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穴位,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之一,已为大家所共识,临证之时,辨证取穴,或经穴、或奇穴、或阿是穴,有时,穴虽异而效同,或穴虽同而效异。究其原因何在?笔者近日偶读《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有云:“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参照临证心得,颇有所悟。针灸取穴,其见效在于对“神气”的把握,穴位只是“调神”的受激点。从历代书籍的记载可知,穴位概念的产生,是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发展而形成的。古人  相似文献   

2.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临床举隅410005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黄听军《素问·病能论》云:“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歧伯曰:此同名异治也。失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同一颈痈病...  相似文献   

3.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由于所病脏腑与经脉的不同而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诊时虽然在临床上出现了同一症状,但是由于所病脏腑不同,因而不能采用同一方法来治疗。古有明训“宁失其穴,毋失其经”,在临床上我们应该辨明病在何脏,然后选穴治疗。又如病位不同,诊断亦异,如急性腰扭伤与落枕,由于病有上下,诊断不同,但如疼痛在于同一经脉,则可在同一经脉选穴治疗。现试举病例予以说明。同病异治1.失眠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常取印堂、神门、三阴交治疗,但有的病例有效,有的无效,这就是由于症状虽然同是失眠,但所病脏腑不同因而选穴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4.
"阿是穴"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是穴,正式命名见于唐代《千金方》中“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理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日阿是穴也”。以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称“不定穴”,《医学纲目》称“天应穴”,其名虽异,而其义皆同。  相似文献   

5.
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俞穴,是肾之精气输注及与外交接之处;命门穴为督脉经穴,督脉由此从脊内属肾,三穴虽异脉而同源。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以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搓擦手法对三穴进行刺激,在治疗部分肾虚证候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操作方法,作用机理和部分病  相似文献   

6.
近代名医蒲辅周(1888~1975)先生有句名言:“中医治病有一个秘诀,就是‘一人一方’。”此言乃衍生于清代医家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中“病同人异论”。 徐灵胎云:“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唯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  相似文献   

7.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过去虽无此病名,但在“咳嗽门”之中,有详细的记载,有些症状较近似。然咳嗽所包括的范围实在太广,诸如伤风感冒、肺痿肺痨、痰饮哮喘等证,都有咳嗽这个症,正因为它有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混淆颇易,区别甚难,故治疗上不易迅速取效。但从临床体会,此证亦有其特点,对气息、形体、病态、脉象等方面细心分析,可以鉴别清楚,而不致与诸证相混,笼统施治。  相似文献   

8.
<正> 症虽各有源,而罹亦不同一.本文同是血症,其原则异.辨证同中求异,异中有同;既有定法,又有活法;既是道其常,又能测其变.此医无一定之法,而有一定之理也.余临床40余载,体会芣?汤治疗出、溺血症,其效颇显.例一〔肾外伤〕田某,男,23岁.因被他人用三棱刀刺伤腰部,流血过多,休克入院.经手术探查,见右肾下极  相似文献   

9.
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病同人异论》中说:“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不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气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格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勉,年力有老少,奉养有膏梁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  相似文献   

10.
朱大明 《四川中医》2002,20(2):45-45
见水欲尿症,临床罕见。所举二例病名虽同,证型各异,治法有别,分别用二仙汤合缩泉丸,少腹逐瘀汤治之,体现了祖国医学“同病异治”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素问·病能论》曰 :“帝曰 :善。有病颈痈者 ,或石治之 ,或针灸治之 ,而皆已 ,其真安在 ?岐伯曰 :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 ,宜以针开除去之 ,夫气盛血聚者 ,宜石而泻之 ,此所谓同病异治也。”文中对“同名异等”的认识 ,历代医家歧义颇多 ,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观点 :1 隋代医家杨上善认为“异等”是言治法不同 ,其注曰 :“同称痈名 ,针灸石等异疗之。”2 唐代医家王冰则认为 ,“异”言病变处色泽的改变。其注云 :“言虽同曰颈痈 ,然其皮中别异 ,不一等也。”3 “异” ,指证的不同 ,如明代医家张介宾言 :“颈痈之名虽同 ,而证则有…  相似文献   

12.
清代医家张志聪在《侣山堂类辩》自序中说:“夫天下有理所同者,同,无容辩;天下有理所异者,异,亦无容辩。即天下有理之同,而勿为理之所异;理之异,而或为理之所同者。同中异,异中同,又无容辩。惟是理之同矣,而同者竟若异;理之异矣,而异者竟若同。同之不可为异,异之不可为同,又何容无辩?”这段文字讲的是对医学理论的辨析,表明主要是辨析似异实同、似同实异的内容。古代医书中的文字同样存在着此类似异实同、似同实异的现象,若不加辨识,容易为其形体的外表所迷惑,视形异为义异,认形同为义同,而误解其意义的内核。为此,…  相似文献   

13.
针,药,罐并用治疗产后顽固性尿潴留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锋 《中国针灸》1996,16(12):48-49
针、药、罐并用治疗产后顽固性尿潴留46例丁锋(浙江省德清县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313200)主题词尿潴留/针灸疗法,针药并用,拔罐所谓产后顽固性尿潴留是指产妇产后小便点滴不通,虽经理疗、针刺或中药治疗未效,而留置导尿达7天以上的患者。笔者近10年来采...  相似文献   

14.
透穴久留针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是临床较常见的顽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眼周、口角或颜面肌肉呈阵发性、不规律、不自主的抽搐、跳动。精神紧张时加重,影响患者面容,对说话、吃饭也稍有影响。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且病情顽固,治疗乏效。笔者曾用透穴久留针治疗数例,疗效显著。现介绍于下,供同...  相似文献   

15.
太溪穴为肾经原穴、输穴。太冲穴为肝经原穴、输穴。二穴皆系特定穴中的五输穴与原穴,笔者在临床上常以二穴为主治疗多种疾病。1病案举例1.1中风在中风偏瘫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肝阳亢旺,其典型表现为:舒张压偏高,头目眩晕,脉弦细,或弦数,或弦而有力,诸如...  相似文献   

16.
石菖蒲与九节菖蒲、重楼与拳参的鉴别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混淆品种是指由于历史原因或因地区用药习惯不同而致的药材名同物异;或因性味功能相近而互相混用,虽与中药正品来源不同,但在当地视为正品应用的药材品种。中药混淆品种与正品来源不同,在化学成分和功能方面多有一定差异,有的甚至完全不同。中药混淆品种的存在,势必影响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了自行研制的 K+、Na+、Ca2 +、H+复合式针灸型离子选择性微电极 ,对针刺同经或异经穴位时足三里穴位内的 K+、Na+、Ca2 +、H+等离子活度进行了监测 ,结果在同步观察K+、Na+变化中观察到在针刺同一穴位时确有 K+的增高 ,伴有 Na+的同步下降 ,反之 K+的降低 ,Na+则升高的负相关现象。提示针后确有促进或加强“钠泵”作用的后效应。在同经或异经穴位中则较弱。在同步观察 Ca2 +、H+活度变化中 ,发现 Ca2 +活度在针后 30分钟 ,同一穴位点内高于针前值 ( P <0 .0 5) ,而其他时间内亦偏高于同经异穴或异经异穴 ,但未达显著性差异。在 H+活度变化中 ,则见在针刺过程中△p H值显著下降 ,P<0 .0 0 1。停针后逐渐恢复。这可能与穴位内肌纤维的紧张收缩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方证”及血清药理学方法,提出中医方剂“隐效”的概念。“隐效”受正气的引导,使方剂可以发挥多向调节的作用,推之于临床,可“同证异治”或“异证同治”。  相似文献   

19.
顺气法自治呃逆湖北中医学院李桂香2年前我经常出“厕道”后.1991ff上半年五月四勇,初发时用回B往事转移注意刀司自一辄H京日以制止,后手用此采不自用,n先后采用指正压回内共产、双百@分穴以及叵穴行法,虽源a能笠效,但圄易变发。发作回曲国也起未超K,...  相似文献   

20.
“同病异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病异治”新探周健,邱建霞(四川省内江市中医院内江641000)关键词同病异治,治则“同病异治”语出《内经》:“歧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1]”何谓“同病异治”?《中医学基础》说:“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