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85~2002年深圳市福田区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2年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动态特征,为政府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2年疫情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985~1990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低,在40/10万以下;1991年后发病率呈直线上升,1995年发病率超过1990年的10倍;1996年后发病率有所回落,但一直维持在50~120/10万较高发病率水平;2) 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感占全部呼吸道传染病的95%以上,为我区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呼吸道传染病仍呈较高发病率水平,应加强对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等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2.
黄芳  武南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115-1115,1117
目的:了解深圳市1985-2024年肠道传染病流行动态特征,为政府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1985-2004年肠道传染病疫情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985-1990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逐年快速增长达最高峰;1991-2000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连续下降并达历史新低;2001-2004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幅度较小,维持在62/10万以下;2.痢疾、未分型肝炎、甲肝和伤寒是危害我市居民的主要传染病。结论:深圳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低,但有上升趋势,应继续做好综合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1992~2002年深圳市福田区丙类传染病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1992~2002年丙类传染病流行动态特征,为政府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福田区1992~2002年丙类传染病疫情年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992~1994年,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快速增长后迅速下降;1995~2002年发病率波浪形上升;2)流行性腮腺炎是福田区最重要的丙类传染病,占全部丙类传染病约60%,急性结膜炎和流感也占相当比重,且疫情相当集中于某年;3)福田区丙类传染病平均发病率56.56/10万。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丙类传染病仍呈较高发病水平,应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急性结膜炎和流感等主要丙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深圳市福田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方法 根据福田区1985~199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特点分析。结果 福田区15 a间共发生急性传染病23 151例,年均发病率为397.55/10万。若以5 a为一时间段分析,则1990~1994年年均发病率最高,为602.65/10万,1985~1989年次之,为413.95/10万,1995~1999年最低,为276.06/10万。总的发病趋势是下降的,其中,虫媒传染病下降最为明显,而一些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却居高不下甚至有上升的倾向。结论 不断加强肝炎等主要传染病的防制,扩大预防接种范围,加大社会对性传播疾病的监管力度,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福田区是深圳市中心城区,随着深圳市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现代都市,经过了大规模开发和城市化进程,人口快速膨胀,肠道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群的健康,对社会和经济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解肠道传染病发病规律和特征,制订有效的传染病防治措施,本文对福田区1985~2001年肠道传染病疫情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06—2015年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5年疫情资料和专题调查报告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5年福田区共报告肠道传染病病例47 057例,年发病率的范围为186.43/10万~548.83/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175.58/10万;其次是手足口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47.26/10万。发病时间呈现双峰特征,分别是11—12月和5—6月。0~5岁组发病例数最高,职业以散居儿童最多,占70.67%;其次为托幼儿童,占11.00%。结论福田区肠道传染病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为主,应加强腹泻病门诊监测,加强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的重点防控,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9年深圳市福田区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2009年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福田区学校及托幼机构共报告6种传染病爆发疫情,累计报告疫情84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流感、甲型H1N1流感疫情占76%,为全年爆发疫情之最,其中以小学最为常见,占事件的50%;2009年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以3—6月和9—11月为多,占全部爆发疫情的75%以上;经呼吸道传播的占85.7%,其次为经肠道传播占13.1%,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中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9,P<0.01)。结论 2009年深圳市福田区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以在中小学人群传播的流感、甲流等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为今后疫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0年控制麻疹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实施控制措施后麻疹的流行特征,探讨今后消除麻疹的对策。方法 分析1985-2000年福田区麻疹疫苗接种资料,疫情报告资料和1998年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资料。结果 福田区麻疹疫苗接种率从1985年的69.7%上升到2000年97.3%,随着接种率的提高,麻疹发病率从前期(1985-1989年)的9.26/十万下降到后期(1995-2000年0的6.25/十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麻疹发病仍呈周期性,且高峰期发病率高于10/十万,70.82%病例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15岁以下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0.33%,且该人群抗体保护水平低。结论 福田区麻疹控制处于较差水平。需要实施普种,维持高覆盖率,强化免疫三个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9.
2000-2002年深圳市福田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发展 ,其发病率得以大幅度下降。深圳市福田区麻疹的发病率从 1985 - 1989年的 9 2 6 / 10万下降到 1995 - 2 0 0 0年的 6 2 5 / 10万[1] ,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 0 0 1年疫情有所回升 ,发病率为 10 5 5 / 10万。通过对近年深圳市福田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就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进行探讨。1 材料和方法1 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深圳市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人口资料来源于区统计部门。1 2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发布的《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全国传染病发病逐年下降,而肠道传染病却逐年上升。1986年肠道传染病在23种报告传染病中占56%,1987年升为63%,1988年已达73%,其中痢疾、病毒性肝炎居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的第一、二位。中国预防医学院有关专家预测,今年全国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将继续增加。这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宝鸡市陈仓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年宝鸡市陈仓区各医疗单位上报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陈仓区合计报告法定传染病15种、2693例,总发病率为449.09/10万。2693例病人中,乙类传染病1527例,丙类传染病1166例;肠道传染病1291例,呼吸道传染病868例,血源及性传播疾病514例,虫媒及自然源性疾病20例;发病数居前3位的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病(824例)、肺结核(536例)、病毒性肝炎(481例)。发生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涉及全区大部分乡镇,合计发病314例。[结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是宝鸡市陈仓区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绥中县传染病发病动态,为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4251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为132.6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31/10万。平均病死率为0.24%。发病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结核、乙肝、出血热、梅毒和戊肝,占发病总数的87.32%。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72.90/10万,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9.79/10万,居第2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98/10万,居第3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7.99/10万,居第4位。结论2008--2012年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今后一个时期防治的重点和难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出血热、梅毒、布病是重点防制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2001—2007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浙江省2001—2007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疫情年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7年来浙江省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4种,共计报告发病数260212例,年报告发病率波动于(56.32~97.13)/10万;其中以痢疾最高,年均报告发病率达43.67/10万。其余依次为病毒性肝炎(已明确分型为乙肝、丙肝者除外)、伤寒副伤寒、霍乱。结论:浙江省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疫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部分年份有所回升,仍应继续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990-2019年兴化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其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兴化市1990-2019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兴化市1990-2019年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7种30 282例,年均发病率69.66/10万。1990-1999年、2000-2009年、2010-2019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61.30/10万、21.29/10万、18.35/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x趋势2=56 574.719,P < 0.001)。1990-1999年甲肝、伤寒副伤寒高发,占总发病的78.58%,2000-2009年发病以肝炎(未分型)、甲肝为主,占65.87%,2010年后肝炎(未分型)、戊肝发病占69.81%。三个时期病人的性别和年龄组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农村和市区发病数分别占74.35%、25.65%,主要发病人群是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和工人;1990-1999年、2000-2009年发病呈明显双峰分布,高峰在每年3月和7-10月,2010-2019年季节性不明显,全年发病趋于平缓。 结论  1990-2019年兴化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明显下降,防制效果显著;今后需加强对农村地区、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和中老年人的防控,结合新时期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特点,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广东省某市1964-2016年法定传染病发病谱变化趋势,为制订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不同年代、不同传播途径的法定传染病发病谱变化趋势。结果 1964-2016年,广东省某市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9种共计1 128 322例,报告死亡病例9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 418.5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17/10万。60~80年代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麻疹、流感、痢疾、百日咳、病毒性肝炎为该时期传染病发病谱的主要优势病种。90年代至今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病毒性肝炎、淋病、梅毒、肺结核为该时期传染病发病谱的主要优势病种。肠道传染病从70年代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发病率最低为9.80/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从70年代开始发病下降,2010-2016年回升与登革热疫情流行有关。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发病大幅度下降。结论 1964-2016年广东省某市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总体呈现下降趋势。53年间传染病发病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时期传染病防控工作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医疗保险改革后上海市急性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了解上海市医疗保险后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监测以及传染病访视、调查处理等工作变化 ,探讨适应本市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模式。  [方法 ] 选择有代表性的全市 7个区、县的 2 1家医疗机构开展此项调查工作。  [结果 ] 医疗保险后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至初诊和初诊至确诊的时间显著比医保前长 ;医疗保险后传染病住院人次下降 ;肝炎、菌痢、伤寒、肺结核等传染病医疗总费用下降 ;肝炎门诊人次上升 ,平均医疗费用上升 ;肠道门诊人次上升 ,平均医疗费用下降 ;传染病监测数量及质量、病家访视质量无变化。  [结论 ] 将预防保健逐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 ,实施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办法 ,将会大大提高传染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邳州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邳州市2006-2010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邳州市累计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5种1 303例,年均发病率15.29/10万,发病率呈现平缓下降趋势。全年均有发病,6-9月份为高峰,占报告病例的49.27%;发病在人群中形成两个高峰,一是5岁以下婴幼儿,占20.57%(268/1 303),主要病种是痢疾;二是40-60岁中年人,占31.16%(406/1 303),主要为病种是戊肝和未分型肝炎;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散居儿童和农民为发病的高危人群,痢疾和肝炎的有效控制是降低本市肠道传染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2004-2009学年度传染病发病状况,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北京市西城区2004-2009学年度中小学生传染病统计报表,分析不同学段、不同年度各种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西城区2004-2009学年度学生共363 749名,传染病总数为2 141例,发病率为5.89‰,其中呼吸道传染病2 027例,发病率为5.57‰;消化道传染病114例,发病率为0.31‰。各学段学生水痘和痢疾的发病率均占首位,分别为4.15‰和0.31‰。传染病发病率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为10.06‰,3.45‰和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传染病监测工作中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是重点,尤其要加强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染病防治70年成效显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天花、鼠疫、霍乱、痢疾、伤寒、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脑、腮腺炎、血吸虫、黑热病、出血热、钩体病、乙脑、斑疹伤寒、疟疾、黑热病、麻风、猩红热、红眼病等传染病肆虐,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70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陆续出台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全国力量进行传染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传染病大规模的暴发、流行已经非常少见,大多数法定管理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水平迅速下降,已较长时期维持在低水平。天花被消灭,脊灰、丝虫病、麻风病、新生儿破伤风陆续被消除。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脑、乙脑、甲肝、腮腺炎、风疹、结核病等疫苗针对疾病发病均大幅减少并维持在极低水平。儿童乙肝感染和发病明显下降,到达控制阶段性目标。霍乱、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钩体病、血吸虫病等自然医源性传染病,斑疹伤寒、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发病降至历史最低,有的接近消除水平。传染病死亡在死因顺位中从第一位降到第十位,传染病防治的成效对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期望寿命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