衰12495例次的病因构成比,对风心病、冠心病、肺心病、高心病、心肌病等5种主要病因与性别、年龄、诱因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转归的因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心脏病住院患者病因构成比中,风心病明显下降,但仍居首位;冠心病上升,占第二位;高心病减少;心肌病并不少见。20岁以下心衰死亡者风心病占91.0%,肺心病预后仍较差,病死率最高,感染诱发心衰高达89.5%,因心衰恶化死亡者占43.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