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邢利霞  李进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01-3703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的现状,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开展和执行提出建议。方法:对河北省2008年度接受住院分娩救助的孕产妇进行住院分娩费用的回顾性调查。结果:选择不同住院分娩地点、分娩方式对住院分娩费用产生很大的影响;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费用相比较,顺产和剖宫产都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县医院与县妇幼保健院在顺产时产生的费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县妇幼保健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剖宫产的费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救助金额对住院分娩费用的产生有着显著影响。结论:更好地利用基层的卫生资源,控制住院分娩医疗费用增长的趋势,促进"孕补"项目和新农合两种制度在各方面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保证农村孕产妇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邢利霞  裴菊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774-3775
目的:通过对农村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相关问题的调查及其数据的分析,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专项工作,最终实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和婴儿死亡率的目标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对河北省2008~2009年度接受农村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的孕产妇进行住院分娩费用的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部分孕产妇实际住院分娩费用低于国家项目规定补助费用,另有一部分孕产妇因合并症等导致住院分娩费用高于补助费用,计划外生育妇女及异地分娩妇女因相关政策未能享受住院补助的情况。结论:加强项目资金的合理利用和持续性,尽快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约束各个相关部门的工作,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1998-2003年中国妇女住院分娩费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描述1998-2003年间我国妇女住院分娩费用的变化趋势及在地区与机构间的分布.方法 利用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计算不同年份组、城市农村、不同分娩机构的顺产和剖宫产的费用,并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近年来我国住院分娩费用普遍上涨,顺产费用城乡分别从1998-1999年的1646元和597元上涨到2002-2003年的1 884元和657元,剖宫产费用城乡分别从1998-1999年的3 155元和2 327元上涨到2002-2003年的3 633元和2 392元.城市住院分娩的平均费用明显高于农村,大城市分娩费用最高,四类农村最低.结论 1998-2003年我国城乡的住院分娩费用无论顺产还是剖宫产都在上升,与其他服务费用相比,住院分娩费用的上升幅度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农村地区孕产妇未住院分娩的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国农村地区孕产妇未住院分娩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用描述性、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农村地区未住院分娩孕产妇的一般分布特征及影响未住院分娩的因素。结果农村12.9%的孕产妇未住院分娩,第四类农村地区达35.7%,地区差异大。结论加大产前检查、住院分娩、计划生育政策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有助于提高住院分娩率,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川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运行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和不足。方法对省内项目管理情况,住院分娩率、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孕产妇保健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四川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顺利实施,全省住院分娩率逐年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下降明显,孕产妇保健进一步加强。结论通过项目实施,全省妇幼卫生指标改善明显;但仍存在部分地区项目执行进度较慢,地区间不平衡等问题。应通过探索民族地区免费住院分娩、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妇幼卫生服务更好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丽水地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的因素,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实施前后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的变化。方法:对587例参合和接受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剖宫产人均合作医疗报销和住院分娩补助2438.78元,占总费用的42.37%;阴道产人均合作医疗报销和住院分娩补助1136.87元,占总费用的40.01%。剖宫产分娩住院总费用是阴道产的2.03倍。医疗保健机构级别越高,分娩所需的费用越高。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住院分娩率;控制剖宫产的比例,对于降低产妇住院分娩费用具有重大意义;丽水地区控制住院分娩费用的重点在区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  相似文献   

7.
项目地区不同时期孕产妇住院分娩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通过对 2001年和 2003年项目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影响因素的比较, 进一步调整和加强项目管理, 提出优先干预措施, 促进母婴安全。方法 :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 运用SPSS10 0对资料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经过干预, 项目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已由 46 .17%上升到 76 22%, 两年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分别显示, 产前检查和乡卫生院顺产花费是影响孕产妇住院分娩的主要原因; 另外, “若急调车辆免费, 是否住院分娩和乡村距离” (2001年) 及“动员住院分娩和乡县距离” (2003年) 也是影响孕产妇住院分娩的主要原因。结论 : 通过两年的调查, 影响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因素有所改变,说明某些干预是有效的。为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还应加强基本卫生服务建设, 提高相关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人的宣传教育, 降低住院费用, 为孕产妇创造便利的就医条件。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贫困农村地区孕产妇系统管理利用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贫困农村地区孕产妇对系统管理工作的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搞好孕产妇系统管理服务工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改善孕产妇的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利用自制问卷研究该地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利用状况.[结果](1)孕产妇产前检查率85.7%、新法接生率(含住院分娩)83.6%、产后访视率33.9%.苍溪县孕产妇对系统管理利用率最高.(2)调查的大部分孕产妇对本地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服务感到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费用过高、服务态度差、服务内容不全、服务质量差.(3)文化程度是影响孕产妇对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利用的主要因素.(4)四川省农村地区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面临组织基础不牢、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居民缺乏必备孕产期保健知识等问题.[结论]该地区应提高当地孕产妇系统管理的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健康教育和人员培训,以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地区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完成千年发展目标的承诺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方法:对400个县级行政单位进行调查,对妇幼卫生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讨论:妇幼卫生工作总体进展较好,地区差异仍然存在;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成绩显著,健康管理工作推进相对缓慢;儿童保健工作仍需加大力度。建议: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妇幼卫生工作支持力度,缩小地区差异;稳步推动孕产妇保健工作进一步发展,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力度,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海静  翁梅芬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733-2734
目的:探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的构成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措施。方法:对466例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及构成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因素。结果:剖宫产的费用是阴道分娩费用的2.12倍;不同级别医院住院分娩的各项费用有一定的差异,医疗保健机构级别越高,分娩所需费用越高,有的明显不合理;不同级别医院剖宫产费用中药费所占比例最低为26.73%,均高于世界银行公布的合理比例。结论:降低剖宫产率,减少药品的费用和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的收费监管,对控制住院分娩费用的上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以运动手环监测为基础的社区2型糖尿病个性化运动干预效果。方法 在社区全科门诊随机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并开展不同干预方案。对三组人群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和干预6个月时进行理化指标检测、运动知识问卷调查和运动依从性量表评估。结果 干预前,三组人群各项评价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干预3个月时,三组人群的运动基本情况、运动知识因子、运动信念行为因子、运动依从性总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干预6个月时,三组人群各项评价指标均出现呈现显著差异。结论 个性化运动管理方案对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具有显著近期收益;运动手环在短期内更有助于促进患者运动行为的养成,在中长期中具有更积极的综合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白银市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方法:对2003~2008年白银市早孕检查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高危产妇管理率、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进行分析。结果:白银市2003~2008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53.62/10万。孕产妇保健服务率逐年上升;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主要死亡原因为产科出血和内科合并症,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相关性最大。结论: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尤其是农村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影响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的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的社会因素。方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根据目的抽样的原则,抽取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以及地方级别的关键知情人士进行焦点小组访谈、个人深入访谈和关键人物访谈。结果:家庭经济贫困的妇女相对经济好的妇女更不容易利用保健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以吸引妇女到医院分娩,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母婴死亡率;交通对孕产妇利用保健服务有很大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是计划外生育妇女利用孕产期服务最主要的障碍;流动妇女对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率低;当地农村仍奉行一些关于生孩子的传统习俗。结论: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限制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加强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妇女的管理;对农村妇女进行孕产期健康教育;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累计结余历年持续偏高现状,对生育保险基金医疗费用支付政策调整空间进行了研究。方法:在对各相关变量预测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就不同医疗费用支付政策方案下的基金运行进行模拟分析,并提出"可调整率"作为政策调整空间测度指标。结果:不同方案下调整率均为正值,且均高于5%的水平。结论:生育保险支付政策存在一定政策调整空间,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生育保险制度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农村高危妊娠母婴安全的措施,以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建立高危妊娠转诊网络和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免费转运;形成县镇村一体化,实行产前、产时及产后一条龙服务,合理解决劳务工效益工资;对特困户实行住院分娩救助,住院分娩费用纳入社会医疗开支范畴。对实施运转前后母婴的安全情况进行比较,用χ2检验其差异性。结果实施运转3年后母婴安全系数上升,孕产妇死亡率从2006年的25.42/10万下降到2009年的17.15/10万;新生儿死亡率从6.91‰下降到4.12‰。结论高危妊娠转诊可降低母婴死亡率,对保护母婴的安全和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补偿政策的总结能够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通过分析各地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补偿政策的演变过程,将政策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家庭账户的建立及拓展阶段、由家庭账户向门诊统筹过渡阶段和门诊统筹方式主导下的多元化阶段。而当前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补偿政策可划分为门诊统筹、医保统筹、"家庭账户+门诊统筹"和个人账户等4种模式。各地补偿政策普遍存在目标定位不明确、资金来源单一、保障水平低和支付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应该从推进门诊统筹、增加政府门诊补贴、合理设计报销方式并严格实行按人头付费等方面完善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scribes some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assuring basic maternity care as an essential community service in the rural state of Vermont. Solving the cost of care problem will still leave large gaps in the ability of our maternity care system to provide continuous and high-quality maternity care for all pregnant women. The problem of access is not only a temporary aberration of the current medical care system, but a central and identifying characteristic of it. Maternity care services are as essential as other community services such as utilities and education.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the state should assure the availability and quality of maternity care services as it would other essential services. The development of a statewide care system using a nurse midwife model of services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8.
1993-2003年中国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描述1993--2003年我国妇女产前、产时和产后保健利用状况及探索可能的原因。方法利用1993、1998和2003年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1993--2003年间,城乡孕早期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分别从9.9%和37.6%上升到58.1%和73.3%;城乡产前检查次数符合率分别从47.3%和11.4%上升到57.6%和36.6%:产后访视率农村从36.7%上升到42.2%,而城市的则从44.0%下降到39.7%;未住院分娩的前三位原因分别是认为没必要、经济困难和急产;农村在家分娩妇女由专业人员接生的比例从67.5%下降到51.4%。结论 过去的10年我国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有较大提高.但产前、产时和产后3个阶段保健利用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产后保健利用水平提高缓慢以及农村在家分娩妇女由专业人员接生比例下降的现象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管理》2004,(5):51-54
目的 通过比较新疆某三级医院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老年人住院费用及报销水平的差别,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医保相关政策提供建议。方法 选取两种医保住院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及医保报销费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医保老年人住院费用及其医保报销的差别。结果 两种医保老年人的住院疾病都以慢性病为主,次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医保统筹基金报销,个人负担等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人住院费用高,医院应从住院天数、药品费用方面重点监控;医保部门应重点监管医保药品目录外药品的使用,在报销政策上要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适当提高老年人慢病的门诊可报费用标准;提高居民医保的报销水平,以减轻居民医保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