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完善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有效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2009~2011年度护理系统上报的157例不良事件,对其类别、发生原因、特点进行梳理分析。结果①护理不良事件前3位分别是输液有关事件、沟通不良事件、跌倒/坠床;②主要原因是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沟通不良、评估不足及宣教不全面;③低年资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结论重抓核心制度落实和流程管理,完善不良事件防控机制是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全体护士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强化一级质控组织督导职能、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是降低不良事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采取措施,减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加强护士法律法规的学习,改善医院环境和配套设施。结果: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和防范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3.
通过总结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方法:瑞士奶酪模型、根本原因分析法、曼切斯特患者安全框架、SHEL模型,和管理方法:品管圈、六西格玛管理法、集束化护理管理方法,归纳分析其特点和应用范围,为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1]。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里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甘英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6):852-853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寻找防止不良事件发生、确保病人安全的措施。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4月上报收集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分类、发生的班次、发生不良事件与职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占第一,包括医嘱错误11例,非计划性拔管11例,给药错误9例;主班出错率高(36.36%),低职称护士发生率比高职称护士高,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分别是60.61%、27.27%、12.12%。结论加强管理,增加设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明确岗位职责,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创建无惩罚性的护理安全文化,才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神经内科的28起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解决措施。结果:影响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因素、护理人员能力与素质因素、医患之间缺少沟通、未按制度操作以及高危时间段,人员不足等。结论:通过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加强岗前培训、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以及加强防范等相关措施,对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有效规避,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在提升患者安全感的同时,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86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护理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庆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7)
做好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工作,可加大预见性的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力度,降低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我院针对临床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发现直接与间接的与护士工作、科室间协作、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配合力度不够有关,大大影响了护理工作人员的精力,同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也大大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等问题,提出责任分工到岗、服务落实到人、做好反复宣教、护理服务公示和友情提醒等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过程,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各临床科室上报的102件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别、发生班次、当班护士工作年限及职称。结果在护理不良事件中发生率占前3位的是跌倒/坠床(15.69%)、违反操作规程(13.73%)、非计划拔管(9.80%);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以护士职称最多(63.73%)、工作年限以4~6年为主(42.1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班次以夜班最多(55.88%)。结论健全的规章制度、良好的上报机制、及时的追踪反馈、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可有效防范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护士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探讨减少发生的对策,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选取70例不良事件作为研究调查对象,运用护理质量指标对不良事件发生进行分类。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种类占比例较多的依次是用药错误、非计划性拔管、跌倒;警告事件虽不多,但后果严重;职称低、工作时间短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高。结论:运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科学管理,严格落实核心制度,加强高风险人群的培训和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三甲儿科专科医院上报的91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订防范措施,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6月某院护理不良事件,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发生的时间、事件分级、事件责任人、护士的工作年限、发生不良事件的患儿年龄进行分析。结果坠床、给药错误、其他(病历记录错误、体重测量错误、忘松止血带等)、压伤、管路滑脱、医嘱相关、跌倒为不良事件的主要类型,04:00~07:59、08:00~11:59、16:00~19:59为不良事件发生时间段,不良事件级别以玉级为主,不良事件的主要责任人为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护士工作年限以1~5年、10年以上护士为主,发生不良事件的患儿年龄以>1~6岁、6岁以上患儿为主。结论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原因制订防范措施,减少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保证患儿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于发生不良事件的个人或科室,采用非惩罚性的处理措施,以便鼓励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一旦有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能及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寻找可能的预防措施,以便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结果与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施前相比,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明显升高(P〈0.05);与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前相比,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后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有助于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从而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并给予应对措施。方法 对2013年1~12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各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按照发生原因进行分类,对不良事件发生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次数、病种、用药方式等患者因素及护龄、学历、职称等护士因素,分析各方面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及其发生情况调查显示.跌倒(50%)、患者丢失财物(45%)、医疗设施损坏(45%)、给药错误(39%)、护患纠纷(38%)、攻击行为(37%)、药品交接错误(36%)所占比例较大。患者一般情况与护理不良事件关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不同年龄、病程、病种、用药方式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住院次数与不良事件的发生关系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方面,不同护龄、学历、职称护士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护理安全,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加强护患沟通,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实现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于保证护理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全目标管理模式在产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0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安全目标管理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仅给予住院诊疗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给予安全目标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目标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康复科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加强护士对不良事件、应急预案、专科技能的培训、强化核心制度的执行等方面入手,对不良事件的讨论,制定改进措施,监控实施并评估其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PDCA循环是一种有效的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惩罚式与非惩罚式报告护理差错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惩罚式与非惩罚式报告护理差错的不同效果及价值。方法对2007年惩罚方式下上报的护理差错与2008年非惩罚自愿方式下上报的护理差错的不同结果与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式报告护理差错例数有显著差异(P〈0.01),报告护理差错发生较多的是:医嘱执行错误42.2%;用药错误26.15%。结论在一种非惩罚环境中,护理人员能积极主动报告护理差错,建立一个非惩罚自愿报告护理差错系统是发现和前瞻性的预防护理差错、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临床精神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方法对2009年7月-2012年7月富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系统上报的1389次自查中发现的各类护理不良事件共148人次进行分析,将148起护理不良事件按照发生原因及发生时间进行分类;同时,对不良事件相关的患者及护理人员人做一般情况调查,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次数、病种、用药等因素及责任护士的护龄、学历、职称等因素,分析其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48起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跌倒、不假外出或走失、护患纠纷、攻击行为等,其中,周一至周五共发生87起,周六、周日共发生61起,即有41.2%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在周六、周日。30岁以下(12.99%)、男性(12.99%)、病程少于5年(17.87%)、有精神分裂症(23.20%)、联合用药(9.09%)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P〈0.05),而住院次数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影响(P〉0.05)。不同护龄、职称、学历护士之间比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从而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南昌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特征,对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通过AEFI监测系统收集2006-2010年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南昌市AEFI报告例数逐年升高,共报告391例,一般反应245例,异常反应116例;9月份报告例数最多,疫苗以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为主;多发生在接种后1d内,占72.89%;临床损害以发热、局部红肿为多见,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最多,占47.41%。结论 AEFI监测系统总体运转情况良好,疫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9-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内蒙古AEFI监测系统运转状况、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疫苗安全性。方法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9-2010年内蒙古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以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内蒙古共报告AEFI643例,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1.26∶1.00;一般反应534例,占83.05%,异常反应91例,占14.15%;3~5、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0岁组报告最多为146例,占22.71%;麻疹疫苗报告最多为271例,占42.15%;发热/红肿/硬结报告数349例,占54.28%;接种后1d内发生AEFI487例,占75.74%;48h内报告率为89.11%,48h内调查率为96.27%。结论监测系统运行良好,2010年灵敏度较2009年明显上升;全区使用疫苗安全性较好,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48h内报告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