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早期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I... 相似文献
3.
4.
5.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40-43+4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3个月后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8)与预后不良组(n=5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脑梗死面积更大,入院时血糖水平更高,溶栓前NIHSS评分更高,OCSP分型TACI比例更高,TOAST分型LAA型更高,24 h内NIHSS评分改善≥40%比例更低,溶栓后脑出血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面积、入院时血糖水平、溶栓前NIHSS评分、TACI分型、LAA分型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24 h内NIHSS改善≥40%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中主要有梗死面积、溶栓前NIHSS评分以及临床分型等,而溶栓后短时间NIHSS改善情况是保护因素,可以作为患者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对48例ACI患者采用静脉点滴尿激酶溶栓治疗,并于治疗后12h、24h、48h、72h及1周、2周分别进行ND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溶栓2周后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52.1±39.2)较治疗前(17.2±21.2)明显改善(P〈0.01),愈后良好32例,基本痊愈28例,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各4例,恶化8例。结论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对48例ACI患者采用静脉点滴尿激酶溶栓治疗,并于治疗后12h、24h、48h、72h及1周、2周分别进行NDS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溶栓2周后ADL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52.1±39.2)较治疗前(17.2±21.2)明显改善( P<0.01),愈后良好32例,基本痊愈28例,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各4例,恶化 8例.结论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33例,对照组27例,溶栓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治疗,两组均给予脱水、抗凝、脑保护剂等治疗,2周后评价治疗结果。结果:溶栓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9.39%和87.88%,对照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是29.63%和70.3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溶栓组、对照组。溶栓组应用100万U尿激酶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0ml静滴,30min内滴完,溶栓12h后用低分子肝素7500U皮下注射,1次/24h,共5~7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24h、2周及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溶栓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疗效好,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100-10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 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静脉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填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纳入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展开吸氧、抗血小板及输液等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rt-PA 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静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HISS 评分、Barthel 指数、血清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HI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hs-CRP、TNF-α 及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 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静脉注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炎症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塞中的作用。方法 1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接受FLAIR和DWIMR检查,评价病变的显示程度。结果 FLAIR序列和DWI对病变的显示范围、对比均优于常规T2WI,以DWI对病变显示更佳。结论 FLAIR和DWI在急性脑梗塞中均有用,以DWI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46-48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予脱水、降压、降脂、降糖、抗凝及抗自由基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巴曲酶和神经节苷脂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40.0%、38.0%,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76.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NIHSS评分为(14.82±5.28)分、治疗2周后的NIHSS评分为(7.97±1.39)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从而发挥保护脑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的rt-PA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35例和静脉溶栓组30例,记录溶栓前、溶栓后2、24h和7、30d的NIHSS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溶栓30天后行疗效判定。结果动脉溶栓组平均NIHSS评分结果显著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两组总显效率分别为74.29%和46.67%,动脉溶栓组优于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多模式CT指导的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前者临床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成人后颅窝髓母细胞瘤(M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MB 12 例,所有病例均行MRI 平扫、增强扫描及DWI 检查, 6 例行3D-ASL检查。结果 小脑半球者6例(50%), 小脑蚓部者3例( 25% ),第四脑室者2例(16.7% ), 桥小脑角区者1 例(8.3% )。MRI表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FLAIR序列呈等或稍高信号,实性成分DWI均为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11例肿瘤内或边缘见大小不等囊变或坏死区,1例肿瘤内见钙化,1例肿瘤内出现出血。大部分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6例ASL均呈低灌注,且肿瘤的CBF值与镜像侧CBF值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MRI常规扫描联合DWI和3D-ASL在成人后颅窝M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及对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例均来自于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和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各32例,比较两组治疗14d后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7d后、治疗14d后两组的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4d后的有效率为93.8%和75.0%,差异显著(P〈0.05)。治疗7d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14d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及治疗后7d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6h内急性脑梗死1年后的预后。方法对北京市级课题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206例病例以电话及家访形式进行1、2、3年的CSS神经功能及barthle生活指数的评分;对其有效率、死亡率、再梗死及致残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前期入组的206例中有179例存活,42例失访,137例得到随访。其中1年显效率A组83.67%、B组91.67%、C组68.42%,溶栓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1年痊愈率A组53.06%、B组52.08%、C组31.57%。溶栓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1年死亡率A+B组0、C组2.63%;1年死亡率+致残率A+B组4.12%、C组10.52%:2年显效率A组86.96%、B组89.13%、C组71.43%,溶栓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2年痊愈率A组56.52%、B组52.17%、C组31.43%,溶栓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2年死亡率A+B组2.17%、C组2.86%;2年死亡率+致残率A+B组6.52%、C组11.43%;3年显效率A+B组82.60%、C组71.43%;3年痊愈率A+B组48.91%、C组31.43%;3年死亡率A+B组2.17%、C组2.86%;3年死亡率+致残率A+B组11.96%、C组11.43%。各年各组的有效率、死亡率、死亡+致残率无显著性差异。3年的痊愈率、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再梗死率A+B组13.40%、C组18.42%,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0.7mg/kg与0.9mg/kg、低分子肝素与非低分子肝素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6h内脑梗死能改善2年内的预后。2年后的预后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方法,尿激酶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00万U,平均73.5万U。并比较溶栓前、后1、7、14天的NIHSS评分。结果 39例患者颈内动脉闭塞4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14例,大脑中动脉分支1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6例。闭塞再通情况,颈内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10例,大脑中动脉分支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5例。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易艳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9):2854-2856,2859
目的 探讨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50):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n=46):给予常规治疗,疗程14 d.根据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 impairment degree Score,NDS)、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及凝血功能指标等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于溶栓治疗后迅速减少.对照组表现为缓慢减少(P<0.01),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凝血功能指标出现轻微变化(P<0.05),但未发生严重出血性并发症,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早期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庙梗死效果好,是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