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鹏  袁晓毅  王全帮 《安徽医药》2012,16(2):204-20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疑似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弥散加权扫描(DWI)。测定梗死灶ADC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部分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 22例中,超急性期脑梗死3例,急性期19例,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T2WI上为等信号或部分稍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梗死灶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病变较常规MRI敏感,DWI有助于多发脑梗死中新旧病灶的区分,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弥散加权(DWI)成像提供了不同于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图像的组织对比,对显示急性脑梗死非常敏感。本研究通过对141例临床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DWI和常规MRI检查,探讨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不同分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以及DWI检查。结果 7例超急性期患者常规MRI未见异常,DWI均出现高信号;29例急性期患者MRIT2WI均为高/稍高信号,T1flair均为低/稍低信号,DWI均为高信号。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显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的病灶,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磁共振(MR)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检出情况、序列检出情况,比较病灶区与组织正常区的表面弥散系数(ADC)值。结果观察组的急性脑梗死检出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扫描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平扫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上的检出率分别为93.33%(42/45)、88.89%(40/45)、95.56%(43/45),均高于对照组的62.22%(28/45)、55.56%(25/45)、66.67%(3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区ADC值为(0.45±0.16)×10-3 mm2/s,高于脑组织正常区域的(0.89±0.05)×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脑梗死,检出率高,可为后续诊断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1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WI图像,其中超急性期(小于4小时)3例,急性期(4~24小时)28例,观察和分析DWI图上异常信号的部位、强度和边界,选择并测量病变区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与同层对侧相应正常部位影像进行比较。结果:(1)所有急性脑梗死病灶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31例患者共诊断1cm以上急性梗死病灶39个;(2)随着b值的增加,弥散效果越好,梗死显示也越清晰。(3)梗死部位ADC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部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磁共振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病变显示敏感性和准确性高,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探讨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63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研究的患者行磁共振常规T_1WI、T_2WI、水抑制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扫描(DWI),然后就ADC值进行测量和记录,同时测定对侧相应部分正常脑组织的ADC值,然后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结果研究所选取的63例疑似患者中,最终确定急性期54例,超急性期脑梗死9例,两组患者在DWI上的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T_2WI上表现为稍高信号或等信号。病灶ADC与对侧相应区域比较呈明显下降趋势,梗死灶ADC值与对侧正常脑组织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期脑梗死病变较常规MRI敏感性更高,弥散加权扫描对于多发脑梗死中新旧病灶的区分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静  鱼博浪 《天津医药》2011,39(11):1061-1062
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一种新的磁共振(MR)功能成像技术,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内检测分子弥散运动的方法。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对于缺血造成的脑内梗死性病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观察78例脑梗死病灶在不同病程时期的变化特点,探讨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脑梗死病灶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某院收治的疑似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0例,入选者均进行DWI、MRA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DWI、MRA单项及联合检查在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包括准确性、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杨涟  周京民 《江苏医药》2005,31(6):478-478,F005
我院2004年3月-2004年9月采用低场磁共振在诊断急性、超急性脑梗死方面的资料做一总结,旨在分析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超急性脑梗死影像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影像表现特征,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MRI常规序列T1WI、T2WI检查,比较两组不同成像的病灶检出率。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24h内检出率为94.2%,MRI常规24h内检出率为76.9%,两组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明显高于MRI常规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它能够更早的发现脑缺血的改变,提高病灶检出率以及较清晰的显示出脑梗死的程度及面积,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及急性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急性期不同时间段的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与常规扫描T1WI,T2WI和FIR信号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中,发病3 h内共8例,其中3例DWI出现稍高信号,占38%;3~6 h共10例,其中6例DWI见稍高信号,占60%;7~12 h共28例,其中26例DWI见高信号,占92%;13~24 h共12例,T2WI,FIR和DWI均见高信号占100%.结论 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常规扫描对比,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早期脑梗死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梁俊兰 《河北医药》2009,31(11):1327-1328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收集33例发病时间〈6 h,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常规MRI和DWI扫描,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DW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低场强MR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是行溶栓治疗,但常规磁共振成像(MRI)仅能发现病灶,而此时临床症状与体征也不能对缺血区的范围与程度作出判断。因此,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脑梗死治疗的关键是采取溶栓治疗,其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使用时间,早期使用疗效明显占优,因而临床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近年来逐渐广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MRI各序列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共检出梗塞病灶104个,陈旧性病灶26个,超急性、急性梗塞病灶78个,急性、超急性病灶中,T2WI显示出梗塞灶53个,阳性率67.9%.DWI显示出病灶78个阳性率100%.陈旧性病灶26个呈长T1、长T2信号,DWI上呈等、低信号.结论 DWI对急性梗塞病变应用价值高,较常规MRI中T2WI序列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不同时期脑梗死的信号变化规律及超早期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MAGNETOM C!syngo0.35T永磁型低场磁共振成像设备,相控阵头部线圈,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304例进行MRDWI及常规MR扫描(T1WI,T2WI,FLAIR),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所得DWI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常规扫描比较。结果304例患者中超急性期脑梗死(〈6h)35例其中33例DWI表现为高信号,5例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T1WI均未显示病灶;急性期脑梗死(6h~3d)104例其中101例DWI表现为高信号,92例T2WI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27例T1WI在相应部位表现出稍低信号;亚急性期脑梗死(3~10d)87例中85例DWI表现为高信号,T2WI87例均表现为高信号,T1WI87例均表现为低信号;慢性期脑梗死(〉10d)78例,只有27例DWI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且这27例发病时间大部分在15d之内,78例T2WI均为高信号,T1WI均为低信号。随着梗死灶由急性向慢性的转变,DWI信号由高信号变为低信号,T2WI信号逐渐升高,T1WI信号逐渐降低,FLAIR由高信号变为低信号,FLAIR出现高信号时间与T2WI接近,变为低信号时间与DWI接近。结论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方面,及与常规MR扫描相结合,区分梗死不同时期方面,也具有与高场磁共振同样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肿瘤患者WB-DWI影像表现特征,均采用1.5T MR体部线圈进行扫描,利用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 MIP)及黑白翻转技术重建出类PET图像,测量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进行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对比。结果 59例肿瘤病灶在WB-DWI呈高信号,且均经常规MRI证实,恶性肿瘤平均ADC值(1.15±0.32)×10-3mm2/s,良性肿瘤平均ADC值(2.48±0.36)×10-3mm2/s,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WB-DWI对肿瘤病变的检出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高b值下,脑梗死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学表现差异,探讨较高b值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急性和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资料,DWI均取b值等于0、1000、2000、3000s/mm2,.测量患者患侧梗死部位和健侧相应部位DWI的ADC值。分析比较不同b值下DWI影像特点。结果 b值为1000~3000s/mm2时,急性和亚急性梗死灶在DWI序列中均显示为高信号,在ADC图上显示为低信号;随着b值的增高,图像对比度增加,病灶边缘更清晰,可发现的病灶数增加,但信噪比下降。同时,随着b值的增高,患侧ADC值下降。结论 DWI对急性亚急性期梗死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b值是扩散加权成像重要的成像参数,选择合适的高b值对于急性期和亚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梗死及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4例脑梗死、5例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MR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将DWI序列图像与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DWI序列急性脑梗死100%表现为高信号,陈旧性脑梗死42%表现为等信号,58%表现为低信号。胶质瘤其瘤体表现为混杂信号,瘤周水肿表现为等信号。结论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像较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图像更早发现急性脑梗死的异常信号,能区分新旧梗死灶,并与胶质瘤鉴别。  相似文献   

20.
我院神经内科120绿色急救通道(患发病-120出诊-检查:CT、MRDWI-治疗)早已开通,其目的是:尽早明确诊断,界定缺血半影区,确定治疗时间窗,通过溶栓或支持治疗,使梗塞区尽快恢复血供。而磁共振弥散加权在这通道中可发挥致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