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时所用他汀药物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B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内皮功能(FMD)、心脏功能(LVEF)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LDL-C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发生率为3.33%,B组为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不同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15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按照个人就诊时间将他们随机平均划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在内血脂水平、内皮功能指标、hs-CRP、TC(总胆固醇)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疗中,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指标,提高血管的内皮功能,改善炎性反应,且预后效果较好,但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要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行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匹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血脂指标、血清相关因子水平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血脂指标LDL-C、TC、TG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对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我院临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8例。按照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奇偶顺序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治疗前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管内皮功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水平,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其中女性22例,男性52例),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8)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B组(n=36)采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同期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判定为非冠心病的患者为对照组(n=94例,女39例,男55例)。入选患者均在入选及随机治疗6个月后,于清晨空腹卧位抽取静脉血5 ml,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内皮功能及心脏功能。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预后良好,无一例死亡,复发心绞痛和血运重建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d或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的近期疗效相近,均可通过降低血脂、减轻炎症反应及改善内皮功能等协助改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0例。甲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乙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DL-C水平较治疗前上升,LDL-C、TG、TC、hs-CRP低于治疗前,FMD和LVEF均高于治疗前(P<0.05);甲组患者TC、hs-CRP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乙组(P<0.05)。结论: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但瑞舒伐他汀减轻炎症、降脂等方面比阿托伐他汀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张俊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6,(23):3199-3200
目的:对比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使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有效率和血脂指标以及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与阿托伐他汀比较,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早期疗效。方法 :将68例AMI患者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量组 ,于AMI后24h内给予口服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周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 (TC、TG、LDL -C、HDL -C)、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舒张率 (ΔD % )、血浆内皮素1(ET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以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 -1)。结果 :大剂量组服药2周后血脂TC、TG、LDL -C下降 (P<0.05) ,(D %、t -PA明显增高 (P<0.01) ,ET -1、PAI -1明显减低 (P<0.01) ;常规量组上述指标均无变化。结论 :对AMI患者给予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在早期提高血管内皮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09年8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1 00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0例。对照组病患使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比较治疗结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内皮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指标方面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治疗后在结果来看,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的Hs-CRP以及总胆固醇(TC)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能起到调节血脂的效果,提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全面改善炎性反应,预后效果较好,和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降脂药物的现状,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β受体阻滞剂对于AMI早期及其预后的重要意义和他汀类降脂药物对于AMI患调脂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分析从200—2002年226例因AMI入院的患出院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物和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的情况,血清胆固醇水平。【结果】从2000—2002年AMI患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无明显改变,使用率较低,平均为37.6%。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血清胆固醇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达标率逐年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对于AMI及其预后具有多种有益效应,应加强其应用力度,在临床中应注重血清胆固醇的达标率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90例AMI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烟酸缓释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房颤、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猝死发生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以及脂蛋白a(Lp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8.9%)、房颤(6.7%)、心力衰竭(15.6%)、心肌梗死复发(4.4%)以及猝死率(2.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6.7%、28.9%、33.0%、17.7%、8.9%)(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TC(3.42±0.85)mmol/L、LDL-C(1.72±0.53)mmol/L、TG(1.40±0.27)mmol/L、Lpa(146.0±72.6)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87±1.21)mmol/L、(3.64±0.96)mmol/L、(3.68±0.95)mmol/L、(288.5±92.1)mg/L](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AMI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患者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表法随机法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1例。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依诺肝素等,同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低剂量组患者给予1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高剂量组给予2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时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高剂量组患者治疗24周时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由治疗前的(722.6±163.4) pg/mL、(235.3±65.7)μg/L下降至(179.5±41.7) pg/mL、(156.4±35.8)μg/L,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治疗24周时的半乳凝素-3(Gal-3)为(5.1±1.6) ng/mL,较治疗前的(4.5±1.5) ng/mL略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24周时的Gal-3与治疗前和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治疗24周时的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34.6±7.2) mm、(47.9±10.2) mm、(47.7±8.2) mL、(93.2±12.9) mL、(56.8±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AMI对患者的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王琴  姚震 《广州医药》2007,38(4):10-1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5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天.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其差异.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6±0.47)g/L降至(0.51±0.21)g/L,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常规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1.84±0.49)g/L降至(1.69±0.56)g/L,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起到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他汀类药物联合比伐卢定对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心肌功能、血凝状态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比较北京安贞医院2012年9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n=42)和B组(n=38).两组患者均行PCI术,术前静脉给予注射用比伐卢定.A组于术前应用瑞舒伐他汀钙片,B组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后的心脏射血分数(EF值)、二尖瓣血流舒张与收缩期最大流速的比值(E/A)、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EF、E/A、Fg、D-D、hs-CR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EF、E/A分别为(58.60±12.71)%、(0.95±0.41),高于B组的(52.93±10.80)%、(0.84±0.37),Fg、D-D、hs-CRP、IL-6分别为(3.64±0.81)g/L、(0.41±0.20)mg/L、(23.65±3.82)mg/L、(17.61±3.22)U/L,低于B组的(4.02±0.63)g/L、(0.81±0.42)mg/L、(31.61±4.40)mg/L、(26.00±2.73)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阿托伐他汀比较,瑞舒伐他汀联合比伐卢定可更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肌功能及血凝状态,并使炎症因子得到有效抑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振荡(HRT)的影响,以期对评价治疗、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8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相关资料,其中42例作为非瑞舒伐他汀组行单纯药物治疗,40例于发病起口服瑞舒伐他汀作为瑞舒伐他汀(可定)组,两组均未行PCI治疗,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周及6个月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并测定HRT各项指标。另选25例冠脉正常人做对照。结果所有AMI患者2周末HRT均明显减弱(P〈0.05),瑞舒伐他汀组6月末HRT明显改善(P〈0.05),而非瑞舒伐他汀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AMI后心肌缺血坏死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受损,HRT减弱,可能增加死亡率;AMI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可定)可以改善患者的HRT,有可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服用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连续服用阿托伐他汀并辨证加用中药口服,比较两组患者发病时cTnI及CK—MB的峰值浓度,发病至峰值时间、恢复正常时间,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患者梗死后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TnI、CK—MB峰值浓度及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增加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关系。方法:测定健康志愿者40例(对照组)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9例的血清CRP浓度,同时以彩色多普勒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T%)。结果:AMI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中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心功能Killip分级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血清CRP水平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负相关(r=0.38,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刘宁 《海南医学》2005,16(11):42-42,14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前列环素变化与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2002年5月-2004年12月,我们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血脂、前列腺素测定,并对其与心肌梗死面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TC、TG、LDL、ApoB、TXA2是冠心病患者发生AMI的危险因子,心肌梗死面积与前列腺素有相关关系,与血脂代谢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