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是发生在中小乳腺导管多发性乳头状瘤,是乳头溢液的常见原因。本院2000年6月~2007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癌变5例,现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5例均为女性,年龄在39~60岁,病变位于左侧2  相似文献   

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是发生在中小乳腺导管多发性乳头状瘤,是乳头溢液的常见原因.本院2000年6月~2007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癌变5例,现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及合并非典型增生、癌变等几种不同的X线表现,提高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及合并非典型增生、癌变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5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头状瘤(病)及合并非典型增生、癌变的病例的X线表现。结果550例中,乳头状瘤284例(51.64%),乳头状瘤病28例(5.1%),合并非典型增生195例(35.45%),乳头状瘤(病)合并非典型增生及局灶癌变43例(7.81%)。结论①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诊断导管乳头状瘤(病)及非典型增生、癌变有非常重要的价值。②导管乳头状瘤(病)是一种潜在的癌前病变,常合并非典型增生,部分在此基础上局灶癌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经过相应手术病理证实或电话回访结果为患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35例患者,对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经过相应的病理证实,确诊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35例患者中共有4...  相似文献   

5.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2%,13/41)例.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2例,乳头状增生11例,乳头导管腺瘤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有7例伴有非典型导管内上皮增生.6例经乳管镜检查诊断为导管内肿物的有4例;X线钼靶检查的10例中诊断乳腺肿物的有5例.结论 本研究显示在乳腺乳头状病变中约有1/3有恶性或恶性倾向,高频超声是乳腺乳头状病变检出率较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特别是当不伴有乳头溢液或钼靶X线检查为阴性时更适合用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应用乳腺超声与乳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的90例疑似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单一及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效果。结果: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检查乳腺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的符合率高于单一的乳管镜、乳腺超声检查(P <0.05);5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理结果显示恶性11例,良性41例;乳管镜检出恶性17例,良性35例;乳腺超声检出恶性16例,良性36例;联合检查检出恶性11例,良性41例;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高于乳管镜、乳腺超声单一检查(P <0.05)。结论: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的乳管镜或乳腺超声检查,且联合检查方式有助于区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良恶性,对临床明确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手术的96例患者共96个病灶的超声造影,其中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1例。超声造影增强形式分为无增强、周边增强、均匀增强、区域增强和不均匀增强,分析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造影特征,并与病理所见进行对照。结果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经常规超声仅检出6例,病灶1.6~3.9cm;经超声造影发现另外4例,均为均匀增强,病灶0.5—1.2cm。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均匀增强6例(54.5%),区域增强4例(36.4%),无增强1例(9.1%)。超声造影增强区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扩张导管内乳头状突出物,以纤维血管为轴心,树枝样生长,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非增强区组织病理学特点主要是扩张导管和纤维组织。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造影主要为均匀增强和区域增强,超声造影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有关。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常规超声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X线诊断(附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X线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之1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X线表现。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X线特征是病变多发、范围广和形态多样。结论:对上述诸多特殊表现的认识,在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正确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导管镜对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的正确性,并分析导管镜对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的局限性所在.方法 2008年4月~2010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科乳腺导管镜检查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113名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将乳管镜结果、手术情况、体察结果、B超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9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瘤(78.8%),乳腺腺病5例(4.4%),纤维囊性乳腺病9例(8.0%),导管扩张和(或)合并炎症9例(8.0%),导管内癌1例(0.8%).结论 乳管镜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经手术证实仅有78.8%的正确率,虽然通过结合术前乳腺导管定位针,以及体查和B超结果,能够大幅度提高其准确性,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手术治疗6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均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术后常规石蜡切片检查,将2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组织病理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9例,非典型性乳头状瘤4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确诊51例.延迟诊断12例均为上皮重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的病例,1例导管内乳头状癌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形态学特征表现为导管生长模式64例,乳头状结构47例,假浸润性结构12例,上皮增生及大汗腺化生18例.结论 依据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形态学特征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乳腺纤维导管镜(fiberoptic ductoscopy,FDS)诊断以乳头溢液为主的乳腺疾病的价值。方法对我院经FDS检查92例乳头溢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经FDS明确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3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5例,乳腺导管内癌3例;余31例结合临床、B超、钼靶X线等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病。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导管内癌者建议行手术治疗,其中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者23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符合率92.00%(23/25),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瘤病;诊断为乳腺导管内癌者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例未手术诊断不详。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的33例中10例行手术治疗,9例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扩张症,符合率90.00%;1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结论 FDS对乳头溢液患者的病因诊断和病灶定位诊断价值较高,为乳腺疾病的诊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造影检查和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又称大导管乳头状瘤、囊内乳头状瘤等,是发生于乳头及乳晕区大导管的良性乳头状瘤。本病多见于经产妇,患者常以乳头溢液就诊,但多因常规X线片难以发现而延误诊治。本文报告3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乳导管造影的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1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0例,年龄30~52岁,女性。术前均进行了乳腺钼靶平片摄影和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以乳头溢液就诊,呈持续性或间断性。病史长短不一。单侧乳头溢液者25例。5例双侧溢液者经造影证实为一…  相似文献   

13.
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乳腺导管内乳状状瘤的高频声像图表现:导管扩张伴有实性突起的17例,表现为囊实性包块的3例,表现为低回声实质暗区的2例。2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诊断20例,占91%。结论: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不同性质及其与乳癌的关系和治疗方法。方法对95例单侧单孔乳头溢液病人进行乳房B超、导管造影、细胞病理学检查,并结合手术病理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鲜红色血性溢液8例,其中乳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导管扩张症1例;暗红色或咖啡色血性溢液33例,其中乳癌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1例,导管扩张症4例,乳腺增生症2例;淡黄色浆液性溢液29例,其中乳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导管扩张症15例,乳腺炎4例,乳腺增生症4例;清亮透明性溢液25例,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导管扩张症13例,乳腺炎2例,乳腺增生症5例。结论乳头血性及淡黄色浆液性溢液均应引起高度重视,发现后应及时手术以防癌变;导管微切术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超声实时监控下,利用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对经超声检查诊断为良性肿块的505例中共1 169个乳腺病灶进行旋切治疗,其中21例患者的28个病灶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对其治疗疗效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所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均被准确定位及切除,经病理确诊均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后复查均无明显血肿形成.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2~18个月后复查原病灶部位仍可见低回声灶,可能为病灶残留.结论超声引导下利用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可进行准确定位及切除,且具有安全、微创、美观、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行乳腺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超声图像表现.结果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3种类型:囊性结节型、囊实性结节型及实性结节型.结论 高频超声可直观地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供情况,可作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2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治分析,了解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断及其病理学特点,认识其有一定癌变倾向,并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相区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免疫表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钙调蛋白(calponin)、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ooth 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SMMHC)、p63和cerbB-2的表达水平,并将患者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不典型乳头状瘤组及导管内乳头状癌组,并随访其预后.结果:3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导管内乳头状瘤组平均(0.56±0.12)cm,不典型乳头状瘤组平均(0.75±0.26)cm,乳头状癌组平均(1.92±0.67)cm;后者明显大于前两组(P<0.01).SMMHC、calponin及p63抗体在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乳头状瘤和不典型乳头状瘤,cerbB-2表达明显高于乳头状瘤和不典型乳头状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乳头状瘤与不典型乳头状瘤相比,3种抗体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64例患者获得5年生存随访,乳头状瘤患者随访407例,其中3例(0.7%)复发;不典型乳头状瘤患者随访88例,其中2例(2.3%)复发;乳头状癌患者随访69例,无复发患者.但3组间5年的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MMHC、calponin、p63和cerbB-2标记物在鉴别乳腺乳头状肿瘤的良恶性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行扩大切除术后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患者的预后与另两组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结果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分为5型,超声对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2.6%。结论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导管扩张情况可提高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正>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BIDP)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在2003年版WHO乳腺癌分类中,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归为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普通导管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1]。超声是目前最常用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由于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乳腺内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56例的BIDP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以提高超声对该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