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某院2011-2012年上报的255例ADR报告,按来源、年龄、给药途径、类别、ADR药品、涉及器官或系统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报告中60岁以上年龄段构成比最高;静脉给药的ADR占76.86%,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91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1.18%,中成药引起的ADR次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总例数的37.65%,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及ADR监测,有效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县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南县人民医院2005~2007年26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共有10类48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其次为消化系统用药和心脑血管用药。合并用药占80例(30.19%),单一用药185例(69.81%);以静脉用药途径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过敏反应,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等。结论应加强不易观察和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其给病人带来的危害。方法对51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共25个品种,其中抗菌药居首位,其次为中草药制剂、循环系统药。合并用药占33.3%;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循环系统、胃肠道系统、全身性损害。无严重的ADR病例,结论应充分认识ADR监测的重要性,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发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主要因素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开展ADR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5年上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 442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结果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82.60%;药品类别方面,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43.56%;由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有193例,头孢菌素类引发ADR比例最高,占30.91%;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首位,占46.38%,其次是消化系统,占15.61%;新的一般的ADR有14例(3.17%),严重的ADR有22例(4.98%),一般的ADR有406例(91.86%)。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进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常山县药品不良反应风险因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2008年常山县上报的380例药品不良反应按患者性别、年龄、报告人所在科室、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剂型、不良反应表现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评价。结果:380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64种;年龄段均有分布,但老年人多见;引起ADR的抗菌药物多达48.9%;引起ADR的静脉给药达68.7%;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9.2%;ADR发生后经停药,必要时进行抗过敏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结论:ADR的发生在临床上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除科学有效地开展ADR监测工作,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技术规范外;临床医师合理用药、药师正确审核处方、护师应规范操作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统计分析,发掘警戒信号,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质量,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上海市宝山区2010年1-6月份上报的新的严重的ADR报告表405例,采用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方法,从多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5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192例(47.1%);引起ADR的药品主要是中药制剂156例(37.8%),抗微生品药140例(33.9%);用药途径中静脉注射239例(57.7%);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和神经系统,分别占34.1%、22.3%和20.9%。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包括患者年龄、药品种类和给药途径等,特别要重视中药制剂和抗微生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临床表现也呈现多元化,应加强ADR的监测,科学合理用药,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7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53种,抗感染药物占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70例;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以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结果应注意合理用药,并加强合理用药的监测,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2005 - 2010年上报的98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上报数量不断增加;新的及严重ADR构成比逐年增加;护士和药师上报构成比不断增加;ADR女性发生多于男性;ADR所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为76.46%,该类药物又以青霉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ADR的例数最多,为83.49%;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44.66%.结论 应加强ADR知识培训和宣传,做好ADR监测和合理用药,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李杰 《现代保健》2008,(36):158-159
药品不良反应(ADR)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用药,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颁布,ADR监测工作在我国逐渐深入展开,并引起普遍关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保证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的措施。通过对我院收集的10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ADR发生特点,以供临床合理用药、预防药品不良反应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方法:对187例ADR报告,按年龄、性别、用药情况、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发ADR比例最高,其次为抗感染药物,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以提高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卫生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方法:对义乌市义亭中心卫生院2010-2012年上报的124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24例ADR报告中,注射剂引起的ADR占74.2%,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占64.5%。结论:加强临床用药的管理,重点监测ADR发生率高的药品,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火鸿敏  朱丽叶  胡萍 《社区卫生保健》2010,9(4):289-289,293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报告,全球死亡患者有1/3不是死于自然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ADR的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控制和减少药源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2001年12月1日实施的《药品管理法》明确提出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制度,这充分说明了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上报的ADR 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用药19例,占22.09%;单独用药67例,占77.91%。86例ADR共涉及34种药品,其中抗菌药最多12种,发生ADR占56.9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8.37%。86例ADR经对症处理全部治愈。结论 ADR具有普遍性,应避免不必要的多种药物联用,坚持合理用药,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2010~2012年本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收集的236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对各组织器官的损害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6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12个类别,其中以抗菌药物为主,其次是中成药(包括注射液及其他制剂)、诊断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83.9%;主要的ADR类型是皮肤过敏反应。结论抗菌药物、中成药以及诊断用药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注意给药途径方式、特殊人群(特别是老年患者)以及不良反应类别的监测和报告,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23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和特点,提供临床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36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90例;其次中药注射剂38例;肠外营养药32例;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做好ADR发生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监测是指监测上市后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是药品再评价工作的一部分。ADR按其性质分为新的、严重的和一般的。新的ADR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ADR。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静脉滴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些规律及特点,总结其护理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11年静脉滴注的98例ADR报告分别从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药品生产企业、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药物不良反应的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例ADR中,涉及抗生素70例(71.43%),中药注射剂6例(6.12%);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过敏、消化道反应、静脉刺激;不同生产企业,同一种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不同或临床表现相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有高有低。结论详细询问过敏史,合理选择用药,加强药品保管,重视中药注射剂的配伍及监测,静脉滴注全过程的护理观察,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输液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护理人员的在ADR监测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输液科2006~2007年发生的115例ADR从一般情况、用药至发生ADR的时间、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I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5例ADR没有年龄性别选择性,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物为主(92例,占80.O%),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97例,占84.3%)。结论:护士在ADR监测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符颖  麦丽珍  欧慧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192-2194,2197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上报27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9例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250例,占89.61%;引起ADR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共185例(61.67%);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7.28%。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合肥第四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该院ADR监测小组4年多来收集的259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与分析。结果:259例ADR中,神经系统的ADR居多,抗精神分裂药物引起的EPS(锥体外系反应)居首位,其次为肝损害、皮疹、心动过速.少数为白细胞减少、癫痫发作;结论:预防常见的ADR,关键在于临床用药监测。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提供药学服务,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