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Derlin-1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例特征关系,为早期发现宫颈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225例宫颈癌患者、190例切除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以及205例CINⅡ~Ⅲ(宫颈癌高级别病变)患者,对Derlin-1与宫颈癌临床分期、HPV感染、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浆细胞的定位主要是Derlin-1在CIN组织、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宫颈癌组织中Derlin-1的阳性表达率为56.0%、正常宫颈组织中Derlin-1的阳性表达率为6.8%、CIN组织中Derlin-1的阳性表达率为33.2%。其中表达水平最高的是宫颈癌组织中的Derlin-1,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及CI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患者中表达较高的是内质网相关降解蛋白Derlin-1,并且经研究发现高危型HPV的感染与Derlin-1的高表达有关。但是宫颈癌患者年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临床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与Derlin-1之间都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MSCT)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随机数字法选取于江门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灌注扫描,得出血流量(BF)、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等灌注参数值,灌注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进行亚组趋势检验。结果经亚组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患者BF、BV水平明显高于年龄≤50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F水平随着病理分期提高而降低,原位癌组与Ⅰ期组BF水平明显高于Ⅱ、Ⅲ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脉管内瘤栓组以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组BF水平明显低于无脉管内瘤栓组以及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F、BV水平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低,低分化组显著低于中、高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SCT灌注参数BF、BV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在病情发展的预测方面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青年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宫颈癌病理特征。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对比分析对象,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组,将年龄小于40岁的49例患者定为青年组,将年龄大于40岁的49例患者定为中老年组,通过检查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宫颈癌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患者糜烂或溃疡、白带异常、接触性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及尿频尿急等临床特征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同时青年组患者宫颈腺癌、局部淋巴节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等病理特征发生率也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对比不具备可比性(P0.05)。结论:宫颈癌青年患者临床特征比较明显,且局部淋巴转移率较高,同时不同年龄段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均比较高,所以在临床诊断治疗中要加强对青年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特征的检查判断,从而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Aurora-A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25例子宫颈癌、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8例正常宫颈组织Aurora-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癌和CIN组Aurora-A的表达率分别为64.00%和43.8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颈癌与CIN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宫颈癌和CIN组织中Aurora-A mRNA含量分别为4.74±7.30和3.62±6.00,亦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80±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与CIN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Aurora-A高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Aurora-A高表达发生在宫颈病变早期,在子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及其受体(OB-R)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济宁市任城区第一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31例,慢性宫颈炎组织标本22例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织Leptin及OB-R表达.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Leptin及OB-R阳性表达率为80.65%和77.42%,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6.36、18.23、20.95、16.19,均P<0.05);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Leptin及OB-R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32、0.02,均P>0.05);Leptin表达与宫颈癌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x2值分别为10.78、4.08,均P<0.05),OB-R表达与宫颈癌浸润深度有关(x2=5.28,P <0.05).结论 Leptin及OB-R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im-4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可能的临床意义,为发现宫颈癌新型诊断分子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癌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im-4的表达,分析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中分泌型Tim-4的水平。结果宫颈癌肿瘤组织标本中Tim-4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分析宫颈癌组织中Tim-4表达发现,其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血清中Tim-4分泌量较正常对照明显上调。结论 Tim-4在宫颈癌组织及外周血血清中表达上调,且与预后负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癌症高表达蛋白(Hec1)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9年2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并经病理科确诊为卵巢癌的患者标本198例,另选取同期该院病理诊断为良性卵巢囊肿切除的正常卵巢组织62例作为对照。采取免疫组织化学Envion的方法检测Hec1在正常卵巢及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通过Hec1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判断Hec1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Hec1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在正常卵巢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198例卵巢癌中,临床分期Ⅰ期Hec1表达阳性率与临床分期Ⅱ期、Ⅲ期及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ec1表达在高分化组卵巢癌中阳性率与中分化及低分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中Hec1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Hec1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病年龄、病理分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Hec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情况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但与卵巢癌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理分型无关。Hec1对判断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临床治疗卵巢肿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P6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病理科收集的77例宫颈癌术后病理标本、通气收集的30例宫颈炎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标本中E-cadherin、P63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E-cadherin、P63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的E-cadherin、P6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4%、49.35%均显著的低于宫颈炎组织的100.0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的E-cadherin、P6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关系(P0.05),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 E-cadherin、P6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同时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宫颈癌组织中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PBX3)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宫颈癌以及癌旁组织82例进行研究,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组织中PBX3蛋白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对影响患者生存的临床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30个月随访,统计患者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患者生存情况,Log-Rank法检测组间生存差异。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PBX3蛋白、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0.05)。PBX3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0个月随访,24人死亡,死亡率为29.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PBX3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BX3阳性表达组58.1%死亡,阴性表达组23.5%死亡,两组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存在差异(P0.05)。结论:PBX3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有关,可能为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120ctn和Bcl-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依据随机原则,选取78例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进行宫颈癌手术患者的宫颈癌病理组织和癌旁3 cm组织,均保存于该院病理科室,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30个月。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120ctn、Bcl-2阳性表达与患者生存率、临床间的关系,并进行ROC分析。结果 P120ctn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0.76%(24/78),在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率为75.64%(59/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31,P<0.001);Bcl-2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7.69%(45/78),在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率为26.92%(21/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90,P<0.001);宫颈癌组织中的P120ctn、Bcl-2与FIGO分期、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相关(均P<0.05),与年龄、肿瘤类型无关(均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HLPP1在喉鳞癌转移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PHLPP1的表达与喉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为喉鳞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台州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切除并被病理科诊断证实为喉鳞癌的76例患者的病理资料,并筛选出其中发生癌转移的17例病例作为转移组,未发生转移的59例病例作为未转移组,同时纳入20例患者的正常喉黏膜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HLPP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HLPP1的表达与喉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随访2年。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对喉鳞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PHLPP1蛋白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偶有核表达,呈黄色或棕黄色颗粒。PHLPP1蛋白在喉鳞癌组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4/76,44.74%)明显低于对照组(20/2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LPP1蛋白在转移组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17,23.52%)明显低于未转移组(30/59,5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LPP1蛋白表达水平在临床分期Ⅲ~Ⅳ期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HLPP1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是否脉管侵犯及是否发生远端转移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HLPP1阳性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LPP1在喉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且与临床分期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PHLPP1可能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巢癌中泛素连接酶E3C (UBE3C)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蛋白酶表达和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卵巢癌患者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检测UBE3C、蛋白酶的表达情况,随访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卵巢癌组织中UBE3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FIGO分期Ⅲ~Ⅳ期、肿瘤分级G2+G3、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中UBE3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肿瘤分级G1、无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UBE3C阳性的卵巢癌组织中MMP-2、MMP-9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UBE3C阴性的卵巢癌组织,TIMP-1、TIMP-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UBE3C阴性的卵巢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卵巢癌组织中UBE3C阳性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明显短于卵巢癌组织中UBE3C阴性表达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卵巢癌中UBE3C的表达明显升高,且与肿瘤分期分级发展、蛋白酶表达增多及远期预后变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直肠癌组织CD13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16例直肠癌与癌旁切缘正常组织中CD13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组间的差异以及癌组织中CD133与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p 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D13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4%、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CD133高表达阳性率为33.6%,低表达阳性率为32.8%;癌组织CD133高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3、0.408,与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结论直肠癌组织中CD133阳性表达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可作为直肠癌恶性程度判断的新的分子指标应用于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青年宫颈癌患者和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妇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已经确诊的宫颈癌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年龄将她们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青年患者,共110例;B组为中老年患者,共90例。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临床特点上来看,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和宫颈外观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病理特征上来看,A组的腺癌发生率为21.82%,显著高于B组的5.56%;同时,A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9.90%,显著高于B组的20%,两组数据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宫颈癌患者中腺癌的发生率最高,并且具有淋巴转移率低的特点,和中老年宫颈癌患者有显著区别。临床工作者应充分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做好宫颈癌的治疗和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g G4在桥本甲状腺炎中的表达及其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为Ig G4 HT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疾病的甲状腺组织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合B超、临床资料等分析Ig G4 HT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41例HT中,CD3、CD20、CD38、CD138、Ig G均为阳性,Ig G4 HT有13例(31.71%),其中Ig G、Ig G4阳性明显高于非Ig G4 H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临床、B超检查及HE染色显示Ig G4 HT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9.2±9.32)岁,常表现为弥散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节,且间质纤维化程度更加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其中Ig G4 HT亚型并不少见,自身抗原的持续暴露可以使Ig G4滴度升高并诱导纤维化的发生,这类患者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病理学及Ig G4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Ig G4 HT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磁共振成像特征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磁共振平扫以及DWI检查,并分析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磁共振成像特征及DWI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病变部位以宫颈为中心,信号特征为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高信号,T_2脂肪抑制序列(T_2FS)呈显著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宫颈癌分化程度为中或高、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细胞间质占比70%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别高于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细胞间质占比≥70%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癌病理分期为Ⅰ~Ⅱ期和Ⅲ~Ⅳ期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与ADC值无关,肿瘤分化程度与ADC值呈正相关(r=0.523,P=0.000),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细胞间质占比与ADC值均呈负相关(r=-0.565,P=0.000;r=-0.572,P=0.000)。结论磁共振成像特征以及DWI参数均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为临床上宫颈癌治疗、预后评估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SF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前列腺癌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82例前列腺癌标本中HSF1的表达情况。结果HSF1蛋白在前列腺癌癌细胞胞浆部位染色阳性,阳性表达率为89.2%。HSF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66,P0.001)。HSF1表达与PSA水平随PSA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r=0.76,P0.001)。结论HSF1蛋白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增加,可能与调控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超声造影特征及与即刻早期基因(CyR61、EGR-1)表达和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为宫颈癌早期无创性筛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行超声造影检查绘制时间-信号曲线,得出峰值强度和达峰时间;宫腔镜下获取宫颈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RT-PCR检测CyR61、EGR-1mRNA表达水平;收集有无宫颈肿物、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情况,分析超声造影特征与CyR61、EGR-1基因和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织CyR61、EGR-1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宫颈癌组织CyR61、EGR-1mRNA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为界值,将8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CyR61基因低表达58例,高表达22例;EGR-1基因低表达62例,高表达18例。宫颈癌病灶组织峰值强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病灶组织达峰时间明显短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病灶组织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在不同CyR61、EGR-1基因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宫颈有无肿物、肿块大小、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在不同CyR61、EGR-1基因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其中CyR61、EGR-1基因低表达的患者峰值强度>75.60%、达峰时间≤32.54s、有宫颈肿物、肿块大小>4cm、有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为低分化的比例明显高于CyR61、EGR-1基因高表达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yR61、EGR-1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宫颈癌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和增强模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在不同宫颈癌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和增强模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宫颈癌超声造影增强程度为等/低的患者CyR61、EGR-1基因高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超声造影增强程度为高的患者,增强模式为均匀的患者CyR61、EGR-1基因高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增强模式为非均匀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指标与CyR61、EGR-1基因表达明显相关,而CyR61、EGR-1基因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指标相关;超声造影与CyR61、EGR-1基因联合检测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无创性诊断和对治疗预后评估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DWI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和与病理检验结果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6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且确诊的7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一时间在该院进行DWI检查的42名健康女性的宫颈作为参照,对其DWI检查资料和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宫颈腺癌患者的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