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虽是比较常见的正常变异心电图,但伴有胸痛、胸闷者,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平板运动试验ST段回复至等电位线能诊断ERS,但基层医院无平板运动试验设备,易误诊.本文采用简单的床旁下蹲运动来代替运动试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近5年来我院诊治的20例ERS伴胸痛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意义。方法20例心电图呈早期复极改变者,随访12—24个月,每6个月复查心电图1次,在随访期接受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每2分钟记录1次心电图,休息20分钟后再次记录心电图。结果随访期间,20例者中18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特征无明显变化,另2例ST-T有明显改变。运动试验中随心率增快,特征性的ST段抬高可逐渐回落甚至降至基线水平。休息后,18例恢复早期复极心电图表现。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特征性ST段抬高具有慢频率依赖性,平板运动试验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36例心电图呈早期复极改变者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 36 例受检者均于运动后心率增快ST段回落,早期复极心电图特征消失,其中35 例ST 段回落至基线水平,1例回落至基线水平下0.12 mV,且胸痛发作,36 例休息后ST 段又逐渐恢复早期复极心电图表现.结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性的ST 段抬高具有慢频率依赖性,平板试验不仅能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也不漏诊早期复极综合征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平板运动试验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意义.方法:择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体检得知心电图呈早期复极改变者(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采取平板运动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40例受检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后,显示1例受检者回落至基线水平下0.12 mV,另外39例ST段回落至基线水平,所有受检者休息后ST段恢复至早期复极心电图特征.结论:对心电图早期复极改变人群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后可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诊断,减少漏诊与误诊案例,其心电图特征为ST段抬高具有慢频率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及运动平板试验在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ERS)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三导联动态心电图24h监测132例ERS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及其与生活作息、心率关系,并比较运动平板试验前后心电图ST段改变。结果 132例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夜间及白天安静时心率普遍较缓慢,活动后及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心率越快,ST段向等电位线下降越明显。运动平板试验显示,运动后心率增快,ST段下降;休息后恢复回运动前心电图特征。结论 ERS患者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及运动试验中ST段的动态变化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方法,以减少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临床上的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性总结84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结果及特点.结果:84例患者中68例常规心电图有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改变;动态心电图监测84例患者均在不同时间发生早期复极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夜间、午睡及休息时;68例常规心电图有早期复极综合征表现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中随心率的增快,特征性的ST段抬高可逐渐回落甚至降至基线,其中4例降至基线以下,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0.125 my,持续时间1~2 min,恢复期10 min ST段抬高恢复至运动前状态.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检出率;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较敏感的方法,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有助于初步筛查早期复极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检出率和诊断作用。方法:分析86例活动平板试验心电图,严格按诊断要求筛选早期复极综合征图例。结果:运动后ST段仍在等电位线上:阳性13例(15.11%),假阳性3例(3.49%),运动后ST段下降至等电位线下:阳性0例,阴性70例(81.4%)。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早期复极综合征能起到鉴别诊断作用,避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9.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是一种较常见的心电图变异。多见于中青年人,发生率占健康人的2.5%~9.1%〔1〕。其心电图特征为1ST段J点抬高0.1~0.4mv,2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下型(即凹面向上),3R波降支有时伴有切迹或粗钝,又称J波,4在ST段抬高的导联中,T波增高或倒置,5不同时间描记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时有轻微变化,但运动后ST段可降至等电位线。ERS患者常有颇多兼症,如胸痛、胸闷、心悸及心律失常等。因此,常给临床诊断带来窘扰或导致误诊,尤其出现明显胸痛症状的病例,更易使人难以澄清。本文就ERS出现的胸痛,结… 相似文献
10.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以ST-T改变为主的正常变异的心电图表现。近年来 ,随着心电图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检出率得到提高 ,但由于其心电图表现与某些器质性心脏病相类似 ,极易引起误诊。因此 ,对该症的了解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现将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32例患者的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表现分析如下。1.1一般资料患者共32例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4例。年龄19~57岁 ,平均46岁。其中有症状者9例 ,包括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等 ,口服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均无效。1.2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和鉴别方法。方法:对57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ST段抬高及T波高耸以胸导多于肢导,V2~V5导联最明显,大多数伴J波,运动后可使ST段暂时恢复等电位线。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正常变异心电图改变,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多于中年以上人群,中度体力劳动者多于轻度体力劳动者。早期复极ST段抬高与病理性ST—T改变的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心电图动态观察,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变异性心绞痛、急性心包炎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56例ERS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诊断指标进行归纳。结果:所有患者心电图均有ST段凹面向上抬高,T波高耸并伴有J波,ST—T改变较恒定,运动可使ST段暂时降至基线。结论:ERS是一种常见心电图正常变异,多见于青壮年及劳动强度较高男性。本身虽无病理意义,但临床上患者大多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就诊,容易造成误诊误治,故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正>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正常心电图变异,最主要特点是ST段抬高,不易与心肌梗塞趋急性损伤期区别,故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我院于1995年10月-1999年5月共收治早期复极综合征32例,现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中男28例,女4例,年龄28—52岁,平均41岁。既往史:高血压病7例,糖尿病2例,高血脂症1例,血粘度增高3例。 相似文献
15.
马宁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2,14(4)
①目的 分析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鉴别诊断.②方法 对60例ERS的心电图上ST段变化特点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③结果 ERS的ST段凹面向上抬高及高耸T波改变的心电图特征以V2~V5导联最为明显(85.0%),大多伴有J波(88.3%),ST-T改变较恒定,运动试验可使ST段暂时回落至基线.④结论 ERS是一种常见的以ST段抬高为主的心电图变异,由于其在临床上常以胸痛为首发症状,故需与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等出现病理性ST段改变的疾病相鉴别;对于高危ERS患者,仍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临床意义及相关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58例确诊为早期复极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均可见J点及J点后ST段抬高,高大直立的T波.运动平板试验ST段回降至等电位线,J波消失,高耸T波下降.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正常心电图变异,本身无需特殊处理治疗;早期复极综合征最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于与类似心电图表现的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仪(Holter)在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ERS)中的价值.方法 用Holter记录心电图呈早期复极综合征改变32例患者的24小时心电图,根据患者生活记录,把患者ST-T变化与在生活中出现的时间连系起来,判断其相关性.结果 32例患者,在休息/睡眠中ST-T改变与平静心电图相似,而在运动中随着心率的增快,ST-T回落,部分回落至等电线,随着心率的减慢,ST-T再次抬高,恢复原心电图特征.结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特征性ST-T改变具有慢频率依赖性,Holter能较好地反映出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 相似文献
19.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电图正常变异.在健康人占1%~6.1%,多见于男性.一般认为其本身无重要意义,但在心电图和临床上有时可误诊为急性心包炎,变异型心绞痛,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3例早期复极综合征(ERS)如下。
1病例介绍
本篇报告近几年我院住院患者中3例确诊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27~37岁,平均33岁,均以胸闷或胸痛入院,胸闷、胸痛病史从2h~10年不等,入院后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及肌钙蛋白均正常;2例行平板运动心电图阴性,1例行冠脉造影正常。随访2~5年病情及心电图无明显变化。所有病例都表现为J点上移,胸前导联ST段上斜型弓背向下抬高,伴有高耸直立T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