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玉贞  黄锐赞  林贞 《吉林医学》2014,(23):5295-529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80例患儿,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体发育商(TMQ)情况。结果:护理前后两组患儿的GMQ、FMQ、TMQ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儿在GMQ、FMQ、TMQ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儿运动发育迟缓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配套运动训练方案对运动发育落后患儿进行运动训练指导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60例确诊为运动发育落后的患儿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260例)和对照组(300例),两组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根据PDMS-2评估结果,研究组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及相应配套运动训练指导,而对照组则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后采用PDMS-2对两组患儿再次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的PDMS-2评估结果。结果干预前研究组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总体运动商(TMQ)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估显示两组患儿GMQ、FMQ、TMQ均有提高(P〈0.01),且研究组GMQ、FMQ、TMQ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PDMS一2配套运动训练方案能很好地提高运动发育落后患儿的运动技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及青少年版)》(ICF-CY)架构的多层面康复技术治疗痉挛型双瘫儿童的实践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8例痉挛型双瘫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ICF组,其中常规组42例儿童接受常规康复治疗,ICF组46例儿童接受基于ICF-CY架构的多层面康复技术治疗,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项(GMFM-88)中D区与E区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并比较治疗前后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及步态功能(步速、步长、节奏)及脑瘫儿童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量表评分,另比较辅助器具适配、家庭康复指导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GMFM-88中D、E区各评分及D+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ICF组治疗后D、E区各评分及D+E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ICF组治疗后BBS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及其配套训练方案对高危儿的运动功能区发育水平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654例高危儿中运动发育落后52例,将52例运动发育落后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27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均给予静脉注射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其中干预组在神经营养药物的基础上根据PDMS-2测试结果进行相应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1、12个月对两组患儿各运动功能区发育水平进行评估,包括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总运动商(TMQ)。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运动技能都有所提高,且干预组的GMQ、FMQ、TMQ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MS-2评估方法对高危儿各运动能区发育水平有很好的评估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曹海燕 《吉林医学》2024,(4):1000-1003
目的:探讨学龄前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中联合使用悬吊运动训练与引导式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研究对象均为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入的80例学龄前脑瘫患儿,按照患儿入选先后顺序进行数字排序,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与研究组(悬吊运动训练与引导式教育),两组患儿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平衡功能、粗大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干预前比较两组患儿的BBS评分、GMFM-D评分、GMFM-E评分,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BBS评分为(43.16±3.31)分、GMFM-D评分为(34.15±3.28)分、GMFM-E评分为(40.17±4.83)分;对照组BBS评分为(35.77±3.28)分、GMFM-D评分为(29.08±2.88)分、GMFM-E评分为(33.17±4.93)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情感功能为(69.25±2.59)分、生理功能为(66.12±2.24)分、社会功能为(6...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太空衣治疗联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大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7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案和悬吊训练,试验组进行常规治疗、悬吊训练和太空衣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项)的D、E区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4项基本情况、GMFM-88项的D区和E区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GMFM-88项的D区和E区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试验组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提高不明显(P>0.05);试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太空衣治疗联合悬吊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大运动水平、平衡功能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1年8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符合脑瘫(痉挛型)临床诊断标准及分型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干预治疗的基础上附加肌筋膜牵伸放松的治疗手法。分别于治疗前后通过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项(GMFM-88)里的D区与E区、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改良Ashworth量表法(MAS)评估两组患儿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GMFM-88的D区评分(31.77±3.05)分、E区评分(36.63±9.53)分、10 mWTS值(16.70±1.47)cm/s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4、2.405、6.909,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8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5)。结论 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能够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缓解痉挛,改善粗大运动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神经发育学疗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水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Berg平衡量表(BBS)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得分。结果两组治疗前BBS、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BBS、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水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和粗大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判断脑瘫患儿智力改善对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4 ~6 岁轻度智力落后、GMFCS II级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5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 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加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定中国比内智力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观测2组患儿智力水平、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GMFM-88)之 D 区 、E 区分值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以比较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组智力水平较治疗前有改善( P<0 .05 ). 治疗后2组GMFM-88之D区和E区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 P<0 .05 ) ,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脑瘫患儿智力改善会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全面性发育落后(GDD)患儿应用目标-活动-运动环境(GAME)方案干预的效果及其对智力水平、运动功能及发育商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13例GD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57例增加GAME方案,对比两组患儿运动功能[治疗前后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体运动发育商(TMQ)的变化],发育商(DQ)[治疗前后DQ总分与各区评分],智力水平[治疗前和治疗4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结果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患儿TMQ、GMQ及FM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语言、个人社交、精细运动、粗大运动、适应性评分及D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常规康复训练的GAME疗法应用于GDD患儿效果明显,可显著增强患儿运动功能,促进认知功能及智力水平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徐艳  吴锋锋  何凤翔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0):1737-1741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扎对小儿脑瘫核心肌群的影响及异常步态的预防作用,为临床预防小儿脑瘫步态异常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小儿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扎,2组均干预2个月。采用平衡训练检测仪评估2组睁眼时躯干稳定控制指标,比较2组干预前后核心肌群肌力变化、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态评估量表(TGA)、步态测试数据、综合痉挛量表(CSS)、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评分。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躯干平均压力中心前后和左右方向位移标准差、前后和左右方向平均运动速度低于对照组,腹直肌、竖脊肌、臀大肌、髂腰肌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BBS、TGA评分分别为(35.51±3.67)、(10.23±1.13)分,高于对照组的(30.49±2.98)、(7.49±1.08)分(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侧步长、右侧步长、左侧步速、GMFM-88量表A~E评分高于对照组,步宽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CSS评分[(7.48±1.27)分]低于对照组的(9.11±1.18)分,MBI评分[(80.67±7.08)分]高于对照组的(72.39±7.19)分(均P<0.05)。  结论  肌内效贴扎能提高脑瘫患儿躯干稳定性控制能力,增加核心肌群肌力,改善机体平衡能力,预防、纠正步态异常,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与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社区康复管理对患儿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从我院出院后在社区康复的脑瘫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社区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根据ADL分级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疗程10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及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评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GMFM-66评分分别为(50.23±13.31)分、(43.58±11.65)分,较治疗的(30.18±7.82)分、(29.07±8.04)分有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PedsQL评分在生理、情感、社交及总分分别为(35.32±8.24)分、(68.78±16.45)分、(36.31±7.82)分、(48.18±10.38)分,对照组分别为(30.46±7.38)分、(60.37±14.63)分、(31.08±5.90)分、(43.48±9.87)分,均较干预前的(23.17±5.39)分、(57.64±14.17)分、(22.24±5.13)分、(38.27±8.57)分和(22.34±4.98)分、(56.28±12.47)分、(23.29±4.97)分、(37.29±8.96)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瘫儿童ADL分级社区康复管理可以明显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建立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择期手术患者,将2015年7月后建立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2015年7月前施行手术室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干预前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3.58±10.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2±1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量表评分分别为(31.02±10.58)分、(32.57±9.05)分和(36.44±11.24)分、(37.84±8.24)分,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建立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作为指导,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择期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180-18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对中青年手外伤显微修复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6月我院手足外科的40例手外伤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40例手外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程序干预,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手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为(41.01±4.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96±3.47)分,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观察组TAM评分为(66.11±15.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2±10.47)分,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78.54±13.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6±12.34)分,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青年手外伤修复术后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手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智能三维情景式生物反馈训练平台下,联合应用悬吊运动训练与WOND2000F5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在脑瘫患儿核心肌群肌力训练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传统运动疗法+悬吊运动疗法+WOND2000F5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对照组给予传统运动疗法+悬吊运动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2周的肌力、粗大运动功能以及大动作发育商。结果治疗后12周,观察组患儿肌力改善总有效率(88.00%)、粗大运动功能E区(38.20±7.50)分、D区(35.00±5.80)分、C区(39.90±9.70)分、B区(64.00±17.00)分、A区(59.00±15.30)分以及大动作发育商评分(67.21±18.54)分均高于对照组肌力改善总有效率(68.00%)、粗大运动功能E区(32.00±7.00)分、D区(29.90±5.40)分、C区(34.20±9.00)分、B区(48.00±13.00)分、A区(39.70±13.00)分以及大动作发育商评分(55.24±16.21)分,B区以及A区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悬吊运动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瘫患儿核心肌群肌力,提高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以及发育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性瘫痪(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CP患儿按年龄、临床表现和诊断分型进行近似配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只采用运动疗法。治疗4个月后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GMFM-88总百分比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儿GMFM-88改善值和反映坐位、站立的能区(B区、D区)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改善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疗效高于单纯运动疗法,尤其在改善患儿坐和站能力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23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低频脉冲电治疗联合引导式教育下巴氏球训练对脑瘫发育指标延迟患儿的疗效。 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17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70例脑瘫发育指标延迟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均行低频脉冲电治疗,研究组加用引导式教育下巴氏球训练。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发育商(FMQ)、粗大运动发育商(GMQ)、总体发育商(TMQ)变化,运用儿童平衡量表(PBS)、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估其平衡功能、活动能力变化,并评价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FMQ、GMQ、TM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FMQ、GMQ、TM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PBS、WeeFI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PBS、Wee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8.57%,较对照组的60.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低频脉冲电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引导式教育下巴氏球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神经、肌肉生长发育,改善其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从而提高患儿主动参与能力,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积极性社区康复及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家庭经济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治疗后在社区进行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出院后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积极性社区康复及干预,均持续6个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两组患者的干预后精神病症状,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社会功能缺陷,采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评估家庭经济负担。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积极性社区康复及干预后,PANSS评分中总分(42.54±5.65)分,阳性症状(7.29±0.87)分,阴性症状(12.42±1.79)分,一般精神病理(20.41±2.87),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S评分中职业及工作(0.93±0.13)分、婚姻职能(1.02±0.13)分、父母职能(0.95±0.11)分、社会性退缩(0.82±0.08)分、家庭外的社会活动(0.93±0.09)分、家庭内活动(0.74±0.08)分、家庭职能(0.76±0.08)分、个人生活自理(0.59±0.07)分、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0.89±0.07)分、责任心与计划性(1.02±0.13)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疾病复发导致的家庭经济支出值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庭负担评分中家庭经济负担(6.38±0.71)分、家庭日常生活(7.12±0.83)分、家庭休闲娱乐活动(5.73±0.63)分、家庭关系(6.02±0.73)分、家庭成员躯体健康(5.38±0.58)分、家庭成员心理健康(7.38±0.84)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性社区康复干预可以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康复并减少家庭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部针刀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针刺配合综合康复训练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头部针刀治疗.2组患者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