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吸痰器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抢救仪器。吸痰是解除危重、昏迷及麻醉等患者呼吸道痰阻塞的操作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相关物品,如无菌钳、吸痰管、生理盐水等,如放置不当容易被污染。因此,我们设计了吸痰器旁附带托架及托架圈,托架上放3个塑料罐(图1),解决了相关物品存放的问题,现报道如下。1.托架2.托架圈3.塑料图1吸痰器旁附带托架罐材料与方法(1)材料。托架采用不锈钢金属制品。将托架两端焊接在吸痰器侧面。托架上有3个并列圆形金属圈,圈口直径10.5 cm。塑料罐采用聚氯乙烯硬塑料。3个塑料罐均高10 cm,罐底直径10 cm,罐口直径12 cm。…  相似文献   

2.
吸痰器是手术室必备的抢救物品之一.患者在施行麻醉时常规备吸痰器用来吸出痰液或口腔内呕吐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而吸痰后对电动吸痰器盛装痰液的玻璃瓶进行终末处理时,需要倾倒痰液后进行彻底清洗、浸泡、消毒.我科使用的是DFX-23C.1型电动吸痰器,因其玻璃瓶体积大,清洗消毒不方便,在清洗时常常摔碎,不仅增加了护士工作量,而且增加了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同时给科室及个人造成经济损失.为此,我科将500 ml盐水玻璃瓶应用于电动吸痰器中,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吸痰装置由中心吸引器或电动吸引器、吸痰护理盘2个分散独立体组成,存在许多弊端,护士抢救患者吸痰时,物品不能一次到位,工作效率低,费力费时,摆放混乱。为方便抢救患者,减少吸痰用物往返取放的时间,我科于2004年8月自行研制出一种多功能中心吸痰护理车,弥补了以上不足。经3年临床试用,效果满意,并在全院范围推广使用,深受广大护理人员欢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报道一种新型计量吸痰器的制作与使用方法。根据吸痰的力学及材料学原理,设计一种新型计量吸痰器:包括计量筒、入口端连接管、出口端连接管、侧孔。使用时将计量吸痰器连接于一次性吸痰管上,吸痰完毕待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后再行管道冲洗,以备2次使用。经临床使用,认为该装置能准确计量每次吸引痰液量,效果良好,操作方便,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吸痰器的消毒装置,由于其未能形成规范化,导致消毒效果很不理想,如存放吸引管末端的消毒瓶及固定支架使用不规范,容易造成污染。液态的消毒液经常被吸引管内的负压吸走,导致消毒瓶空瓶或消毒液过少,吸痰管道末端不能达到浸泡消毒的效果,且消毒时往往要用到较多的物品,操作繁琐,效果也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滕中华 《护理研究》2005,19(8):1656-1656
临床上每次给病人吸完痰后,吸痰器胶管口和吸痰管分开后,一般都用纱布包裹胶管口,这样,虽然可起到清洁作用.但无疑会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我们通过临床实践,总结了一个小经验,可有效预防吸痰器胶管口感染。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机械通气的危重患吸痰是主要的护理操作。如操作不当或吸痰过于频繁,易造成诸多并发症,甚至危及患生命。2000年至2002年,我们共收治需机械通气治疗患56例,现将安全吸痰的方法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电动吸痰器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常用设备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原构造中缺少固定吸痰橡胶管和放置吸痰用物的装置[1] ,主机电源线及脚踏开关的取用及存放不便等 ,不利于提高抢救效率。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研制了吸痰器推车 ,临床使用 1年多 ,抢救危重病人近 4 0 0 0例次 ,有效地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抢救效率 ,效果满意。1 吸痰器推车的构造推车用不锈钢材料制造 ,车上设有吸痰器固定架 ,可移动式治疗盘托 ,固定吸痰橡胶管的 10 0ml消毒液瓶孔 ,放置备用生理盐水的贮放槽 ,推车后面有能容纳一次性吸痰导管、一次性手套、吸痰包 …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吸痰护理操作过程中,压力的调节是通过旋转吸痰器的调节钮调至所需要的压力,它是一个定值,在吸痰操作过程中,根据病情和痰液性质需加大吸力或降低吸力时,需要旋转吸痰器的调节钮才能完成,这样大大加大了吸痰操作时的工作量,从而增加污染机会。为了减少吸痰操作过程的工作量、降低污染机会,在吸痰操作过程中,我们加用三通调节吸力,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庄新美  韩晓妍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4):2281-2281
在ICU的工作中,有许多患者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因病情变化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如:CT、磁共振等。检查的途中痰液堵住气道,如不及时吸出,可危及病人的生命。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避免发生意外,我们使用了一种应急代替吸痰器的装置,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减轻ICU病人吸痰时不适反应的护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ICU收治的危重病人几乎均需经常吸痰,吸痰可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目前,在临床上,利用负压装置通过吸痰管插入气道吸痰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在常规吸痰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病人会发生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如:面红、面色青紫,皱眉,痛苦表情,用力摇头,四肢乱动,抵抗。清醒的病人有时会用手拔吸痰管或用力推开操作者的手以示抵抗,严重时病人还会有呛咳,憋气,呼吸暂停等。当我们观察床旁监护仪时,与吸痰前比较,大多病人会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增高,血氧饱和度下降,变化的幅度有个体差异。为此,我们对减轻吸痰时病人不适反应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现有技术中的医用床头柜一般只具有放置生活用品的功能[1],当医务人员在病床旁对病人进行吸痰操作时,经常会将吸痰用具和瓶子放在床头柜的桌面.由于其桌面一般都为平面的,因此,如瓶子类或其它吸痰操作工具放在上面,很容易翻倒或掉下桌面,再加上病床旁的床头柜上经常放有病人的物品,故也不方便将吸痰用具放在床头柜的桌面上;有的医院将吸痰用品放在治疗车上,也存在固定不牢靠、增加空间用地等缺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电动吸痰装置在临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电动吸痰装置吸痰,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装置吸痰,观察两组吸痰时间、连接管污染率、吸痰装置损坏率及吸痰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物品准备时间、吸痰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连接管污染10例,机身损坏7例;观察组心率、呼吸较平稳,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应用改良电动吸痰装置,能缩短操作时间,方便护士护理,延长吸痰装置使用寿命,提高管路安全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705-1707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器与一次性吸痰管的吸痰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ICU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密闭式吸痰器,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吸痰管,由护士随机对两组患者进行吸痰操作,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的平均每次吸痰时间、平均吸痰间隔时间、氧分压和脉氧饱和度均值、经人工气道吸痰费用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每次吸痰时间、平均吸痰间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氧分压和脉氧饱和度均值、经人工气道吸痰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密闭式吸痰器的临床吸痰效果优于一次性吸痰管,增加了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的氧储备,提高了护士吸痰操作的主动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5.
从吸痰对患者的影响、吸痰时机、吸痰管选择、吸引负压、吸痰方式、特殊患者吸痰、操作方法改进、并发症的护理等方面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的相关理论及进展,阐明了正确适时吸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正吸痰是一种高度危险的操作,在临床上因其操作流程不当或物品管理不规范而引起的呼吸道相关性感染多有报道[1-2]。按照吸痰操作的标准要求:吸痰管在吸痰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要用灭菌注射用水冲洗[3]。而现在常规使用的吸痰包内仅有吸痰管和手套,所以操作前常需另外准备一次性换药碗来盛装冲洗用水,以保证吸痰各个步骤的顺利完成。但这种方式会增加病人呼吸道感染的危险,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此,笔者将吸痰包与换药碗相结合,设计了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改良吸痰流程吸痰效果。[方法]将80例需吸痰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吸痰流程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流程吸痰.观察两组吸痰所用时间、吸痰管污染情况及吸痰效果。[结果]实验组吸痰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吸痰流程是缩短操作时间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流程。  相似文献   

18.
临床吸痰常规用中心负压吸引器吸痰或电动吸引器吸痰,当中心负压吸引器突然中断,而电动吸痰器缺失时,工作人员的有效应急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按突发事件应急对策,要求用50ml注射器接吸痰管抽吸,注射器乳头与吸痰管接口处不匹配,衔接不牢,效果差,易污染手,而且不能一人独立完成。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胃肠减压一次性使用引流袋装置(简称胃肠减压装置)接吸痰管吸痰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吸痰都离不开吸引器,而吸引器管基本上是1周更换1次,可是经常不到一周,吸引器管壁上就会粘上不少黏痰和痰痂,既脏也不美观,尤其是遇到痰液比较黏稠的患者。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延长吸引器管变脏的时间,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传播,最主要的也是非常常见的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还有一些特别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都是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粒子随气流水平或垂直扩散,从而造成这些疾病的交叉传播[1]。吸痰器是临床常用的抢救器材,尤其是气管切开的病人需要吸痰时。负压抽出的空气中含有病人的痰液及呼吸道的微小颗粒,其中不乏细菌和病毒,因此吸痰器排出的气体对于外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检测使用吸痰器的病房空气微生物状况,采取预防措施,对预防医院交叉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重点在于探明吸痰器排出空气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出改善病房空气质量的消毒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