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青春 《嘉兴医学》2002,18(3):151-152
目的:无痛鼻腔止血海绵治疗鼻出血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鼻出血较多的患19例用无痛鼻腔止血海绵行鼻腔填塞3-5天。结果:行鼻腔填塞后均血止,3-5天取出,18例无鼻出血,1例又鼻出血,有效率100%,治愈率94.7%,均无吞咽困难,生活能自理。结论:无痛鼻腔止血海绵对鼻出血较多病人行鼻腔填塞是比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腔填塞治疗严重鼻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 10 6例严重鼻出血的部位 ,经前 ,后鼻腔填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在 2~ 5天抽除鼻腔填塞物而愈 ,疗效满意。随访 3~ 18个月 ,1例并发患侧化脓性上颌窦炎 ,后经冲洗而愈 ,2例高血压病例 1年后再发同侧后鼻道大出血 ,再经前、后鼻孔填塞而愈。结论 :传统的前鼻孔和前后鼻孔填塞仍是临床上治疗严重鼻出血最基本的方法 ,但要注意寻找出血点 ,采取有效填塞措施。  相似文献   

3.
鼻出血及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出血的各种病因,依据不同的病因准确使用止血方法,减少在治疗过程中的盲目性。方法:对136例反复鼻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结果:136例反复鼻出血患者,经过仔细检查出血部位、分析不同原因、给予不同的止血方法后均可达到止血的目的。随访6个月~12个月,治愈117例,占86%,好转19例,占14%,疗效显著。结论:不同的止血方式、添塞材料的种类、止血操作技巧、出血的部位以及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等均可影响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讨鼻出血的各种病因,并依据不同的病因准确使用止血方法,减少在治疗过程盲目性. 方法 本文对136例反复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效果. 结果 不同的止血方式、填塞材料的种类、止血操作技巧、出血的部位以及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等均可影响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5.
6.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严重的可以引发贫血、休克甚至死亡.虽然临床上止血方法很多,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处理或操作不当导致病情加重[1].2003年~2006年收住院治疗的83例严重鼻出血患者情况,就鼻出血诊治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难治性鼻出血指出血量较大,来势凶猛,经常规鼻腔填塞等方法不能有效止血,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5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膨胀海绵结合碘仿纱条填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优点。方法:对于老年性顽固性鼻出血行凡士林纱条填塞效果不佳者在鼻内镜下膨胀海绵结合碘仿纱条填塞治疗。结果:鼻内镜下膨胀海绵结合碘仿纱条填塞鼻腔止血效果较好。结论:鼻内镜下膨胀海绵结合碘仿纱条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为凡士林纱条填塞无效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鼻出血的各种病因,依据病因,使用正确、有效的止血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最佳方案.方法:对47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以及治疗过程、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结果:47例鼻出血患者,准确定出出血部位,根据不同原因,实施止血方法后均达到止血的目的.结论:局部处置与用药相结合均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比较鼻出血治疗中使用凡士林纱条、艾氟隆止血海绵和瑞纳凝胶快速止血材料的疗效及术后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方法对150例鼻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凡士林纱条、艾氟隆止血海绵和瑞纳凝胶快速止血材料填塞鼻腔,24~48小时取出填塞物,根据填塞后出血情况评价疗效,根据局部疼痛、填塞物腐臭程度和体温变化评价局部及全身反应状况。结果凡士林纱条组的治愈率为62.0%,总有效率为90.0%;艾氟隆组的治愈率为68.0%,总有效率为84.0%;瑞纳组的治愈率为88.0%,总有效率为94.0%。瑞纳组治愈率较凡士林油纱条组治愈率和艾氟隆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0,X2=9.269),而三者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267,X2=2.641)。凡士林纱条组的局部和全身反应轻度的比率为28.0%;艾氟隆组轻度的比率为32.0%;瑞纳组轻度的比率为56.0%。瑞纳组轻度的比率较凡士林纱条组、艾氟隆组轻度的比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8,X2=9.606)。结论在鼻出血的治疗中使用瑞纳凝胶快速止血材料效果可靠,局部及全身反应轻,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根据出血位置不同,采用不同方法综合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针对78例鼻出血患者,依据出血位置不同,分别采用前鼻孔填塞、后鼻孔水囊压迫、鼻内镜下鼻腔区域填塞和双极电凝止血等方法。结果 78例鼻出血患者,经过确定不同出血位置,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均达到了有效止血的目的。一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3.6%。结论依据出血位置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可提高鼻出血治愈率,并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4.
鼻腔填塞与鼻内窥镜下止血治疗鼻出血235例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出血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方法:对鼻出血235例分别鼻腔填塞与鼻内窥镜下止血治疗,就治疗中的疼痛不适,治疗后的局部及全身不适进行评分调查。结果:鼻腔填塞止血组(填塞组)115例中未愈40例,治愈75例(65.2%);鼻内窥镜下止血组(窥镜组)120例中未愈5例,治愈115例(95.8%)。治疗中的疼痛不适评分:填塞组为8.90±1.64分,窥镜组为5.63±2.64分;治疗后的局部不适评分:填塞组为5.61±2.46分,窥镜组为4.14±1.32分;治疗后的全身不适评分:填塞组为4.79±1.92分,窥镜组为3.63±2.22分,两组各不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出血较传统鼻腔填塞止血优点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鼻腔填塞止血治疗,n=36)和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治疗,n=4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平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鼻通气恢复时间、出血量、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鼻通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效果显著,具有鼻腔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0月~2 0 0 0年4月,我们使用鼻内镜治愈顽固性鼻出血患者2 4例,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男17例,女7例,2 2~79岁。右侧出血9例,左侧15例;鼻腔后部出血2 2例,鼻腔顶2例;出血部位点状糜烂10例,凹陷状糜烂5例,火山口样5例,球状外突样2例,条状裂缝1例,黏膜下淤斑1例。患者伴发高血压9例,冠心病3例,肝炎1例,鼻咽癌放疗后4例。2 4例均经反复前后鼻腔填塞;1例颈外动脉结扎再开放前筛仍不能止血;1例鼻出血3年,多次鼻内镜检查未找到出血点。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入选标准:①出血凶猛,血红蛋白迅速下降,前后鼻腔填塞无效,濒于休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出血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80例鼻出血患者中,单纯油纱前鼻孔填塞25例、前―后鼻孔填塞5例,鼻内镜下微波止血150例,并对止血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到止血目的,其中一次治愈率95%,9例患者经二次止血治愈,治疗后随访3~6个月不等,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治疗鼻出血的关键是寻找出血点及把握止血时机,鼻腔填塞仍是常用的止血方法,鼻内镜下止血定位精确、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姜栋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X):62-62,56
目的探讨鼻出血的发病原因、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环境湿度、温度及精神创伤等可为出血诱因,下鼻道顶部可为常见出血部位,填塞和电凝为常见有效治疗方法。结论鼻出血是多种原因所致疾病,仔细检查综合治疗多可治愈。  相似文献   

19.
影响鼻出血止血效果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远华 《中外医疗》2008,27(35):178-178
目的 对鼻出血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提高鼻出血常规治疗的效果和质量.方法 对30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出血部位、程度、粘膜情况选择不同的止血措施.结论 医生的临床经验不足、止血操作技巧差、局部解剖异常、出血在高危部位以及填塞材料种类等,均可影响止血效果导致止血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佟勇 《基层医学论坛》2005,9(2):187-187
2001年~2003年9月,我科对收治的46例鼻腔填塞无效的难治性鼻出血在鼻内窥镜下给予双极电凝烧灼止血,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46例鼻出血患者,男26例,女20例,年龄18~76岁。鼻腔填塞(2例后鼻孔填塞)仍活动性出血,鼻内窥镜下吴氏-鼻腔静脉丛出血28例,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