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对四肢创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2月收广东省乐昌市廊田镇卫生院收治的44例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四肢创伤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使用常规清创引流方法治疗的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患者疼痛感、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患者的疼痛感平均为(2.67±1.01)分,其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患者的各个指标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四肢创伤患者效果好,可以减轻其疼痛感受,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3.
王雪;宋正坤;张凤菊;李锐 《河南医学研究》2024,(19):3481-3486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4例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开引流术,62例)和观察组(VSD,62例)。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换药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瘢痕长度、张口度、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转归、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PCT、瘢痕长度、张口度、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疗效以及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及死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切开引流术相比,VSD技术对于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疗效更好,有利于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少患者疼痛,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骨科收治的68例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创面清理方法,实验组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Ⅱ期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面积。结果实验组在Ⅱ期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换药次数上均少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创面面积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骨科创面治疗中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科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骨科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VSD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情况、感染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情况、感染复发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VSD对骨科创面修复的治疗效果良好,临床应用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骨科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引流管更换次数、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创面愈合率、感染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骨科治疗,可显著缩短临床治疗时间,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医疗成本,值得在骨科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术后感染控制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设置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对42例骨科手术术后感染者清创后实施VSD引流;对照组实施常规换药引流。5周后对不同组别患者创面的愈合程度及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率(88.1%)高于对照组(68.4%),试验组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较常规换药引流能更好的清除创面,控制感染,具备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室在2015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引流技术,观察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两组患者的引流管更换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感染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9.1±1.6)、(16.3±4.2)d,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仅有1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感染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临川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10月我院骨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骨科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VSD负压封闭引流和常规引流在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效果、感染控制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VSD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应用价值明显优于常规引流治疗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复杂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06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复杂创面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组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形态学情况、Ⅱ期手术时间、创面面积、换药次数及总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修复时间、Ⅱ期手术处理时间、治疗后的创面面积、换药次数、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修复治疗复杂创面,能有效缩短创面修复时间,减小创面面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临床疗效良好,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VSD修复慢性褥疮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慢性褥疮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2例,予传统的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聚维酮碘药膏换药治疗,创面未愈者行植皮或皮瓣修复术。观察组24例,早期应用VSD处理创面,待其肉芽生长满意后行植皮术。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65.8±14.2天,其中植皮或皮瓣修复术修复3例,创面换药愈合者9例,创面愈合后疤痕增生明显。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41.6±11.8天,创面治愈后外观满意,疤痕增生轻或不明显。结论:VSD可以有效的促进慢性褥疮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特点,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1981年3月~2005年12月经治的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住院患者46例,分析其感染来源、细菌培养结果、全身症状及局部表现及其治疗方法。结果本组46例,38例痊愈,因并发症而救治无效8例死亡,病死率17.39%。结论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应早期及时切开引流,早期联合、足量使用敏感抗生素,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加强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2年4月在我院骨伤一科住院的软组织、骨科疾病感染患者119例,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采用前后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时间观察及疗效评定,并随访至少1年。结果119例患者中痊愈84例(70.59%),显效30例(25.21%),无效5例(4.20%),总有效率为95.80%。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2.3)个月(12个月~40个月),6例复发感染,复发率为5.04%,其余情况良好。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外科引流技术,可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阻止感染的扩散和毒素吸收,加快感染创面的愈合,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预防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开放性骨折患者40例,采用VSD治疗并进行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及VSD护理。结果 40例患者创面出现新鲜肉芽组织时间平均(14.5±1.4)d,肉芽组织表面洁净,毛细血管丰富,皮肤开始形成。住院时间(15.3±5.2)d。术后随访3个月均恢复良好。本组患者经VSD治疗后总体健康、心理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得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VSD技术及进行有效的护理可有效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缩短病程,因此认为VSD技术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23例采用VSD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均常规治疗,彻底清除切口内炎性水肿和坏死组织,生理盐水和稀释碘伏纱布条反复清洗切口,干纱布条将切口擦拭干净,于切口表面或切口内置VSD,术后俯卧位48~72 h。结果:所有病例切口完全愈合,未出现再次手术修补病例。其中17例置VSD 5~7 d后,换药7~10 d拆线出院;6例第一次VSD术后5~7 d,切口仍有少量渗液,再次置VSD 5~7 d后,换药4~5 d拆线出院。随访6个月~2年,所有病例无头晕、头痛、恶心及胸腰背部疼痛等症状,有2例发现较小的脑脊液囊肿,因无腰痛及神经症状而未处理。结论:VSD是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脑脊液漏有效而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严重程度和住院天数。方法回顾分析535例间隙感染患者并对其进行研究,根据是否患糖尿病将其分成2组: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人群在患单间隙感染和多间隙感染、口底蜂窝织炎、发热情况及住院天数问的差异。结果10年间共诊治的535例患者,其中82例是糖尿病患者,453例为非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患者中多间隙感染、口底蜂窝织炎及发热患者分别占36.6%,18.3%和89.0%,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分别占19.0%,6.0%和64.9%;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4.87±9.18)d,而非糖尿病患者为(10.58±7.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时感染更严重,住院时间更长,对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