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体脂肪率(FAT%)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1月-2010年5月,以在某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并接受人体成分检测及动脉硬化评价的成人26599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663例(51.37%),女性12936例(48.63%),平均年龄(45.91±8.07)岁,同时进行血脂、血糖、尿酸等指标的检测,用BMI、WHR、FAT%描述性分析人群肥胖的情况,用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来评价动脉硬化,用简单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各种肥胖指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青年男性和女性WHR与cfPWV均相关(r=0.191,P=0.005;r=-0.306,P〈0.001),女性BMI也与cfPWV相关(r=0.175,P=-0.006);中年男性和女性WHR与cfPWV均相关(r=0.239,P〈0.001;r=0.189,P〈0.001),男性FAT%与crPWV相关(r=0.186,P=0.001),女性FAT%与cfPWV及crPWV相关(r=0.050,P=0.032;r=0.174,P=0.001);老年男性WHR与cfPWV及crPWV相关(r=0.134,P=0.011;r=0.145,P=0.001),FAT%与cfPWV相关(r=0.168,P=0.003),老年女性WHR与cfPWV相关(r=0.093,P=0.017),FAT%与cfPWV及crPWV相关(r=0.111,P=0.009;r=-0.116,P=0.015)。在调整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等因素后,多元逐步回归的结果表明,中年男性WHR与cfPWV独立相关(P〈0.05),老年男性WHR与cfPWV、erPWV独立相关(P〈0.05)。青年、中年、老年女性的WHR均与cfPWV独立相关(P〈0.05),老年女性FAT%与crPWV独立相关(P〈0.05)。结论WHR是PWV的独立相关因素,而BMI与PWV无独立相关关系.老年女性的FAT%是crPwV的釉寺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成年女性体脂百分比及腰臀比与心血管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成年女性身体脂肪的含量及分布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依据分层不等概率二阶整群抽样原则,抽取黑龙江省部分地区18~70岁成年女性1903名,测量其身高、体重、腰臀比(WHR)等指标;分析脂肪体重、瘦体重和体脂百分比(PBF)等身体成分指标与心率、心输出量、心指数、搏出量、搏出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左心作功和体循环血管阻力等心血管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女性PBF和WHR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18岁~、30岁~、40岁~、50岁~、60~70岁年龄组PBF分别为(16.86±5.37)%、(18.43±4.89)%、(20.99±5.79)%、(23.47±5.74)%、(25.77±6.38)%(F=154.46,P<0.01),WHR分别为0.77±0.05、0.80±0.05、0.83±0.05、0.85±0.06、0.89±0.07(F=229,84,P<0.01).在校正年龄、身高和体重的影响后,PBF正常组心率、心输出量、心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左心作功分别为(75.45±0.35)次/min、(4.42±0.02)L/min、(2.78±0.01)L·min~(-1)·m~(-2)、(114.94±0.40)mm Hg(1 mm Hg=0.133 kPa)、(64.90±0.28)mm Hg、(4.57±0.03)kg·m/m~(-2),PBF肥胖组分别为(77.42±0.88)次/min、(4.54±0.05)L/min、(2.88±0.03)L·min~(-2)·m~(-2)、(120.55±1.00)mm Hg、(66.56±0.71)mm Hg、(4.86±0.07)kg·m/m~2(两组比较,F值分别为3.18、9.17、8.48、13.50、2.64、10.63,P值均<0.05).在校正年龄、身高和体重因素后,PBF与心率、心输出量、心指数、收缩压及左心作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4、0.14、0.19、0.18、0.10、0.12,P值均<0.05);WHR与心指数、搏出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左心作功和体循环血管阻力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0、0.19、0.18、0.12、0.12,P值均<0.01).结论 女性PBF增加且呈腹部型肥胖者,可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心输出量增加、血压明显升高等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身体测量指标预测中国城市成人血脂异常的差异,寻找合适的截断值。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于2016年3—7月在中国8个城市共获得1615名有效调查对象,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收入)和疾病健康状况,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体脂率(%Fat)及空腹血脂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不同身体指标预测血脂异常的差异。结果腰高比(WHtR)预测女性血脂异常具有最大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0.744),与WC(P=0.008)、体质指数(BMI,P=0.004)、腰臀比(P=0.005)、%Fat(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HtR预测城市成年女性血脂异常的截断值为0.50。BMI在男性中具有最大的AUC值(0.677),与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预测城市成年男性血脂异常的截断值为24.1 kg/m2。结论在中国城市成人中,WHtR和BMI可能分别是预测成年女性和男性血脂异常的良好指标,在选择指标时应同时注意地域及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人体脂肪测量指标[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和体脂量(BFM)]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识别的关系.方法 共分析649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5±11)岁,均行人体脂肪测量4个指标的评价.同时进行形态学和血生化两个方面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识别的评价.结果 脂肪测量的4个评价指标与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和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r>0),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和载脂蛋白A1呈负相关(r<0),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均为正相关(OR>1).在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中,BFM的作用最强(OR值和95%CI分别为1.98和1.44~2.57).在与轻度炎症的相关性中,WHR的作用最强(OR和95%CI分别为1.74和1.43~2.10).结论 BFM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最为密切.提示BFM可以作为预测成人心血管事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成年女性身体脂肪含量及分布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黑龙江省部分地区19~81岁健康成年女性935名,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基本情况,然后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身体成分和肺功能,分析体脂百分比(PBF)和腰臀比(WHR)与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用力呼气一秒量(FEV1)、一秒率、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75%)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等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19~29岁组、≥60岁组女性PBF分别为(16.89±5.34)%、(24.39±6.83)%,WHR分别为0.77±0.05、0.88±0.06;PBF和WHR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F=50.11,P<0.01).19~29岁组、≥60岁组女性PBF肥胖率分别为3.23%(7/217)、43.75%(28/64),WHR肥胖率分别为19.35%(42/217)、85.94%(55/64);PBF肥胖率和WHR肥胖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x2值分别为161.66、159.61,P值均<0.01).PBF正常组和肥胖组相比,后者肺通气功能明显降低,其中FEF50%降低2.61%、FEF75%降低19.44%、MMEF降低10.28%.同样,WHR正常组和肥胖组相比,后者肺通气功能明显降低,其中FEF50%降低7.61%、FEF75%降低23.15%、MMEF降低12.04%.在校正年龄、身高和体质指数(BMI)因素后,PBF与FVC、FEV1、PEF、FEF25%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0.14、-0.07、-0.07,P值均<0.05);WHR与FEV1呈负相关(r=-0.07,P<0.05).结论 成年女性PBF升高和中心性肥胖可能是肺通气功能损伤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使用和不使用小腿垫摆位对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测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2名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两种摆位方法(使用和不使用小腿垫)进行腰椎骨密度测量,比较两种摆位方法的测量结果(包括腰椎骨密度、腰椎T值和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并分析两种摆位方法骨质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使用小腿垫摆位测量的腰椎骨密度、腰椎T值均高于不使用小腿垫摆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摆位方法的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摆位方法骨质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76,P <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进行腰椎骨密度测量时,使用小腿垫摆位可矫正腰椎曲度,减少腰椎投影的放大失真度,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且不建议用屈膝姿势替代小腿垫。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幼保健》2019,(18)
目的探讨孕前体脂肪率(FAT%)与孕前体质指数(BMI)对子痫前期预测价值及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2017年6月1日期间在该院产科分娩的360例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根据孕产妇的孕前BMI、FAT%分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和消瘦组。比较孕前FAT%与孕前BMI对子痫前期预测价值以及与产妇和新生儿转归情况等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按孕前BMI分组,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别有32例、148例、125例、55例,孕前BMI可显著影响分娩方式、分娩期的并发症、新生儿的情况(除新生儿窒息)等妊娠结局(P0. 05)。按孕前FAT%分组,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别有35例、150例、122例、53例,孕前FAT%可显著影响妊娠结局(P0. 05)。子痫前期发病率为13. 33%(48例),孕前BMI对子痫前期发病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孕前FAT%可显著影响子痫前期发病率(P0. 05)。孕前FAT%预测子痫前期的最佳临界值为29. 75%,ROC曲线下面积为0. 865,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 45%、81. 96%。结论肥胖可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及不良妊娠结局,孕前FAT%与妊娠结局关系更为密切,采用孕前FAT%定义肥胖可有效预测肥胖孕妇子痫前期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8.
老年男性腰臀比的变化对形态、机能及体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对象是上海市20个区、县的年龄为60—69岁男性1522人。方法 测试方法按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实施细则执行。结果 上海老年男性中心性肥胖(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WHR≥0.9)占55.4%,而WHR正常(WHR<0.9)仅占44.6%;WHR与肥胖关系密切;而肥胖是导致心血管病、糖尿病、脑中风发病率高的危险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此次监测结果还表明,WHR与形态、机能及体能关系密切。结论 WHR值的研究观察对老年性疾病的预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质蛋白对运动大鼠蛋白质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三种不同质的动、植物蛋白质组成的含蛋白质17%的饲料对运动大鼠蛋白质及能量代谢的影响。实验取雄性断轧幼鼠32只,随机等分为A、B、C、D四组。饲料中蛋白质组成:A组为100%麦蛋白;B组酪蛋白10%,麦蛋白90%;C及D组均为酪蛋白40%,麦蛋白60%。A、B、C组为观察不同质蛋白质对运动大鼠蛋白质及能量代谢的影响,D组为C组的安静对照组。观察指杯有体重、氮平衡、骨骼肌氮、血清尿素氮、血糖、血乳酸、肌糖元、肌轧酸脱氢酶、肌ATP和肌Ca2+-ATP酶活性。结果表明:1.不同质蛋白影响大鼠蛋白质代谢。A组蛋白质最差、运动后大鼠呈负氮平衡,且血清尿素氮含量较高,肌氮较低,表明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2.不同质蛋白也影响大鼠能量代谢,C组蛋白质较好,运动时消耗了较多的肌糖原,产生较多的ATP;LDH和Ca2-ATP酶活性较高。3.相同质蛋白的C、D组,运动的C组在能量的产生及酶活性等方面,其数值稍高于安静对照的D组。4.从蛋白质及能量代谢看,以酪蛋白与麦蛋白4:6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大型企业产业工人体脂水平,为制定临床肥胖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专业厂职工1 836名,测量人体脂肪率、体脂肪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等数据.根据体质量指数、体脂百分比(F%)、腰臀围比值(WC/HC)、腰身高比值(WC/H)等计算人体成分.结果 受检职工中26.5%~34.1%的男性和13.4%~18.1%的女性超重.结论 产业工人群体肥胖化趋势不容忽视.采用电阻抗仪检测体脂百分比来判断肥胖率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生活方式干预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方法 对263例参加年度健康体检的受试者给予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对比两年度的生活方式和身体成分结果,并做统计推断.从膳食结构、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体育锻炼、吸烟情况诸方面量化评估生活方式,分析生活方式的调整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结果 经过健康生活方式教育,263例客人在米面、畜禽肉类、新鲜水果蔬菜摄入量和日均锻炼时间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P<0.05);而在粗粮、鱼虾、奶类、油、盐的摄入量及吸烟率和吸烟量方面,尚无显著性变化(P>0.05).体脂率和腰臀比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蛋白质总量、骨总量、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 结论 基于健康风险评估基础上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向科学化、健康化发展.生活方式的良性调整对体成分的改善,主要表现在身体脂肪含量的减少上.生活方式的调整,较易做到的是减少肉食量,增加水果蔬菜量,增加身体活动量;而控烟、限油、限盐、增加粗粮和奶类摄入量,较难自觉做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估健康素养和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的影响。方法从上海市闵行区和长宁区选8个社区,整群随机分为健康素养组、运动组、综合组和对照组,招募800例患者,每组200例。干预组分别接受1年的健康素养和/或运动干预,并在第3、6、12和24个月进行随访,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运用广义估计方程评估干预措施在各时间点对患者体型的影响。结果健康素养组在6、12和24个月时BMI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P<0.05),其超重风险也明显下降,分别为基线时的55%(95%CI:0.36~0.84)、57%(95%CI:0.38~0.85)和59%(95%CI:0.49~0.88),但与对照组相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组基线时腹型肥胖(WHR≥0.90)的男性患者WHR在3、6、12和24个月时均较基线显著改善,呈线性下降趋势,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基线时腹型肥胖(WHR≥0.85)的女性患者中,运动组和对照组在前3次随访中WHR较基线明显下降,而综合组仅在3个月时下降0.026 (P=0.005)。结论运动干预可有效降低腹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腰臀比,可在肥胖患者中推广使用,以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S)是一种常见的全身骨代谢性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可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1],在女性人群中尤其常见.该病导致的OS性骨折,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与生活[2]. 相似文献
15.
《社区医学杂志》2017,(14)
目的 探讨喹硫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激素、骨密度和体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喹硫平组给予富马酸喹硫平片口服,50~300 mg/次,2次/d。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分散片口服,2~6 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激素水平,包括催乳素、孕酮、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对比两组体质量与骨密度指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利培酮组催乳素、雌二醇水平分别为(83.1±22.3)nmol/L、(133.5±72.4)pmol/L,与喹硫平组[(29.0±7.5)nmol/L、(266.7±74.7)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孕酮、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骨密度为(0.77±0.08)g/cm2,与喹硫平组[(0.92±0.08)g/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利培酮比较,喹硫平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激素、骨密度和体质量指数影响小,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对骨密度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根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高水平Hcy组、中水平Hcy组和正常Hcy组,比较不同Hcy水平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评价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糖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等与同型半胱氨酸... 相似文献
17.
18.
比较不同类型的抗阻训练对男性大学生上肢体成分、最大力量和骨密度的影响效果,为大学生选取合理的抗阻训练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自愿原则,选取上海师范大学42名受试者随机分为最大力量组(maximumstrength group,MS组)12名、快速力量组(speed-strength group,SS组)15名和力量耐力组(strength-endurance group,SE组)15名,进行为期6周,每周2次的抗阻训练.实验前后,采用递增负荷的方法测定受试者最大力量以制定训练方案,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扫描仪进行上肢体成分、骨密度等指标的测量.结果 经6周持续力量抗阻训练,上肢最大力量随训练时间提高,SE组增长更快[训练前后分别为(51.00±4.81) (67.20±5.66)(76.87±6.21) kg];SS组和SE组体脂率下降[训练前后分别为(13.50±4.10)%,(12.60±2.80)%;(13.70±3.80)%,(12.70±3.10)%;t值分别为2.35,2.30,P值均<0.05],上肢瘦体重(LM)升高[训练前后分别为(5.19±0.59)(5.86±0.61);(5.27±0.72) (6.21±0.59) kg](t值分别为-2.48,-2.94,P值均<0.05),训练前后MS组的体脂率[(14.0±3.3)%,(13.6±2.3)%]和上肢LM[(5.33±0.81) (5.41±0.79) 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1,-0.22,P值均>0.05).训练后各组受试者上肢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密度(BMD)均升高,但仅有SS组和SE组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7,-2.43,P值均<0.05).结论 对男大学生进行力量耐力抗阻训练更能有效促进肌力增长、提高骨密度和改善上肢体成分. 相似文献
19.
有氧运动对肥胖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钉氧运动对超重与肥胖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减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单纯性肥胖学生30名为对象,进行为期10个月的有氧运动实验,对超重与肥胖学生的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及心理进行实验前、中、后的比较:结果经过10个月的有氧运动干预实验,单纯性超重与肥胖男生的体质量指数由实验前的28.23降至26.43,腰臀比由0.86降至0.83;女生的体质量指数由实验前的28.24降至26.48,腰臀比由0.84降至0.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的50m跑、1000m跑、立定跳远、握力.引体向上成绩明晁提高(P〈0.05);女生的握力,50111跑,800m跑、藏定跳远、仰卧起坐成绩在实验中、后期与实验前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论有氧运动具有明显的控制体重、改善形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