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接诊的62例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心理状况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18.51±0.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9.88±1.07)分,且SAS、SDS评分[(69.52±2.06)分、(59.15±1.54分)]高于对照组[(51.36±1.86)分、(41.33±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教育程度、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慢性失眠、一周透析次数及脑卒中病史均可能是发生不良心理状况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家庭收入、肾小球肾炎及一周透析次数与不良心理状况和认知功能障碍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慢性失眠及脑卒中病史均是发生不良心理状况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教育程度、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慢性失眠及脑卒中病史均可能是发生不良心理状况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的健康认知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1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诊治的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并分析其变化特点,通过病历记录、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信息资料,包括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月经、睡眠、心理状况、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血管病史、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血尿酸、透析史及透析频次,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以上各项是否为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138例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oCA均分为(24.0±3.1)分,认知功能障碍79例,认知功能正常59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MoCA总分,执行功能、命名、记忆、注意力、抽象及延迟回忆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认知功能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语言和定向力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1~60岁、受教育年限≤12年、睡眠质量差、心理状况不良、有糖尿病史、血肌酐<1000μmol/L、血红蛋白<110 g/L、血尿酸<150μmol/L及透析史≥36个月的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睡眠、心理状况、糖尿病史、血肌酐、血尿酸及透析史是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执行功能、命名、记忆、注意力、抽象及延迟回忆能力下降,其受到年龄、受教育年限、睡眠、心理状况、糖尿病史、血肌酐、血尿酸及透析史等因素影响,需要积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健康认知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围绝经期女性MHD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予以理论性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接受MHD治疗的122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生命质量量表(MOS SF-36)进行评估。结果122例患者中出现焦虑情绪16例,抑郁情绪29例,且主要集中发生在透析龄3~5年中。焦虑患者MOS SF-36量表各维度(除SF外)评分均明显低于无焦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患者MOS SF-36量表中RP、VT及MH维度评分与无抑郁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无抑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HD围绝经期女性患者发生焦虑或抑郁情绪的风险较大,特别是透析龄较大的患者。焦虑或抑郁情绪均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女性患者,分为围绝经期组(32例)和未绝经组(48例).比较两组睡眠质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 围绝经期组患者睡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天山区6个社区40~55岁的350名女性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38份)。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和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表组成,资料由SPSS17.0软件包处理。结果:338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已绝经者24.26%,月经紊乱者24.56%,月经正常者51.18%,有围绝经期症状者81.66%;改良Kupperman评分总体均分为(12.89±8.869)分,更年期症状改良Kupperman评分13项症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易激动68.34%、失眠67.75%、疲乏67.45%、关节痛60.65%、头痛57.99%。结论:更年期症状是生理、心理两方面的,其发生率高低与年龄、文化程度及月经情况等因素有关。应加强更年期妇女保健,改善更年期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1月共175例围绝经期女性,根据骨密度-2.5SD为界线分成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分析骨质疏松状况,总结危险因素。结果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者在基础知识、饮食运动、药物补充、诊疗知识及危险因素等因素方面评分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骨质疏松共83例,发生率47.43%。影响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发生单危险因素有已绝经、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3000元/月)、BMI≤23 kg/m^(2)、未规律运动锻炼、久坐不动、未补充钙剂、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及非骨质疏松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居住地、婚姻日照时间、慢性病史、初潮年龄、哺乳时间、家族史及生育次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女性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独立危险因素有绝经(95%CI=0.746~2.451)、文化程度(95%CI=0.824~3.136)、家庭收入(95%CI=0.478~4.163)、BMI(95%CI=0.674~5.025)、运动锻炼(95%CI=0.724~3.896)、体力活(95%CI=0.568~4.268)、补充钙剂(95%CI=0.756~5.278)及饮食习惯(95%CI=0.614~5.784)。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加强体力运动、保持合理体质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增加钙剂摄入对预防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于北京市朝阳区将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00例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骨密度测定和骨质疏松知识问卷调查,了解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知识知晓情况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193份,包括骨质疏松37例,非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分别抽取苏南镇江市和苏北徐州市为研究地区;采用自编调查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使用SPSS 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除抑郁因子、偏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劣于常模;单因素分析显示,苏北、农村、非在婚、文化程度低、躯体健康差的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状况差;多因素分析说明地区、健康状况、夫妻感情、与子女关系、家庭经济情况、对现职工作的态度是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与多种因素相关,因此应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了解围绝经期女性疲乏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及效应大小,为改善该人群疲乏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多维度疲乏症状量表-简表、改良围绝经期症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对河北省唐山市梁家屯社区、朱庄子村和蒋各庄村的580名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使用AMOS 22.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结果 被调查的围绝经期女性疲乏得分为(15.41±13.01)分。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AGFI=0.975、CFI=0.999、RMSEA=0.044),各因素对疲乏的影响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围绝经期症状、抑郁、家庭关怀度、睡眠质量、社会支持,其中睡眠质量对疲乏具有最强的直接正向效应,围绝经期症状通过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抑郁及睡眠质量产生间接效应;抑郁通过社会支持及睡眠质量产生间接效应;家庭关怀度通过社会支持、抑郁及睡眠质量产生间接效应。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疲乏受生理、心理、环境因素影响,改善围绝经期症状、提高睡眠质量、调节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门诊女性乳腺筛查状况,探讨影响围绝经期女性乳腺癌筛查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围绝经期门诊就诊的1 1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建立围绝经期就诊随访档案,对乳腺筛查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1.52±4.40)岁;就诊前1年之内行乳腺癌筛查者254例(22.42%),其中乳腺超声、乳腺钼靶、超声合并钼靶、其他检查构成比分别为66.54%、24.41%、6.30%、2.76%。就诊后从未行乳腺癌筛查者中仅73.37%接受检查建议。乳腺钼靶结果 BI-RADS分类1级占74.70%;乳腺超声检查小叶增生占77.5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收入偏低者就诊前乳腺检查接受度较低(OR=1.78,95%CI:1.32~2.38);就诊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对乳腺检查接受度仍较低(OR=1.596,95%CI:1.152~2.211)。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对乳腺检查接受度较低,其中做过自检的患者较少,且乳腺检查的接受度与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有关,因此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乳腺检查必要性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女性焦虑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降低围绝经期女性焦虑发生率。方法 采用偶遇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2月在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350例围绝经期女性,采取统一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焦虑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350例围绝经期女性中发生焦虑21例,发生率为6.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业类型、家庭年收入、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均是围绝经期女性焦虑的影响因素(均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女性焦虑与年龄、职业类型、家庭年收入、睡眠状况、生活质量均有相关性。围绝经期女性焦虑与睡眠状况、生活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0.591,R2=0.352,校正决定系数为0.261,回归模型F=3.933,P<0.001,说明围绝经期女性焦虑与睡眠状况、生活质量均具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焦虑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复杂多样,但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直接决定围绝经期女性焦虑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因此在防范常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纠正围绝经期女性睡眠状况、改善家庭关系和社会支持度等方式可提高女性生活质量,对降低焦虑发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广州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社区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广州某城区和市郊两社区为流调现场,抽取40~55岁721例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市区368人,郊区各353人,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一般社会人口学调查表(SDQ)进行调查和评价,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其抑郁水平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抑郁症状发生率为8.04%,46~50岁组发生率(12.35%)显著高于40~45岁组(6.22%)和51~55岁组(5.49%,χ2=9.2552,P〈0.01);城市社区抑郁症状发生率(10.33%)显著高于郊区社区(5.67%,χ2=5.2902,P〈0.05);负性事件刺激量和自责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支持利用度则是其保护因素;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均与自评抑郁量表评分存在正性或负性显著性相关,各因子间也存在一些显著性相关。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多层次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压透析心理状况,分析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获得患者88例,收集相关资料,行因素分析。结果:社会支持评分(42.1±9.1)分,客观支持(8.8±3.9)分、主观支持(25.8±4.4)分、支持利用度(7.5±2.3)分;应对评分中积极应对(1.7±0.4)分、消极应对(1.8±05)分,抑郁(SDS)量表评分(66.5±11.3)分,无4例、轻度28例、中度40例、重度1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透析时间、医疗费用支持方式成为抑郁独立风险因素,OR比分别为2.14、0.19、0.38。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获得社会支持度较高,但获得的支持多来自于主观因素,应对疾病态度较消极,患者普遍伴有不同程度抑郁,又以中度、重度抑郁为主;年龄越小、透析时间越长、自费比例越高,抑郁程度越重;应关注年轻、透析时间较长、自费患者心理状况,做好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青岛市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与随机抽样结合方法,选取1600名35~59岁的女性,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6%,1.19%;45~54岁组发生率最高(P〈0.05)。不同年龄组抑郁及焦虑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人际关系、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易烦躁、增加腹压时溢尿、失眠、耳鸣为抑郁、焦虑分数的影响因素,影响抑郁分数的还有生活压力、生活水平、焦虑、外阴瘙痒;影响焦虑分数的还有多疑、尿频、颈椎疼痛。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更容易发生抑郁焦虑症。除生理因素外,家庭、社会、经济、个性等均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现况,分析患者症状困扰的影响因素,以便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214例透析患者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困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透析患者各症状发生率为25.2%~83.6%,其中发生率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皮肤干燥(83.64%)、瘙痒(76.64%)、易惊醒(65.89%)、口干(65.89%)和乏力(64.95%),严重程度排在前5位的是入睡困难(1.67±0.73)、性兴奋困难(1.47±0.70)、性欲减退(1.44±0.69)、易惊醒(1.44±0.60)及口干(1.39±0.63),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比较,糖尿病肾病组较肾盂肾炎组症状困扰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患者症状困扰的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广东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9个地区的4 489例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在4 489例被调查者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者3 057例,发生率为68.1%,其中以心理症状、躯体症状为主,分别为85.9%、86.0%,最为痛苦的是失眠,肌肉、骨关节疼痛,烦躁,头晕.性欲下降情况农村高于城市,而心理症状、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城市高于农村.躯体症状、性欲下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相应增加,51~60岁为患病高峰.心理症状、躯体症状、性欲下降情况、泌尿生殖系统症状随着月经的改变而逐渐升高.未怀孕者的心理症状、躯体症状、血管舒缩症状、性欲下降均高于曾怀孕者,泌尿生殖道症状在足月妊娠、人工流产、早产者的患病机率高.患病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口、经济收入、孕产次、月经、是否服用激素等密切相关.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后就医者仅占28.8%,农村高于城市,分别为31.5%,26.6%.结论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尤其是心理保健,以减少躯体疾病的发生,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唐山市某医院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和雌激素水平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睡眠障碍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睡眠障碍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胆囊结石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女性10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年龄、体质指数、文化水平、饮食习惯、月经情况及家族疾病史)和疾病史(血脂异常、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及心血管病史)情况,分析以上各项指标是否为围绝经期女性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胆囊结石形成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体质指数、饮食习惯、月经情况及家族疾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文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研究对象血脂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及心血管病史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饮食习惯、家族疾病史及血脂异常为围绝经期女性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OR=5.492、5.760、5...  相似文献   

20.
牛进 《中国妇幼保健》2023,(18):3537-3540
目的了解宝鸡市围绝经期女性患病情况,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参加社区妇科普查的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年龄40~60岁,随机抽取4个街道纳入符合条件的600例女性。制定统一的问卷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经济情况等一般情况,以及失眠、心悸、头晕、关节疼痛、疲乏等围绝经期症状;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的评价采用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Kupperman改良评分量表(KI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EF)。结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7份,回收有效率为97.83%。本次调查显示,平均年龄(50.28±3.78)岁,具体分布40~45岁占9.88%、46~50岁占29.81%、51~55岁占34.41%、56~60岁占25.90%;89.95%的女性已婚配偶健在,64.39%的女性已退休,55.37%的女性学历为高中、大专;82.96%的女性收入在1000~5000元;44.46%的女性周期缩短或延长,43.95%的女性育有1孩、40.72%的女性育有2孩;46.17%的女性身体状况良好、46.85%的女性身体状况一般。调查中采用KI量表对被调查围绝经期女性进行评分,超过6分的有454例,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48分,平均得分11.57±6.89分,围绝经期症状患病率为77.34%。应用MENQOL量表、KI量表及WHOQOL-BRIEF量表对宝鸡市454例围绝经期有症状的妇女进行评分,评分结果显示MENQOL量表、KI量表及WHOQOL-BRIEF量表评分均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pearman法进行效标关联效度检验,并采用SPSS 23.0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MENQOL量表与KI量表相关性较差(r=0.0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NQOL量表总分与WHOQOL-BRIEF量表呈负相关(r=-0.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入的自变量中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育情况、月经情况、身体情况对因变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与围绝经期症状呈负相关,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生育情况、月经情况、身体情况与围绝经期症状呈正相关。结论宝鸡市围绝经期综合征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对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其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身体情况等影响其发生及严重程度,可通过实施干预手段来提高女性围绝经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