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伴肺炎与低氧血症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二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2例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经过,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入住南京市第二医院南山分院的2例确诊为甲型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CT特点及治疗经过.结果 2例患者中1例为女性,54岁,无基础疾病;1例为男性,31岁,有支气管哮喘史.主要症状和体征为发热、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哕音.2例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实变影及磨玻璃影,以双下肺和胸膜下分布为主,累及多个肺叶、肺段,实变影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2例患者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确诊为甲型流感.2例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低氧血症,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肌酸激酶(CK)水平明显升高.2例患者均接受奥司他韦、糖皮质激素以及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1例间断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胸部CT示实变影和磨玻璃影较入院时明显吸收.白细胞计数、LDH及CK水平恢复正常,复查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阴性,康复出院.结论 部分甲型流感患者可合并肺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实变影及磨玻璃影;及时动态复查胸部CT对诊断和了解病情进展非常必要;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甲型流感合并肺炎患者咳嗽及气喘等症状,有助于肺部病变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肺炎高分辨率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HRCT)表现及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确诊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1个月内100次HRCT资料,分析其肺部病变出现、进展及吸收时间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发病初期行HRCT检查(3d内)6例,小片磨玻璃密度影3例,小片实变影3例.病变进展期(发病3d后)36例患者均表现为双肺多发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伴或不伴实变,其中主要呈弥漫磨玻璃密度影9例,占25.0%;弥漫磨玻璃密度影伴实变影20例,占55.6%;主要呈肺实变影7例,占19.4%;合并胸膜病变10例,占27.8%.在发病(8.0±2.6)d内病变进展最为明显,发病(16.0±4.8)d后为吸收期,36例病变均明显吸收,23例出现肺间质增生,占63.9%.病灶的动态变化分三型,包括先进展后吸收型、进展和吸收并存后吸收型和逐渐吸收型,以先进展后吸收型为主,占41.7%.结论 HRCT可准确显示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病变形态和范围,监测其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患者体内病毒载量与胸部CT表现的动态变化,探讨病毒载量与胸部CT表现对甲型流感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5-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均符合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断标准",均行胸部X线及CT扫描(含高分辨率CT)并测定体内病毒载量.根据CT影像检查有否肺炎征象将甲型流感患者分为肺炎组31例和非肺炎组20例,观察胸部CT所见与病毒载量变化的关系.结果 (1)甲型流感肺炎组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片状实变影,早期和吸收期表现为磨玻璃影,双肺散在小叶性或节段性阴影,以下肺叶多见,左下肺叶明显,可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实质、肺间质及胸膜可同时受累;(2)发病甲期患者体内病毒载量高,肺炎组病毒载量的均值为7.7拷贝/ml,非肺炎组为4.2拷贝/ml;抗病毒治疗4 d(病程第6天)病毒核酸开始转阴;(3)3例肺炎患者中2例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快于胸部CT病灶吸收时间,而1例年幼患者的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甲型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未合并肺炎的患者;动态观察甲型流感合并感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病毒载量的变化,有利于对甲型流感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梁凯轶  周慧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1028-1029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本院2009年9~2010年3月临床确诊24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18例胸片均表现为肺纹理增多,6例表现为单肺斑片状影。CT显示6例单侧肺部炎性渗出影,12例双侧肺部炎性渗出影,4例弥漫性棉絮状病变;2例实质间质混合渗出。12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者出院1个月做CT检查,7例完全恢复正常;3例斑片状密度增高影2月后复查CT完全吸收;2例纤维条索影。结论影像学表现对于确定病变范围、病程发展变化和治疗后动态观察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疾病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趋势。方法对17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平均年龄60岁,女性居多,为13例。14例以干咳、发热或活动后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就诊,易被误诊;17例患者均有抗SSA/SSB阳性,其中14例γ球蛋白升高,HRCT检查提示存在周边分布、下肺分布特性的磨玻璃样改变、网格状影、蜂窝影等的混合性表现有助早期发现肺部病变及指导预后。全部行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患者预后较好,1例患者因合并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对干燥综合征早期行HRCT检查和重视呼吸衰竭的防治,有助于提高其并发的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找到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初次就诊时的HRCT表现与抗体滴度值的某种相关性,提高成人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临床及血清学证实的103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初诊时的抗体滴度值及HRCT表现。结果 78例初诊抗体滴度值分别为1:80、1:160及1:320的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HRCT表现均为混合型明显高于单纯型(P0.05)。磨玻璃密度影、小斑片状影及支气管壁厚明显多于余下其他类型(P0.05)。其中抗体滴度值为1:80组没有出现大片状实变影,小斑片状影又多于磨玻璃密度影及支气管壁厚(P0.05)。1∶320组与1∶160组相比,各征象出现几率差异缩小。25例初诊抗体滴度值为1∶640的患者HRCT表现混合型与单纯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树芽征、支气管壁厚、磨玻璃密度影、小斑片状影及大片实变影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灶分布情况,抗体滴度值1∶80及1∶320组单肺明显多于双肺(P0.05)。抗体滴度值1:160及1:640组右肺下叶明显高于右肺上叶或右肺中叶(P0.05)。但双肺下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影像学表现本身缺乏特异性,但通过对支原体肺炎患者初次抗体滴度值与HRCT表现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对本疾病的敏锐度,一旦怀疑,积极治疗,减少漏诊与误诊。  相似文献   

7.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是一种少见的系统性低度恶性肿瘤性疾病。LAM合并乳糜肺炎较为少见,易误诊、漏诊。本文报道1例LAM合并乳糜肺炎,患者胸部CT示双肺散在小圆形囊状透亮影、斑片影、磨玻璃影。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11370.2 ng/L,痰乳糜试验阳性。腹部CT示腹膜后可见多发低密度团块影。予西罗莫司维持治疗(血药浓度5~10μg/L),随访18个月,患者症状改善,肺部病变、腹部病变逐渐吸收,血清VEGF-D水平降至3231.9 ng/L。胸部CT示肺部出现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影、斑片影等影像学表现时,需考虑乳糜肺炎可能;VEGF-D对该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西罗莫司对LAM合并乳糜肺炎疗效显著,但其长期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临床特点的分析。方法分析2009年月10月-2010年3月在我院入住的29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等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3例妊娠,13例合并有基础疾病。所有病例均有流感样前驱症状,呼吸道主要症状为发热、干咳少痰,严重者气短、呼吸困难、咯血。合并细菌感染时咯脓痰。肺部听诊无啰音或少啰音,合并哮喘时有哮鸣音,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有湿啰音。实验室检查65%白细胞不高或降低,41%心肌酶升高,58.6%存在低氧血症,35%呼吸衰竭。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65.5%主要为单侧或双侧棉团样、团片样边界模糊高密度渗出影伴肺实变,其内见充气支气管征,病变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轻症及早期较局限,重症者及晚期病变融合呈双肺多发弥漫性改变。少数呈大叶及小叶性肺炎表现。预后大多良好,病死率6.9%。主要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及大咯血。结论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是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为主要疾病的多种肺炎构成。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临床表现具有流感病毒肺炎共性特点,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减少误诊。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中,男55例(94.8%),女3例(5.2%),年龄25~73岁,平均34.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同时有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下降、消瘦等。发热32例,多为不规则热,咳嗽48例,多为干咳,呼吸困难35例。56例颜面皮肤呈褐红色。肺部体征少,5例有少量湿啰音。X线胸片52例两肺出现弥漫性毛玻璃影,1例网结节影;2例双肺间质性改变,肺纹理粗乱,3例可见较多大小不一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58例血气分析均提示低氧血症,严重病例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降低。58例CD4+T淋巴细胞数<200/mm3。住院过程中,46例好转或治愈,6例放弃治疗,6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PCP是AIDS患者最常见机会性感染,起病隐匿或亚急性,肺部阳性体征少,体征与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早发现早治疗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治疗的认识,肯定二代测序技术在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二代测序确诊了8例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常见症状有高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头痛。肺部CT显示实变影和磨玻璃样影。8名患者经治疗完全康复。结论二代测序在速度和灵敏性方面显示出它的优越性。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干扰素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通过对1例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导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及治疗转归分析,分别复习干扰素α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导致间质性肺炎的相关文献,总结其特征.结果 患者因慢性乙型肝炎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5个月后出现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体检肺部少许细湿啰音;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胸部CT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网格状影.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组织病理显示急性肺泡损伤、间质纤维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随诊5个月病情相对稳定.检索国内外文献,未见有干扰素α治疗乙肝引起间质性肺炎的报道.把关键词乙型肝炎更换为丙型肝炎,则共检索到27例报道.主要症状是咳嗽(70.4%)、呼吸困难(77.8%)和发热(29.6%).出现症状的时间自用药后20 d至23周不等.除少数停药观察外,多数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死亡率为11.1%.结论 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时可能诱发急性间质性肺炎,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干扰素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通过对1例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导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及治疗转归分析,分别复习干扰素α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导致间质性肺炎的相关文献,总结其特征.结果 患者因慢性乙型肝炎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5个月后出现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 体检肺部少许细湿啰音 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胸部CT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网格状影.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组织病理显示急性肺泡损伤、间质纤维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随诊5个月病情相对稳定.检索国内外文献,未见有干扰素α治疗乙肝引起间质性肺炎的报道.把关键词乙型肝炎更换为丙型肝炎,则共检索到27例报道.主要症状是咳嗽(70.4%)、呼吸困难(77.8%)和发热(29.6%).出现症状的时间自用药后20 d至23周不等.除少数停药观察外,多数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死亡率为11.1%.结论 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时可能诱发急性间质性肺炎,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019年1月至3月份凉山地区12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表现。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3月于四川凉山地区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CT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小板检测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治疗前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检测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就诊时间超过5 d的占91.67%,发热超过38.5 ℃占91.67%,头疼、肌痛的患者占66.67%,气紧、咳嗽的患者占91.67%,咳白痰患者占50.00%,胸闷喘息患者占66.67%,紫绀患者占50.00%,咽红占66.67%,肺部湿啰音占75.00%。入组患者CT显示病变部位肺门病变占8.33%,周围病变占25%,胸膜下病变占8.33%,多发病变占58.33%,其中磨玻璃影占50.00%,片絮状影占75.00%,弥散实变影、广泛肺纤维化占25.00%,弥散结节影占16.67%,其病变占全肺面积<30%占16.67%,病变占全肺面积30至50%占33.33%,病变占全肺面积>50%占50.00%。 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气紧,咳嗽症状轻微,其实验室指标白细胞水平正常,主要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片絮状影以及弥散实变影、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重症患者可遗留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A 69-year-old man developed a cough and fever during treatment with corticosteroid (p.o. and external use) for erythroderma. Chest X-ray films revealed a consolidation shadow in the right upper lung field. Initial treatment with sulbactam sodium/ampicillin followed by imipenem/cilastatin was not effective. A urinary antigen test for Legionella was positive, making for a diagnosis of Legionella pneumonia. Intravenous treatment with ciprofloxacin (CPFX) was remarkably effective. His symptoms, chest X-ray and laboratory data rapidly improved after its initiation. Our findings strongly suggest that intravenous treatment with fluoroquinolones including CPFX should also be a first choice for Legionella pneumonia in Japan.  相似文献   

15.
肖海霞  陈丽华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443-1443,1472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住的118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抗感染、抗病毒、退热、止咳化痰、吸氧、改善微循环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qd,疗程5~10 d。结果治疗组总愈显率93.22%,总有效率98.31%;对照组总愈显率74.58%,总有效率88.14%,2组总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明显改善、肺部阴影吸收、WBC计数恢复正常及总疗程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肺炎,能较快控制病情、改善呼吸道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体温,缩短疗程。其使用安全,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参照1993年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69例AIDS合并PCP患者,观察临床症状与体征,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血气分析,同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和经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结果 69例患者均属AIDS晚期.发热69例,占100.0%,咳嗽67例.占97.1%,呼吸困难64例,占92.8%,42例可闻及肺部哕音,占60.9%.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1×106~88×106/L,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10.7 kPa,1 kPa=7.5 mm Hg)52例,占75.4%,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61例,占88.4%.胸部影像学以双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与弥漫磨砂玻璃样改变最常见,各占46.4%与29.0%.2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35例经支气管镜肺活组织检查(TBB)找到肺孢子菌.全部患者均接受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治疗,重症患者中33例辅以糖皮质激素,27例接受机械辅助通气.治愈、好转50例,死亡11例,自动出院8例.结论 当AIDS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低氧血症、LDH增高及CD4+T淋巴细胞<100×106/L时,结合胸部影像间质性肺炎或磨砂玻璃样改变,临床需考虑PCP;病原学诊断困难,但TBB肺孢子菌检出率高;治疗首选SMZ-TMP,重症病例辅以糖皮质激素和机械辅助通气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特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0例MP肺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刺激性咳嗽、发热是MP肺炎的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多样,婴幼儿以斑片状阴影多见,学龄儿以节段性、大片状阴影常见。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部分重症MP肺炎,结合支气管镜下灌洗治疗和糖皮质激素,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MP肺炎具有肺部体征与症状、肺部影像学表现不相一致特点,肺部影像学缺乏特征性表现。早期规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章礼真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404-1405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住的10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肺部X线显示炎症吸收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干湿啰音或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肺部X线显示炎症吸收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有效地缓解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顽固性咳嗽和喘息等临床症状体征,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资料,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收集确诊的2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结果男性15例,女性6例。有基础疾病4例,无基础疾病17例。肺部症状不典型,有咳嗽、咳痰、发热、咯血、胸痛等;其影像学表现常见结节影、块影、片影等,可伴有空洞、毛刺等;孤立结节影6例,病灶累及双肺15例。初期误诊为肺癌行手术切除7例,误诊为结核4例,误诊为普通肺炎7例。17例抗真菌治疗有效,4例抗真菌治疗后行肺叶切除。结论肺隐球菌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特异,无明显免疫缺陷者也可发病,常误诊为肺癌、肺结核、肺炎,确诊多依赖病理活检。多数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少数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万斌  马红映  邓在春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42-1443
目的探讨双侧同时多发性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治疗及预后。方法对4例双侧同时多发性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4例双侧肺癌均为重度吸烟者,以咳嗽伴痰中带血为主,影像学以中央型肺癌及阻塞性肺炎为主,纤支镜下均见双侧支气管内的新生物,病理学主要为鳞癌,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与一般中央型肺癌相似。结论双侧同时多发性肺癌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与一般中央型肺癌相似,惟纤支镜下见双侧支气管内的新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