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中学生抑郁和焦虑状态与应激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目的探讨农村中学生抑郁和焦虑状态与应激源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在一个农村中学中 ,选取全部 10 14名学生 ,应用自编的一般状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 [1] 进行调查。结果在准确完成问卷的 92 2名学生中 ,SDS和SAS标准分的阳性率分别为 40 .78%,12 .80 %,并与ASLEC各因子分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农村中学生特别是女生存在较为严重的抑郁和焦虑心理 ,并与其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尤拉 《中外医疗》2011,30(26):1+4-1,4
目的探讨我市农村中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我市随机选取农村4所中学420名学生进行调查。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组成的调查问卷测查进行调查。结果 SAS、SDS得分与生活事件量表中的各因子呈正相关。另外,SAS、SDS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无明显相关性,而SAS、SDS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农村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其生活事件和其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女生抑郁和焦虑状态与应激源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护理专业2、3年级79名女生,应用自编的一般状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调查。结果:在准确完成问卷的79名女生中,SDS和SAS标准分的阳性率分别为40.51%和15.19%。不喜欢上学、受人歧视冷遇、生活习惯明显变化、恋爱不顺利或失恋等负性生活事件是起促进因素。结论:护理专业女生存在较为严重的抑郁和焦虑心理,并与其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考试应激源下焦虑、抑郁情绪的状态调查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调查高校大学生在面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应激源下的心理特点,研究考试应激状态时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考试应激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Beck抑郁问卷(BD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某大学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200名大学生在平时、考试时、考试后进行了焦虑、抑郁情绪与人格特征相关测试和分析.结果:考试组在应激状态的焦虑、抑郁分值比对照组显性增高,并随着考试的结束,其分值逐渐降低;考试失败经历次数越多的考试组焦虑、抑郁分值越高;焦虑、抑郁情绪与EPQ人格E维度呈负相关,与N维度呈正相关.结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经的应激源,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因此,必须在考前对考试学生采取心理干预,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尤其是多次经历考试失败的学生、个性不稳定及内向.应成为心理指导与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癫痫是儿科常见神经系统疾患,在我国患病率约3~7‰,而其中60%患者是在儿童时期发病,长期频繁以及严重的痫性发作会导致进一步的脑损伤,甚至出现持久性的神经精神障碍,该病既涉及到神经病学问题,也涉及到精神医学问题。有研究报道癫痫患者中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既往普遍认为正常儿童的抑郁症少见或具有自限性,从而导致约2/3患有临床抑郁症的儿童被漏诊和延误治疗。目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儿童抑郁普遍存在且发病有增长的趋势,并因为被忽略而得不到治疗,这也是  相似文献   

6.
护士压力源与焦虑抑郁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压力又称应激,是一种跨越人格、文化、时间的全人类经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增加,护士面临的职业应激与精神卫生问题更加突出。本研究应用问卷调查,以了解护士职业应激与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了解尿毒症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在治疗过程中的发生情况.②方法 79例尿毒症患者按血肌酐值分为甲乙两组(SCr<1000μmol/L为甲组,SCr>1000μmol/L为乙组).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应用SAS和SDS量表对尿毒症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和焦虑状态进行评估.③结果 甲组尿毒症患者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分别是66.7%、50.0%,治疗后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分别是33.3%、23.8%;乙组尿毒症患者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分别是81.1%、67.6%,治疗后其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分别是51.4%、40.5%.④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肌酐值越高,其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越高;经过有效合理的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情况都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慢性胃炎患者产生抑郁以及焦虑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方法:在我院随机抽取578名慢性患者,通过抑郁调查表和焦虑调查表的填写,来判断他们的行为差异性.从肝胃不和组与非肝胃不和组、证素胃组与非证素胃组、证素气滞组与非证素气滞组的角度进行分析抑郁及焦虑存在的差异性.结果: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患者,在肝胃不和组与非肝胃不和组、证素胃组与非证素胃组、证素气滞组与非证素气滞组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患有慢性胃炎其心理状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北京高铁乘务人员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分析不同体质与抑郁焦虑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北京高铁乘务人员进行中医体质分布及抑郁、焦虑状态调查,分析其体质分布特点及与抑郁焦虑状态的相关性。结果北京高铁乘务人员中阳虚体质(含兼夹阳虚体质)者47.0%,气虚体质(含兼夹气虚体质)者42.3%,气郁体质(含兼夹气郁体质)者40.9%,阴虚体质(含兼夹阴虚体质)者31.7%,痰湿体质(含兼夹痰湿体质)者30.6%,血瘀体质(含兼夹血瘀体质)者28.1%,湿热体质(含兼夹湿热体质)者14.6%,特禀体质(含兼夹特禀体质)者12.1%,平和体质者3.9%。各种体质均与抑郁、焦虑状态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中平和体质患有焦虑的比例低,而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和特禀8种偏颇体质患有抑郁、焦虑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气虚体质患抑郁的风险是非气虚体质的2.03倍[OR=2.03,95%CI(1.05~3.94)],气虚体质与焦虑明显相关[OR=1.95,95%CI(1.07~3.56)]。结论阳虚体质(含兼夹阳虚体质)、气虚体质(含兼夹气虚体质)是北京高铁乘务人员最多见的体质类型,调理体质或可作为控制北京高铁乘务人员抑郁、焦虑发生的思路和方法,成为职业卫生监护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中学生抑郁状况及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重庆市中学生的抑郁状况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对重庆市159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中学生抑郁发生率较高(58.4%),抑郁总分(41.20±7.83)及各因子[精神性障碍(3.30±1.36)、躯体性障碍(15.19±3.01)、精神运动性障碍(4.43±1.25)及心理障碍(18.27±4.70)]与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29.5±8.5)与消极应对方式(23.0±7.8)]在不同性别、年级及学校类型上有所不同;中学生抑郁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除精神性障碍因子外,r分别为-0.483、-0.267、-0.272、-0.553,P0.01)和消极应对方式(r分别为0.242、0.618、0.175、0.190、0.098,P0.01)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应对方式是中学生抑郁发生的有效预测因子。结论重庆市中学生抑郁状况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的流行特征,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整群抽取本地区2所中学的1 902名高中学生进行抑郁、焦虑情绪的现况调查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高中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流行率分别为45.5%和16.09%;不同性别、年级和学校类型高中学生在某些BDI单项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女生、普通中学学生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男生、重点中学学生,高三年级学生的焦虑情绪的发生率略高.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抑郁情绪与焦虑、认真考虑过自杀、学习成绩、出生地、近1个月内吸烟、年级、近1年内打架、母亲文化程度以及计划自杀有关,焦虑情绪与抑郁、认真考虑过自杀、母亲文化程度、性别、师生关系、年级和同学关系有关.结论应联合学校、家庭、社会,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防止或降低中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目的 了解中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的流行特征,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本地区2所中学的1902名高中学生进行抑郁,焦虑情绪的现况调查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高中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流行率分别为45.5%和16.09%;不同性别,年级和学校类型高中学生在某些BDI单项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女生,普通中学学生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男生、重点中学学生、高三年级学生的焦虑情绪的发生率略高,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抑郁情绪与焦虑,认真考虑过自杀,学习成绩,出生地,近1个月内吸烟,年级、近1年内打架,母亲文化程度以及计划自杀有关,焦虑情绪与抑郁,认真考虑过杀,学习成绩,出生地,近1个月内吸烟,年级、近1年内打架,母亲文化程度以及计划自杀有关,焦虑情绪与抑郁,认真考虑过自杀,母亲文化程度,性别、师生关系,年级和同学关系有关。结论 应联合学校,家庭,社会,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防止或降低中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相关因素及其影响路径.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大连市中学生647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成就动机量表(AMS)、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CS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及路径分析.结果 考试焦虑检出率为轻度25.97%,中度45.65%,重度28.38%;男生[(16.71±6.44)分],女生[(17.01±7.02)分]考试焦虑差异无显著性(t=1.469,P=0.334);考试焦虑与神经质、精神质、成就动机及竞争达成动机、忍耐、逃避、发泄、否认幻想、家庭矛盾性、父母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等呈正相关(r1-16:0.214,0.135,0.254,0.216,0.308,0.472,0.492,0.168,0.249,0.537,0.282,0.102,0.238,0.185,0.233,0.301,0.273;P1-16<0.05),与解决问题和合理化解释、家庭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情感表达、组织性、父母温暖理解等呈负性相关(r 1-9:-0.121,-0.134,-0.178,-0.215,-0.221,-0.101,-0.298,-0.136,-0.168;P 1-9<0.01);进入考试焦虑回归方程的是竞争达成动机、发泄情绪、组织性、精神质、神经质、父温暖理解、母拒绝否认(t1-7:2.496,2.521,2.687,2.150,3.503,2.237,2.259;P1-7<0.05).结论 中学生普遍存在考试焦虑情绪;成就动机、情绪化应对、人格、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通过不同路径影响考试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初中生的抑郁、绝望情绪与自杀危险性的关系及其绝望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eck自杀意念量表、Beck抑郁量表、Beck绝望量表对临沂某地5所初级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共20个班的1 381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初中生自杀危险性与抑郁、绝望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0.64,P<0.01).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绝望在抑郁与自杀危险性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5.8%,以性别、年龄对样本进行分组,男生组和初一组中,绝望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42.7%和29.9%.女生组和初二组中,绝望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74.1%和95.3%.结论 初中生的抑郁、绝望情绪越严重,自杀危险性越大.绝望在不同性别、年级初中生中的中介效应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考应激对中学生心理状况及考试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在中学生中考前夕,对420名参加中考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被调查者SCL-90各因子得分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皆有显著差异(P<0.01).SCL-90各因子均分、SDS及SAS的总粗分和标准分与中考成绩呈负性相关.结论考试应激使中学生心理症状明显增多,并影响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17.
中考应激对中学生心理状态及考试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中考应激对中学生心理状况及考试成绩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在中学生中考前夕,对420名参考加考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SCL-90各因子得分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皆有显著差异(P<0.01)。SCL-90各因子均分、SDS及SAS的总粗分和标准分与中考成绩呈负性相关。结论 考试应激使中学生心理症状明显增多,并影响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18.
19.
何传才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03-1104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症自评量表(SCL-90)对880例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中学生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显著,女生的生理自我、自我认同、道德自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自我概念总分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星显著负相关;拥有更高自我概念者,心理问题越少,反之,心理问题则越多。结论: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