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的效果、适应症和手术技巧。方法:2001年来,共采用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10例,其中神经内镜三脑室造瘘术(ETV)6例,神经内镜透明膈造瘘术1例,因室间孔狭小或视野不清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总结其效果、适应症和手术技巧。结果:行ETV的6例术后颅内压210~240mmH2O(226mmH2O±28mmH2O)。1例松果体区转移瘤患者在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未行进一步治疗,术后3月死亡。其余9例症状好转,影像学复查脑室缩小的6例。并发脑膜炎1例,发热2例,其中1例为1.5岁小儿因全麻并发急性喉炎,另1例原因不明,3天后好转。1例切口愈合不良,后经二期清创、缝合后治愈。4例ETV术后并发头皮下少量积液,自行好转。出血2例,经温Ringer’s液冲洗后出血停止。无死亡和永久后遗症。结论:本组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无死亡和永久后遗症。对于因导水管狭窄、后颅窝和中脑占位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ETV有很好的效果。良性占位病变的大多数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要尽早处理原发病变。慎重选择造瘘部位和器械对于避免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神经内镜对脑积水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镜下行不同治疗方式的32例不同类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3月~2年,9例梗阻性脑积水采用内镜下脑室造瘘术(7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即ETV,2例行透明隔造瘘),8例治疗有效,1例ETV后脑积水无明显改善,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23例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内镜下引导V-P分流(10例)或内镜下引导V-P分流加内镜下脑室造瘘术(12例行ETV,1例行透明隔造瘘),脑积水均获得改善。结论 梗阻性脑积水采用神经内镜脑室造瘘术,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内镜引导V-P分流或内镜引导V-P分流加脑室造瘘术,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结核性脑积水患者经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12例患者中11例术后脑积水症状均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2个月死亡。结论: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4种神经内镜手术方式在脑积水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根据不同患者的适应证,采用第3脑室造瘘术、透明隔造瘘术、脑室囊肿造瘘术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这4种神经内镜手术方法,对58例脑积水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并对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58例脑积水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后50例明显好转,手术有效率达86.21%,2例出现并发症,4种手术方式均能较好地治疗脑积水患者。结论神经内镜对临床上脑积水的治疗效果理想,并且手术具有创伤轻微、并发症较少的特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ETV)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对15例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行ETV手术并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影像学改变。结果至复查时脑积水临床改善12例,无变化2例,加重1例。12例影像学检查脑积水改善(第三脑室缩小),2例无变化,1例加重,并发颅内感染,其家长放弃治疗。并发症有颅内积气1例,脑脊液漏1例,发热6例,经短期治疗后病情好转,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ETV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有效手段,效果良好。为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操作人员应熟练内镜操作过程,严格无菌操作,正确掌握头位、入颅点、内镜方向和造瘘口位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不同类型的脑积水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疗效。方法分别选用V-P(脑室腹腔分流术)、L—P(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神经内镜下侧脑室脉络丛电烧术治疗92例脑积水患者。结果92例脑积水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2例L—P术后近期阻塞、1例L-P术后1个月并发感染、2例V-P术后1个月后阻塞、1例造瘘术后脑室内出血、3例造瘘术后感染、1例电烧术后恶性高热死亡。其余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根据不同类型脑积水进行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法能提高脑积水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曹东彪  杨延飞  方军超 《中原医刊》2011,(13):126-126,F0003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及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脑积水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9年2月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或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的60例梗阻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室-腹腔分流术42例中有效率为83%,18例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有效率为94%;脑室-腹腔分流42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8%,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1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安全、实用,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Zong XY  Zhang YZ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1):2905-2907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造瘘在治疗梗阻性脑积水中手术方法、效果和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手术后并发症的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行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患者中54例造瘘成功,1例因三脑室底布满血管网不能造瘘,50例效果良好,4例患者无效,于造瘘后3个月内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8例,1例患者4个月后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又行钻孔外引流术。头皮下积液8例,手术后发热15例。癫痫1例,硬膜外出血1例。结论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造瘘是安全有效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的手术方法,根据随访结果对ETV手术进行客观的临床评估。方法对于13例因不同原因造成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进行了ETV手术治疗。其中对1例成人患者和1例小儿患者加用了中脑导水管球囊扩张术。结果随访1~48个月,随访结果示该手术明显有效9例。其中2例同时做了导水管扩张术。1例患者同时合并有骶裂、骶部皮毛窦及腰4椎管内占位、脑膜炎。控制感染后成功完成了椎管内肿瘤切除术 ETV,术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1例小儿患者术中发现合并有脑室内持久性出血,术后3个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另1例因松果体区肿瘤所致脑积水的患者术中发现合并有三脑室底部下陷,为避免基底动脉损伤而放弃了造瘘术,行γ-刀放疗后6个月改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1例18岁男性患者术中造瘘时动脉出血而不得不终止手术。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来说,ETV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神经内窥镜设备的不断改进、技术的改善和提高,ETV手术有可能替代分流术而成为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27例梗阻性脑积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劲  王剑波  余政  张入丹  叶群林 《重庆医学》2008,37(11):1223-1224
目的探讨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在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造瘘手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27例。结果造瘘成功26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影像学CT或MRI复查结果评定手术效果,全部有效。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在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方面安全、有效,在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已逐渐成为首选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