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烦,一眼都不想看他!"也许你想不到,这是30岁的赵女士对自己出生不足1个月孩子的真实想法——"因为我伤口很疼,因为他又哭又闹,因为我每2小时要喂一次奶,没有昼夜。真是生不如死!"赵女士呜呜地哭着说,"可我当初真是满心欢喜地盼着他出生,现在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相似文献   

2.
最近,朋友突然喜滋滋地打来电话,无限自豪地告诉我:“我老婆怀孕了,我们准备要这个孩子。”这让我大吃一惊。因为已经34岁的他此前一直声称要做个丁克族,不准备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养育孩子上,而是要努力享受生活,享受快乐。  相似文献   

3.
一位父亲带着自认为是无可救药的孩子到心理门诊室去诊治。那个孩子已经被他父亲的责骂灌输了自己无用的观念。面对心理医生的询问,这个孩子一语不发,不论怎样诱导、启发,他绝不开口。一时之间,心理医生无从着手。后来,从他父亲的唠叨话中,心理医生找到了医治的线索。当时,他的父亲在不停地说:“唉,这个孩子一点长处也没有,我看他是没指望了!”心理医生开始寻找孩子的长处——孩子不可能没有任何长处。在和孩子父亲的交谈中,心  相似文献   

4.
孩子是一个主动的探险家。他们经常主动自发地启动一件事,这件事本身就具备了自我建构的意义,即他们正在进行一件帮助自己成长的事情。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是孩子获得理解自己和帮助自己的机会,同时获得理解环境、环境中的人事物发生的规律与逻辑的机会。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孩子不是在从事成人意义中的"游戏",而是在进行一项巨大的工程——建构自己。  相似文献   

5.
于香玲  胡洋 《健康》2010,(9):38-39
前几天,我和先生又谈论起教育孩子的问题。先生说他有时候会很困惑:当孩子犯了错误或行为不合乎我们的要求时,我们到底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不能做",还是循序渐进慢慢地纠正他。对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这个是妈妈,这个是爸爸,中间这个是我。"宝宝指着桌子上摆放的3个自己涂鸦的鸡蛋喃喃目语道。听着孩子稚嫩的童言,相信家长都会会心一笑,觉得宝宝很可爱。那么,家长是否想过,这个时候,孩子的想象力正在遨游太空,您又该怎样正确认识孩子的想象力呢?因为有想象才会有创造,每个孩子生来就是发明家。  相似文献   

7.
练丽丹 《健康博览》2012,(11):31-33
一个家庭中,彼此亲密地生活在一起,也有生活界限。尤其是孩子,在他的生活领域里,让他发挥自己的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是为他自己的成长助力。如果父母出于过度的爱,或出于无奈而越过界限去帮办,甚至包办,就越界这个界限了。  相似文献   

8.
两岁半的军军是一个特别"乖"的孩子,从不像其他男孩子那样"人来疯",他喜欢安静地待着,尤其不爱活动。不过,这个乖宝宝却常年体弱多病,这几天天气寒冷,他就得了肺炎,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在确诊肺炎的时候,医生告诉军军妈妈:孩子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  相似文献   

9.
图雅是一个10个月大的女孩。有一天.妈妈洗头时.图雅自己也不断地用小手揉搓头发。这个举动让妈妈很吃惊。这其实就是孩子观察妈妈的一举一动而正在进行模仿。  相似文献   

10.
一天,有位姓刘的家长找到我,说他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死活不愿上学了,他和孩子妈好说歹说都不行。因此求我帮忙想个办法,搞清孩子心里想什么,让他赶紧上学,千万别落掉功课。 于是,我“乔装”成这位家长的同事,来到了他家。我一了解立刻就明白他为什么不愿去上学了。 这孩子叫小华,在班上原来一直是三好  相似文献   

11.
玛丽 《大众健康》2006,(3):59-59
姐姐的孩子是个调皮鬼,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姐姐很为这个孩子发愁,自己也觉得没面子。一次家长会,许多学生都表演了节目,小外甥也表演了节目:竟然是学狗叫。姐姐当时就恨不得有个洞钻进去。但是小外甥表演得好极了,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家长们也夸奖他,小外甥的眼睛亮起来,他期待地看着姐姐,姐姐这一瞬间突然明白孩子也是有优点的,她及时地赞扬了孩子。此后,姐姐经常当孩子的面肯定他的进步,赞扬他做得对的地方,使他增强了学习上的自信心,学习也比较努力了。  相似文献   

12.
我生孩子半年了,就是跟孩子不亲,看到孩子就从心里烦他,想赶快让婆婆把他带走。有人说我是产后抑郁,但是,我在工作时心情还不错,会忘记孩子和一些不快,我不知自己这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看见一篇妈妈的博文,内容是宝宝11个月开始学叫"妈妈",妈妈非常开心,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语言训练,教孩子学习叫阿姨,谁知,孩子学会叫阿姨后,却混淆了妈妈和阿姨的称号.当孩子不断管妈妈叫阿姨的时候,这个妈妈开始整日忧心忡忡,后悔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断思考应该如何让孩子重新学叫妈妈.  相似文献   

14.
张胜 《青春期健康》2022,(14):66-67
<正>上课爱随意走动、不与人交流、冲动易怒、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接触过这个孩子的老师们对他的总体评价。对于这个特殊的孩子,我心中有了三分的预想,但更多的是七分的担忧。教学生涯中,从未接触过这样的孩子,我该怎么和他相处呢?我有能力改变他吗?……一连串的困惑萦绕在心中,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5.
“嘀呤呤!”电话铃声又响了,一位身为某电视台记者的女性近段时间每天晚上都给我打电话,近日她正在与丈夫“谈判”:你是与婚外情人一刀两断,还是马上离婚?女记者在电话中声泪俱下地倾诉着:“我丈夫这个人很有才华,也很有头脑,他不知道我是多么爱他。可他为什么被那种一无文化,二无相貌的小妖精迷住?如今他又来求我,说什么,他是对家庭最有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阳光Boy"或"阳光Girl"。同样,孩子也会希望,我们是一个"阳光妈妈"。但是,我们在肩负"母亲"这个角色的同时,还肩负着其他众多的社会角色。我们常常感到压力重重,甚至,顾此失彼。如何在纷繁的工作和生活中,依然保有良好的心态和鲜活的能量,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这是我本次特地邀请这三位妈妈做客本期专题的初衷,请她们谈谈:如何在繁忙而高压的工作环境下依然微笑迎接挑战;如何为事业和健康做出选择与平衡;如何在家庭摩擦中做出调整和自我改善……因为这些课题,或许是你我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的,希望通过她们的分享,能让  相似文献   

17.
魏步正 《健康博览》2012,(10):32-33
案例:孩子动辄就跟我讨价还价我们孩子5岁多了,总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我每次对孩子提什么要求,都向孩子解释得很清楚,为什么有些事情他不能做,而有些事他必须做。但是,有时候孩子还是不肯放弃他的想法。最后,常常陷入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中。有时为了一些小事就会缠磨很久。比如,为了每天要不要刷两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不再以"别人家的孩子"来要求我们自己的孩子,抱着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个性化养育理念时,我们会有更开放的心态,去迎接育儿中的各种挑战。随着不断灵活地调整,我们会越来越了解我们自己的孩子,跟孩子也会建立越来越深的连接,育儿这件看似辛苦的事,也会因为我们的投入而变得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自己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了,但我发现自己在听到那个小声音的时候,本能地向那个方向转过头去.他正在他的母亲身后,边走边不情愿地回过头去看那些陈列在这家大百货公司货架上的遥控玩具.  相似文献   

20.
“该不该给孩子零钱花?”“每月给他多少钱最合适?”家长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千差万别。归结起来不外乎三大类:不让孩子花零钱;有限制地给孩子一些零钱;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当然,第一、第三种意见是少数,多数人取中间态度。他们知道,孩子花零钱不是绝对不可以,但是应该有个限度,只是把握不好这个限度。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花零钱是孩子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是物质的,例如买零食;也有精神的成分,如买学习用具、玩具、课外读物,玩游戏机,或在同学、同伴面前炫耀自己有钱,自己家里有钱;还有社会性成分,例如通过给同伴买零食,大家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