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78例,依据不同麻醉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应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母婴结局。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麻醉前,两组HR、MAP、SBP及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T1~T4时间点,研究组HR、MAP、SBP及DBP低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母婴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应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能显著提高麻醉效果,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产妇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医院感染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为初产妇无痛分娩方法的选择和医院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鄞州人民医院行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并设为镇痛组,另选取同期拒绝行无痛分娩的20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分娩镇痛措施,镇痛组给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观察两组母婴结局及分娩后医院感染情况。结果镇痛组剖宫产率为7.50%(15/200)低于对照组17.00%(34/200)(P=0.004);镇痛组非病理因素剖宫产2例,剖宫产率为1.00%,对照组非病理因素剖宫产24例,剖宫产率为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镇痛组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4.27±47.80)min、(52.93±27.65)min、(3.19±0.62)d短于对照组(P均<0.001),而分娩疼痛程度评分为(2.28±1.04)分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时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组发生7例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50%,对照组发生27例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初产妇给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能减少分娩时疼痛、有效缩短产程,降低非病理因素剖宫产率和医院感染率,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高龄经产妇阴道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和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辽宁省某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经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高龄经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分娩技术。观察组产妇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进行无痛分娩。比较2组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用时及产妇疼痛情况;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1min,5min时Apgar评分;比较2组产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2h出血量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用时(311.44±34.58)min,短于对照组的(348.59±40.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74.36±13.74)mL,少于对照组的(76.34±15.9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无痛/轻度疼痛所占比例为92.0%,高于对照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84.0%,高于对照组的50.0%,而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8.0%,低于对照组的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min,5min时,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经产妇阴道分娩中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安全可靠,其不仅能够缓解产妇疼痛,还可缩短产程,改善分娩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200例剖宫产再次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130例),观察组经阴道分娩,对照组再次行剖宫产。分析两组孕妇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分娩63例(90.00%),其余7例产妇中转为剖宫产完成分娩;观察组产妇围生期出血量为(162.3±31.3)ml,新生儿阿氏评分为(8.5±1.1)分,与对照组的(190.5±33.9)ml、(8.6±1.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住院时间为(4.0±0.9)d,费用为(4 123.2±342.3)元,低于对照组的(7.9±1.7)d、(5 228.8±789.0)元(P0.05);两组产褥感染、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再次妊娠并非绝对阴道分娩禁忌证,密切观察产程,掌握阴道分娩适应证,科学及时地处理难产等问题,可确保母婴安全,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和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围产结局,为临床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产妇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58例为观察组,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62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围产结局和分娩后恢复效果,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手术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中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及脐带绕颈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中出血、住院时间及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其中胎膜早破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产妇产中出血、住院时间及产后恶露持续时间显著少于剖宫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较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显著增加。阴道分娩有助于产妇术后早期恢复,阴道试产有助于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未采取镇痛分娩的35例产妇当作对照组,将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的35例产妇当作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产程时间、VAS评分、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中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娠合并高血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妊娠合并高血压剖宫产产妇78例,其中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的43例为观察组,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的35例为对照组。观察产妇麻醉前(T1)、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30 min(T3)、胎儿娩出(T4)和术毕(T5)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血液流变学指标、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麻醉效果等。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100.00%,麻醉操作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而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3、T4和T5时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4和T5时H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5时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4和T5时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分娩后1 min、5 min和10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头痛和腰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娠合并高血压剖宫产起效迅速、可控性强,对产妇和胎儿不良影响较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范静 《中国校医》2020,34(12):898-900
目的 探讨连续性孕期营养指导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8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按照手册指南进行常规产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产妇进行连续性孕期营养指导,比较2组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及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阴道试产成功率(88.37%)高于对照组(67.44%),剖宫产率(11.63%)低于对照组(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2,P<0.05);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397.43±64.81)min、(46.92±10.56)min,短于对照组的(478.20±89.35)min、(71.78±11.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三产程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515,P>0.05);观察组母婴结局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实施连续性孕期营养指导,可有效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缩短产程时间,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中抽取经阴道分娩的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再次剖宫产的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产褥期的感染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5min内Apger评分、肺炎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经阴道分娩能够改善孕产妇围产期状况,同时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利影响,可以考虑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法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9月妇产科分娩的无内科及产科并发症的产妇80例,根据产妇的意愿随机分为两组,不采用任何止痛措施的产妇40例为对照组,要求止痛分娩的产妇4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比较两组三个阶段的产程时间、镇痛效果及母婴结局。产程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母婴结局及镇痛效果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第一、二、三各产程时间分别为[(3.26±0.64)、(0.89±0.41)、(0.20±0.05)h]、剖宫产率25.00%明显高于观察组[(2.35±0.23)、(0.67±0.23)、(0.14±0.04)h,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50%、15.00%,与观察组(7.50%、12.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镇痛效果良好率17.50%低于观察组9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无痛分娩可有效缩短生产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轻产妇疼痛,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瘢痕缺损程度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在医院就诊的剖宫产后子宫瘢痕缺损(PCSD)再次妊娠产妇165例作为观察组,按照PCSD程度分为Ⅰ~Ⅱ度、Ⅲ度两个亚组,同期剖宫产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9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亚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娩方式及流产、早产、产后出血的发生比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胎盘异常(胎盘前置、胎盘粘连、胎盘植入)、新生儿体质量及1 min Apgar评分情况,并对PCSD不同程度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SDⅢ度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显著低于Ⅰ~Ⅱ度组,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Ⅱ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置胎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后PCSD与再次妊娠时阴道分娩呈负相关(P0.05),与早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剖宫产子宫瘢痕程度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呈负相关,与早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呈正相关。瘢痕子宫对于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该院的153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所有产妇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81例。观察组采用阴道分娩,对照组采用剖宫产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量、次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产妇结局、产妇羊水污染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88.29±13.64) ml、(1.22±0.25) d、(3.21±1.04) d、(4 235.28±341.46)元vs.(172.58±20.74) ml、(2.14±0.70) d、(8.66±2.53) d、(5 317.15±682.3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褥感染、产后发热、恶露过长、产后出血及子宫下段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两组产妇子宫切除发生率相比(1.39%vs. 4.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羊水污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1±0.43)分、(9.23±0.27)分、(8.87±0.46)分、(9.20±0.31)分,P0.05]。观察组新生儿感染、湿肺及肺不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肺炎及颅内出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再次妊娠产妇在符合阴道试产指征情况下建议选择阴道分娩,既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手术所致损伤,又有利于减少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杨蓓蕾 《中国妇幼保健》2018,(24):5716-5718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在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6年中国核工业北京401医院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剖宫产分娩,观察组采用阴道分娩,记录两组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及妊娠结局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程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及产褥感染发生率为6.00%与对照组1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采用剖宫产、阴道分娩均能顺利完成分娩,但是阴道分娩安全性更高,有助于提高妊娠结局,临床应根据每一位产妇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超监测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采用常规阴道分娩,观察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中采用B超监测,记录两组分娩方式、产前助产及分娩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分娩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与对照组2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B超用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阴道分娩中效果理想,有助于降低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不会对产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阴道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11月使用盐酸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镇痛分娩的产妇151例。选择其中初产妇137例作为镇痛组。随机选择同期、同条件、未采取镇痛措施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程、产后出血、催产素使用情况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有效率100%,两组第二产程均在正常范围内,但镇痛组第二产程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镇痛组更多使用催产素(P〈0.05)。两组阴道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阿氏评分、产后尿潴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镇痛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复合全身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12例准备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56例在腰硬联合麻醉或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完成剖宫产手术为对照组。56例在腰硬联合麻醉或硬膜外阻滞麻醉失败的情况下,以咪达唑仑、氯胺酮、琥珀胆碱行复合全身麻醉完成剖宫产手术为观察组。术程监测产妇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新生儿娩出情况及观察新生儿并作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观察母婴安全性的影响。结果:两组间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前观察组平均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各时间段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母亲或婴儿死亡病例。结论: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可行的,避免了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无明显对新生儿呼吸的抑制。母婴的安全性亦可保障。  相似文献   

17.
易亮 《现代养生》2014,(16):149-150
目的:观察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配合Doula式分娩及连续胎心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进入活跃期的初产妇426例,按照产妇自由意愿,其中212例采用了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配合Doula式分娩及连续胎心监护,设为观察组;剩余214例采用了常规Doula式分娩及连续胎心监护,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分娩镇痛效果及母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分娩过程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一产程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分娩方式比例、产后出血发生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配合Doula式分娩及连续胎心监护,可以有效缩短第一产程,减轻分娩过程的疼痛,同时不会影响母儿结局,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初产妇222例,按要求分为观察组(112例)和对照组(110例),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镇痛分娩,对照组实施自然分娩,观察两组分娩结局,比较两组经阴道分娩产妇疼痛程度、心理恐惧程度、产后出血情况、胎儿评分及助产士体会。结果两组分娩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经阴道分娩93例,对照组75例;两组经阴道分娩产妇比较,观察组总产程时间(436.35±95.8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61.11±124.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心理恐惧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助产士助产体会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及胎儿出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较好地缩短产程,产妇分娩体会感觉良好,有助于助产士助产,提高自然分娩率,而对产后出血及胎儿出生评分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万赫  苏丽杰 《中国妇幼保健》2022,(11):2114-2117
目的 比较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导乐仪分娩镇痛在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201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的产妇340例,根据产妇意愿分为4组,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84例产妇为A组,应用导乐仪分娩镇痛的87例产妇为B组,同时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及导乐仪分娩镇痛的87例产妇为C组,对照组则是拒绝采用镇痛分娩或失去镇痛时机的82例产妇为D组。比较各组分娩镇痛效果及有效持续时间、子宫下段厚度及连续性的动态变化、产程进展、新生儿预后情况、产后2 h出血量、产后尿潴留、子宫收缩情况、妊娠结局等。结果 A、B、C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有效持续时间、产程进展、产后2 h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例数、产后尿潴留、子宫收缩情况、阴道分娩成功率与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分娩镇痛效果及有效持续时间、产后2 h出血量、阴道分娩成功率与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湿肺、新生儿产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新生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产科镇痛方法将产科分娩镇痛的80例产妇分为硬膜外组(硬膜外阻滞)和联合组(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另选取120例同期未实行镇痛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变化、母儿合并症及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和硬膜外组产钳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阴道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和硬膜外组,产钳助产率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硬膜外组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联合组和硬膜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麻醉阻滞后头痛、皮肤瘙痒和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硬膜外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可降低剖宫产率和提高阴道顺产率,但是提高了产钳助产率,且与产程中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及胎儿窘迫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